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当年为什么一定要消灭中国? 第1页

     

user avatar   wen-ding-29-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可是入关学鼻祖,不要看不起人家。

唐高宗时期,白江口之战,日本上千艘海船西来,硬刚大唐,要扶植已经灭国的百济,其实就是要争夺东亚霸权。结果凉了。

明万历时期,壬辰倭乱,日本丰臣秀吉十万大军,跨海远征,要“合三国为一”,在大明四百州“施王政于亿万斯年”,结果又凉了。

近代民国时期,侵华战争,近代化的工业国日本,再度趁着机会,发动入关战争,要横扫中国,殖民印度,与德军会师苏联,然后又又凉了。

日本早就领悟了入关学的真谛,但是一直是选错时机,国力也不足。唐高宗是大唐巅峰期,万历二十年离明亡还有五十多年,民国的确够垃圾,但是近代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内有共产党,外有美苏盟军,局面反而更复杂了,最后日本也撑不住场子,难免失败。

日本消灭中国,其实是有进取心的表现,也是有长远眼光的表现。日本面对的是一块统一的大陆,它是万全被压制的边缘化角色,如果想谋求些权力和发展,必须打破面前的大陆块。

日本地缘很不好,他就算卖身当小弟,中国也不会很在乎。因为日本没啥作用,朝鲜和中国接壤,制衡辽东,藩屏中原,还是避免叛乱,都需要朝鲜稳定。可是日本孤悬海外,中国想控制东北亚直接找朝鲜就好了,没必要惯着日本。现在其实也一样逻辑。

而且就像美国身边只有一个缺乏武德的昂撒亲王加拿大,其他像墨西哥和南美都是被吸血和玩弄的角色。天朝绝不会在自己身边培养强国,身边只能是无能亲信和三流穷国,这样自己的安全才有保证。

东亚现在强国林立,有人说是什么儒家文化圈的优越性,什么黄种人的希望,世界制造业中心区,其实都是扯淡,完全是说反了。强国林立说明当地缺乏政治核心,缺乏区域领导力,往往陷于内斗,也说明当地没有天朝,欧洲和东亚都一样。而真正有领导力的,有天朝的地区,必然周边一圈绝大多数都是三流国家。

所以同样,中国历史上也从来只会扶持亲王朝鲜,日本还是关外女真都混不上面子,都只能穷困潦倒,当绿叶衬托天朝富庶。因此对日本而言,一旦当不上东亚老二,不能成为中国亲儿子,就等于被抛弃,只有当逆子一条路了。

未来这种局面还会继续存在,就算中国过二十年成了新天朝,日本这种有政治黑历史的,大概率也还是封不了亲王,表现一个不好,就是墨西哥待遇。相反现在被封锁打压的朝鲜,就翻身做当主人了,亲王爵位手拿把掐,血盟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日本两千年来,想要摆脱的边缘蛮夷地位,为此不惜使用武力,倾国力,赌国运,终于辉煌了几十年,但是未来恐怕还要混回去。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应该让日本学者 - 歪嘴战神 来回答一下吗???


user avatar   bo-he-qing-liang-wo-de-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石原莞尔的最终战争论你们读没读过,里面的世界观大致是这样的,这个世界会爆发一场最终战争,类似于秦国灭六国,最后世界上只会剩下一个国家,然后这个世界得到了久违的和平,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再也不会发生战争。

石原莞尔认为能完成这个使命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的霸道,一个是日本的王道。关于最终战争的形态他也有推测,认为在最终战争的时代,兵器的威力已经大到不可思议,一颗炸弹就可以摧毁一座城市,飞机可以不加油绕世界一圈等等。因为兵器的威力那么大所以最终战争的持续时间会很短,但是极为惨烈。并且因为机动力太强,所以在最终战争双方的军队会绕开前线直接攻击对方的本土,战争的胜负不止由“忠君爱国”的军人决定,也由全体国民决定,谁能承受更大的伤亡而不投降,谁就有更大的胜算。

综合以上,石原莞尔认为日本在最终的战争中处于劣势,所以必须建立一个黄种人的大帝国,才能在最终战争中占得优势。日本的军事行动基本上和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吻合的。


稍微提一下吧,石原莞尔一直对汉族人抱有奇怪的期待,认为汉族人迟早会理解日本人,会自愿支持日本。还有说等日本统一了世界之后,天皇会成为世界的天皇,但是日本人却不会得到特殊的地位,日本人应该保持谦虚的美德,为天皇做贡献。我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是日本想要的世界,不是英国式的殖民世界,也不是俄国,德国式的消灭所有其他民族,而是想要四海为一家。天真的愿望。

至于苏联,欧洲诸国,他认为苏联是由斯大林勉强维持,在斯大林死后苏联就会土崩瓦解,对此的评价是很可怜。欧洲是伟大国家的聚集地,但是却争吵不休,互相攻击,最终他们会互相毁灭,对此的评价是觉得对欧洲发表这样的评价很失礼。

对于亚洲的评价是现在看起来无所事事,对于美洲则是年轻的美洲。


最后发表一下我的看法,这个世界不会有一场最终战争,现在是诸国林立的时代,我们会找到一种办法让大家共存,而不是爆发一场最终战争毁了自己。石原莞尔觉得汉族人可以理解日本人,我觉得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现在中国人也一直抱着未来会爆发一场最终战争的心态,视其他国家都是自己的潜在对手,早晚要予以铲除。


user avatar   wang-lin-cheng-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一下我的结论:因为恐惧感

甲午战争(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在“日本国”叫作“大日本帝国”的时代,它在帝国主义的时代进行过的几场战争,都有着十分有趣,十分深刻的关联性。并且它们都和中国有着难以撕扯的联系。

要理解为什么近代史上的日本必除中国而后快,恐怕得以侵华战争为中心,看一看它之前/之后的时空联系,顺着这些线索摸到时代的“脉搏”,然后走到接近真实的地方。

我想从日本的角度来说一说。

关于“明治-昭和四大征”(别找了,我发明的词儿)当中的第一征“甲午”,第二征“日俄”,我在下面的回答里有说阐述,有兴趣的可以移步。


看完要是喜欢的话,拜托点个赞同/收藏/喜欢啦!这些对我是很强的激励。

终于要说到中日关系中最深的那一刀伤痕了。


从日俄战争结束(190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开始的九年

从1905年到九一八事变的1931年,中间有整整26个年头。这中间粗粗算来有两代人成人又老去。时间浩浩汤汤,别急,我们先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906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满铁(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成立了。简单来说,满铁是运营由俄罗斯帝国转交的“东清铁道南满洲支线”,以及这条支线所附属的所有权益的日本国营公司。

满铁相关铁道路线地图

所谓“所有权益”是指什么?

