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90年代以来,有什么曾流行的东西现在几乎消失了?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是写信。

70年代末中国普及了中学教育,80年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在电话初装费几千块一部,打工者几个月就换工作的年代,写信是年轻人联系家乡最主要的工具。而年轻人普遍开始读书,意味着受教育人口的“朋友圈”每隔几年就会因为升学就业而重新组合,与老朋友的联系只能通过写信进行。

所以,在教育普及和电信技术进步的夹缝之间,中国个人信函数量在90年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70亿件。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年写 9封信,每个识字人口每年写十几封信。1995年我初中毕业,读中专和读高中的同学,相互联系全靠写信(哪怕距离只有几十公里)。1998年我读大一,每个班入学就分配了一个大信箱,早晚轮流去取信,取包袱通知单。甚至汇款单的附言也担负着问候和简短聊天的功能。可以说,纸质信件最流行的年代就是90年代。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发行于1994年。

但是,从1999年开始,电话不再是稀缺品,手机开始平民化,互联网也逐渐走进家庭。个人信函数量急剧下降:

传统信函何处去_光明日报

1995年,我国函件总量79.6亿件,1996年下降到78.7亿件,而到了1997年只有70亿件,下降了13%,1998年仍在缓慢下降,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在全国邮政业务总量中,信函从去年同期的14.03%下降到11.41%。目前(1998年第四季度)我国的人均信函量每年只有6.6件。

到了2015年,从总函件上看,数字下降不算太多: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邮政服务创新

2015年,全国函件业务量总数是45.8亿件,我想这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仍然反映了社会对信函业务还是有一定的需求

但要注意下一句:

尽管它可能不再是民用的家信、家书,但可能在里边赋予了一些新的职能,比如商业化信函。

从分省市的数据看,95%以上的信函已经是商业信函:

据邮政部门统计,天津市商业信函呈逐年递增趋势。2009年天津市信函总数约为1.11亿件,个人信函仅占600多万件,其他全是商业信函,商函占到了95%左右。

如果全国的比例也是95%,那全年的个人信函数量现在也就是2亿件,不足巅峰期的1/30,应该算是“几乎消失”吧。

随着电讯和网络的发展,还有一样东西开始消失了——毕业纪念册或者说纸质同学录的严肃性。在手机普及之前,两个人各搬一次家,往往就永久性地失去联系。以星期为单位的信件交流往往不能即时提供新的通讯地址。许多人了解自己同学的信息,要靠过年时给老师拜年,听老师说“去年XX来过……”。所以,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很有可能就是两个人这辈子最后一次交流,写的时候格外严肃。80年代的学生过的还比较简单,90年代的毕业纪念册在花样和仪式感上达到最高峰

但在网络时代,除非两个人有过节,否则保持联系的成本非常低。我儿子的幼儿园同学都会建一个QQ群,交换号码,小学同学隔一会就发语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纪念册只是一个普通的赠言簿,再也没有过去那种青涩的凝重感。

我之前有个回答也适合这个问题:

在你亲历的短短时间内,世界有哪些惊人的改变?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电视开始进入普通家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廉价娱乐;同时传统社区解体,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开始从熟人社会转入陌生人社会,“串门”聊天不再是晚间的主要消遣方式。
在这个背景下,大多数家庭的客厅或者说起居室的主要功能变成了“电视房”。电视取代了桌椅,占据了最宽一面墙的中心位置。电视越大,这个趋势越明显。

电视和陌生人社会的形成,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陌生人社会压缩了无法回避的邻居社交,产生了对电视的需求,电视反过来又淡化了对日常社交的需求。结果就是公寓房里的电视剧占据了晚间时间,直到网络的出现。但无论如何,90年代之前流行的“串门”一去不复返了,大多数人家的客厅在大多数时间并不招待客人。与之类似,手机的普及取代了火车上的聊天,高铁干脆取消了对向座位,旅客纵论天下的场面被网络社区逐渐取代。

最后想起两个依然存在但越来越罕见的事物:

下面两张图要连起来看:

火钳刘明

相关回答:

哪些有趣的细节可以从侧面反映 1949 年后中国社会的变迁?

历史上有哪些曾经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由于科技的进步被淘汰?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2016 年你所在的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电视报,生活真需要”

不知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从前家里经常备着一份《电视报》,不管是全国还是地方发行的,都有一个共同点:用大幅版面列出每周各个主要电视台节目播出时间。

例如,上图这份1988年4月22日的《沙市电视报》就颇具有代表性。在我印象中,21世纪初的各类电视报,版面也大抵如此。在漫长的暑假,电视报派上了大用途:可以找到《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情深深雨蒙蒙》之类国民级别电视剧的播出时间。网络那时候是有的,但带宽充其量只能看几个flash动画,上网追剧那是十几年后的事情。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电视报》

除了节目播出时间之外,电视报也会对热映的节目作出介绍。看到上图中《正大综艺》,不禁又有些感慨:终被雨打风吹去了。

《中国电视报》曾经创下过辉煌的历史,2002年,该报每期平均发行超过400万份,创下了当年国内报刊每期发行量之最。同年,《人民日报》得发行量,还不到200万份,《中国电视报》的普及度可见一斑。

时至今日,《中国电视报》仍然保有了相当可观的发行量,在2016年的一篇报道提到,“《中国电视报》发行量至今保持上百万份。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中国电视报》发行量高达300多万份。”(60岁央视副台长胡恩退休 曾分管春晚20年(图)_央广网

