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一篇讨论欧洲人对中国看法的文章里,我提到了一家丹麦咨询公司,以及她们在讨论各国的文化和社会氛围时使用的一种叫做4R1C的模型,之后便不断地有人私信来问我这个模型是什么——希望这些问题是出于好奇,而不是打算拿着资料来牟利或者发表议论,因为后者可能会为我招来一些出自丹麦甚至中国的麻烦。总而言之,我决定尽量简短地描述4R1C模型,一方面为了规避各类风险,另一方面,其实最详细的内容我也不知道。
根据老师的说法,4R1C是一种用于国际研究的模型,用来量化描述对象国家或地区的四个典型社会维度。之后我自己搜索了一下,发现大部分地方还是称之为4R,所以这个1C可能是咨询公司自己添加的。此模型(4R)最早由德国人在大约三十年前提出,但因为更关注社会文化氛围的研究而不深入社会制度,所以就骗不太到政府经费,影响力也很小。最近十几年由于东西方的经济往来增多,企业希望有一种更实用主义的方式来分析海外市场的氛围和文化,于是4R模型开始在商务咨询领域流行起来。其中原因很好理解,因为商人们只想坐下来谈谈生意赚赚钱,并不总是想帮客户国家进行革命,所以一个不涉及意识形态的中立工具就非常必要,毕竟普世价值这些,已经有政客和公知在操心了。
4R1C的全称是Relationship(关系)- Risk(风险)- Rank(阶级)- Responsibility(责任)以及Context(潜台词),其中前四者重要性远大于第五个。如我上文所言,所有这些属性,其实都试图反映对象国家的社会氛围,也就是民众对待某个具体问题的观点、态度和反应。并且,如同我们讲师反复强调的,不同地区的氛围只有不同,没有优劣。咨询公司对每一个国家的每一项领域都会按照问卷调查和实际数据两部分基准来进行评分,但分值并不公布,仅公布排名。最后的名单也分两类,简化版只包括四十四个跨国商务活跃的国家,完整版则包括一百一十多个。之所以不把全世界包圆了,其实还是商人的实用主义作祟,毕竟很少有人会跑到斯威士兰或者厄立特里亚做生意。
模型第一个惟度是Relationship关系,意义在于描述商务活动中关系的重要性,但评价标准则来自日常生活,以下的表现会让一个国家关系的分提升:
1. 对陌生人警惕度越高
2. 对陌生人欺骗的倾向越高
3. 各种活动中对关系/熟人的依赖度越高
4. 建立可用的关系越困难
可以猜到中国在这一项排名肯定不低,事实上在四十四个国家的排行中,中国排名第六,低于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几个我忘了的国家。比较有趣的是,意大利在此项排名中名列第十,是欧盟唯一一个前十的国家。而丹麦排在三十五位,和其它北欧兄弟差距颇大(其他北欧国家都是最低的那几个)。
关系这一项得分最低三个的国家是德国,瑞典,荷兰,美国大约在三十位的位置。
Rank阶级,意义在于描述商务活动中决策人的权利,以下表现会让一个国家的阶级分提升
1. 社会阶层分级越多
2. 社会高层的拥有资源越多
3. 社会高层在面对司法等体系时拥有更多豁免
4. 社会高层的决定能力越强
5. 社会阶层流动性越差
同样的四十四个国家排名,中国在这一项中得分第五,印度第一,日本第二,美国排名第十二位,而北欧四国(冰岛没进名单)占据了得分最低的四个位置。
另外根据讲师的描述,中国在这一项上最近九年内名次前进了三次,也就是阶级得分上涨很快。
Responsibility责任,讨论的是一个国家中民众更乐意分享/推脱责任还是独自承担责任,以及对责任-惩罚体系的观点。说实话这一块我没有特别听懂。以下行为会让责任指数提升,
1. 普通人把责任当作负担
2. 普通人倾向推卸和摆脱责任
3. 责任主要靠上级分配而非主动要求
4. 完不成责任时受到的谴责越严重
这个指数也是唯一一条没有明显地域差异的指数,中国排名十几位,日本排名二十多位和丹麦几乎在一块儿,芬兰的分最低,最高分的似乎是沙特…
Risk风险,讨论的是一个国家中,民众遭受剧变导致“降低阶级”的可能性,以及防止此类问题的社会支持的运转情况,注意这里提到了降低阶级,也就是说出门撞了车赔偿掉半个月工资这种并不算在内。此话题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现在回忆最详细的。导致风险得分增高的内容如下
1. 治安,交通、医疗和食品安全越差,遭遇重大事故的可能性越高
2. 丢失工作的可能性越高,越容易因为职务错误以外的原因(比如怀孕或评论上级)丢失工作
3. 会导致人身遭受重大损失的“法律以外”的原因越多
4. 法律和规定的变化越多,对事业影响越大
5. 衣食住行等必须产品的价格波动越大
6. 保险和保障的性价比及可靠性越低
