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一直在意的是这个世界缺什么,而从不在意自己缺什么。
了解我的读者都知道,我一直在文章里鼓励大家: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创作,去表达。
但很多人都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自己想创作的领域,比如美妆、职场、美食等等,
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而且已经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大V」了,
担心现在开始已经没机会了。
我之前也一直有这方面的困惑,
最近看了一位90后画家的采访,给了我很大触动和启发。
她从小就喜欢画画:
「我觉得画画就是自己的一个倾听者,我生活中的想法和梦,都可以交给我的画笔。」
但和大多数喜欢艺术的孩子一样,
她家里人不支持她一直画画。
他们说:
「世界上画画的人千千万万,不差你一个。」
那位画家的回应让我醍醐灌顶,她说:
「可是我差画画啊,我的生活不能缺这个啊。所以我就不要在意这个世界缺什么,我要在意我自己缺什么。」
是啊,我们太多人(包括我)习惯做事思前想后的权衡利弊:
「做这个我能火吗?」
「做这个以后我要怎样赚钱?」
但从没问过自己:
「我做件事的过程开心吗?」
「做件事能让我全然投入,享受其中的乐趣吗?」
显然后者更重要吧,因为我们获取名利的目的,无非就是得到快乐嘛。
快乐不是极度兴奋,不是瞬时即熄的火焰,而是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持久炽热。
赚钱带给我们的兴奋,就如同那瞬时即熄的火焰。
一旦你做事的目的只有赚钱,你做事的过程无法获得任何快乐和慰藉,感到的只有无尽的焦虑,稍有差错和拖延,你就会无比自责。
而当你做一件事的过程是苦大仇深的,当你做事的驱动力是要「证明自己」,你要证明自己优秀,证明自己比别人强。
这时,你会贬低所有事物本身的价值和做事过程,并不断暗示你与它们是对立的敌人,最终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你会被迫在一种自欺的畸形生活里,不断劝说自己:
不要理会内心真实的渴望,而投身于无穷的欲望和争斗中,忘记自己,一直到死。
相反,如果你是做一件发自内心热爱的事,你的功利和得失心不会那么重,你不会逼自己:每天必须怎样怎样,不然你就是个废物,你也不需要那么多苦大仇深的「自律」。
你只要在做这件事,就已经感到慰藉和快乐了。
最重要的是,你不会再有:
「等我赚到了钱。。。我就。。。」这种有限游戏思维。
在有限游戏中,生活中一切是有边界的、固定的、预计好的,你的目的是赢得游戏。
在这种思维里,当你赚到了钱,你赢了,游戏结束。
而人生本质上是一个无限游戏,无论是升职、赚钱、结婚、生子甚至死亡,都不会让这个游戏停止。
在无限游戏中,一切是开放的、流动的、未知的,每一个瞬间都在创造,你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让它生生不息。
当你活在这种状态,你不再需要增加外物刺激,却活在一种永不匮乏的状态中。
那些金钱和名誉,不过是你快乐人生旅途中,一个自然得到、且无足轻重的惊喜而已。
在著名的《遗失的采访》中,Bob Cringley问乔布斯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你是嬉皮士还是书呆子?」
乔布斯的回答我看了无数次,每次看都会热泪盈眶。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最后的问题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0163335080132608正如乔布斯所言:
「有些东西是超越日常忙碌琐碎生活的,生活不仅仅是工作、家庭、财产、职业,它更丰富,就像硬币还有另一面,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在生活的间隙,尤其是在不如意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某种冲动。
我觉得优秀的同事都不是为了计算机而工作,而是因为计算机是传达某种情感的最佳媒介,他们渴望分享。
计算机就是我传达情感的媒介。」
同理,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你的工作、新媒体、社交关系等等,你都可以把这些看成是你表达某种情感的介质。
这些介质本身并不重要,你通过这些表达出的那个情感,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是它们在服务于你,而不是你在服务于它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赛道,在自己的赛道里,没有人可以比较,所以就没有好坏。
那些所谓的“优秀”、“牛X”,永远是别人对你的评价,因为你表现了别人想看到的样子,或提供了别人想要的价值,但唯独不是给自己看的。
不要再通过外界去找寻自己的价值,而是由内而外的去赋予,去生长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当你努力的动力,不再是跟人较劲攀比,而是你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你自然就是快乐的了。
码字不易,如果对你有启发或帮助,
花1秒钟点个赞吧,万分感谢(#^.^#)
努力本来就不能带来快乐,甚至本身是种令人不快乐的事情,带来快乐的是努力的结果,只有结果才能安慰努力所带来的诸如疲惫等不适。
觉得自己处境不好,需要努力了,第一应该做的应该是划分目标,第二才是努力,但努力也不是一努就完了,需要及时确认成果,例如我要按时上班,八点考勤,七点五十到了,那么要在心里表扬自己一下,肯定一下自己的成果,这样才有明天也按时起床的动力。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所得到的动力远比瞻望未完成的任务所得到的更大更积极,甚至焦虑的产生也往往是过分对未完成任务在意,而无视了已经完成的部分而产生的,如果及时明确并肯定已经完成的,累积的效果全部了然与心,还焦虑什么啊,会明显知道坚持就能完成的。
知足常乐,积累可以使得自己更强大,客观的自我肯定有助于增强自信,使得自己的行动更游刃有余,题主针对自己的规划多划点目标,并及时对已完成的进行验收吧。
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越努力→越焦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生活中不难见到不够自信的人,他们往往缺乏主见,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常因一件事没能做好就彻底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这些人被称为“低自尊者”。
在遇到不顺利或挫折时,他们缺乏冷静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是想我要变得更强,因此更加努力,甚至设立一些非常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但是高要求、高标准哪有那么容易达成?为此他们又陷入焦虑、烦躁情绪中,担心自己没有未来。周而复始,不断受挫,不断否定自己。
看起来是个死循环。
该怎么打破这个循环?