然而,电视播出时间表,已经不再是电视报的核心产品,各个地方电视报,要么渐渐消失,要么走向转型道路,以节目幕后故事、明星八卦作为主要卖点。

(上图中发现了不少亮点,不一一展开)

以电视报为载体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表,已经渐渐在我们生活中消失,在这背后,是人们获取资讯方式的改变:过去有什么看什么,电视台播什么就跟着一集一集看,错过了只能翻电视报找重播时间。而现在想看什么剧,第一时间就想去网上找资源,就算相对老派一点的,也会上网查播出时间,哪还用盯着一张表格到处找。

说起来,电视和纸媒的结合,真是两个过气明星的组合,也难怪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不知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以前看着电视报盘算一天看电视时间的兴奋和喜悦。


user avatar   xiao-soph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说一个:音像室,我们成都话叫碟子铺子


爸爸曾经的“产业”——成城音像室

这张VCD出租音像室的税务登记证,应该是绝版了。(有没有在那里租过碟子的有缘人)

90年代,还没有那么多的电视频道

网络也并不普及 ,下载电影更是想都不敢想

大家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就在各种各样的碟片中度过

那么,这些碟片从哪儿来?

就是从各地的影碟铺子中来。

这么说吧,2000年以前的电视剧音乐,没有我不知道的。 我家铺子上卖的每一盘磁带 卡带 CD VCD 到后面的DVD 我全都整理过。

背景在这里:小sophie:你有哪些有趣的租碟经历?

中心思想就是:作为90年代成都市第二家开影碟铺子的“成诚音像” ,当时可算是闻名成都市,称霸武侯区。

每一张影碟从城隍庙买回来,拆壳,贴膜,写字,编号,记录。

然后,就是一张张地看,好看的留下,不好看的退了。

所以,爸爸妈妈就没日没夜地看。

最早的时候,租一盘,3块钱一天。

现在,我们仍然会回忆那个时候的事

爸爸分10次进(货)了50盘午夜凶铃,都不够租:大家都说吓死人了,还是忍不住要来看

妈妈帮一个大哥哥策划了一起经典告白:铺子上的影碟机放着《大话西游》里面的经典台词,大哥哥用刚买的手机打电话给那个他喜爱的女孩,然后问她:你愿不愿意做我女朋友?

还在读幼儿园的我,帮他们守铺子,用拼音和汉字开单子:要写下来每部片子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借,什么时候还。

当然,还有:

爸爸知道我喜欢《名侦探柯南》,在我生日那天告诉我:他找了好久,终于进到了这部动画片,后来学校里的小朋友都过来租碟子

《寻秦记》出的时候,妈妈说肯定租的出去,多进点;结果好多女孩租回家就不还了,第二次来直接问该赔多少钱。

我在铺子里面一放《还珠格格》,一转头后面围满了人,大家都说:这个古装片还多好看的

我妈喜欢看国外的故事片,我爸就托人从广州买正版回来,那个时候可是几十块钱一张啊。但我记得每卖一张正版的碟子,我妈是既开心又难过。开心是因为能够赚钱,难过是因为她又少了一盘喜欢的碟子。

最鼎盛的时候,爸爸每天关门都要一直赶人,一直赶人,关门时还跟没租到的客人说:“明天来,明天开,我肯定第一个给你租。”

有一年春节我们没开门,来年开张时,听了整整半个月的抱怨:“你们不开门,晓不晓得我春节好难耍!”

说起最好玩的事情,就是爸爸每次让我看铺子时,那些租A片或者三级片的叔叔阿姨们,就会一直在铺子里选啊选,看啊看,要么站着不动,要么出去走走,因为这种碟子是一定要等爸爸回来登记的。

所以,我一直到很后面很后面,才第一次真正看这种片儿,实在是小时候觉得要看这种片儿,真的是太猥琐了。

2000年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有了电脑,有了网络,有了网际快车,有了迅雷

渐渐,不需要碟子了,我们租的铺子所在的菜市场也要重新规划,本来也是违建,所以拆迁是势在必行的

2002年,尽管我们苦苦支撑,确是已经入不敷出许久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天,我爸给我打电话说:铺子关了。

应该就是他的天塌了吧。

之后几年,他也没有工作,我又要上学吃饭,当年仅存的点点积蓄也全部用光了。

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那些你以为永远不会结束的事情,说不定有一天,说没了就没了。

以前的三大件,后来的黑白电视,现在的支付宝 微信

说不定,有一天,说没了就没了

就像我在一个答案里面写的

我们习以为常的记忆,习惯,审美,别说下一代了,或许10年不到,就已经是回不去的“曾经”了。

我们所经历的阵痛,悲哀,幸福,快乐,他们同样会经历。来自新科技的冲击,来自外部的压迫,来自内心的寻找,都会以另外的方式经历。

当年结束铺子的时候,我还算年幼,很多事情也记不太清了。

只记得在那个只有几平米的影碟铺子上,我跟着爸爸妈妈早上把碟子放在高处的架子上,晚上把它们全部收进盒子里。

爸爸给我做了一个特别小的板凳和桌子,我每天坐在街沿边写作业,

听着那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聊天,有时遇到不会的题就问他们怎么做。

他们每个人都会很耐心地跟我讲。

关门时,常常是晚上9点半、10点,对于小朋友来说,已经是要睡觉的时间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我,连站都站不稳了。