因为有治安和医疗这一条,所以我觉得中国排名应该不会特别高,然而结果却颇出乎意料,中国在这一项的排名为四十四国的第三位,仅次于墨西哥和南非,之后是日本、印度和俄罗斯。而丹麦,不管在大小名单中,都是全世界风险系数最低的国家。(讲师原文是“在丹麦,你要极端努力的作死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出现一些小问题”)
大部分低风险地区都是非常富有的,包括新加坡,瑞士和北欧四国,但也有不少例外,比如中国台湾和爱尔兰都在第三十位之后,而人均GDP远高于他们的美国却排在第十一位,非常扎眼。
风险指数在商务中对B2C领域指导意义更强,主要由于其对消费倾向的影响。风险低的国家,消费会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并且容易预测。风险高的国家则有明显的两极分化,具体表现就是部分人会重视投资和控制消费,导致对价格非常敏感,另一部分人则有大量的非理性消费,比如远超自己收入水平的支出,或者在基础生活用品都不够的情况下购买奢侈品/虚拟物品,对价格非常不敏感。并且,在高风险环境下,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往往更严重。
讲师还提到一个细节,因为所有调查都包括外部观察和调查采访两项。在关于中国的“风险”调查中,外部观察和内部调研出现了巨大的差别,数据表明中国的风险指数应该在第十左右,但民众的调查问卷显示中国人自己认为生活的风险非常高,甚至超过了名单上接受调查的所有其它国家。最后两者综合,才到了第三名的水平。
Context潜台词是最后一项内容,个人感觉这项内容非常实用主义,解释的是该国家在沟通中偏向直白还是偏向隐晦。中国同样排名第六位,讲师解释说,一般来讲这项内容和关系的得分直接相关,关系得分越高,潜台词得分也越高。但也有一些特例,比如丹麦的关系指数大约低于全世界75%的国家,但潜台词指数在全世界中段,美国的关系指数不低,但潜台词指数则几乎是名单最低的。
这个培训乱哄哄的进行了六个半天,其间参杂了部分这种看着像干货的内容。但可能是公司为本人付的钱不够多,当我厚着脸皮去要这些国家的详细排名时,咨询公司竟没有给。所以我也只能建立在回忆上写这篇文章,但即使如此,现在的内容其实也颇值得玩味。
讲师曾经多次强调,所有这些评价其实都都不涉及一个国家文化的优劣。比如大部分欧洲人认为高阶级国家是“不好”的,但事实是高阶级国家决策快,接触成本低,而且执行效率明显更高。还有人认为高风险国家是“不好”的,但高风险国家也有同发展水平下单位生产率高的优点——讲师是个中国专家,说这些话的时候,她还朝我这边挤眉弄眼,似乎有一些求我出声认同的意思。但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有点尴尬,感觉就像像在武林大会上被人夸奖道:这位少侠修炼七伤拳,每日吐血三升,四年内武功大进,已跻身一流高手之列——这种夸奖,即使是出自真心,被夸奖人心里也未必会感到舒坦。
我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社会氛围是这几十年中有意无意营造出来的,而最大的作用就是在落后的时期加快了追赶。时间回溯到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外有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内有吃不上肉买不起车用不起空调电话,人民群众很自然的接受了这种急迫的氛围。但是当我们快速发展了三十年后,这些套路的效率已经不如往年,有些副作用经年积累,已经到了难以忽视的地步。
举个例子,现在到处都在抱怨的房价。如果我们用洋人的模型一套,马上就能发现房价高企很容易解释。首先当前文化中的高风险让民众对房产看得更重,但房产是一项资料,不是产品,供应量不会像汽车电视空调手机这样随着生产力提升而猛地攀升。所以买房不是一件和房子真实价值较劲的问题,而是和其它同胞竞争的问题。如此一来,一旦国家的阶级指数高,而你碰巧又不在较高阶级,买不起房就不该是新闻。当社会上再没有比房子更好的避险手段比如海外投资时,你就不得不在售楼处和社会上层直接PK。哦,差点忘了,我们还有高关系指数,很可能上层都不用现身就已经把你挡在售楼处之外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包括全民急功近利,民族主义兴起,两性关系恶化,甚至生育率下降,几乎都可以用我们社会的高风险高阶级高关系来解释。但我真正担心的是,如果三高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氛围甚至文化,物质层面的进步还能彻底改变他们吗?
