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运20支援上海?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我说,直接让解放军全面接管上海得了。

上海得把防疫的理念先搞懂

1.3月25日,张文宏在发布会上一锤定音:上海阳性感染者数量指数级增长趋势被打断。
(那一天的新增数据是,29+1580)

2.3月26日,吴凡在发布会上高谈阔论:一个医生,跨界替市长发声,阐述了上海不能封城的非医学理由。一个传染病研究院院长,不去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反而大谈经济地位。

(那一天的新增数据是,38+2231)

3.4月1日,邬惊雷在发布会上淡定地说:阳性检出率有所下降,初步达到预定目标。一个卫健委主任,整天辟谣,问题是辟的谣全都坐实了。

(那一天的新增数据是,358+4111)

4.4月2日,孙小丰振臂高呼:病毒有较强烈与人类共存的意愿,停止全员核酸检测筛查。(那一天的新增数据是,260+6051)

5.胡必杰1979年从浙江考入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山医院呼吸科工作[1],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6]现任感染病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兼肺部感染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培训基地主任,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会(ESCMID)协作中心负责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多重耐药菌和医院感染防控专家,我国感染领域中最大规模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创始人和SIFIC感染网负责人。

他说:后遗症很少会出现,括弧,只要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今天的新增数据是,268+13086)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中国不能实行共存政策的原因。

中国的医疗资源太短缺,在上海这种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地方,碰到疫情都需要从军队和全国抽调医疗资源,全国都共存去哪抽调医疗资源啊?

我建议给那些愿意共存的人开辟个特区,让他们在特区里共存,出国旅行、上街买菜、走亲访友想干啥都行,谁愿意共存谁就去报名吧。

我没有任何针对香港的意思哈


user avatar   180723267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常为妖:上海3月份防疫太反常了。

上海这次很反常。

孔子默默,孟子无言。

吉林防疫这一次是能力60分,考了50分,大家能理解。

上海3月份防疫这一次是能力90分,考了0分。

而且故意在考场上捣乱,内部肯定有问题。

上海疫情的路线:

机场引进,华亭播种,六院施肥、交大孵化,梅陇发芽,嘉定嫁接,浦东推广,闵行开花,全市结果。

然后: 全国包邮。

上海3月份整整一个月:添油战术,浪费资源,自欺欺人。

尤其是健康云数据造假,涉嫌故意传播全国。
为什么这么反常?

一个印证:上海防疫有一批人阴奉阳违!

熟悉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4月2日,网络热传一段时长20分46分的录音,系上海市民3月29日就父亲的健康码问题咨询上海市疾控中心。

猜测这整个录音都是自导自演罢了。

录音总结就是:
1、健康云结果是错的,以疾控通知为准。
2、上海疾控、医疗资源、12345是分裂的。
3、病房很紧张,隔离点没有房间,120没有车。
4、轻症无症居家隔离就好,三五天,一个礼拜就转阴了。
5、就是得了个感冒。

6、把这个病变成政治性疾病,哪个国家防流感这样防?

这段对话:议论文体半真半假,利用一般人以泄露为可信的心理,鼓吹流感化和居家共存。

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前期上海的防控措施坚持流调筛查区域管控,而领导们三月开完会回来之后连夜升级了管控措施,不断加码封城措施。

这段通话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这个录音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

第一,上海防疫部门存在将新冠定性为大号流感的声音。

第二,上海防疫码现在基本等于摆设,起不到防疫作用。

如果以上两个为真,那么上海防疫措施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操作便能找到合理解释:

防疫部门内有些人根本就不怎么把新冠当回事。

因为上海防疫部门对新冠影响的轻视,导致了全国各地出现阳性外溢。也就是说,现在全国各地的外溢阳性,并非意外事件,而是有些人刻意导致的结果。

实际上外溢各地的阴性变阳性,健康云的问题早就纸包不住火了。

健康云阳性报阴性这就是摆明了想播散疫情,然后故意拉垮,致使病例激增、消磨群众耐心,试图在舆论上倒逼全国接受共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几次核酸都是阴性到外地就是阳性。

背后的居心非常险恶。

中央已经多次明确指示,奥密克戎不是流感,也不能当成流感去处理。上海仍然冒出一大波这样的话术拼命的想把奥密克戎和流感等同起来。长期以来,上海的某些救治、医疗专家眼睛盯的都是国外境外,言必称新加坡香港。

破城中租界易,破心中租界难。

由此倒推可知上海医疗系统主流意见是共存派。

由此倒推可知上海前期,也就是督察组来之前上海市的策略是按共存派思路定的。

朱的真实身份是网红张2.0么?

