转载百度知道的一个回答,我觉得有道理。其作者是:emily1031
韩国的全称本来就是大韩民国,简称为韩国。1992年以前,我国只和朝鲜有来往,一直没有和韩国建交,不承认他们这个国家,所以称为“南朝鲜”。92年建交后,就改称为“韩国”了。
韩国在92年以前也不承认中国这个国家,不叫“中国”,而是叫“中共”。
--------------------------------------------------------------------------------------------------
2005年1月19日,韩国汉城市市长李明博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李明博解释说,绝大多数国家都将“Seoul”按照与英文标记相似的发音来称呼,随着韩中两国的往来与交流日益频繁,“汉城”名称造成的混乱越来越多。
汉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意见征求,确定用新的中文名称“首尔”取代“汉城”。
韩国为何改称本国首都“汉城”的中文名字?韩国汉城市市长李明博等韩国官方人员的解释比较牵强。因为即使改换了“汉城”汉语的名称为“首尔”,也存在着翻译上及使用习惯上的混乱问题。况且,汉语中的外国地名也不都是以发音为根据翻译的,如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并非完全是音译,美国的盐湖城(SsltLakeCity)、阿肯色州的小石城(LittleRock)等完全是意译。
“汉城”的称呼则沿用了韩国古代历史王朝的用法。1394年,李成桂将都城从开京迁移到了汉阳,正式命名为汉城(Hansung)。这一名称在汉语中至今已经使用了六百多年。二战结束以后,韩国将汉城称为韩国语的“首都”(Sieur),英文音译为Seoul,但是韩国的书面汉字仍然写作汉城。因此,可以说,韩国这次改换首都的汉语名称绝非像表面上解释的那样简单,而是包含深刻的原因和其他方面复杂的考虑。
随着19世纪末民族主义的崛起,韩国国内就出现了不能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和客观评价中国文化对韩国民族文化影响,而摆脱汉语文化影响的思潮。韩国在二战以后,民族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曾以法律规定,以韩国的表音字为专用文字。从1970年起,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完全使用表音文字。
随着韩国经济的崛起,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发展,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召开之前,韩国政府曾经下令取消所有牌匾上的汉字标记,以强调韩国的民族文化。
只是到了1999年2月,金大中总统才下令部分解除对汉字使用的限制。但对于这种解禁措施,韩国国内也存在着激烈的反对势力,他们担心这种措施将导致汉字的泛滥与韩国文字的消亡。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韩国改称“汉城”的中文名字是本国民族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的表现。
另外,“汉城”是中国人几百年前至今一直习惯称谓的名字。虽然它由韩国古代的先人所起,但现代的韩国人总觉得不是本国的名称,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汉朝。对于汉朝,一些韩国人又缺乏正确的历史观,认为汉武帝在朝鲜(专题,图库)设立的四个郡是对朝鲜半岛的侵略。
因此,一些韩国人对这一名称有不良的心理情结,有意更改译名。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韩国官方为这次改名的解释,仅仅是表面的,这是以国际惯例和便于国际交往来掩盖更加深层的心理情结,努力摆脱汉字文化对韩国深厚影响的一种尝试。
对此,我们应该持一种比较平和与理解的态度。朝鲜民族在历史上深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之苦,大力弘扬朝鲜本民族的文化,加强自身民族文化的优势地位,努力摆脱外来文化影响等措施,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不应该随意扣上狭隘的帽子。
但是,另一方面,韩国自身在保持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对外来文化,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不应该不分好坏一概拒绝。其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朝鲜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贡献作用。
在具体对待这次改名的问题上,韩国有权利更改本国首都的汉语译名,但是中国以及其他汉语权的国家也有权接受或不接受这个新译名。接受与不接受,这也是中国与其他汉语国家应有的权利,韩国应当予以尊重。因为对中国等这些国家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译法上的问题,而涉及了历史习惯、经济费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跟国际协议没有一毛钱关系,跟去中国化也没有太大关系,韩国这么做完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淆
其实早在韩国光复以后,漢城这个中文名称在韩国就已经停止使用,无论民间还是官方,称呼首都一律用“Seoul(서울)”。只是中方因为历史习惯,一直沿用汉城至今。“去中国化”这顶帽子要扣也要扣在李承晚头上而不是时任首尔市长的李明博。
而在2005年,时任首尔市长的李明博公布的是서울所对应的两个汉字。就是“首爾”
首尔(汉城)可以说是朝鲜半岛上仅有的汉文名称和韩文名称不一致的城市