曾经的我们相信只要有了钱,有了更高的国民平均素质,社会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过去几十年中国变成了最追求效率的高风险高关系高阶层社会,大家都觉得这能更快的达到幸福的彼岸。但如果这种氛围最终驯化了我们,那情况可能就很悲观了。因为氛围和文化的改变是相对缓慢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而且还存在自激效果,非矫枉过正不能易。就好比今天我们拥有的物质水平早已经远超父辈,但基本看不到一点内心平静的势头,国家期待大家日子安稳了能好好消费学欧美三十八岁买房,我们感谢完党的领导时代的发展,转身边骂街边摇号。同样的,今天二线小城的医疗水平可能都比四十年前的上海还要高点儿,但大家想去大城市的心不但丝毫未弱,反而还更加急迫绝望了。这一切我们试图怪罪“不管寡而患不均·”,也试图怪罪“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太快”。但回头想想,莫不是过去几十年的担惊受怕,已经写入了我们每个人的骨髓?
我一直有个挺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中国如果还想继续发展,高风险高阶级高关系的社会氛围终究是个玻璃天花板,是必须被改善的。而很多我们今天“闻而大笑之”的宽容平等的价值观,可能反而是欧美在无数次沿着三高社会进行突破的路上撞到头破血流才不得不接受的妥协。但到底要怎么改善?这太难了,难到不像是一个该我来讨论的问题。除去改变一种文化本身的繁杂,我们还有一个特别微妙的内外部环境,很可能铸出宝剑,却倒持太阿,最终授人以柄。想了又想,作为一个精明的中国人,我既没有阶级,也害怕风险,就还是无话可说罢。
图侵删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路行心。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酒肉朋友朝朝有,无钱无势亲不亲。相逢好比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胜者为王败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在官三日人问我,离官三日我问人。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百炼化身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
如若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
富贵若从奸狡起,世间呆汉喝西风。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茫茫四海人无数,那个男儿是丈夫。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随它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
少时总觉为人易,华年方知立业难。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
世上闲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毁身每是作恶日,成名皆在行善时。
莫把真心空计较,唯有大德享万年。谗言败坏真君子,美色消磨狂少年。
神仙难断阴骘命,皇天不昧苦心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鬼神可敬不可谄,怨家宜解不宜结。
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怨动声色。好义固为人所钦,贪利乃为鬼所笑。
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善业可为须着力,是非闲杂莫劳心。
良田不由心田置,产业变为冤业折。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
阴地不如心地好,命运在人不在天。有理问得君王倒,有钱难买子孙贤。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枯木逢春犹再岁,人无两度再少年。
水暖水寒鱼自知,花开花谢春不管。蜗牛角上校雌雄,石火光中争长短。
留心学到古人难,立脚怕随流欲转。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也闲。
妙药难医冤孽病,横财不富命穷人。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命中只有八合米,走尽天下难满升。知恩报恩天下少,反面无情世间多。
荣宠旁边辱等待,贫贱背后福跟随。各人生死各人了,管人闲事受人磨。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红粉佳人休说老,风流浪子莫叫贫。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得食猫儿强似虎,褪毛鸾凤不如鸡。
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当路莫栽荆棘树,它年免挂子孙衣。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慢又遇顶头风。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根。畜牲易度人难度,宁度畜牲不度人。