除了铁道关联的运输业之外,还有沿线地域的矿业(抚顺及烟台的炭坑采掘),水运业,电气业,仓库,以及铁道附属地管理等。满铁绝对不只是单纯的铁道运输业公司,而是一个带有治安军队,拥有庞大产业和属地的“独立王国”。同时由于其国营性质,自然而然从设立之初就有日本政府开拓经济利益和保障生存空间的战略任务。是日本的侵略工具。

满铁标识

到了1926年(昭和元年),在东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即日本在那个年代经常提及的“满蒙”地区),日本政府以借款投资及公司投资方式给予当地公家机关及私营企业的金额有14亿203万4685日元,占到全体的54%;日本政府的借款占到全体的7%;民间的借贷占到1%;法人企业的占到31%————这里的法人企业部分,实际上是满铁投资的资本金。

换句话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及日本政府国营的满铁对“满蒙”的投资竟然占到了85%

再换句话说,日本在昭和元年对“满蒙”地区的渗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日本也无法放弃在这个地区的巨大利益。

大连的南满铁路本部

日俄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08年,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标志性的事情。这一年的选举依照山县有朋内阁在1900年通过的选举法实行,拥有选举权的超过了150万人。而被选举权的纳税额度限制基本是取消了。

这意味着,在日本的议会中,商工业者,实业家产业家,这一类资本家开始占据主流。而原本在议会中反对因战争增收土地税金的地主阶层,进一步从原本的议会主流退居二线。

日俄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年,1910年8月22日,韩国总理李完用与日本代表寺内正毅签订《日韩合并条约》,规定大韩帝国将朝鲜半岛的主权永久让与日本。朝鲜彻底变为了日本的殖民地。29日,合并的消息正式向外发表。

8月29日日韩合并正式向外公告。这是当日的日本朝鲜总督府官报。

日俄战争结束后的第六年,1911年辛亥革命。各地纷纷光复(独立),大清迅速开始瓦解。1912年,大清终于完了。

这个时候光复的各省一定没有意识到此时的中国有多么危险。

1912年的日本已经并吞了朝鲜2年,占据东三省东清铁道南满洲支线7年。日本此时已经获得了在大陆的基地。由朝鲜经东三省的铁路,可以很方便运送兵力到旅顺港,再经由渤海可以快速干涉中国的心脏地带(北京-天津)。即使不走这里,只是走铁道到奉天,也可以让日本的影响力向着那里更快伸出触角。

日本在1912这一年没有全面性的动作,恐怕只是想采取更为稳妥渐进切香肠式的方法。事实上下面几年发生的事情也说明了这一点。日本已经走上了后来必定会走上的那条轨道。

1912年明治天皇驾崩,大正天皇登基。同年清帝退位。这一年真是发生了好多大事儿。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以及战后的两次和平谈判。

为了薅羊毛的参战

1914年8月,日本向英国争取以“英日同盟”的名义加入对德国的战争。英国政府却只是消极的回复道“战争是否长期化尚且不明,现阶段只需拜托日本做英国商船的护卫就好”。但在日本进一步的逼迫下,英国最终同意在下面的限定条件下,日本可以英国同盟身份加入战争。

战争不扩大到中国海以西及以南
战争不扩大到德国租借地胶州湾以外
战争不扩大到太平洋

从英国对盟国日本的消极态度,很明显地就能看出英国对日本的警戒。

当时的英联邦在害怕什么呢?英美等列强在中国拥有殖民地/租借地,还有贸易关税上的特权。同时英联邦还在太平洋拥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殖民地。如果日本对德宣战,日本会不会将原本名义上只针对德国海外殖民地和力量的战争,“一个不小心”多占了点地,多要了点利益呢?

乌鸦薅羊毛概念图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日本宣战时,美国马上向日本做了以下要求。

1.美国政府认识到日本没有在中国进行领土扩张的意图,美国政府满足于其基于英日同盟进行的行动。
2.当中国国内发生了动乱时,如日本政府考虑日本或其他诸国有必要采取措施时,美国政府希望日本事先与美国政府进行协商。

要求的内容让当时日本的在野党“政友会”得知,使得当时的大隈内阁收到猛烈批判。政友会及许多议员都认为,宣战权力是日本作为主权国家的应有权力。这是英美列强对于日本主权/独立权的侵害。

日本对欧美列强原本就有恐惧和恨意。但具体到对于英美的恨意,大概是从此时开始,然后一直发酵到二战的。

真正的日本对德战争过程乏善可陈,德国在中国的力量弱小,很快就被收拾干净。整个一战中,全球有1千万人左右死亡,2千万人左右受伤。但日本只有青岛攻略战的1250人。实在是个戏剧化的对比。

日本也有小众的Youtuber制作青岛攻略战科普视频。可惜太过小众点击过少(两百多)

很显然,日本/英国/美国都心知肚明,日本的参战只不过是来薅一把羊毛。德国在远东的一点点力量瞬间就能被收拾干净。在被日本逼迫的情况下,英美为了保护英美自身在中国的利益,以及英联邦(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太平洋的利益,才勉强同意了日本在有限制情况下的参战。

1915年日本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提出著名的“二十一条”,企图逼迫中国答应将胶州湾权益由德国转移到日本。同时还有“延长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为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的内容。日本的确没有咬到胶东半岛之外的土地,但依然想从中华民国拿到更多的利益。

1919年一战结束。巴黎和会上列强同意将德国山东权益转移给日本。随后五四运动爆发。

日本网络上能查到的,对二十一条要求发生当时,各国势力范围及日本对铁路权利要求的整理

巴黎和会(1919年)和华盛顿会议(1921年)的抗争

巴黎和会的具体内容在许多地方都有提及。再加上最近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又一波宣传,大致情况相信大家都了解。这里就略过了。

结果就是1919年6月28日,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国内汹涌澎湃的五四运动舆论以及海外华人团体的支持下,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的方式结束。于是胶州半岛和沿线铁路的问题一直作为待解决问题,拖到了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

觉醒年代是激发对这段历史兴趣的很好的--板机

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是由美国提倡的和平会议。主要目的是

  • 重新规划各家列强的海军力量(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 重新划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列强的势力范围

历史虽然不会重演,但总是在细节上让人产生相似感。现代对战略导弹的限制合约,就仿佛那个时代的海军军备合约。限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比例及武器级别的《五国海军条约》是华盛顿会议的世界性重头戏,但和我们这次的话题关系较小,这里略过。