爸爸就会把我背在背上,妈妈在旁边,提着一个包,装了今天挣的钱和吃饭用的碗筷,三个人这么一路走回家。

我们的影碟铺子,那些辛苦装订的架子、每天要抬来抬去无数遍的盒子、还有那些正版、盗版碟子都消失了

永远,永远,永远地消失了。


但是,那些关于租碟子客人们和我们一家人喜怒哀乐的故事

永远,永远,永远都不会消失。


谢谢大家看完,爸爸最近开始上知乎,所以写一个答案送给他。


user avatar   la-ji-72-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7.1.21更新

“收到这么多赞真是受宠若惊”这句话终于轮到我说了ꉂ ೭(˵¯̴͒ꇴ¯̴͒˵)౨”作为知乎超级高透 晶莹剔透 清澈见底小透明,此刻心情十分美妙。感谢大家的关注,评论区都看了,很开心能勾起大家的美好记忆。也十分感谢这些陪伴我们的东西,充实着那个年代。

统一回答一些问题:

—关于答主性别问题。。真的是95年的妹纸༼⍢༽以前玩的东西很杂,啥都玩。火影忍者的模型是因为当时觉得很酷就买了。

—关于我是哪的人,表乱猜了是山东妹子(・ω・)

—关于很多人说“其实不是消失了,只是你不玩了”,答主表示惭愧,在没有实地考察的情况下私自下结论表示抱歉嘤嘤嘤( ˃̵̣̣̣̣̆ω˂̵̣̣̣̣̆) ˚ଂ为此今天下午我专门跑了一趟母校旁的小卖铺∠( ᐛ 」∠)_确实悠悠球还卖的很好,我还买了一个玩,表示依然熟练催眠技巧唔哈哈哈哈~~

—很多人说的陀螺,应该是这个吧,好像叫魔幻陀螺。


泡在水里会长大的东西应该是海绵宝宝,海洋生物球





原文结尾处有更新,动动小手滑呀滑滑呀滑就看到了哟(ෆ ͒•∘̬• ͒)◞










以下为原文:



答主95年的妹子,回想起儿时的小玩具,现在很多人都不玩辣。我来列举下叭。

前方多图预警!!⚋̤̫⃝

3

2

1

Action

1、悠悠球。

人手一个,男生女生都玩。女生有那种迷你型的,男生买贵一点的高级的。上学放学把那个绳挂中指上,边走边玩。也不占地方拿着很方便୧(๑•̀⌄•́๑)૭✧







2、强力黏黏手掌

小学时经常玩(๑˃̵ᴗ˂̵) 五毛钱一个,一开始很黏,拽着它 甩哪黏哪。慢慢的粘上的灰尘脏污多了就不黏了。扔掉,再买。





3、泡泡胶

也是几毛钱一包,管状,打开挤出点泡泡胶捏在小吹管前端,然后~吹呀吹୧( ^ω^ )看谁吹的大。



4、啪叽圆卡

幼儿园就开始玩了,每晚拽着爸爸要五毛钱买一包卡回来跟其他小盆友玩。拿起一张卡竖起来,对着另一张卡往下打,看看能不能把它翻过来,翻过来的话这张卡归我了吼吼吼~~



5、水晶土

捏呀捏~~捏呀捏(^∇^)不过现在感觉有毒哎(ಥ_ಥ)



6、竹蜻蜓

长得和机器猫头顶上的一毛一样~ 塑料的,两手一搓就飞起来了



7、面粉人

还是捏呀捏..... 怎么小时候这么喜欢捏啊. 哈哈



8、钻石糖

忘了多少钱一个了。打开包装纸第一件事不是舔它,而是戴手上...( ̄∀ ̄)美完了举起来放嘴里含着吃。“钻石”就是甜甜的糖,估计用色素香精调的。



9、数码暴龙机

这个好玩,在一个电子屏上自己养只宠物,可以喂食睡觉啥的。



10、火影忍者武器模型

那阵子火影忍者太火了学校外面小卖部买很多这样的模型,有塑料的有金属的。当时买了很多很多...



11、彩虹圈

这玩意能拉好长好长(*☻-☻*)又能缩很短很短。玩起来像是在做拉面。



12、传统泡泡液

里面装满了泡泡液,瓶盖连着一个吹泡泡的东西,往里蘸一蘸然后轻轻一吹(о´∀`о)圈圈里就出来一串泡泡~ 现在有很多升级版,什么泡泡枪,还有电动的。然而记忆中难忘的还是这种传统泡泡液。



13、花样齿轮画板

这个记得是一包两块钱,里面有好几个不重样的齿轮。玩过的人都懂。嘻嘻。



14、七彩圣诞树

用药水滴,第二天长出小树吼吼嘿嘿嘿^_^



15、气压跳跳马

不停捏气囊,小马就会一蹦一蹦地跳~~⚋̤̫⃝



16、五彩绳子软糖

这个好玩又好次(*^◯^*)买一包抽出来先玩一会再吃。连吃带玩的很有趣哈哈哈





17、掌中怪36变

铁丝做的,不同翻折能翻出不同的花样。



18、折叠团圆扇子

女生都有,夏天扇风用,折叠很方便(≧∇≦)



19、口香糖整蛊玩具

这个特坑(´ཀ`」 ∠) 整蛊玩具被坑了好几次。比如这个口香糖。

“请你吃口香糖啊”

“好啊谢谢”

.....