可以说直接无形中把锅甩给国家定的清零政策。

轻描淡写几句话,整个防疫政策灭于无形。

先是破坏了中高风险信用体系,继而针对国家清零政策。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国目前的条件到底能不能放开共存大家心里都有数,没有人会嫌自己活的长。

上海的专家们不知道为什么自我感觉先进?

国家卫健委的领导的学术能力不如你?还是你们别有用心?

蠢不可怕,怕的是坏。

心坏的话,企图吃疫情经济红利那就真令人恶心。

统一思想?

他们只跟西方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

他们只坚定共存信心。

尤其是健康云数据人为造假,有大量的漏报瞒报现象,核心目的就是在推广病毒共存。一方面大量阳性确诊,一方面不设任何高风险区。确诊阳性的也不上传到防控网络上,导致这些确诊阳性可以大摇大摆坐高铁全国跑。所谓的爱丁堡共存派精英从头到尾的政策都是为了更好更快的传播病毒,而不是去控制病毒。

你要清零,就一边喊口号,一边折腾人民。

在所有阶级中,买办阶级是对本国人民最反动的阶级。

我们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买办,毕竟这背后是天价的进口药和疫苗市场。

上海这次很反常,应该彻查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内鬼。

一个事实:上海有一帮专家鼓吹共存。

一个传染科肝病医生担任上海新冠救治组组长。

一个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大谈上海与世界经济。

一个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每天的工作就是辟谣,关键最后还被证实是谣言是对的。

上海第一个引进辉瑞疫苗;

上海第一个引进辉瑞特效药;

上海网红医生张宗桑第一个鼓吹与病毒共存;

上海第一个跟风传出奥密克戎大号流感;

上海精英有一种极其强烈的——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我们比你们更文明”的诡异优越感。

吴凡那个上海不能封——

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的上海,还承载了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这话说的真特么不要脸:联想是世界的,上海是全球的?

上海港口多,深圳港口不多吗?

为什么深圳可以全员核酸,上海不可以?

为什么就不肯承认上海精准防控是失败的?

就你上海高贵,其他省都是土鳖?

要说城市功能,深圳的位置和产业以及影响力,同样在全球举足轻重。下定决心封城一周,将疫情成功灭掉。

深圳抗疫,才是务实实干的精神。

上海没有让其他省市安全。

上海没资格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同其他省市说话。

吉林省做的再差,吉林第一时间,封省了!

就算吉林省没有尽到对吉林省人民的责任,但是它对全国的责任做到了,通过封省来防止疫情外溢。

而上海呢?

上海外溢26个省100多个地市,说的不客气就是投毒。

——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无所谓吗?

这上海确实是全国人的上海,但不能让全国承受你带来的痛。

上海所谓的共存派精英要搞明白一件事:

是中国成就了上海,不是上海成就了中国。

说白了,就是摆不正位置。

太特么装了。

一个假设:是谁消极防疫,引爆上海疫情?

网友总结了上海这波疫情的爆发有故意的可能:

大量接收香港入境旅客——引入奥密克戎BA.2。

安排不靠谱隔离酒店——制造传播机会;

酒店爆发后网格化精准防疫——消极封控;

大规模爆发后不升级措施——消极抗疫;

小区交替封控——交叉感染;

封控前放出居民抢菜——交叉感染;

封控时每日扎堆核酸——交叉感染;

确诊无症状分开统计——降低公众关注程度;

每日新增上千例挤兑医疗资源——激化公众对管理不满;

封控小区但不保障民生物资——激化公众对管理不满;

不划高风险地区,开放绿码,核酸作假——放任病毒扩散;

不充分准备隔离设施——造成公众对隔离条件不满;

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激化公众对轻症隔离政策不满;

专家发表奥密克戎就是普通流感的科普文章——诱导公众对抗清零政策;

专家发表抗疫是科学问题不是政治问题的科普文章

——诱导公众对抗清零政策;