回到正题。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以赞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要求为条件,换回了日本的屈服。让日本同意撤出在一战中抢占胶州湾的日军,赎回了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大体上解除了1915年二十一条带来中国的威胁。

在中国人的坚持下,最终二十一条带来的威胁解除了。日本的图谋大体上被挡了回去。一战以及一战关联的一系列在中国国内的觉醒运动,最终从中国的知识阶层开始到社会各界,渐次形成了与以往有质变的思想更迭。清末开始的救亡图存的努力,开始从精英阶层的努力进化到群众革命。

在日本,事情也同样发生了一些深远的变化。

由于中国的抗争,日本同时掌握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战略意图未能实现。当时的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以解放者的形象出现,提倡民族自决,给了列强以外许多受殖民国家希望。不过,这种希望在当时只不过是镜中花月。一切要等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的实力真正衰退时才会发生。

从一战结束到九一八事变(1931年),昭和男儿们在想什么?

三国干涉还辽和归还胶东半岛给日本带来的挫败感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时,因为俄国/德国/法国三国的干涉,日本不得不以赎金为代价交还辽东半岛;一战结束时,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同样也因为欧美列强的干涉斡旋,不得不以赎金为代价归还胶东半岛。

两次不得不对欧美列强的低头,都让当时的日本政府承受了在野党和民间的巨大舆论压力。民粹主义者呼喊政府是软腰子,深谋远虑的政治生物忧虑列强的力量。

尽快吸收大陆的利益,巩固日本的利益线,扩大日本的战略空间,从被欧美列强瓜分蚕食的可能性中脱离出来。这在日本其实已经是不言自明的共识。但欧美列强的阻碍总是给日本带来挫败。

第二次帝国国防方针变迁

日俄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907年),为了设计日本将来的国防计划,当时的原敬内阁陆相田中义一※起草,维新元老山县有朋加笔。两人共同完成了《帝国国防方针》这样一份指导性文件。

※来源备受争议的“田中奏折”的田中指的便是他。

十一年后的1918年,《国防方针》有了第一次改订。这次改订将假想敌国第一名定为“俄罗斯/美国/中国”三国并列。

仅仅五年后的1923年,《国防方针》就发生了第二次改订。这一次假想敌国里,陆海军共同将美国列为了第一。

田中义一广为流传的照片

从第一次改订的11年,到第二次改订的5年。为什么一战前后发生这么剧烈的变动?

一战前后发生了三件事情。一件是开战前英美对日本试图参战的阻挠;一件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日本直面了中国和美国的巨大外交压力,最后不得不吐出胶东半岛;一件是在巴黎和会进行当中时,日本统治下的朝鲜发生了三・一独立运动。

补充说明一下朝鲜三一独立运动。

1919年3月1日,日本统治下的朝鲜,以天道教为主导,朝鲜的基督教佛教等代表一同参与起草并公布了《独立宣言书》。随后在外独立运动人士于1919年4月13日在上海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李承晚为总统。朝鲜内部则发生了一系列的以要求独立和民族自决为目的的示威和抗议活动。其中之一有:“堤岩里事件”。1919年4月15日,朝鲜水原郡的“堤岩里”村里来了一些日本军警。这些军警把同村的耶稣教徒/天道教徒共三十余人聚集到耶稣教堂内,问了两三个问题后就将三十二人杀害。后还将教堂连同民家二十余户房屋烧毁以毁尸灭迹。当时日本的朝鲜总督府隐藏了类似事件的真相,而只是对外表示“是对暴徒的镇压方式有点小问题”。但在后来发现的,时任日本朝鲜军司令官的宇都宫太郎的日记里,日本的学者发现虐杀事件果然是存在的。

预定于1918年3月3日举行的朝鲜最后一任国王,大韩帝国第一任皇帝高宗的葬礼,成为了这次独立运动的导火线。民族代表33人抓住葬礼前的时机,在京城(现韩国首尔)的仁寺洞的泰和馆宣读了《独立宣言书》

我们再拉回原题。

这三件事都让日本感受到了来自英联邦,美国的强烈和锐利的威胁。这种影响一直贯穿到二战,让日本和英美分道扬镳。日本的政界,学界,民间这样想:啊,果然这些欧美列强就是不怀好心。我们一直担心的威胁依然存在。你看,即使是英国这样的日本盟国都如此地敌视日本。

英联邦在一战时的力量依然强横。有可能与日本产生纠纷的除了在中国的殖民地利益和商贸利益外,还有在南部太平洋的澳大利亚,中部太平洋的岛屿这样的战略要点。

日本的强烈恐惧感,及恐惧催生的“国家改造论”

一战里全球共有约一千万人战死,有约两千万人战伤,但是参战的日本却只有千人左右的伤亡。日本以极其微小的损失获得不少利益,照理说应当是背地里偷着笑,躺平喝酒的,但实际上一战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观念上的冲击。这种冲击只次于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2周的弹药使用量,就相当于日俄战争全过程中的弹药使用量。在欧洲有悠久历史的三个王朝崩溃了。其中俄罗斯帝国死去,苏联诞生带来的冲击最为巨大。目睹欧洲各国高达三千万的前所未有的死伤损失,日本察觉到自身需要新的社会契约。需要一种能够更大规模动员民众的社会契约

巴黎和会时,除了外交官和武官之外,日本还有许多记者以及少壮派政治家也或自费或公费地到了巴黎。他们回到日本之后,许多人感受到危机,发出“日本是要完蛋了”的悲观论调。

甲午战争战后虽然日本也曾经掀起过改造运动,但那个时候的改造限于修改税法这样的经济类运动。一战后的国家改造运动却是成为了一个包含国家政府各方各面的大规模检讨和改革。大致内容包含如下11个方面。

  1. 达成普通选举
  2. 进一步打破身份差别
  3. 打破官僚外交
  4. 树立民本政治组织
  5. 承认劳工组织
  6. 保障国民生活
  7. 税制社会改革
  8. 解散只有形式的教育
  9. 革新朝鲜/台湾/南洋诸岛的殖民地统治
  10. 肃清宫内省
  11. 改造既有政党

一战的巨大伤亡,一战中欧美列强对日本的轻视。这些让日本的精英意识到日本和欧美各国的真正差别,于是“国家改造论”的论调和行动开始流行了起来。在观察了日本和欧美的不同之后,以上11个改革点被拎了出来。