“啊!....(´༎ຶོρ༎ຶོ`)” (受惊脸+愤怒脸)吓屎宝宝

有抽出来大虫子的,有电你一下的。至今有阴影(赌气脸)



20、拉条自行车

这个也很有趣啊 拿着拉条在后轮上使劲一划,小车就跑好远(´∀`*)不亦乐乎




·.̩₊̣.̩✧*̣̩˚̣̣⁺̣‧.₊̣̇.‧⁺̣˚̣̣*̣̩⋆̩·̩̩.̩̥·̩̩⋆̩*̣̩˚̣̣⁺̣‧.₊̣̇.‧⁺̣˚̣̣*̣̩⋆̩·̩̩.̩̥·̩̩⋆̩*̣̩˚̣̣⁺̣‧.₊̣̇.‧⁺̣˚̣̣·.̩

(高颜值分割线)


先说这么多吧,手机码字好辛苦(ಥ_ಥ)不知不觉写了两个小时( ´Д`)y━・~~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有空再来更新内容啦。

如果唤起你的儿时记忆记得点赞哦~~么么




2017.1.21更新

21、冒险小虎队系列丛书

这个印象太深刻了,至今热爱谍战电影就是因为它。很早了这些书,有第一代第二代,还有超级版,超级成长版,女生版… 每本书前面还有小虎队成员资料卡,我还认认真真的贴上自己的一寸彩照┌(˘⌣˘)ʃ 三只小虎都很喜欢,路克是金头脑,碧吉很机灵是女生,帕特里克跑得快(*^o^*) 每本书结尾那章都是总结,最后一定是三人举杯,“小虎小虎,生龙活虎;小虎小虎,……(忘了)” 以前书店里一整个书架全是小虎队,不知道我这边书量不够还是怎样,总之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user avatar   xiao-fei-6-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推荐一首歌:童年收
强烈建议边听音乐边看完这篇回答。

——————分割线——————

90年代玩具篇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赛车梦。
而我们那一代人的赛车梦是从四驱车开始,它在我们童年中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90年代后,《四驱小子》和《四驱兄弟》的动画和漫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掀起了一股长达10多年左右的迷你四驱车热潮。

学校周边必定会有这么一家小店铺。
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四驱车。门口甚至还会铺设跑到。
每天都会在店里徘徊闲逛,零花钱不够,也不买,就只想看看。
心里默念着,等存够了零花钱,一定会把你带回家。

小学三年级,因为父亲答应过我,期末如果考好了就给我买一辆天皇巨星。所以开始认真学习。

天皇巨星是父亲给我买的第一辆四驱车。记得那会应该是15块钱。

从拼装到下地跑,都是自己完成。

没有轨道的时候,就在家后院玩,一个人能跟着车子能跑一下午。那是我对四驱车的第一印象。


不过真正在感受到四驱车带来的热血,还是《四驱兄弟》这部动画的到来。

"抬头望望天,月亮在笑。低头看看地,浪花在跳"

“快!快!快!,冲!冲!冲!,四驱战士在行动"

跟《四驱小子》相比,《四驱兄弟》把人物和四驱车的情感关系刻画的更深。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比赛中可以靠声控控制四驱车。不需要引导的棍子。

现在看来虽然是很天方夜谭,但这样一种设定,在漫画中表现来看,就异常的合理。

给那会童真的我们一个潜意识"四驱车是会听懂你的话的"、"你们直接会有某种神秘的情感链接"。

以至于我们家出去旅游,拍家庭合照时,也会把四驱车带上。(觉得是我们家一员。。)

当年这五个人,小烈和小豪也算是最早的一代CP了吧(自古红蓝出CP)

这样的商店对于热爱迷你四驱车的人来说如同女人进了奢饰品打折销售专卖店的感觉。为了能让自己的车子更快,不惜花光所有的零花钱。


现在基本也看不到了。

对我们来说,它们不仅仅是模型车,每辆车背后都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也承载着我们儿时的记忆,

《四驱小子》系列

天皇巨星

也叫皇帝号,这就是我人生中第一辆四驱车。

燃烧太阳

份量重,重心稳牺牲了速度,单元式齿轮曹 减短更换齿轮时间


冲刺流星

注重最高速度,擅长直道,阿进的车。其造型和官方配色也是本人最喜欢的。


大炮特使


注重加速,可以把电池电量储存起来瞬间放出,就能短时间放出大量能量使赛车获得惊人加速力。(仅限动画中)。

舞蹈天使


擅长波动起伏赛道,尾翼部分的螺旋桨能因逆风而旋转从而产生下压力。


《四驱兄弟》系列

神剑号

意大利队的专用车,使用后陀操作,能很好的通过极小的弯道,创造了十七连胜的记录,最后那场决赛虽然用了落后的原始马达,不过还是取得了相当好的战绩。在总决赛第二场极其落后情况下实现了大逆转。绝招是死亡之舞,虽然是犯规的招数,但还是很酷的。队长卡罗也是一个非常个性的人物,黑暗的童年给卡罗留下了太深的烙印,不需要人来疼,享受孤独,有着自己非战不可的理由。即便是不靠犯规,个人能力也是数一数二。

美国跳跃者

动漫里拥有高科技,应用宇宙工学,以电脑和卫星收集资料、作战略分析、调查对方的实力和招数,一步步取得胜利。美国队的队长个人也是比较绅士的一个人。
跳跃者拥有性能出众的悬浮机能,有效地吸收来自路面的震荡,其秘密武器还是那句"启动强力推进装置"!!

