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义为病毒株,根据进化发展情况在看是否要变成分支(也就是后续有没有规模扩散)
昨天看到这个新闻,第一时间去gisaid 里查了下,结果没找到~
最近一次上传是3月11日,而苏州这个序列还没上传到gisaid 。
所以只能等看到序列后再分析。
目前有几个事情可以探讨的。
1,苏州这次官方分析属于BA.1.1
但是属于这一支下面的新变异,目前全球未报道过该变异株。
不过其实也很正常,新冠有很多毒株,初步不下几千,但是大部分毒株也就是出现了,然后就没然后了。最终形成气候的,一定是那种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都具备优势的毒株,最后成为了大家公认的xx进化分支。
事实上,哪怕是大家如今肆虐全球的奥密克戎,从出现到变异成强大病毒株,也经历了不短地时间。
而这期间,其他的不少毒株根本就扩散不下去。
形成真正传播性的几个毒株也是某一时刻获得了关键性变异,从而让他们可以去的了传播上的优势。
2,从国际上BA .1.1扩散速度一般,比不上BA2
所以基于这一点,可以初步心理有个底,不需要特别的倾尽全力去防它。当前还是集中精力应对某地的BA2吧。
不过总体上,相比于最早的新冠,都有不小的变化(下图是spike receptor-binding domains (RBDs) 以及人类ACE2的结构,可以像找茬一样肉眼看得到差异)
3,最令人好奇的是,咋来的?
目前国内是BA 2,要知道从BA 2变成BA 1.1,那难度是相当的大。所以昨天也和一些朋友探讨过,觉得直接变过来可能性较小。但是它就是出现了,所以,它到底从何而来???
大家可以看一下BA2和BA1之间的差异,突变这么多,还要如此精准,这是被定向基因编辑了么?
所以有三个可能
1,苏州测错了-重测,确认(但是考虑到既然开发布会了,那大概率是真的,但是还是要进一步检测,看到底多真实,这个时候就不能用二代测序了,而是要上金标准一代测序来看了。)
2,这个病毒有其他独立来源-溯源,病毒不可能无中生有(这个是重点要做的),事实上,一个独特的毒株出现,一定有前期的变异历史沿革,这一过程肯定也是漫长的。
我们这段时间的确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全基因组测序,所以可能已经存在不少感染了这一支毒株的,但是没有进行大规模全基因组测序,所以没有发现。
(核酸检测是检测不出毒株的,要进行毒株鉴定必须全基因组测序)
3,这个病毒天赋异禀。由BA2变成BA1-无语(那只能说是小概率事件发生了),罕见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就像下图,BA1和BA2差异那是相当的大
生物的变异是适应环境的基础。比如耐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其实本源就是来自于某一初始版本细菌(金葡菌/链球菌/绿脓杆菌之类),只不过在其分裂复制的过程中一些耐受抗生素的细菌被进化压力(抗生素)筛选出来,称为优势生物。
我们有性繁殖生物是通过等位基因的交换产生复杂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产生变异,接受进化压力的筛选。
病毒和细菌一样没有性别,但病毒更简单,甚至连细胞结构都没有,其扩增完全是依赖宿主细胞的生物原料和细胞器进行的无性复制。虽然病毒并没有等位基因交换的能力,但它们的代际更迭比我们快得多,所以仍然可以通过遗传物质复制的错误产生变异(当然,有性繁殖生物也可以,但变异基因的代际传递慢得多)。
其实早在去年,人类就已经完成了不少于40万例新冠病毒株的序列测定,其中就发现了很多变异。然而这些众多的变异中有一些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同义突变。举个例子,一段基因中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CTA变异成CTG,虽然换了一个碱基但依旧编码亮氨酸,那么产物蛋白质就完全没有变化。
而还有一些变异则会在侵染人体、引起大规模流行的实践中,熬过了人类防疫手段、疫苗等带来的进化压力,成功“传宗接代”,开枝散叶,甚至开宗立派。这些变异就会被称为“VOC”,即“variants of concern”。一般而言,算得上VOC的变异株必须起码符合以下两个特征:
1,具有较高传染性;
2,更容易引发重症,且更难以被免疫系统和疫苗中和。
因为这样的特征将会对全球防疫形势造成重大困难。也正因此,这样的变异毒株一旦被发现,都会立刻报给WHO。
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纷至沓来。这些毒株无不发生了重大变异,造成新冠病毒一些与侵染宿主细胞、致病性、免疫逃避相关的重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结果就是传播力、致病能力以及能否被疫苗诱导的抗体中和等诸多特征较原始毒株都有显著的不同。
由于这些变异毒株在其发生地产生了大规模传播并随着患者的增多向其他国家产生外溢,所以在2020年夏天,以原发地命名毒株的不理智行为再次甚嚣尘上。WHO为了防止病毒变异株命名出现对原发国污名化的情况,开始使用希腊字母对这些重要的毒株进行命名。如,2020年9月发现于英国的新冠变种病毒被命名为α;2020年5月发现于南非的新冠变种病毒被命名为β;2020年11月和4月发现于巴西的新冠变种病毒分别被命名为γ、ζ;2020年10月发现于印度的两种新冠变种病毒则分别被命名为δ、κ。
从发现新的变异到正式被世卫组织以希腊字母命名的这段时间,更为大家所熟知的新冠病毒“代号”一般格式类似于:A/B/B.1/B.1.1/B.1.177/B.1.1.7。这种分类名称叫做PANGOLIN法,即phylogenetic assignment of named global outbreak lineages(以系统发育归类命名全球暴发分支)。这次苏州发现的新变异属于BA.1.1中尚未被报道的一种变异。是在BA.1.1的基础上发生了新的变异。在PANGOLIN命名法的毒株中,每一个小数点都代表在前一级别变异的基础上发生了新的变异。好比B变异的基础上第一种被报道变异是B.1,B.1基础上被报道的第一种变异就是B.1.1。
以去年首先发现于印度,继而在次大陆大规模传播病外溢至全球的Delta(δ)株为例,他就是B.1.617.2,即在B变异基础上第一种变异为B.1,这家伙继续变异,被报道的第617种变异就是B.1.617,这个家伙再变异,被报道的第2种变异就成了传播力强化且毒力也很强悍的VOC,被世卫组织命名为Delta毒株。
有没有看《三国演义》刘备认亲的那种感觉?