天作棋盘星作子,水有源头木有根。昨日花开今日谢,百年人有万年心。
北邙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世事茫茫难自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守口不谈新旧事,知心难得两三人。欲知世情须尝胆,会尽人情暗点头。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人生七十古来稀,问君还有几春秋。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辈新鲜一辈陈。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层山水一层人。闷坐书馆闲操心,看来全是论古今。
书中有真就有假,世人认假不认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也真。
真真假假难分解,假者自假真自真。回忆世情般般假,借假修真破迷津。
由来富贵三更梦,何必楚楚苦用心。识透人情惊破胆,看穿世间心胆寒。
白璧易埋千古恨,黄金难买一身闲。人生究竟归何处,看破放下随万缘。
葛优:“你说咱长这么大容易吗。”
张国立:“说别人我不敢说,反正我是真不容易。”
葛优:“可不是。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六指儿。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子压扁。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总算换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个坏人。你说赶谁都是个九死一生。”
张国立:“这都是明枪,还有暗箭呢。势利眼、冷脸子、闲言碎语、指桑骂槐;好了遭人嫉妒,差了让人瞧不起;忠厚的人家说你傻,精明的人家说你奸;冷淡了大伙儿说你傲,热情了群众说你浪;走在前头挨闷棍,走在后头全没份;这也叫活着,纯粹是练他妈一辈子轻功。”
——《编辑部的故事》
这回答居然火了…真意外
讲真话不是吐槽或自轻自贱,而是希望这里会越来越好,因为这是我们的家。一个懂得深刻反思的个人或民族,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比如你发现家人病了,你若爱他,会让他正视问题及时就医才是正道,哪怕过程中他可能不开心。
相反,他明明病入膏肓,你却不断告诉他:你身体很好,很强大!谁敢说你有病就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居心叵测的敌人,要坚决批判和打倒…
这结果可想而知…讳疾忌医从不是爱,害人,更害己…(某些迎上牟利,发时势财的投机分子就是这类人,打鸡血讲谎话,遗毒无穷…它们,就是真正的坏人)
一个善于自醒的人,才会是个真正自信自爱的人,因为他有强大的自我纠正与学习的能力。相反,因为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勃然大怒,时刻神经兮兮保持临敌状态的人,他是真自信的人么? 病态的人总是在自卑与自负两个极端游走,他永远把一切错误都归咎外面,唯独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以下原文:
国内省份走了3分之2,去过7个国家。
抛开各种虚幻的宣传,回到实际生活去感受,最大感触是,累!真累!
许多人生活没保障和安全感,心态压抑拧巴,愚昧反智遍地,人际关系复杂…现在这里,像个极限的高压锅(越到基层越明显)
而那些既得利益者与所谓精英们,也多是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走在街头,直观感受人们脸上的神情,感受到以下几个关键词:
麻木,狰狞,戾气,压抑,冷漠,自卑,自大…(当然不是说所有人,而是普遍而言。不夸张说,在国外街头我一眼就能看出同胞,因为国人特有的复杂眼神,不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
而且最近几年,刮起了一阵异样的风…如今这氛围让我越发害怕…
讲两次最近经历的事情:
一次在商场门口,一辆电动车逆行拐弯撞到了出租车(速度并不快,出租车被撞了个小瘪)
骑电动车的是个60岁出头的老人,后面拉着他的老伴。事故发生后,出租车司机下来理论,结果这老头像精神失常一样的疯狂咒骂,并喊着要杀了他…
估计出租车也吓到了,这点事至于这样么?而且是你逆行撞我。但看这疯汉也没啥钱,车撞的也不严重,就自认倒霉的上车走了…
事情本结束了,老伴让老头上车回家,结果老头依旧保持着暴怒的疯狂状态,把电动车使劲往地上砸,当着街头嚎啕大叫…
讲真,看到这一幕,我既可怜他,但又感到恐惧…
可怜的是,不知他人生经历了多少揪心事,让他如此失控…
可怕的是,我明显感受到社会人上潜在的这类人现越来越多…不知道哪天什么引子,就会点燃他们心中累积多年的郁结戾气…
再讲个事,一次开车在某个单行路上,前面有个五十多岁的清洁工师傅推着垃圾车行走,因为是狭窄的双排道,他车子占着路中间行走,我本想按喇叭让他借光让一让(他稍微一让我就能过去),但想了想,我也不着急赶路,清洁师傅都不容易的还是别按了,也不差这一会。
这时站在旁边的商户看到了这一幕(估计他们应该认识),商户跟清洁师傅说:你稍微给人让一让呗。 结果清洁师傅牛b哄哄说:cao!我不让他还能怎么滴? 就不给他让!(这是他原话,还故意提高嗓门故意让我听见)
讲真,听见这话我瞬间火大,落下窗户想骂他(你挡着路,我却善意的体谅你的不易,结果我的善良不止成了你耍牛逼的资本,还反而受到你攻击?)
