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环境污染治理最广为接受的两个观点:
1. 源头治理 。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工业污染永远是大头,而且是集中的,可以通过工程、技术和管理等手段有效控制。就算是机动车这种分散的污染源造成的污染,除了安装汽车尾气控制装置,提升油品质量也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方式。类似的观点在另一个回答里说过,在你的专业里,有什么基础知识是和普通人的认识不相符的? - 唐文韬的回答 - 知乎,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能环保之类的口号,对民众喊是没什么用的,因为这是小头,而且是分散的,很难有效控制, 节约不是不应该,而是不该是“从我做起”,应该要“从工厂做起”、“从政府做起”。 另外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说的“买买买”与雾霾的关系其实不大,其非但不是雾霾的原罪,反而是发展和企业生存的原动力。作者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是应该跟雾霾分开来谈,而不是搅到一起,企图以此增强自己的论点。
2. 谁污染谁治理。很多人持有该文作者一样的搅屎棍逻辑:谁都有责任,结果谁都不要负责任;问题没有这么简单,结果问题永远得不到处理;只要你还在上网用电,就没资格怪企业污染。。。明确责任的主体非常重要,我们当然有责任,但是我们负担了包含在产品价格里的环保成本,我们交的税有用于环保,这就是我们承担环保责任的体现。作为最直接的责任主体,企业更应该承担其环保责任。而企业不治理的结果就是,企业节省了环保成本,但是污染扩散出来,让整个社会承担其代价。整个社会的成本并没有降低,反而可能更高,大气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另一个答案里提到过雾霾危害是否很小? - 唐文韬的回答 - 知乎,以这几年雾霾的严重程度,其带来的经济损失肯定远远超过作者估算的2000-2005年。
环境问题不是发展本身带来的,而是企业不合理地追逐利益最大化带来的。两个差不多的企业,为什么一个可以达标排放,而另一个不可以?要么是主观上不愿意,要么是企业本身竞争力太低,只能将本身应该承担的环境成本转嫁给全社会。而到了为这些企业辩护的人眼里,就成了“为提高就业率而污染”“为了社会发展而污染”。。。一码归一码,就事论事,是很多人还未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