专家发表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对病毒的误解和恐慌的科普文章

——诱导公众对抗清零政策;

专家发表100% 患者可以自愈,建议居家隔离的科普文章

——诱导社区传染;

实现中国被迫与病毒共存的终极目标。

——死亡几百万人,几亿人挤兑医疗资源,引发无数次生灾害,未来两三年内无法正常上班,经济停滞甚至倒退。

时间排位精准:最厉害的是能把2300元一盒的美国特效药纳入医保,——然后立马引爆疫情。

看来上海不光可以精准防疫,也可以精准爆疫。

大面积爆发后,估计就辉瑞那一个药就能把全国医保清空了。

有一些人想拖全国下水。

这次事件暴露出一些人,假清零,真共存。假精准,真放任。假爱民,真拜金。假忠诚,真投诚。

用鲁迅的话说: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它们!有些人在这上面和国家唱反调,等于公然否定现行制度、公然把人民群众推出去当试验品。

好自为之吧。

上海是国人的上海,不是那些买办,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上海,它们不配。上海跟其他城市不同,首先是跟买办汉奸你死我活的斗争,其次才是追责!

你们不想体面,那国家就帮你们体面。

一种态度:一声令下,全国支援上海共克时艰。

解放军的支援意味着秩序——

无论哪种防疫政策,没有秩序,就必定造成灾难。

多架运-20深夜降落上海机场。

解放军报报道,4月3日,军队卫勤力量2000余人,支援上海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此次抽组的卫勤力量来自陆军、海军、联勤保障部队所属7个医疗单位,抵达后将迅速开展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等工作。

军队进入上海至少象征着秩序开始恢复。

人民子弟兵的到来,坚决清零信号不言而喻。

在上海疫情的危急的关头,解放军再次成为定海神针。

2020年驰援武汉一战成名的运20,此次领衔战略空运部队,出动十数架次,带着两千多名由陆军、海军、联勤保障部队所属7个医疗单位组成的援护医疗队抵达虹桥机场。除了解放军医护人员,在上海驻扎的武警官兵也已经动员,加入封控、检测、后勤补给等一系列任务。

4月3日,解放军和16个省市十万人马驰援上海。集全国各地的支援,意味着像当年的武汉一样,医疗资源有了保障。有军队的抽调支援就意味着秩序,而秩序是结束当前上海疫情混乱的关键转折点。

36个小时之内,完成对2860万上海居民检测,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查尽查,应治尽治,从4月4日六点开始,到四月6日18点,将阳性病人尽数甄别隔离,彻底切断传染链路。

上海本地以及周边省市已经做好接受转运阳性病人的准备。

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子弟兵就是胜利的曙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user avatar   qing-pu-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吗?

在军队来之前,没有人在乎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感受和诉求,没有人在乎上海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没有人在乎这样的防疫政策下,老百姓的钱包是不是瘪了,年轻人是不是付不起房租了,社区基层干部是不是已经绝望了。

他们夸夸其谈,在大面积感染下依然要精准防控,然后就是无限循环的2+2;他们夸夸其谈,说封城会有邮轮困在海上,但是对封控区内的物资短缺视而不见,对于上海人在绝望中喊出的上海还有没有王法听而不闻,对于基层干部流血又流泪的现状察而不觉!他们对资本低眉,全忘了基础在何处?他们对国外的洋人屈膝,却忘了这个国家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终于,从昨天开始,一切慢慢进入正轨。更靠谱的指挥让我们可以期待更少的弯路,更坚定的措施(包括方舱,核酸)可以让我们期待更短的封控,全国各地医疗队伍,人民子弟兵的到来让我们能够期盼更充分的保障!

加油上海,加油,医护人员和人民子弟兵们,加油,我们!


user avatar   kin-37-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回答已删除,谢谢大家。


相信国家意志,人民必胜!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段时间以来,每次看到上海疫情的扩散,我都感觉自己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了,上知乎这么久,基本没有看到一个群体的发言,那就是新冠疫苗禁忌群体,而我,就是其中一员。

新冠疫苗禁忌群体主要免疫系统疾病和血液疾病,就血液疾病而言,我国现存白血病应该是400到500万人之间,再加上其他血液疾病,加上癌症化疗期间的病人,应该差不多一千万,这里面绝大多数的人医生是不敢给打疫苗的,而这个群体在各大平台上发声极少,可能是因为老年人相对较多不会在网络上发言的缘故。