铁狼号

首次亮相就以一次波澜壮阔的大逆转震撼全场,能在承受了意大利队的死亡之舞后还能夺取胜利的车子。绝招是合体火箭和双重火箭。

魔鬼司令

车体内部的藏着针,绝招是针刺,可以将别人车子的马达刺穿。在全国赛时候,因拔掉刺针而失去平衡飞出跑道,后被使用者土方令摔了个粉碎。
这个车壳造型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光泽黑+零件带金色金属,可以改装类似蝙蝠侠战车的味道。

巨无霸

反派近藤源的车,重量级赛车。小豪曾经说巨无霸“像装甲车一样”。破坏力巨大。而且是少有的前置马达,非常酷炫。

蜘蛛王

有着黑色闪电般的速度,个人认为造型最好看的车子,相当拉风,得意技是空气刀,可以把别人的车子切开,一度令人非常害怕的对手,曾经在比赛中大杀四方。

新三角箭

由于蜘蛛王破坏导致车子彻底损毁。在铁心老师的帮助下以ZMC材质做车身,并在与蜘蛛王的比赛中重生,继承了三角箭的特征,空气动力很强,还可以利用气流走墙壁。

极速眼镜蛇

藤吉财团所有精英的技术研制出来的高尖端科技结晶,内部结构布满电子回路和各种芯片,相当的复杂。绝招是S型电光跑法。

跃动冲锋

纯属小豪自己YY出来的车,真的是天才。
跃动冲锋的绝招为冲锋炸弹,在和德国队对抗的那集,在落后上百米的情况下,瞬间跳到接近终点的地方,超过了德国队的合体双重火箭),曾一度超过无失败记录的德国铁狼队的海尔,差点断了海尔的连胜纪录。但最后还是输了。(毕竟剧情需要,当时海尔刚出来,有不败光环)

长大后,对这些四驱车有特别的情感。有些时候自己吃的,衣服都舍不得买。

买四驱车的时候眼睛都不眨。





口袋妖怪玩具

还有90年代末一段时间,有流行过下图这种玩具,水箭龟会射BB弹,妙蛙花能射叶子,化石翼龙摇尾巴翅膀会扇动,不知道为什么后面就销声匿迹了。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捣蛋,被留到很晚,老妈被喊到学校来,接我回去。回去时很沮丧。路过一家经常会去玩具店,停下脚步看了看里面。

老妈看了看我,"你喜欢这个吗?"

我沉默的点点头,

平时坚决不给我买玩具的老妈,那次毫不犹豫的掏出钱给店老板,买了一个水箭龟。

拿到玩具的那一刻,想哭,但真的很开心。



发条青蛙

90年代,在全国各地流行的一种玩具,外形是青蛙,外部材料是铁皮。内部为发条装置,通过拧发条提供动力,可以进行小幅度跳跃。是一代人的记忆。

我是一只小青蛙


铁胆火车侠


儿童三轮车


小时候还是比较喜欢骑这种车的。总感觉,用轮子代替脚走路,就很高端。

再看看现在的玩具车。。。完全不是一个科技次元的



真的很感谢那个年代,用心做产品(玩具)的人,能给那个年代的我们,带来这么多美好的回忆。


90年代游戏篇

gameboy

gameboy系列第一代,我人生中第一款电子游戏掌机,当时看到这个小东西的时候,简直疯了似的。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任天堂游戏的魅力。



GBA(Game Boy Advance)

gameboy系列第一代,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惊喜,

"哇,原来世界上会有这么好玩游戏。还有这样一个不同的世界。"

那么GBA在当初看来真正的可以说,让整个任天堂的游戏体验到达顶峰的机体。

GBA也算是当年这个星球上最好玩,最畅销的掌上游戏机。

《精灵宝可梦:红宝石·蓝宝石》、《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黄金的太阳》、《黄金太阳》、《火焰纹章》、《萨尔达传说》基本都是一款款文字量巨大游戏,里面的剧情深入而吸引人。

这真的是目前的手游(阴阳师)没办法给予的。

以前玩游戏感到的更多的是快乐。

而现在玩手游,就是不断的氪金,不断的刷,所以呵呵哒。


口袋妖怪


黄金太阳


牧场物语



90年代漫画篇

记忆比较深刻的还是七龙珠系列

还记得每天在小学门外的抽卡机上收集到的各种龙珠卡片,然后拿重复的卡片跟同学之间互换;
记得有几次做梦,竟然梦见自己在瀑布下面,练习龟派气功,但每次感觉要放出来的时候,被自己一个屁给震醒了。
龙珠世界在我童年里,而且还是唯一一部我现在还在追的动漫。感觉还有《龙珠超》,每周周日9点,都会准时趴在电脑面前看,即便是剧情被网友无数吐槽。但对我来说,不管画成什么样,都是那时候的龙珠。

90年代零食篇

唐僧肉

这个名字,现在想想,真的服。

大大泡泡糖

味道还行,不过更喜欢这个便携式全盒子。小时候可以用来装逼

喔喔奶糖

这个糖,真的喜欢,奶香味十足。后来慢慢的盗版的越来越多。味道和正版的比起来,天差地别。

七个小矮人雪糕

好像只要1块5,就能吃7根,每次都觉得自己赚翻了。小伙伴多的话,还能装土豪。
"来来来,随便吃,别客气呀~"

小浣熊水浒传

最后的最后,谁还记得这个。

小浣熊的水浒卡。当时为了集齐108将,把小浣熊干脆面当一日三餐吃。
甚至有一次和小伙伴一次性买个10来包,坐在小店铺门口一包包拆着吃。
卡片里的人物画风在当时来说,真的是一流的,加上中国文化的传统题材,也是当时的我们爱不释手的原因。如同的闪卡,金卡、银卡、水晶卡,最后的如意卡。太多收集的回忆。