改名以前,漢城 韩语读音是Seoul(서울) 汉语音读是Hanseong(한성) 可以说差异很大
而其他城市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平壤 韩语读音和汉字音读都是Pyeongyang(평양)
比如釜山 韩语读音和汉字音读都是Busan (부산)
比如仁川 韩语读音和汉字音读都是Incheon (인천)
比如开城 韩语读音和汉字音读都是Gaeseong (개성)
日本制作的韩国旅游地图,可见除了首都用了日语拼写,其他都直接使用其汉字名称
为何独首尔这样? 因为首尔这个词出现时间就远比汉城早。“首尔” 这个词其实在古代,尤其在朝鲜半岛大规模引入汉语名称命名城市之前,就是普通朝鲜老百姓称呼京城,王京的叫法,很可能是引进汉字以前的朝鲜本土词汇。类似于古代中国人将长安,洛阳,北京称“京师”,“京兆”,“都城”一样。这个首尔在古代可以是称呼统一新罗的京城金城(今庆州),可以是高丽王朝的都城开城京(今开城),也可以是朝鲜王朝的都城汉城府。
李氏朝鲜在迁都汉城以前,现在首尔这个地方,因处在汉江之畔,被朝鲜人称为“汉阳”(한양)。如果这个地方不作为都城,那它将会和平壤,釜山,仁川等城市一样,继续使用韩语读音和汉语训读一样的名称
这个地名现在还被部分保留,比如首尔的汉阳公园
可这个地方被选为一个王朝的都城,上层通晓汉文的两班贵族当然愿意用汉城称呼之,在王朝各种官方史书,通信文牒里不是用汉城,就是用王京,京都称之,可占半岛绝大多数人口的普通老百姓不识汉字,只知道继续称京城为首尔。
在韩国光复后,两班贵族早已式微,汉城这个汉语名称已经停止使用,官方推广韩文以提高民众的识字率,不同于其他城市,民众普遍习惯称汉城为首尔已经几百年了,除了两班贵族外百姓很少使用汉城这个名称。所以政府钦定了首尔(서울Seoul)这个读音作为首都的名称,可对中国,尤其是绝大部分汉语使用者,汉城还长期是中文圈内韩国首都的名称
就是在日本,漢城和ソウル还经常一起使用
这就造成了很多地名的混淆
比如,韩国有两所比较知名的大学
一个是首尔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韩语是서울대학교,用汉字写出来是서울大學校。1924年成立时就是这么写的校名
还有一个,是汉城大学(Hansung University),韩语名叫한성대학교,韩国方面使用的汉字名称为“漢城大學校”
这样问题就来了,首都改现名之前,因为汉城的英语名就是Seoul,我如果从中国寄信往韩国联系这两所院校,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混淆,比如中方会望文生义的把首尔大学直接译成汉城国立大学,从而和另一个汉城大学混淆。2005年改称首尔这个中文名称后,这类不必要的麻烦才得以避免。
中国人现在不会混淆了,也不会产生多少相应的成本。不过不少韩国地方貌似至今都没转过弯来,比如韩国一些地铁站的日语/汉语译名,日本游客看到了估计要懵圈了
-------------------------------------------------------------------------
至于题主你说中国为何不能改称Central Kingdom之类的意译,只能说从近代开眼看世界开始,China这个词就在中国知识界早就深入人心了,要都改了就不大容易,而且国外不是没尝试过,比如早在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里,就在其拉丁语版本里用Dulimbai gurun(中央之国,即中国的满语意译)来称呼清朝时的中国,后来俄文也使用了类似的词“Срединное Царство”
德文至今在某些文献里还称中国为“Das Reich der Mitte ”(即中央帝国之意)。
法文里也有Empire du Milieu
可这么意译,一来名字实在是长,你不光要接受别国的英文国书,自己也得写英文国书递交给他国吧。自己就不嫌麻烦了?二来会给人一种天朝上国的傲慢感。 三来很容易让人把当今的国体相混淆,让人误以为紫禁城还住着皇帝呢
如果是直接音译Zhongguo呢?很多洋人怕是连这个地方指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类似的
匈牙利在国际上的称谓是Hungary,而匈牙利自称是Magyarország(源自匈牙利人的族源马扎尔人)
阿尔巴尼亚在国际上的称谓是Albania,而其自称确是Shqipërisë
这些国家并未要求别国改称呼,也是出于一样的道理
况且,中国这个国号,在东亚很多地区依然被保留
比如
韩语:중국(中国,音读为Chungguk)
日语:中国 (音读为Chugoku,日本人早不用支那了,只有国内一群日杂,远邪还在用)
越南语:Trung Quốc(中国)
没有约定俗成为依据的改名,是不会被承认的,所以,韩国公布Soeul的汉语名首尔,他国可以接受,非要自己改成“宇宙至尊大韩帝国”这类意淫词,那就是欠揍了
最后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香格里拉这个地方吧,现在查中国地图,很容易找到,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
可在2002年之前,这个地方的名字是中甸,名不见经传
而香格里拉这个词本来是上世纪初一个英国小说家在其作品《消失得地平线》(Lost Horizon)里虚构的一个东方乌托邦仙境,后来在西方话语里竟成了迷境,仙境的代名词
可能是因为香格里拉这个名称太著名了,进入21世纪,云南,四川和西藏的5个小县城开始争夺“香格里拉”这个名称,最后云南的中甸成功胜出,正式与2002年改名香格里拉,对外公布的英文名也是“Shangri-La”。国外出版的中国旅游地图也纷纷改名,并重点标识出来
这一改名不要紧,因为香格里拉这个称谓在西方太深入人心,不少中国大城市的文青白领对此也很熟知,加上中甸这个地方确实景色很美,很像小说笔下的那个香格里拉(不过退一步讲,小说笔下的美景在云贵川藏其实很多见)。自改名之后,大把大把的中外游客被吸(Hu)引(You)到这个小城游玩,这个原来中国人都很少听说的小地方,立刻成为旅游热点,赚取了大把大把的旅游外汇
而原来的地名,当年改名的历史,已不会有人再关心了,人们只想着赶紧去脸书和Twitter上炫耀一把仙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