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真实的怎么了?
真实的就好了?
又不是人人都是现充。
我都喜欢。
蓝皮四手两张脸富江即视感的菈妮,我喜欢,
穿丝袜小皮鞋走一天路也会有一丢丢味道的小侄女,我也喜欢。
我成年人,熟透了。
我不做选择,我全都要。
现实中我没颜没身材还搓不出火球。
勉强回答一下:
游戏的内容确实是虚拟的,但是带来的快乐是真实的。尤其和生活这个过于“真实和困难”的游戏相比(生活又难又真实),总会有人选择那个稳定带来快乐的“电子游戏”。所以说,尽管沉迷游戏,讨厌现实是不对的,但是出现这种情况,我依旧丝毫不意外,这和年龄就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因为生活本身是一个过于困难,又不得不去面对的游戏,有人会在二次元逃避,这种现象很真实。
我每天“登录生活”付出的成本简直太大,全都是负的。每一天如果我什么都不干,登陆的收益全都是负的——我需要付房租、我需要付水电气、我需要养家糊口、我还有老婆和孩子,但是如果我不工作,没有人会给我一分钱……
相比于之下,游戏里面更有诱惑多了——每天我啥都不干,上线先来一波“领领领”,手机游戏不用说了,各类“签到”领取资源,我打个DOTA,就挂机每秒都给我“保底收入”让我出装备,我能不选择玩游戏吗?我为啥要继续面对生活这个游戏?
从小到大,我们人人都是究级“PVP玩家”,都是从人群中“卷”出来的,从小学奥数到中考、高考,主战线之外还有三好学生、学生会主席团/部长、优秀团员、学科竞赛等等分支战场,人人都是和其他真实存在的人竞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休息一会的时候都会想到其他的同学可能都在你喘息的时候努力,必须常备不懈……(至少我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过来的)
相比之下,游戏太有诱惑力了,我可以选择“打人机”——一个单机游戏中,我选择“下线”那么整个世界都停止了,魔王不会继续变强,劲敌不会继续成长,队友也不会抢走我的功劳,直到下次我上线才会继续——现实中我到哪里找这种好事?我为什么要面对现实,而不去玩游戏?
人与人之间,即使从“投胎”开始,都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几乎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可言。有的人真的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有的人真的是“开局就一个碗”,然而你不能选择“重启”,你必须在生活中面对你出身带来的一切问题——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
相比之下,游戏太有诱惑力了——只要不开挂大家竟然真的是同一起跑线开始。一局比赛初始金钱一样,你打钱我也打钱,你补刀我也补刀,而且各大厂商都是不断修正“平衡性”,打钱慢的英雄可能经济比较“扎实”,打钱快的英雄可能比较“泡沫”,个人都有个人的玩法,不存在绝对优劣——现实中去哪找这种好事?我为什么要盯着现实,不去开始一局游戏?
赶上风口,猪也能飞起来。错过风口,可能再也赶不上,生活的“版本变化”远远超过游戏,但是连一个招呼都不和我们这些玩家打……常常一个事件、一次产业革命足以影响到千家万户,然而深处其中的人,当时恐怕一点感觉也没有,绝大多数人只能被动适应这种版本变化,有时候没有预告,有时候适应不了直接“淘汰”(真的是物理意义上淘汰掉)……
相比之下,游戏太有诱惑力了——再傲慢的厂商大多数还是给版本变化预告,以及说明的,良心的是甚至还给教程让人适应。玩家可以在花费不多的精力情况下适应新的玩法、新的内容——现实中我到哪里找这种好事?我为什么要热爱三次元,贬低二次元?
退一万步讲,对游戏而言,我可以选择“玩”或者“不玩”,我可以今天玩,明天不玩,可以现在觉得好玩就玩,不好玩就退坑……对生活我可以吗?我想玩得玩,不想玩也得玩,我今天要玩,明天也必须玩……这游戏没有save,没有load,上不封顶,但是下也不封底……
谁也不是神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在生活这个游戏中不得不玩而“遍体鳞伤”的人,选择在有限的时间中去“虚拟的游戏”中治愈一下,是人之常情,区分只有程度问题——有的人确实到了沉迷的程度,对健康、生活都不利,有的人都能平衡好双方……
但无论如何,向往“二次元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常态,和年龄无关,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一切甚至在这场游戏中打赢的人自然可贵,但是毕竟不是多数,大多数人还是偶尔要忘记三次元到二次元中疗疗伤,这就不值得冷嘲热讽……谁还不准在心里有流连忘返的“避风港”?
其他推荐阅读: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能比得上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吗?”咳~ 现实生活里存在能够随手打开的快乐吗?再说,其实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甚至,咳~ 色情片,观众也是把自己代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而且还代入了主角。你就看不得别人开心吗?
为什么会有人28岁还在沉迷网文,而不喜欢现实中996007的生活,网文里不都是虚拟的,不真实的吗?
事实上现实中,
每个人都会死,
所以不管如何,
你所做的努力,
最终还是归零,
却又谈何真实?
都不买,买国债,存结构性存款。通讯录里哪位有钱人要是愿意带带我,我就入个股。100万能买房我早就买了,我好歹月薪上千元人民币,工龄十几年,100万的房子我啃老就买了。买车……工作地点2006年就没有停车场了,班车通常半小时内能把我送到。
我爸妈,庸医的最高境界。
我爸,南大生物系毕业,正高,研究方向是香烟烟气致癌性,然后每天一包烟。
我妈,上医大公共卫生系毕业,副高,研究方向是各类食品添加剂。目前三高,关键还不肯吃药,看着那高高的血糖,我担心的要死。对了,满满一箱的零食,高油高糖的那种。
家庭2个洁癖我从小生活在无菌中,结果抵抗力很差,经常感冒发烧或者拉肚子,2个教授会说看医生吃药没用,叫我多睡觉多喝热水,拉肚子拉干净饿2天就好了。
感觉学医的的确是挺无情的,看生死很淡薄,小时候有点伤心。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