然而当年那群喜欢收集卡的小屁孩,到现在也没变。

20年后的今天,这群人开始收集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部分城市的手撕式定额公共汽车车票。

为了减员增效,大部分城市的公交车只有一个司机,同时大范围采用一票制,所以只需要设置一个投币箱即可。原本还在投币箱旁边设置票夹夹住车票让需要的人自行取用,但是用着用着就没了,公交公司一般也懒得补充。部分城市的公交卡充值点可以在充值时提供收费单据,但是也只是手撕式定额发票,有些甚至还不是发票。不过这点小钱外出办事的人还是不怎么在乎的。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遍布街头巷尾的、孩子们的嬉笑怒骂。

这个场景大概从2000年开始在大中城市持续缓慢下降,对应1995年之后的一代人。

2010之后,开始急速下降。


这个影响非常深远,非常非常深远。

90后所接触、熟悉的「日本人」气质,并不是日本曾经的普遍气质(日本人也曾是自来熟的)。

但这种气质未来将会成为东亚社会的普遍气质。


user avatar   xuwei12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那些年我们穿过的...


你们有没有穿过健美裤!有踩脚的这种!小时候这个是真的火!穿上就直接原地能跳白天鹅飞起来的感觉!


还有这种红头的体操鞋!这才是最开始流行的小白鞋吧!那个小红头,配条小裙子,感觉自己嗲得一塌糊涂!


还有透明凉鞋!那时候的塑料凉鞋质量还真是好...耐穿不磨脚,很棒棒!后来质量就越来越差...然后就没人再穿了...

对了,穿的时候还得穿袜子!


这玩意——背背佳!堪称我的童年阴影!穿起来真的是...贼难受!每次我都穿到学校然后偷偷脱下来!


2、那些年我们用过/见过的...


大哥大!想当年这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啊...不光可以用来装逼,还可以防身,可以当板砖拍人...能够拥有一个大哥大的,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啊!


那年头,谁要有一个随身听,那绝对是真正的,潮流boy/girl!别在腰带上,带个大耳机,摇头晃脑的样子简直不能再cool!



小学的时候,人手一个的铁笔盒!打开里面还有九九乘法表,我记得我的是美少女战士的,当时超喜欢!


谁要是有这种塑料的半自动笔盒,在当时,那可是真正的白富美高富帅!


挂历!那时候的挂历可不是现在的挂历,上面...都是各种漂亮大姐姐...好多...还都是...这样的...麻麻!这对未成年的我来说,实在是太色情了!(捂脸...)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广州好迪。小时候家里有好几瓶,一直看爸爸妈妈喷觉得特酷,后来有一天偷偷喷了自己一脑袋,那又油腻又涩的触感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


猫和老鼠电视点播...这是一段痛苦的经历...那时候有几个频道可以点播电视节目,就是打电话过去说你要看哪一集...你电话不挂就可以一直看下去...于是...那个月我家话费...几百...被揍了一顿...



那时候还流行朦胧照!去给小孩子拍艺术照,一定要弄成朦胧美,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小时候真的还觉得这样的照片贼好看...



3、那些年我们吃过的...


话梅丹,又称老鼠屎,我一直觉得这个特别好吃...


拉丝糖,一毛钱十根,味道一般吧就是觉得从塑料纸里抽着吃好玩...



酸梅粉,大概我对酸梅是真爱...用小勺挖着吃,幸福极了!



前面好多人都提到了健力宝,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那些年我们还有一种很喜欢喝的饮料...旭日升!我特别喜欢喝,后来突然有一天就没了...


4、那些年我们玩过的...


我发现这部分是最多的...我果然也曾经是熊孩子么...


收集糖纸——我曾经为了糖纸一口气吃了一整包糖...大包的那种...当时就牙疼了...



这个我不知道叫啥...小时候吃泡泡糖经常吃出来,一张白纸,用铅笔涂满就可以出现图案...后来直接买了一本这种小书,一张一张图,变魔术一样特别开心!实在找不到图...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弹珠,我倒不是很喜欢弹弹珠,因为我真的...瞄不准...不过弹珠真的好看啊!亮晶晶的激起了我的收藏癖...那时候大大小小的有满满一桶,后来都被熊孩子们抢走了...


跳皮筋,女孩子的游戏,小时候个子不高,运动神经又不发达,同学们都不愿意带我跳,后来我在家苦练了俩月,终于成了跳的最厉害的...现在觉得...那时候真能蹦啊...


抓子儿,五个装着米的小布包,扔起来...抓住...接住...大概就这样...当年这个游戏我也是打遍方圆五里无敌手啊!


还有一种扒沙游戏,就是弄沙子成一个小堆,拍实了以后插跟棍上去,然后一人一次的把沙子往自己那儿搂,谁把那根棍弄倒了谁就输了...这是我妈最讨厌的游戏...因为回家的时候我总是脏兮兮的...



跳房子,随时随地都能玩,都不需要啥道具,就是累了点= =



丢沙包,这个好好玩!我到现在还觉得好玩!用沙包当武器,被击中了就下去,被接住了就加一条命...嗯,我无数次把沙包丢到了房顶上去...后来有一次,修整房子,从房顶下扔下了十几个沙包...