我理解想放开人们的心情,但是放开之后的死亡率绝对不是你们所说的万分之一,因为很多人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我们这个群体,奥密克戎再弱也是针对打了加强针而言,毒性依然是原始毒株的一点几倍,我们连原始毒株的疫苗都扛不住,奥来了我们就只有等死,当然也会有人认为我们生活质量差本来就该死,本来就该成为那个代价,可是疫苗禁忌疾病也分轻重,我从生病到现在十几二十年了,结婚生子一切正常,药都没吃过,但医生就很明确不能打疫苗。

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都很感谢国家的政策,要不像欧美一样第一波我们就被送走了。看到很多人在质疑防控政策,我也理解大家都不愿意成为代价,但从上海疫情的各种表现来看(比如健康码的一直绿色,医疗、食品物资的分配,老年人、外国人不遵守防控要求,网红到处旅游等),作为财力最强,医疗顶尖,群众素质相对较高的城市尚且如此,一旦马上放开,中西部等贫困地区就是人道灾难。

我支持在有准备的情况下逐步放开,也希望能够给封城期间有损失的商家和群众发放一定补贴,更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提高行政效率保障人民权益,当然最大的希望还是能够尽快研发出能够让我们疫苗禁忌人群保命的药物,毕竟每个家庭都有孩子和老人!

最新消息:隔壁市主城区相当于封了,吉林一个阳性回来部分行程瞒报;我们市一个上海回来阳性部分行程瞒报,回来理发,买烟。人生就是如此无奈!!!


user avatar   hua-fei-28-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59-57-32-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 (1)“1,2,3,4……” 这样的号码买的人真的少吗?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 (2)为什么有些彩民会觉得 “1,2,3,4……” 这样的号码不容易中奖?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 【买无规律的号码组比买有规律的号码组中奖概率更大】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 【中奖结果是无规律的号码组比有规律的号码组概率更大】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 那平均来讲,只有 1 次是有规律组的, 99 次是无规律组的。无规律组的中奖结果占了 99%。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有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1= 100* (1/100) * (1/1000)=0.001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无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2= 100* (99/100) * (1/99000)=0.001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user avatar   yves-g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 (1)“1,2,3,4……” 这样的号码买的人真的少吗?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 (2)为什么有些彩民会觉得 “1,2,3,4……” 这样的号码不容易中奖?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 【买无规律的号码组比买有规律的号码组中奖概率更大】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 【中奖结果是无规律的号码组比有规律的号码组概率更大】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 那平均来讲,只有 1 次是有规律组的, 99 次是无规律组的。无规律组的中奖结果占了 99%。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有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1= 100* (1/100) * (1/1000)=0.001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无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2= 100* (99/100) * (1/99000)=0.001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user avatar   reseted16365712080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 (1)“1,2,3,4……” 这样的号码买的人真的少吗?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 (2)为什么有些彩民会觉得 “1,2,3,4……” 这样的号码不容易中奖?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 【买无规律的号码组比买有规律的号码组中奖概率更大】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 【中奖结果是无规律的号码组比有规律的号码组概率更大】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 那平均来讲,只有 1 次是有规律组的, 99 次是无规律组的。无规律组的中奖结果占了 99%。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有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1= 100* (1/100) * (1/1000)=0.001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无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2= 100* (99/100) * (1/99000)=0.001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相关话题

  英国因新冠病毒变异遭多国「禁航」,英媒称其为「欧洲病夫」,美媒称其为「国际弃民」,如何看待这些报道? 
  PL12导弹很垃圾吗?声称是主动雷达制导,其实是最后才主动? 
  如何看待:河北一地巡逻队人员抢走老人一头羊,还问羊做核酸没? 
  在机场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上海市政府为什么死硬坚持所谓的精准防疫策略?及即使目前每天确诊万例!? 
  关于上海疫情对外地人的态度真如抖音上看到的一样吗? 
  西安东软核酸崩溃后,为何苏州东软核酸录入再次崩溃? 
  上海的洋山港为什么要建在浙江? 
  「上海名媛群」文章中低价拼顶级下午茶、酒店、奢侈品的现象真实吗?反映了哪些问题? 
  上海的公交车为什么慢得令人发指?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