在对欧美列强的巨大恐惧当中,日本进行着国家的改造,意图在下一次巨大冲突中能够生存下来。至少日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11个改革点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有很多十分革新的地方。比如第5条的“承认劳工组织”,这在现在拥有“团结权,团体交涉权,团体行动权”,经历过50-80年代安保斗争和共产运动,劳工组织非常常见的现在的日本是很难想象。但当时的日本是不承认这类“非法”团体的。第7条的税制改革是指进一步废止有利于地主和资本家的税制;第9条关于殖民地的点是指在这些“委任统治”的地方也适用日本宪法,并且赋予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11条的既有政党改造是指,除了地主和大资本家支持的政友会及宪政会两个政党之外应该为新政党的确立和发展制造条件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吗?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进一步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国内力量,换句话说是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契约。一种能够动员和组织更多人民的社会契约。


「国家改造論策集」目录。国家改造论并不是单一团体或者个体提倡的,而是复数人和团体的倡议。也就是说,它是日本社会和朝野在某种程度共识下的产物。实际上纷繁复杂的种种改造方案中,偏向社会主义的方案也同时存在。

昭和年代的开始(1926年)

昭和年代的开端对日本民众来说实在是乏善可陈。

昭和二年(1927年)的3月14日,日本蔵相(财务大臣)片冈直温在众议院预算总会上的失言(东京渡边银行有财务破口)造成了大面积的挤兑风潮。金融恐慌让多家银行暂停营业

昭和金融恐慌时,1927年3月23日东京排队挤兑的人群。

东京街头收废品的行商原本有5千人左右。他们的经营方式是,每天从经销商(問屋)那里借5~6日元作为本金,走街串巷收东西。但到了昭和元年左右,金钱上的流转再也没那么顺利了。借钱越来越困难,最后东京的废品回收商都失了业。

没能找到昭和期屑屋さん的形象,找一张江户时代装扮的给大家看看感觉吧。

当时有一位叫作古贺政男(艺名叫作古賀メロディー)的作曲家,曾经这么描述这段时间。

“昭和三年简直就是不景气的最低谷。(中略)没有就职口。我们从私立学校出来,拿着50到60日元的月薪。如果是公立可能能高个5日元左右。(中略)好不容易从大学出来。就是说,好不容易镀了一层金,结果给我们和学生兼职一个样的工资。我当时对这样的社会很绝望,想着死了算了。昭和三年的秋天,我就是将这样的社会真实在《想念你的形影》(影を慕いて)这首歌里,以失恋的(主题)形式配合吉他伴奏表现出来。”
古賀メロディー

昭和刚开始,日本社会就好像是跌到了谷底。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事。

1928年2月20日,日本第一次的众议院普选开始了。

在这之前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限制在直接纳税达3日元以上的25岁以上男性。但是从这次开始,只要是25岁以上的男性就都拥有了选举权利。绝对数字来说是一千二百四十万人,是日本人口的两成左右。如果你有看过之前我对甲午和日俄战争的文章,那肯定能理解选举权扩大的跃进有多大。

对作家这样的知识人来说也有好事情发生。

有一家叫作“改造社”对出版社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损失惨重。仓库里80万册书全部失火焚毁,损失达到一百二十万日元。就在这种快要让公司倒闭的打击面前,昭和元年,改造社的社长山本实彦推出了他跨时代的商业计划。那就是以一册1日元的低价格推出“现代日本文学全集”。

出版界の大革命を断行し、特権階級の芸術を全民衆に解放せんとする
(进行出版界的大革命,将特权阶级的艺术向全体民众解放!)
改造社《现代文学全集》。这本在日本的网络上留下的影像比较多,看来是在日本烙印下了很深的痕迹。

当时的东京出租车无论是去市区哪里都是均价1日元,因此被叫做“円タク”(1元Taxi)。这种低定价正中红心,光是预约就超过了30万人。最后改造社的1日元书引起了同行的争相模仿,形成了一波繁荣。让原本是贫穷人的作家们赚了个盆满钵满。比如当时的永井荷风留下来的日记就这么写道:

天上晴空万里,比昨日更暖。午后赴三菱银行,将去秋于改造社及春阳堂两书肆所得1元全集本印税金总计五万元存为定期存款金。

1926年8月,日本放送协会(NHK)成立了。1927年(昭和二年)的新年,东京上野的宽永寺除夕夜的钟声乘着电台的电波传到了50万人耳中。昭和三年十一月,新天皇的即位大典在京都的紫宸殿举行,NHK也马上对这样的国家大典进行了直播放送。实际上NHK的全国电台网络在昭和三年九月才刚刚完成。名义上就是为了这场大典的直播,才用最快的速度,不计成本完成的。

知识传播的普及,电台广播的普及。昭和初年逐渐成型的这些东西,和之后二十年里法西斯日本的组织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昭和即位大典的照片实在是难找

将南洋诸岛纳入“委任统治”

1914年9月-10月,日本对德国宣战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南洋诸岛(即马绍尔群岛的贾鲁伊特环礁;加罗林群岛的波纳佩岛和楚克岛以及雅浦岛;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等等德国拥有海军基地的地方)攻占。

绿色的部分是日本在一战中占领的德国海外军事基地

加藤阳子在著作《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それでも、日本人は『戦争』を選んだ)里提到过,她生于1931年的母亲居住在枥木县佐野市附近的田沼町的时代,就曾经看到过由南洋诸岛嫁来的,皮肤是褐色的女性。当时有一首叫作《酋长的女儿》(酋長の娘)的歌曲,正好是描写这些女子的。于是小孩子们老喜欢追着她唱这首歌。南洋来的新娘子头顶着大陶罐慢慢走着,小孩子们唱着《酋长的女儿》追在后面,并不知道这是残酷的事情。把这首歌小小展示一下,也许你会更有感觉。

一、
わたしのラバさん 酋長の娘
色は黒いが 南洋じゃ美人
(我的Lover,酋长的女儿。肤色虽然是黑的,但在南洋可是美人。)
二、
赤道直下 マーシャル群島
ヤシの木陰で テクテク踊る
(直下赤道,马绍尔群岛。棕榈树影下,踢踏踢踏跳舞。)
三、
踊れ踊れ どぶろくのんで
明日は嬉しい 首の祭り
(跳呀跳呀,喝了甜酒。明天也很高兴,脖子遇到庆典。)
四、
踊れ踊れ 踊らぬものに
誰がお嫁に 行くものか
(跳呀跳呀,不喜舞的人家,谁要嫁给他啊。)
五、
昨日浜で見た 酋長の娘
今日はバナナの 木陰で眠る
(昨天海滩边见的,酋长的女儿。今天在香蕉树的树荫下睡了。)
并不好笑的歌曲,但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是好笑的