泡泡胶,吹完了以后是软软的比较结实的泡泡,可以用手拿着玩...不过味道特别重,现在想想大概会对身体不好吧...



东南西北——还记得这个吗...其实我忘了怎么玩了...就是记得好像很好玩来着...


摔元宝,用纸叠成方方的元宝,然后死命摔,摔得对方的翻面了就算赢...当时我可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研究过怎么摔的...把家里报纸都折腾没了...


拍画片,把画片放地上,死命在旁边拍,拍得翻面了就是你的...记得每次玩这个回家的时候手都是麻木的...


游戏棒,用这种木棍,随手一撒,然后一根一根的挑开,不能让别的移动...以前经常用雪糕棍玩...




编手链——女孩子玩的游戏,天天用牙咬着编,编的那叫一个废寝忘食啊...这种彩色透明塑胶绳的那时候最常见了!也最勒手!




文曲星——笑话,文曲星这种东西怎么可能是用来学习的呢!那就是个掌上游戏机啊!用来在上课的时候光明正大玩游戏的啊!经典的英雄坛说,简直是我当年最大的乐趣...感谢文曲星的程序猿...


小霸王游戏机——谁家里要有一台小霸王游戏机,那绝对是那一片小孩中的小霸王啊!当年我爸从深圳千里迢迢地给我搬了一台回来,被我妈吐槽到现在...



抄歌词,这就是初中以后的游戏了,不是我吹,当时真的整个学校的人都在抄歌词,我可是有满满的四本!


5、那些年我们最烦的...


真的,最讨厌周二下午了,每次看到这个简直绝望...至今我也不明白为啥周二就没电视可以看了...



黑板报——我不管现在还有没有这玩意,这绝对是我最痛恨的东西...因为字写的还说得过去,从小到大的黑板报基本上都被硬生生地压到了我身上...画这东西...真的...累啊...


手抄报——这是我的第二痛恨,每次放假!对!是每次!都要画这东西!那时候简直毁掉了我对放假的期待...不过现在想想,总觉得这跟手账...有点像...


6、还有,那些年让我们怀念的...


和现在比较起来,90年代的生活从物质上来看真的是贫穷又落后...但却有很多现在没有的快乐。


过去20-30年的中国社会,物质的急速繁荣或者说物质至上主义,也在让对人心、环境、精神生活和简单生活本质的关注急剧衰退。


生活只能快不能慢,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点好像只有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健康、环境和精神都在为物质让路,还是对的吗?


身处帝都,尤其令人怀念的是...已经消失的...蓝天。


-------------------------------

时尚科普,深度好文,欢迎关注“红布林(Plum)”公粽号,不定期更新关于明星、穿搭,热点文章,助你成为时髦精。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个赞啊~谢谢支持!


user avatar   brynnla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题又称暴!露!年!龄!钓!鱼!帖!】

No.1 商务通

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真心是火得一塌糊涂啊。当年拿去学校被偷了,忐忑地打电话给老妈怕被骂,结果还被安慰了(觉得自己丢三落四的习惯都是因为家长太宽容了= =



(图来自网络,侵删)


No.2 MD

CD机以后,ipod以前,同学圈里打天下的是MD。我知道00后的你们看了一定一脸懵逼。。。手动搬砖网上科普:

([1]MiniDisc(迷你磁光盘Mini ),它是由日本索尼公司(Sony)于1992年正式批量生产的一种音乐存储介质,现在一般笼统地称便携式MD机为MD。MD机所采用的音频法有ATRAC/ATRAC 3 (与CD-DA的压缩比分别是1:5和1:10)两种格式,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把数据塞到小小的MD盘片里去。)via百度百科





(图来自百度百科,呀真心好怀念!!!)

作为索尼的脑残粉,在有了两台MD的情况下,在索尼最新推出Hi-MD之际,还在它和苹果ipod之间犹豫了很久!后来选择了ipod。。。

后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2013年3月,索尼最后一款 MD产品停产,20年的MD时代,最终落幕。

(哎。。。在音乐如此容易获得的现在,其实有点怀念那个需要安装OpenMG一首首把歌导进MD碟的年代。。


No.3 电子鸡

小学时候可火了。。。每天晚上睡觉就要放在枕头边,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喂它。。真是操碎了心。。(我喂的真的是假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No.4 文曲星

当年大家都用文曲星背(da)单(you)词(xi)你懂的。。。当然后来卡西欧出来就没它什么事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No.5 铅笔盒里的香!珠!

简直是女生必备!打开铅笔盒,好闻的香味扑鼻而来,最爱哈密瓜味、柠檬味!(话说当年的铅笔盒真是小学铝孩纸们的苦心经营之地。。。简直有如闺房一般的地位,捂脸。。


(图来自网络,好神奇竟然还能找到图!!!)


No.6 时装撕贴

鬼知道答主试了多少个关键词组合才终于搜出了这个!!!小时候买过这么多却发现并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

类似于芭比娃娃的纸片版,就是纸片娃娃能够换装,以美少女战士形象出现的居多。。。






(图来自网络,侵删。感谢这些还一直保存着实物的网友,不然我们真的连图片都要找不到了。。。



No.7 MSN / Myspace / Flickr

评论有知友提到,瞬间又想起了好几个,补充进来

当年的msn space也很好用啊!哎突然好想看看曾经写的东西,可是已经没有了。。。

当年myspace也火过一阵子,对就是邓文迪搞的那个,答主都在上面练习写英文日志,一把辛酸泪。。。



还有一个!!!flickr!!!在没有ins之前照片都po在这里,最强云备份(然超出大小限制还要付费这个要吐槽下。。。








嗯赞我的人过年怎么吃都不会胖!!!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贫穷与匮乏,以及随之而来的囤积癖

对不起我不是来唤起童年的美好回忆的,我是来忆苦思甜的。


现在还有很多老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囤积癖,喜欢把一切看起来有价值的东西收藏起来,搞得一个家里跟收破烂的似的。每次你想把他们的破烂儿扔掉,他们就会说:“你是没有过过饿死人的日子!