但就在准备落窗的那一刻,火气瞬间莫名消失,而且笑了出来…跟这类人至什么气?
所谓可怜人必有可恨处,我同情他们,也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生而为人该有的平等尊严,期待他们能觉醒并维护自身的种种权益。但现实的沉重引力和社达环境的浸泡,已彻底磨光了他们人性中的善念与同理心。所以他们并不自重,更不懂尊重别人,甚至没有了正常人基本的三观与逻辑。
所以,他们的结局就是永远活在贫困和负面情绪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讲这些不是为了吐槽或讥讽他们,相反,我们要深刻反思,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许多同胞与风气会变成这个样子???
当然,我仍愿乐观的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但还需要时间…而且这个“好”,不能仅是物质的富足…
1.缺少信仰。入党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 比如:大学拿奖学金、工作升职加薪、有社会地位,而不是出于对党的高度认同和真心追随。
2. 地域歧视。“河南人都偷XX,东北人都是XX,上海人最XX”,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明目张胆地歧视其他地方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某些歧视夸张到什么地步呢?本地的歧视外来的,市区的歧视郊区的,有钱市区的歧视没钱市区的……作为一个上海人,对于这种歧视早就已经见怪不怪。
3. 拜金主义。只要能赚钱,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法律、道德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通通都不算数。哪怕是做黄赌毒灰产,只要赚到钱了,那就是有本事,就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羡慕和嫉妒,被夸奖“有出息”、“真是有能力”。
4. 投机思潮。社会风气对老实人极度不友好。事业上认真工作勤奋努力的,一辈子赚得钱还不如买房炒股几年的增长;情感上忠诚厚道的,在异性面前处处碰壁,被嫌弃“没有情趣”、“不会照顾人”,反而是渣男渣女无往不利,初中毕业的骗子同时交往十几个女朋友,骗2000万人民币。
5. 内卷严重。各方面都喜欢激烈竞争,最好的学校不一定是学术最好专业最好的,但一定是考试分数最高录取门槛最高的,最好的工作不一定是平台最好发展最开阔的,但一定是学历要求最高面试难度最大的。
6. 性别歧视。既歧视男人,又歧视女人。男人被要求努力工作,勤勤恳恳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不能懈怠;女人被要求生育变现,最大程度的提高自身“价值”去嫁一个好丈夫。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追求自我实现都是不被大环境认可的。
7. 教育焦虑。对孩子上好学校有一种盲目的偏执,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天赋是多元化的,读书不一定是绝对的唯一出路。同时,数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占比太重,不擅长数学的孩子,从小就被认为“不聪明”、“智商低”,很多人要在毕业后很多年,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才能,但他们的自信心已经在幼小的时候打上了失败者的烙印。
8. 不热爱体育。明明没几个人喜欢踢球,却每次在男足输球的时候大加批评。特别在乎奥运金牌榜的名次,但是大部分人平时根本不运动,哪怕现在物质条件上来了,也很少有人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年轻人喜欢健身、打球、跑步的多一些,中年人很少有真正热爱体育的。
9. 对外国人过度友好。外国人去酒吧免费,但是中国人要收钱;外国人丢了自行车,全城发动人满世界找;外国人来读书,提供高额奖学金和学伴;外国人犯罪犯法,执法普遍不严格。
身份政治。
什么是身份政治?