南洋诸岛在现在是作为观光旅游地为大家所知比较多,但当时可不是。它在日本占领后,成为了日本的战略前沿。它就在日本和美国的正中间。

关于日本对“利益线”或者可以称为“战略空间”的认识,在之前讲甲午和日俄战争的两篇里我也都提过。日本和其他本体在欧美的列强不同,对于战略空间的渴望是极端的。这种渴望贯穿了甲午-日俄-一战,最后再到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 对英美列强的恐惧致使日本渴望战略空间
  • 对英美列强的恐惧致使日本建立新的国家契约

到1931年,从思想上,从组织方式上,日本都逐渐更新了自我。巨大的惯性其实已经让日本在轨道上滑行向前了。

最终也避免不了脱轨死翘翘

为什么近代史上的日本必除中国而后快?

北伐,日本的第二次山东出兵,满蒙分离

1928年4月,蒋介石的北伐军向山东进发,攻占了济南。日本的田中义一内阁以保护在山东的日本侨民为借口,命令第六师团由日本本土出动,进入山东半岛。蒋介石保证会保护日本侨民,并要求日军尽快撤退。但日军并不信任(或者是故意不信任)蒋介石和北伐军。两军之间发生冲突。

这是日本所谓的“第二次山东出兵”

国民革命军印象图

大家还记得一战时日本对德宣战,并且占据山东半岛的事情吗?那时候的日本慑于英美的干涉,最终是没有从中国得到多少实质的利益。但到了1928年,随时都在关注中国局势发展的日本政府,在观察到大革命和北伐以惊人的气势发展到山东之后,畏惧其会威胁到日本在“满蒙”的利益。

一个统一的中国对日本是绝对不利的,更何况欧美列强如此“咄咄逼人”。为了日本的生存空间,怎么可以坐视中国统一?更何况东三省/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都是我们日本人流血抢下来的利益,不抢下来也会有欧美列强慢慢蚕食,此时不握在我日本人手里,岂不白白让欧美白人抢去?

1928年6月,日本陆军的少壮派积极行动,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1928年12月29日,东三省在张学良主持下易帜。从此全国完成了名义上的再统一。

在1928年-1930年左右,“欧美列强并没有承认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利益”这个点,在以日本外交官僚为中心的政府官员当中其实是有了解的。但是在日本陆军当中,主张搞垮和中华民国政府关系良好的张学良,从而在大战略上加速东三省和内蒙与中国的分离的人群却是逐渐壮大的

这个陆军的战略即是明目张胆的所谓“满蒙分离”。即将日本触角所及的东三省(满洲)与内蒙古(准确来说是内蒙东部)从中华民国内部独立出来,然后慢慢蚕食吞并。

在满蒙分离之后,下一步就是【华北分离工作】(華北分離工作)。即将华北由中华民国当中分离而出,成立所谓独立政府。

九一八和阴谋

你有没有想过“关东军”为什么叫关东军?直到最近我都以为,啊,应该是因为这支军队的兵员来自于日本本土的关东地域(以东京为代表的东部)吧。然而并不是。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得到所谓“南满铁道”及其附属地和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后,成立了这一日本控制地域的政府。这个政府被日本叫作“关东州”。从属于这个地方政府的区域就是“关东军”

【关东州】官厅(地方政府)标志

关东军是每两年交替由日本内地派遣到“关东州”的军队。由师团和独立守备队构成。九一八事变之前,合起来大约有一万余人。这支军队里有一位中国人很熟悉的,叫作“石原莞尔”的参谋军官

日本提到“九一八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和之后的“卢沟桥事变”,甚至还有后来的上海“一二八事变”(日本称: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会战(日本称:第二次上海事变)时,总是会使用一些很有意思的词。比如——

起こされた。
起こった。

它大概的含义是:发生了,就这样被动的发生了。仿佛这个事情它是一个就这么客观发生的事情,不以某个主观意志所影响的发生了。

要解释为什么“九一八事变”以及后来一连串的侵华战争的组成部分,在日本人的记忆中是这么的零碎,分散,仿佛和自己有一定距离,甚至和当时应当负责任的决策者也有一定距离,我们还得从石原莞尔说起。

这本神奇的书还在日本亚马逊卖

1889年,也就是明治宪法颁布的那一年,石原莞尔出生了。日俄战争时期正好是石原莞尔多愁善感的青春期。时代进入昭和的时候,石原莞尔成年了。石原莞尔正好是身处日本上升期的一代人。

1923年开始,石原莞尔在一战过后的德国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留学。当时的石原莞尔还身负日本陆军的任务,那就是对德国的战败原因进行研究。当时的德国军队,是被明治时代的日本军队当作样板来学习的,因此了解清楚德国的战败原因,对于日军的战略决策是极有参考意义的。

石原莞尔在研究之后认为,德国战败的原因在于对战争形态估计错误。当时德军的方针是与敌人全部主力在短期内进行大决战,以包围歼灭方式迅速解决战争。但实际上战争形态已经在一战时变成了一种长期持久型的消耗战争。德军和德国失败在敌人的消耗战略上。也就是说,要打赢新型的这种消耗战争,总体战争,最为重要的在于如何在经济封锁下生存下来,将战争持续下去

恐怕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已经开始思考日本该如何在下一场大战中赢得胜利了。

回国之后的石原莞尔在1927年11月于东京,和他的军人同僚朋友们成立了军事国防学习会“木曜会”(木曜意为星期四)。这个小圈子里著名的日本军界人物有永田铁山,铃木贞一,根本博等人。全部都是陆军的中坚幕僚军官。到了九一八事变时,永田已经是日本陆军省军务局的军事课长;铃木是陆军省军务局的支Na班长;根本是参谋本部的支Na班长。至于石原莞尔,九一八时他已经在“案发现场”的东三省关东军了。

军事课长永田铁山管预算,铃木贞一和根本博分别在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关于中国事务的重要位置,石原莞尔直接现场操作。阴谋需要的内外人事要素已经具备。

我们再回到石原莞尔的内心。木曜会在1928年1月19日的第三次集会里,当时担任陆军大学校教官的石原莞尔发表了一份名为「我が国防方針」的报告。

日米が両横綱となり、末輩之に従ひ、航空機を以て勝敗を一挙に決するときが世界最後の戦争。
(中略)
日本内地より一厘も金を出させないという方針の下に戦争せざるべからず。対露作戦の為には、数師団にて十分なり。全支那を根拠として遺憾なく之を利用せば、二十年でも三十年でも戦争を継続することを得。