1、从力所能及、反馈及时的事情做起。
每个人的信心都是在不断做事的反馈中得到的,做那些擅长的事情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满足感,日积月累,自信心就能逐渐建立。欧文亚龙曾经说到:“盘点你的福气!我们怎么会忽略这个令人获益的简单训诫呢?通常,我们并不在意我们真正拥有的和能做的事,反而想着自己缺少的和不能做的事,或有由于微不足道的忧虑和名声或自尊心受到威胁,使我们的成长受到阻碍。牢记死亡于心,就会对数不尽的存在的馈赠抱持欣赏和感恩之心。”
2、工作中不再做一个“卑微的人”。
稳定的自尊需要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而不是他人的评价,所谓的低自尊其实就是自我的根基不牢固,所以在成长中不得不依赖与外界的评价体系。再有一个因素,我们的文化是一种擅长评(nei)价(juan)的文化,一个孩子成长中不仅仅需要为自己负责,还会生活在周围的比较和评判之中,适度的评价到没什么问题,一定程度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但往往过度的评价会贬损个人的自尊感。
“低自尊者”还常常伴有“讨好型人格”,他们在工作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害怕遭到拒绝,这样的结果就是总是做着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虽然表面和气,但是内心非常抵触,这样做出来的结果不够好,又被批评,接着否定自己。
不如学会拒绝,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say no,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尝试跟领导沟通,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正反馈。受一位来访者的启发,Ta在处理跟他人关系的时候有个小诀窍,就是“不要立即答应对方”,这样做可以避免直接拒绝所带来的“尴尬”,也能防止自己反复陷入自责的情绪泥潭中。即使答应对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思考后决定拒绝,还能帮自己争取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想理由。
3、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是证明自己能力的唯一途径。
“低自尊者”往往会忽视问题的客观性,遇到不顺利、挫折时,主观地认为都是自己能力不足才引起的,这样会被周围人或领导看扁,因此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让周围人看到我有能力达到目标。这是非常有害的逻辑,它让我们陷入到上述的死循环中。
不如尝试忽略他人的评价,大多数情况我们只需要为自己负责,你脑海中认为的“他人评价很重要”其实不一定符合现实,可能他们只是随口一说,你却奉为圭臬。
4、可以适度地质疑目前所处的道路。
看过《西部世界》的小伙伴一定会被剧情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剧中女主角多洛瑞斯是最早一批觉醒的接待员,她本来生活在一个被创造者设定好的剧情中。在她眼中,世界非常美好,每天在跟父亲打完招呼之后,她会去湖边写生,遇到好奇的游客,也会热烈地表示欢迎。但不幸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当她和同为接待员的泰迪回到家中,就会遇到强盗杀死多洛瑞斯的父亲,还会遇到可怕的游客和强盗,对她施暴,创造者的设定是她不会反抗,觉醒之前她的生活就是如此循环往复。而在她看到父亲捡到的一张老照片后,觉醒悄然发生。
心理治疗中会强调自我觉察的重要性,尤其是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告诉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的过程中是开心愉快还是痛苦不堪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好好读书,考入理想的大学,毕业后顺利读研或者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这是大多数家庭给孩子们设置好的路线。有些人可以不假思索地、按部就班地推进下去,当然他们很幸运,过程中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但有些人的遭遇会更加坎坷一些,他们会对这个游戏本身产生怀疑,甚至会像多洛瑞斯一样,不按照设定好的剧情推进,而是试图自己主宰个人命运。
意识到这些可能并不一定能够帮助我们在原有路线上做得更好,因为你不可避免地会质疑现在所处的道路。但你可以在独处时认真想想这个被设定好的剧情是你想要的么?如果不是,你或许还有其他的选项。
5、焦虑使人盲目,找到能让自己放松的方法。
焦虑貌似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但人在焦虑情绪下做出的决定往往是盲目的,没有头绪的,就像玻璃瓶里的苍蝇,四处乱撞,但总是找不到瓶口。
不如放松下来,冷静地审视目前的局面,可能就能一眼找到出口。不论是跟朋友吐槽,还是跟闺蜜逛街,不论是静坐冥想,还是健身瑜伽。都是很好的缓解焦虑的方式。当然,当你感觉自己调整无力时,可以求助专科医生或者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