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文明以德代法的文明窘境,这是我们这个文明不断崩坏的死穴,但也是不断复兴的激素。
圣人以非常高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众人,企图以低成本的说教与建立一个太平盛世,当人口与资源配比在界限以内非常理想的状态下,当然,这是个毋庸置疑的完美境界。
但当资源不敷,分配不均的时候,依靠说教与自律的道德是没有太多约束力的,以德代法,忽略法治的情况下,违法成本不足以抵消违法收益的事实一再被彰显的时候,各类犯罪就会堂而皇之,层出不穷,文明就会被颠覆,就会亡天下。
所以,要明白资源迟早会不够的,那怎么办?维护社会规范,就要以最低的道德标准,制定法律规范,以严格的行政力量,保障法律的执行,所谓“以小人执法,以圣人治天下,则大盗止矣。”
一个人做一件坏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坏事。只有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在做好事并以之为毕生的事业与追求,才能支撑一个人做一辈子坏事。比如德国的某位前领导人。。。。。。
理解道家的学说,必须要回到其核心概念——“道”。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任何所谓圣人、仁爱等等人类社会的概念放在“道”的体系下,都是背道而行的。在道家看来,所谓的圣人只不过是一群沽名钓誉,特意标榜之徒,这些人必是乱道之人。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圣人”,那么万事万物都会循道而行,盗贼也就不存在了。其本质讲的是,一体两面的非客观存在正在扰乱道的行进。在道家看来,圣人与盗贼是一体两面的非客观存在,只要这个”体“消失了一切就会回归道。例如孝与不孝是一体两面的,在道的框架下,他们本不应该存在。乌鹊反哺是自然规律,是道。圣人刻意强调这一客观行为,并将其命名为“孝”,由此也产生了不孝。例如年轻的老虎并不会喂食年龄大的老虎,那么在圣人看来,老虎是不孝的。但是老虎这种不反哺的行为难道就不是自然规律了吗?难道就不是道了吗?
稍微概括一下,圣人与大盗本身是臆造出来且不符合“道”的非客观存在,他们都是在背道而行,且他们共生共灭。背道之人臆造了圣人,圣人又臆造了大盗。圣人之所以能够出现,就是因为他们臆造了大盗。是故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最后回到“道”本身,乌鹊反哺符合道,老虎不反哺依然符合道。偏偏有一群愚蠢的人,非要将这一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给出价值判断,进而套进人类社会,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我的理解:庄子认为,所谓圣人,只是穿着圣人外衣的大盗。“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非常容易误解成:圣人跟大盗,是两股对立的人群。
这只是打个前站,标志着满清正统化已经正式进驻历史教育。
对满清皇帝的美化和对汉人王朝的诋毁将不断出现在历史课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