上文报告内容简单总结下来是两条:

  1. 日本与美国将会划分为两大阵营,最后将以航空器进行决战。这将是“世界最后的战争”。
  2. 对苏联作战必须将中国作为根据地,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花个二十年也好三十年也好,用持久战的方式打赢苏联。

这次的集会里,永田铁山,铃木贞一,根本博之外,东条英机也有出席。

1931年9月18日,在石原莞尔的实地操作下,关东军自己爆破了奉天郊外柳条湖附近一部分南满铁路,然后栽赃给中国(具体来说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当时张学良虽然在东三省拥有19万东北军(这里的数字出自加藤阳子著作,另一说是35万),但事变时也是由于关东军的谋划,此时的张学良的东北军有11万人(出自加藤阳子著作,另一说19万)正在关内华北,在剿灭所谓“叛乱”。数字有较多版本,但每个版本里的东北军都是大大多于当时关东军的规模的。守备东三省的东北军在不抵抗的方针之下,逐一被击溃,投降,或者主动退出战斗。日本关东军在较短时间内接收了原本东北军所有的军事重镇。

很难说功过的张学良。挑了一张帅照。

军队在外国地域,又是要进行超过职权范围的行动。这种情况下取得日本政府阁议的同意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爆破铁路后进攻东北军据点的骚操作出现之后,照理来说只要日本政府发出指示,理论上现场的关东军应该可以收束行动吧?

然而这是一场策划了三年之久的阴谋。为了让事件可以继续发展下去,搞阴谋的参谋和军官们开始了包括向关东军司令本庄繁隐瞒日本政府电令,延迟了一些命令发送等等之类的“违规操作”。这里面最为严重的“违规行为”,莫过于是9月19日的(日本朝鲜总督府的)朝鲜军越境事件。大家要注意,此时的朝鲜已经成为日本治下殖民地21年了。

九一八事变时的关东军其实是只有1万余人的守备部队。事变发生次日,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向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报告准备增援关东军。对朝鲜军的增援行动,日本政府进行了内阁会议,在阁议上增援行动被否决。9月21日林铣十郎收到命令后,却是在愤慨之下依然命令军队越境支援关东军。而更神奇的是,第二天22日的内阁阁议上,虽然还是没有认可朝鲜军的点越境行动,但却批准了出动所耗费军资。

时任日本朝鲜总督府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

为什么,为什么日本内阁会如此的掉价,采用这种追认的方式同意日军的行动呢?

1931年3月,日本发生了所谓“三月事件”。一批陆军军官和民间右翼组成的秘密结社“樱会”策划了针对政党内阁的政变,但以未遂结束。同样的由军队挑起的暴力事件,政变还有很多。比如在九一八发生的一个月后,在日本发生的“十月事件”。这是一次对三月事件的呼应和对日本政府的破坏。简单描述十月事件的阴谋计划,就是由“樱会”成员军官120名,率领军队,袭击首相官邸/警视厅/陆军省/参谋本部,将若槻礼次郎首相以下阁僚斩杀或俘虏。然后上书载仁亲王及东乡平八郎和元老西园寺公望,请将荒木贞夫陆军中将为首的一批人指定为新内阁成员,组建军政府。

十月事件的主谋者之一桥本欣五郎

十月事件本身也是在未遂中平息。但1932年时,日本又又又发生了所谓“血盟团事件”。这是由日本民间结社组织的恐怖行动,其行为逻辑是与九一八事变中积极行动的关东军,三月事件和十月事件中的右翼军国主义分子做呼应,对日本政党政府成员进行暗杀。最后血盟团事件导致了前任日本蔵相井上准之郎死亡。而井上准之郎正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阁议当中,反对朝鲜军越境的内阁成员之一。

血盟团事件的主谋和执行者在接受审判

1932年的5月,刚刚组建了新内阁没多久的犬养毅首相在“五一五事件”中殒命。五一五事件由以海军中尉古贺清志为中心的海军青年军官为核心,一些陆军士官候补生,还有一部分私塾学生为补充进行。目的同“血盟团事件”以及“十月事件”很像,都是推翻现有的政党内阁,组建对外(对中国)强硬的军政府。

犬养毅首相被害后的朝日新闻报纸

说到这里,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何日本人提到这段时期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以及后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时,总是在用片段式的描述,总是以“它发生了”这样的语气进行描述了吧。因为,一切好像都已经不在把握和掌握之中,就这么脱离了控制,顺着一种莫名的集体亢奋裹挟着向前狂奔

在九一八发生时,日本的若槻礼次郎内阁就在三月事件里感觉到了军队的焦躁和脱离控制。采用追认的方式同意批示其行动军费,是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十分恐怖的威胁,并在试图向其进行妥协

这么说来,近代侵华战争中发生的一切,其实是和日本善良的国民没有太多关联的“为曾设想的道路”。是这样吗?

未曾设想的道路只是一个游戏梗,借用一下

九一八真的是“未曾设想的道路”吗?

根据京都大学教育学教授竹内洋先生的书「丸山眞男の時代」(丸山真男的时代)所述,1931年7月,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两个月前,当时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过意识调查。调查的问题是:

満蒙に武力行使は政党なりや
在满蒙使用武力是正当的吗?

当时回答「然り」(是)的有88%。另外回答「直ちに武力行使すべき」(应当立即行使武力)的有52%。东大的学生应当算是接受了知识训练的日本顶尖人了。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应该是最能够保持理性的一群人。但在这群里当中也有接近90%的比例是认为可以在所谓“满蒙”行使武力保护日本的利益的。可想而知日本民众的想法。

九一八爆发后,东大又进行了一场类似的调查。在进行问卷调查前,首先会有日本陆军派遣来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国防思想普及演讲会”。然后再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

1.你们认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吗?
2.你们认为满蒙问题应当用军事行动解决吗?