新闻中的毒株尚未命名,是BA.1.1变异株基础上的一种全新变异,尚未见其他任何数据库的记录。
BA.1.1又是什么呢?根据PANGOLIN命名法就是BA变异基础上第一种变异的第一种变异,BA家族的长子长孙了属于是。可以理解为苏州新发现的变异株属于是BA家族长子长孙家里添了新丁。
那么目前我们已知的情报是感染这个毒株的患者为轻症,但是这个变异的致病性究竟有多强,还需要更多感染者毒株的测序加以明确,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这个变异的特征性基因序列在更多阳性人群中查看该变异的占比,引起的症状轻重等重要信息。
如果这个变异占比很大,导致了很多人的感染,或者逃避中和抗体的能力很强,亦或是引起重症的比例很高,那么我们就会大概率将其归类为VOC,即受关注的变异,甚至有可能将其以希腊字母命名。
但以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信息,这些判断还为时尚早。
可以说病毒只要复制就有出现变异的概率。虽然新冠病毒倒还不像HIV那样变异异常频繁,但只要有相当的感染基数,保持人间传播,病毒的复制和迭代就不会停止。而变异又是随着病毒复制迭代出现的,所以只要有相当基数的感染人群,变异株就一定会出现。
目前我们发现的仅仅是阳性人群中偶然发现的一种尚未被记录的变异,那么如果我们真的把社会上所有核酸阳性人员的病毒序列全测一遍,那还不知道会发现多少种变异呢。
这个变异株的基因序列变化到底是导致了无意义突变,还是会造成诸如刺突蛋白那样重要的配体分子结构变化,我们尚不可知。
请记住,曹操这辈子犯过的最大的错,就是没有青梅煮酒时把刘备宰了。
更新:
--------------- ≯ 原文 ≮ ---------------
我来说点深入的:在真理、在科学面前,无例外!
听到没?无例外!
包括说,病毒在持续变异,在中国了这边也是无例外!
包括说,不严格执行防疫政策,你中国就算过去当过防疫优等生,也会“破防”,无例外!
包括说,假如放弃清零的政策,放任新冠的变种奥米克戎也好,别的什么BA也好,在人群当中反复传染、扩散,14亿人口,你是“大号的美国”还是大号的“印度”?无例外!
什么叫无例外?
火葬场超载,亲人只能露天火化——
这种人间惨剧,就在身边上演。
一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为新冠提前离世的中国人,跳动的数字一断地冲击中国人的大脑,一直到麻木。
现在看,这么说似乎是耸人听闻,但是,其实风险确实是非常的大。
要知道,这可不是单单说,在苏州发现一个感染的病例,而是发现了一个独立的变异分支。根据经验性的推测,这大概是已经是在国内存在、传播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这其实就是验证“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都会发生!
也就是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苏州这个发现表明,中国的清零政策,面临的是事实上的困境——国家层面要坚持,大多数的民众也支持,但是有些地方,有的官猿,已经在放弃或者潜意识地对抗这个政策了。
这个知乎问题是“苏州”开头,但是,事实问题,绝对不是发生在苏州。
而且,现在讨论的焦点也不是局部、某一个地区,而是全中国:
要不要为人民服务,能不能为底层民众负责?
就像开头说的那样:过去是“优等生”,不代表你中国永远例外。
香港BA1与BA2分布趋势
分界点大概在1月底2月初。1月底以前BA.1比较多,奶茶店那个就是BA.1
2月以后都是BA.2,占比100%,华亭宾馆是BA.2
不是上海发现了BA.2的独立分支,就行。
估计是国外物传人,才没有测序记录。
还是很多明星和导演喝彩的,很多明星转发了,还有发微博支持的。
只是现在中国的娱乐媒体学坏了,看热闹不嫌事大,好消息基本不报道。
专门盯着下半身、床上事儿、出轨、劈腿、走光、撕B等等来报道。
明星之间选矛盾来报道,没矛盾制造矛盾来报道,生怕打不起来不热闹。
这个习气特别不好。
但是,有什么样的受众才有什么样的媒体。
主要现在的受众也关注这些。
所以,主要问题在自己。
人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比如我这种人。
现在尽量不关注明星隐私和八卦新闻。
多关注积极向上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