我的确没有过过饿死人的日子,我生于1982年,那年粮食大丰收,按照我外公的说法:“那个谷子(四川指水稻),跟挑过去倒在田里一样,厚厚的一层。”但是连我都是有囤积癖的——我会把用过的塑料袋收集起来折叠放好,以备不时之需。


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卵用。

严肃而鄙夷の凝视.jpg


90年代以后基本上很少有人再囤积东西了。在这之前,破衣服烂鞋、断砖头烂瓦、烧过的煤球、用过的任何包装皮,都是要仔细囤积起来的。老一辈常有一些惊人之举:我给我爸妈买过一些所谓的“补品”,虫草藏红花之类,二老当成不得了的珍贵东西收藏起来——然后就过期了


这种行为完全值得理解,90年代我们玩儿的好多稀罕东西现在看来毫无疑问就是破烂儿。那时候那么珍惜,仅仅是出于两条理由:

其一,整体贫穷带来的物资匮乏,本来就没什么算得上财产的东西;

其二,商业不发达,很多东西真的是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尤其是农村地区,不囤积就买不到用不上。


随着我国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了过去。90年代我们国家的目标还是温饱,现在按照官方说法已经是争取更为全面的小康,力争在30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90年代是匮乏贫穷带来的囤积癖流行的最后一个黄金时代,现在几乎消失了,仅在中老年人中间作为一种爱好存在。




我知道有的人会抬杠——现在有好多人还是一样贫困嘛


我比你知道得更清楚,我手头就有13个贫困户需要我来解决脱贫问题。我在西藏种地,我的地是从当地人手里租的,这些地的原主人就有13户是贫困户。我用了他们的地,就需要彻底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他们每一家的具体情况我都了如指掌。这里涉及隐私和尊严问题,就不上图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我有十分充足的信心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脱离贫困状态。

这些贫困户以出让土地经营权的方式,在我的农场里是占有股份的,这些股份的分红是一份固定收入。再加上低保,基本上能够满足基本生活不至于匮乏。

如果再参与农场的劳动,则可以得到另一份收益,进一步改善生活。


现在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过得多好不大可能,但是物资匮乏已经基本上不是问题了。我农场所在的村子一共有278户居民,贫困户只有13家。这13家是逐户走访、建档立卡、公示无疑议的贫困户,绝对不是什么吃低保的关系户,我是个商人,不是搞慈善的,更不是搞政绩的,这一点确凿无疑。


可见即使是在西藏,贫困也不再是普遍现象。


目前国家正在向最后的贫困进军,不久的将来贫困与匮乏将彻底成为过去。精准扶贫,采取扶贫开发与扶贫搬迁并举的措施,以建档立卡为中心、各种制度规范严格,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实际上下一步主要是跟数千年的贫困匮乏带来的后遗症做斗争。这些后遗症,除了囤积癖,还有一些更让人头疼的。


懒惰。毋庸讳言,很多贫困就是懒惰导致的,而贫困本身会让人失去希望,更加的懒惰,这是个正反馈。


偷盗。顺手牵羊在我农场里很常见,钢管、棉被、塑料布经常就被顺走了。去年钢材价格还不如大白菜卖的贵,收破烂的都懒得收,他们顺我东西就是出于“说不定有用呢”这种想法。每次我都是跑去村里转,看到了就去劝,大哥,这玩意儿你拿去有个毛用啊?贫困户往往会很害羞,又给我扛回来。


见识短浅。贫穷让人缺乏远见,不大乐意筹划长远的事情,得过且过。随着交流深入和教育水平提高,这个问题会自然得到解决。




我所在的村子闹过一个笑话:90年代的时候村民集体把下去扶贫的干部给告了。为啥呢?因为该干部逼他们“吃草”

尼玛神经病啊,谁会逼人吃草?其实不是的,那个干部是让他们吃蔬菜。蔬菜这东西在藏区确实不流行,在藏民眼里这东西跟牛马吃的草确实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靠喝茶来获得维生素,就是传说中的酥油茶。

现在村子里的村民已经会种菜了,甚至有跑来跟我竞争的,对此我感到很高兴。




     

相关话题

  小天鹅在洗衣机界是什么地位? 
  经济学里有什么有趣或者奇葩的结论? 
  有哪些 200 元以内看起来很高端的礼物? 
  单身究竟有多好? 
  我们有哪些错误的常识? 
  生活中有哪些越早明白越好的道理? 
  中国人在相貌上有没有地域特点? 
  怎样才能让自己看起来不好欺负? 
  如何评价《又是儿科医闹:家属殴打怀孕6月护士声称“我的孩子没了,你的孩子也要一起陪葬"》? 
  如何评价华为发布新一代 Sound X ? 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前一个讨论
在世界战争史上,有没有劣势军队围歼优势军队的战例?
下一个讨论
「日本人觉得中国人不如黑人」的说法是真的吗?这是全民的观点还是局部人的意见?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