结果是接受教育的854名学生当中的九成对这两个问题都回答了“是”。

由此我们能得到一个结论:九一八的冲突发生前后,其实日本人的意识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事变前的日本其实就已经是一团干柴烈火,只要一点火星就能点燃

我在前文有介绍过广播在日本的开端。到1932年2月时,日本的广播覆盖数量有了一次较为明确的统计,有签约100万户。后来在太平洋战争时日本的广播覆盖数量扩张到了600万户,逐渐变成了有效组织(洗脑)民众的方式,但在九一八前后看来,当时还尚未成大规模。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到31年9月18日左右时,在日本民众间居然对邻国中国,对“应当对中国的满蒙地区使用战争手段”形成了如此广泛的共识

要完整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又得从甲午战争说到日俄战争和侵华战争。那样就成了说车轱辘话儿了。我把这两场战争的文章再贴一次,详细内容可以在这里跳转。


在这里我只做一个简略的结论式的说明:

日本在近代一直在进行着对自己的战略空间的拓展。从甲午战争时将大清影响力逐出朝鲜,到日俄战争时的占据朝鲜,接收南满铁路和旅顺大连。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一直在外交上欧美列强的各种强力阻碍,年轻士兵在海外的一次又一次更多又更多的流血。战争确实带来了土地/利益,以及民族荣耀感,但与此同时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又给日本带来了对欧美列强,以及自己的手下败将中国“竟然胆敢阻拦日本推进亚洲的现代化!胆敢阻拦日本富国强兵,对抗欧美列强!”的一种仇恨和愤怒的民族主义情绪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的日本“中支Na派遣军司令部”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是,这是一场“讨匪战”。匪徒,匪帮。意思是在国内从事不法行为的恶人。一般人们对这个词的印象是一群土匪或黑帮。

1938年11月时,日本大藏省预金部课长毛里英于菟(毛里英於菟)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東亜一体』としての政治力」(“东亚一体”的政治力)里这么写过。

日支事変は、資本主義と共産主義の支配下にある世界に対して、日本などの『東亜』の国々が起こした「革命」なのだ
日支事变(侵华战争),是在被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支配的世界中,日本等东亚国家发起的一场革命。

“敌人是阻碍我们的匪帮”,“这场战争是革命”。这就是当时的日本人对于采取军事行动的认识。

1930年时,日本从事农业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6.8%。农民期待普选能够带来对他们的关注,但在昭和初年的金融恐慌经济恐慌对日本带来的影响之下,当时的政友会/民政党都没有精力理会日本的广大农民。只有军队,只有军部关注着农民。1934年10月发行的宣传手册「国防の本義とその強化の提唱」(国防之本意及关于其强化的提倡)当中写到——

農山漁村の疲弊の救済は最も重要な政策
救济农山渔村之疲敝为最重要之政策

另外在1934年1月陆军统制派写就的计划书「政治的非常事変勃発に処する対策要綱」(政治非常事变勃发时之对策纲要)当中,写满了对农民及国民保障方面的政策。当然,只要战争一爆发,这些都成了一张空气大饼。回头来想到我在日本看到的各种政党的动作,特别是最近维新会这样的右翼政党的动作,真是感慨万千。

我们在上一个小节里提到了很多日本内部的军事政变或者恐怖袭击事件。比如“三月事件”,“十月事件”,“血盟团事件”,“五一五事件”,其实还得加上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例外都是军队及民间的“爱国人士”或者换句话说“愤青”,对所谓“软弱及腐败”的普选政党政府不满,意图建立军政府的非法行动。这些事件的结果呢?无一例外发动这些个恐怖袭击的右翼分子都是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比如谋划未遂的“十月事件”的主谋者里桥本欣五郎被禁闭20日,长勇和田中弥被禁闭10日后调任地方或满洲;“血盟团事件”是造成了严重后果的恐怖袭击,但被检方求刑死刑的井上日召 (本名井上昭)/小沼正/菱沼五郎/古内栄司,最后却只判了无期。其余十人只判了4-15年的有期徒刑;“五一五事件”中死了一位首相,主谋者们虽然被判定为“反乱罪”,却只是被判了4-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连无期都无了。

“五一五事件”审判时,收到日本国民的减刑请愿书达30万份以上。事实上判刑收监后,犯人还经历了数次“恩赦”“大赦”的减刑,最后五一五的主谋主犯都很快出狱了。

高涨的民族主义仇恨意识,关心民众的军队,再加上时不时引起社会同情的所谓“昭和维新”活动。

不,侵华战争绝对不是什么“未曾设想的道路”,而是巨大的历史必然。它是在欧美列强带来的巨大恐惧的驱使之下,不断扩张所谓生存空间的日本,在国民总意共识下做出的战略选择。我们在各种日本人的选择中看到的,是日本作为一个整体所做出来的选择,而不是一部分人或一小撮人。为了对抗列强,日本必须消灭当时的中国。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全文由1.3万余字,算是我在知乎写的最长一篇了吧。如果喜欢的话拜托点个赞同/收藏/喜欢啦!这些对我是很强的激励。

引用和参考:

  • 「それでも、日本人は『戦争』を選んだ」 著者 加藤陽子
  • 「B面昭和史」 著者 半藤一利

user avatar   jinning-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憋足了劲儿消灭中国?

如果不发动侵华战争日本就不会一败涂地?

说实话,这充分说明了历史教育的成果,那什么什么都可以用大棋党来解释。

日本哪有什么战略,说起来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那才叫战略。

一战到二战,日本就是被军国主义这只疯狗拖着跑的,被铁链子栓死了脱不开最后掉进河里这个过程。

首先,日本把中国和清朝分的很开,日本有一帮人是资助革命党的,觉得满清是殖民政权,如果汉族革命成功,驱逐鞑虏,建立一个和日本一样的开明国家是喜闻乐见的。

他们心目中的中华也就是汉地十八省,根本没有想过大中华崛起之后是体量远超宋明的超级大国,如果他们知道,鬼才愿意。

所以孙中山当年去日本谈判,也没有把东北当成不可分割的国土,曾经许过诺,这都是公开的也没法否认。但是辛亥革命之后,国民党的心态就立刻转变了,胜利来的太快,可以全国取之,那还提旧条件干嘛?