香菱和薛宝钗说:“我想学诗。”
薛宝钗说:“你是丫鬟,哪有丫鬟学诗的。”
这就是身份政治,即根据别人的身份来限定别人,也根据自己的身份来限定自己。
我国的社会氛围特别喜欢讲你是什么身份 ,我是什么身份。你是这个身份,所以你该干这个,你不能干那个;我是这个身份,我应该干这些,那些则不归我管。
我有一个姨父,他有时也会来教育我,指出我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但他每次教育我之前,都要说一声:“我是你姨父,作为你的姻亲长辈,有些事我要跟你说一说……”
其实,即便他不是我姨父,他的那些话也是同样可以跟我说的,我并不会因为他不是我姨父就觉得有些话轮不到他来说。
上大学时我加入了一个社团,在社团里我不是干部。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说一些关乎社团兴衰和发展的话题。我的这种行为就招来了某些人的厌恶。我后来仔细观察这些厌恶我的人,就会发现他们的“身份政治”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对他们来说,我说某些话就不行,但主席或者副主席讲同样的话就是可以的。在他们看来,你没有某身份,你就不能去干某事。
感觉他们的脑海里有框框,时时记得自己是副主席或自己是部长,也时时记得自己这个副主席的框框有多大;他们给自己画了个框框,框框里面的事情归自己管,框框外面的事情自己不可以去越界。他们也同样把这个框框加在别人身上,觉得别人也应该和他们一样在脑海里画个框框,别人也应该安分地做自己框框里的事情,别人也不应该涉及框框外面的领域。
这种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有的理工科学生会说:“我学的是理科,对诗歌不是太懂。”
“我们不是理科生嘛,你怎么还选了一门文科的课?”
“我学文科的,数学不太好。”
“这是市场部的事情,我不是市场部的,我不可以越权。”
“你是学艺术的,为什么来申请计算机类的工作?”
诸如此类云云。喜欢自我设限,把自己限定为理科生,文科生,某某部门;同时也要求别人像他们一样限定自己。
…………
我的那个姨父的脑海里也有这样的框框,他觉得如果要教育我,那自己必须得有个合理的身份。如果没有合理的身份,则我轮不到他来教育。
大学时有次我上电脑课,最后发现自己作业不会提交,我就跑去问老师如何提交作业。当时我们班的老师已经走了,在教室里的那位老师是教另一个平行班的。于是我就问这个老师如何提交作业。结果他并没有教我如何交作业,而是先问我是不是他班上的同学。我说我不是。他说既然我不是他班上的,那他没有义务教我怎么交作业。
当时班上不会交作业也不止我一个,除我之外,还有几位同学跑去问他如何交作业。他都回绝了,理由同样是那些同学不是他自己班的。
身份、界限、分工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把“身份,界限,分工” 给妖魔化也是不可取的。好事大妈、好事佬当然在很多时候不受欢迎,但如果完全走入了好事大妈和好事佬的反面、整个社会变成一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氛围,动不动就谈身份、谈界限、谈分工,动不动就“这事不归我管”、“这事轮不到你来管”,动不动就“你越界了”、“我不能越权”,那么这种意识形态塑造的世界同样是很糟糕的,甚至可能还比不上好事佬们构建的世界。
这是一种自我设限和僵死的意识形态。或者说,这种意识形态类似于喜欢画框框的教条主义。
怀有这种意识形态的群体在我国并不在少数。我国有很多的好事佬,但同样也有很多“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薛宝钗。而且随着你离开农村离开县城进入大城市后,你会发现“薛宝钗”们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多到让人觉得冷。
好事佬主要盘踞在乡村和县城,而“薛宝钗”们则占领了大城市。
薛宝钗是怎样的?
香菱对薛宝钗说:“我要学诗。”
薛宝钗说:“你是丫鬟,哪有丫鬟学诗的。”
看见没有,别人跟她说想学诗,她第一反应是别人的丫鬟身份。
这就像一个有见解的女性跑去和一个官员谈如何治国,结果这个官员也不管这位女性讲得对不对,而是反问这位知性女子:“你不是个女的嘛?女子怎么可以议论政事?”
丫鬟就不能学诗嘛?女子就不能论政嘛?
这种意识形态会酿成什么后果?
有时候去医院看病,你先跑去了泌尿科,结果医生和你说你应该去泌尿外科,你去了泌尿外科,泌尿外科的医生会和你说去消化科,你去了消化科,消化科的医生会和你说去皮肤科,你去了皮肤科后,皮肤科的医生会跟你说去急诊科,你去了急诊科后,急诊科的医生跟你说去儿科,你去了儿科,儿科医生会跟你说你不是儿童,不归他管……
泌尿科的医生真的看不了你的病嘛?消化科的医生真的看不了你的病嘛?儿科医生真看不了你的病嘛?其实都能看,只是他们觉得自己是“xx科医生”,而你的病不那么纯粹地属于xx科,所以这病不归自己管,然后你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最后被踢出了医院。
政府部门有时也会这样。您想办一件事,结果被这个部门推到了那个部门,那个部门又把你传给了另一个部门,另一个部门最后又把你送回了第一个部门……
总而言之,丫鬟就一定不能学诗嘛?你就不能扫一下你邻居家门前的霜雪嘛?为什么要用一种很僵硬的方式来描述这个灵动的世界呢?为什么要到处用身份政治来把人切分成“xx科医生”,丫鬟,小姐,女性,市场部的,宣传部的,学理科的,学文科的……
人,应该追求全面而自由的灵魂。
9.29更新
写在开头:
遇事只会想jwsl的可以先退出了。
如果批评不自由,那么赞美无意义。
某位评论区的老兄,没官命,就不要长一颗官心。光与暗是同时存在的。
当你看着人口流入大城市,背上沉重房贷,却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时候,我在想,难道这合理吗?
一块地皮几根钢筋,掏空六个钱包,背上要还几十年的沉重贷款。
为什么要向大城市流动?因为大城市资源太多了,小城市小乡村根本比不上。教育医疗就业娱乐,方方面面地碾压。
想过得好有错吗?
拿以前看过一个答主的答案来说吧。
2000年,A父母在北京有套房,B父母在三线小城市有套房,假设两套房价格差不多。
过去二十年,A父母的房产价格飙升,B父母的房子虽然也涨了,但远没有A父母的房子涨得快。难道你要说B父母不如A父母努力吗?
一定要说的话,就是容错率太低了吧。
一个人,从他开始读书能考试开始,就要竞争了。
读小学,要看学区房。
读初中,看你能不能抢到名校名额。
好不容易到中考,终于进入公开竞争阶段,50%分流,卷赢了进普高,卷输了去职高。
就算进了普高,还得看学校层次,读不好的学校,考大学照样难。
再高考,更卷了。
还要面临一系列青春期矛盾。
一个是适应问题,刚开始读高中,你可能不适应,成绩不理想,排位不出色。假设你在中考卷赢了,读了一个好高中。
这时候,我相信相当一部分比例家长会怪自己的孩子玩手机/早恋/不认真。
很多时候他们想不明白,你的同学和你一样,都是卷王,谁也不比谁差。
而他们只能想到怪你,你不努力,你不好好学习,你分心了。
而这时候要是你叛逆,不想好好读书了,恭喜你,读书对你多半是此路不通了。
再一个,就是萌动的春心了。
我听说过很多学霸情侣的故事,可是听说更多的是早恋毁了学习的故事。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我不敢去挑战。
可是青春期春心萌动,谁也无法避免。
我只能说,看个人情况。
假设以上这些雷都没有影响到你,你考了一个好大学。
那么请你一定不要违规违纪。
什么不逃课是假大学都是骗人的。
你试试?
平时分扣光,期末满分也没用。
违规违纪更玄了,看学校吧。
有的学校你排插拉床头啪给你一个记过,再犯就留校处分,学位证没了。
打架斗殴喝酒闹事都不要干了,干了就是自毁前程。
你也不想读四年大学结果没有学位证吧?
假设你顺利毕业了,进入社会,开始找工作了。
你是女生,面临就业歧视。
你是男生,就算就业有优势,老板把你当畜生使。
找工作,雷很多。
小公司幺蛾子最多,规章制度烂,老板爱画大饼没见识,个个狼性文化个个想办法砍工资。
还有很多,就不说了。
第一份工作,影响还是蛮大的。
假设你顺利工作了。
那么面临买房的问题。
就假设你掏空六个钱包有首付,只需要还贷,五险一金的金差不多可以cover你的房贷。
你不敢失业了。
因为房贷已经把你绑住了。
什么想走就走的人生啊?
银行才不管你的理想呢。
一旦失业,房贷生活支出,想一想就觉得头疼了。
好,再假设他们对你都没影响或者影响不大,恭喜你进入养孩子环节了。
就不说二胎三胎了,单说一个吧。
男女组成家庭,假设男女两人工资合起来差不多够生活。
女的怀孕了,工作怎么办?
消费降级难题来了。
好,就算女的不失业,接下来,你们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了。
首先,孩子谁来带?