所以,纲领就改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变成五族共和。

同时继承了法统的民国就要制造一个幻觉,就是清朝的屈辱乃是全体中国人的屈辱。

但实际上,清朝时候,汉族老百姓真的很有自觉性,认为自己是奴隶,老爷们和外国人打仗,输赢跟自己的脸面是没啥关系的,被割让的国土也跟自己不相关,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所以革命党,国民党痛心疾首中国人麻木不仁,完全是没有道理啊,人家民族国家以国为荣是当然的,大清草民要是居然敢认为国家与己有关,那主子都要打他两嘴巴清醒一下。

这鸡同鸭讲各有一番道理就类似于你跟他说贩卖人口违法,他说我花钱买的老婆。

所以日本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入侵中国。

它说我们帮中国人推翻了满清奴役政权。

它说东北是我从俄国那里抢来的。

它说东北是满洲故土跟中国没关系。

它说要搞华北缓冲区隔离。

它说要大东亚共荣,中国搞个“亲善政府(汪伪政权)”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这就是二战时候日本国的一套宣传,对外理论,对内洗脑,一征兵,那真踊跃,连朝鲜半岛,台湾殖民地同化成功的新皇民都主动要为“大日本帝国”去当炮灰。

日本上层一直想控制战争的节奏,无奈军国主义一旦放出去就由不得它了,煽动狂热分子献身报国,他们也反过来绑架整个国家无脑猪突,就像炒房者买下一套房抵押了拿出钱再贷款买房,滚雪球一样扩大规模,直到山穷水尽再也榨不出一分,资金链彻底断裂。

你叫它见好就收?叫赌徒离场,叫瘾君子戒毒,几率就那么低的事嘛。

现在网络文学里面一大流派乃是架空历史,无数人在推演着中国的棋,那日本人也一样有啊,幻想重来一遍日本成功改变二战结局的作品,游戏,漫画,不要太多了。

我看来看去,看了那么多,就没有一个不再侵华的。。。。。。 你就可想而知了。。。。。。


user avatar   deng-ji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总有人说,日本如果不侵略云云之类的话,总以为日本的侵略是具有偶然性的。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显然对于军国主义认识不足。

军国主义并非只是一种思想或者是政体,却也是一种经济模式。

日本作为后发国家,其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从维新开始和先发国家相比,技术水平低,且生产工艺以及效率一直比较落后。

那么,这就意味着,日本的重工,根本不具有任何竞争性,再加上那个时代,全世界的市场几乎都已经被列强划分,日本重工根本无法打入市场。

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的经济模式在于,政府举债,采购重工业品,维持工业的繁荣和发展,那么政府要采购,只能采购军用品,为了将这些军工产品发挥作用,就必须扩大军队的规模,军队和军备采购的资金,往往占了极大的政府开支,与此同时,因为政府的采购,造成了巨大的赤字,最后政府的赤字越来越大,军队越来越多,这里的好处在于,它使日本具备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能力,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也建立了日本的工业体系,可是庞大的军队,巨大的开支,以及政府举债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对外战争,进行掠夺,日本必然内爆,一旦债务继续扩大,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无法通过战争消耗掉,日本势必完蛋。

你看,从军国主义经济发展开始,日本就只剩下了两条路,一条是爆发危机,政府信用破产,工业雪上加霜,大量人失去工作,军队规模缩减,国内爆发内乱,国家土崩瓦解。

而第二条路,就是消耗掉物资,通过战争的掠夺,填补国家的亏空,采购更多的军用品,工业继续繁荣。

这才是军国主义的本质,因为军国主义的经济模式,才诞生了其思想,两者相辅相成。

所以日本从一开始,就不断的军事冒险,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对德宣战,还有之后的侵华战争。

因此才会有皇国兴废,在此一举,因为除了军事上的冒险,根本无路可走。

这种经济体制,就导致了日本必须侵华,而国内的分歧,不过是急缓的分别而已,总有人以为,日本擅长于下克上,可事实上,这些克上的下们,背后往往有财阀的暗中支持和背书,还有军国主义思想煽动起来的民众,疯狂的支持而已。

随便答的,工作比较忙,数据就不找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找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侵华战争前的财政赤字。

谢谢。


user avatar   chen-min-rui-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透着一股邪乎味儿,怎么看怎么危险啊……

建议专业机构给予支援。


user avatar   sun-si-qi-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自己往死路上逼,真是叹为观止。

同样是斗争,亚文化圈互斗的烈度上限,恐怕都比不上主要民族和少数民族斗争的烈度下限——肖战事件至今七个半月,因斗殴死亡或重伤的人数目前为0,放到民族矛盾中连个事都算不上:别说史书,就是新闻里面的民族矛盾,有死有伤都是常事;至于上限,亚美尼亚大屠杀、卢旺达大屠杀这种几十上百万的中等新闻遍地都是,纳粹集中营和美国剥头皮这种数百万级别的大新闻也不止一次两次,把肖战的铁杆粉丝和铁杆反对者打包塞进集中营里杀个一干二净,也就马马虎虎够上“大屠杀”的字眼。

现在斗争的一方宣称要强行把斗争层级从前者提升到后者,干不成也就罢了,干成了的话,专政铁拳饶得了他么?真把我党当成不读史书也不知道怕的铁憨憨?

话说回来,通过引爆更高层级和更高烈度的矛盾来转移或者推迟当下面临的矛盾,这搞法有多作死,部分肖战粉丝就没有一点数么?九年义务教育总接受过吧?通过殴打苏联来解决“生存空间”问题,通过殴打美国来解决原料缺乏问题,这哥俩结局如何都已经写在历史教科书上了,不至于一点不知道吧?


user avatar   li-lei-30-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bai-li-yi-p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俄法三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鄙视环(或者说反过来也是一个仰慕环),俄罗斯本身对法国的仰慕,是我国人难以理解的(说实话,我国就是晚清民国时候,也没怎么瞧得起法国),可以类比于鲁迅的老师藤野严九郎把我国视为“先生国家”和“道德先进国”(当然原因还是不同的)

远的不说,苏俄/苏联国歌在1945年前,直接用法国货,2018年世界杯,你看看谁是冠军?

当然还有大环境的原因:当时欧洲的反法联盟都用法语开会……

现在欧洲的法语地位被英语取代,但除了英国自己,欧洲很多国家你说中国英语可以基本和当地人交流(只要他们听得懂),说英国英语特别是伦敦口音保守点的(比如法国)会立刻变脸不搭理你,再就是像德国和奥地利有时说英语夹德




     

相关话题

  汪精卫的政治水平远远不及蒋介石吗? 
  美国在二战以后从全世界赚到的钱都用在哪些事情? 
  如何反驳「中国人(汉人)没有打赢过任何大规模战争」? 
  东晋衣冠南渡之时,侨姓门阀是如何压倒南方地头蛇,主导东晋政局的? 
  刘邦快去世的时候,为什么要派陈平去除掉樊哙? 
  为什么民国时期桂军,川军都很强,同属西南四省的滇,黔“都是羊”? 
  历史上有哪些极其壮烈的海战? 
  如何评价吉鸿昌? 
  为什么苏联要杀死沙皇家族? 
  中国人从明亡的历史中学到过哪些历史教训? 

前一个讨论
把台湾统一对中国大陆有什么有利影响?
下一个讨论
台湾为何如此反智?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