上班已经很累了,小孩又时时需要照顾,没钱请保姆,总不能让女的辞职吧?那怎么生活啊?而且女的也不会乐意的。
那就让老人看吧。
可退休年龄逐步推迟了,家里的老人……
算了,假设你很幸运,父母早早退休赋闲在家,四口人就盼着带孩子呢,而且日常相处没矛盾。
那你还得养。
养孩子总不能像放牛,吃草就行。
现在讲究细养。
支出更多了。
你更不敢失业了。
可35岁大关还在。
好像35岁就该被优化掉一样,这些老板,但凡有什么不行,都觉得是35岁以上的员工的问题。
你们年级大了!
不能奋斗的,不是我兄弟!
当初我带创业团队能挣钱,现在带成熟团队不行,你们35+的不行!明天你就走!
走了,房贷孩子怎么办?
假设你避开了这些,你的工作稳定,收入稳定,老板不是xx。
如果你想升职,请避免道德污点。
平时也不要在网上随便发一些言论,你觉得是小事,可能马上就被跨省了。
懂自懂。
等到五十多,孩子要结婚了。
更可怕了。
这代人绝对是65岁退休。
到时候……
好,假设你们老俩口都壮实,就算五十也是精力充沛。区区上班外带一个孩子不在话下。
那么就请你小心生病吧。
一旦得了什么重大疾病,有些问题可能就大起来了。
你的孩子们,不是不想拿钱,是他们也没钱。
他们也想回来,但是可能就是有那么几个领导,觉得员工没死就得留在岗位上干活,至于员工亲戚死亡,算个什么啊,假那是不能批的。
假设你也顺利渡劫了,终于临终要走了。
朋友,你的骨灰葬在哪里?
陵园,那不是永久产权,住到期限,就没了。
还贵,真的贵。
好,假设你不在意,你过完了这一辈子。
你回过头,一个节点也不能错,错了哪一个,都影响极大。
真的,太累了,人生容错率,似乎只是富二代的特权而已。
最直接的体现
不管是不是客套的,我初到美国时一周听到的赞美比我在国内十多年还多
就说我作为外国人而不是local的感受,我在美帝,伦敦甚至新加坡和东京的时候,交际方面不用担心太多问题,工作上大家的氛围也很好,领导与同事之间更像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没有排资论辈的压迫感(这点在日本仅适用于大手,非大手我接触的比较少,听说是有的)也可能我算是一半社交牛逼症,在哪个国家都跟当地人玩的挺开,没有出现被孤立的情况
刚回国的前几个月是我最不适应的,那时候我早上起来跑步还保留跟遇到一样晨练的人点点头打个招呼的习惯,但有回应的极少,大部分都是惊讶或者我看不懂的眼神,可能是觉得我不太正常
办公室的情况更不用说了,各种互相穿小鞋,排挤,每个人都像井底求生的螃蟹争先恐后的踩在别人头上,眼里的攻击性令我不寒而栗。拉小群,在同事的资料上做小动作,无不在击穿我的认知。至于跪舔领导,酒局强迫喝酒倒是小事了。
还有最经典的:你们这些抑郁症就是闲的。我曾经有个领导直接在某一周的早会上揶揄一个重度抑郁申请休息的女生:“年轻人就是矫情动不动抑郁,我看你们就是闲的多布置点工作就没时间抑郁了”。大腹便便撑断皮带的样子看的我直反胃,在英国要是有管理层敢这样讽刺员工一举报一个准。更讽刺的是下面年轻人还时不时配合笑一笑鼓鼓掌,活生生一个修罗场
同时国内对“不一样”的认同度极低,我本科选择中间休学了一年去创业和学习其他领域的内容,我的advisor 也非常鼓励我去做,帮了我很多忙,这在西方国家非常正常的事情许多国人感到很不解,不止一个人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直接当面说我这样浪费了多少时间,又浪费了父母多少钱的,更有领导直接质问我为什么别人都按部就班读书实习上班买房结婚就我要搞特殊,多少有些无奈。相反我在海外面试的时候HR普遍对我那一年的经历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个还给我推荐了与我行业相关的朋友
经历了一些事情,最近已经在准备入手一个录音笔随身带着,毕竟不知道谁会从背后捅你一刀,只能感叹在国内老实人就该被枪指着?尽管我不是,还是感到相当无趣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在抨击我,我还以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结果打开主页一看大多都是受剥削压迫的阶级,却在不余遗力的维护丛林法则,有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