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0-21时,杭州新增1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1:现住址为余杭区良渚街道逸居城,货车司机,外省疫情重点地区返杭即被集中隔离,无相关社会活动轨迹,在集中隔离点检出,目前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情况稳定。
3月30日0-15时,杭州新增2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1:货车司机,外市疫情重点地区来杭人员。
无症状感染者2:货车司机,外省疫情重点地区来杭人员。
3月30日15-22时,杭州新增2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3:外省疫情重点地区来杭人员,无症状感染者2的密切接触者(同车人员),麦当劳餐厅配送司机。
无症状感染者4:现住址为钱塘区新湾街道新北桥社区致远路20号 ,货车司机,外省疫情重点地区返杭即被集中隔离。
以上人员均在集中隔离点检出,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目前情况稳定。
目前,从上海出发的公路货车司机一部分感染确诊,一部分被集中隔离,损失了很多运力。
杭州病例轨迹涉及:良渚蔬菜批发市场(余杭区良渚街道博园路)
近期嘉兴病例轨迹涉及:嘉兴市水果市场
以上两大市场都是长三角蔬菜水果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如果集散地出问题,上下游的所有经营者都会被波及。
如果不能保护好农产品集散地,确保集散地疫情零新增,长三角地区的蔬菜水果供应难度会更大。
在公路运输无法迅速恢复的情况下,可以用外地对口支援,铁路+海运集装箱运输的方式解决问题。
具体办法:
1.运力大,菜数量有保障。
2.X字头列车、集装箱专列不需要进铁路编组场,时效可以满足生鲜运输需要。
3.集装箱直达小区,不需要安排分拣打包后的二次运输,配送人员不需要频繁往返于超市,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负担,还可以减少人员聚集导致的疫情传播风险。
4.分拣打包的工作量留给发运地,上海节约了大量人手。减少工作量后,基层工作人员可以多安排休息,也可以用于配送药品、社区管理、病患转运等。
5.减少中间环节后,货损可以有效控制,市民的采购费用可能低于疫情前。
6.跨市运输参与人员不需太多(可能感染的外地人员只有火车司机和机车维护人员),参与人员实施全闭环管理,就不会出现疫情输出上海的问题。
杭州—广州X115/6次特快班列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初期挂运13节XL25T型专用车辆,每节车厢载重20吨,可装载7000多件电商货物,整列运输容量等同30多辆9米6厢式货运汽车,全程运行时长13个半小时左右,是浙粤两省间开行的首对图定特快班列。[1]
10月18日8时25分,满载着小家电、服饰、食品、数码产品等电商物品的X115次特快班列从杭州萧山站鸣笛启程,奔向1500公里外的广州,预计当日22时到达广州棠溪站。
列车运行距离约为1600km,实际14小时左右跑完(114km/h),和公路货车速度相当。
可参考:行邮行包专列运输方案附表1时刻表(2012新图)1217 - 豆丁网 (docin.com)
疫情期间铁路出行人数减少,可取消部分客车(K、T、Z),用原时刻开专列装保质期短的蔬菜水果。
即使无法调集到足够多的160km/h货车车辆(客车的行李车),只要沿途不进编组站不会让(仅更换司机),普通货车120km/h的运行速度也完全能满足时效。
集装箱有装卸快的特点,可以保障时效性。
上海地区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装卸人员不排除感染的可能,返回外地的集装箱、铁路货车、机车可能被污染,彻底消毒后方可二次使用。
请在沪华工保护好自己
毕竟异国他乡,又不是高华
法领馆代表欧盟成员国就疫情管控向上海政府提议。
说一个冷笑话,上海发生疫情以来,还没有一个官员被问责。
只要我把罐子仔细砸的稀烂,那么接手的人多半也只能破罐子破摔。
现在就看这罐子被砸的到底有多碎了,或者,是不是一边修复着一边砸。
另外,这个提问右上角的“好问题”按钮,我点了以后会被自动取消,我试了很多次,退出重进也一样,也录屏了。
当然知乎想压热度我也可以理解。
毕竟就算真的把全国拖下水了,人家仍然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绝大概率下,相对其他省份的优势还能在全国共存后被进一步放大。
知乎哪里得罪得起。
人上人们无所谓疫情,甚至喜欢以底层人的名义呼吁躺平共存也是同样的道理。
真躺平共存了,大儒们还少不得吹捧他们有远见卓识呢。
上海内部,这次不同区域的表现,其实也挺有意思,充分表现了不同阶级的立场和行为模式。
四号线环内的核心市区,以及浦东世博 三林,徐汇长桥梅陇等市中心搬迁扩散区域,这次的表现最为稀烂,垃圾事最多。充分暴露出金融资产阶级的影响下,人类是如何自私自利,最终搞死自己的。
近郊的嘉松闵地区,产业和人口结构其实和深圳类似,高科技实体产业+高学历沪漂,虽然一开始被市区扩散出的疫情打击,但下决心封控的也早,而且小区内有充分的信息群,大家积极展开自救,生活上基本没有市中心那些烂事。
北部的杨浦宝山普陀闸北虹口,典型的工人老大哥区域,住户以大型国企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居多。这个平时被市中心小资鄙视为下只角的地方,这次表现可谓惊艳,疫情控制最为优秀。预计会成为全上海封控最晚,解放最早的区域。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浓度高的地方,免疫力就是强。
其他远郊区,基本可以看待成长三角一个三线城市了。这些本地人,表现也完爆市中心小资。
所以,全国人民要骂,就骂那群自私自利,疫情了还咖啡红酒摆拍的小资去。我作为杨浦工人老大哥家庭出身,现在住闵行,从事新兴产业的上海人,和你们一起骂这帮逼样子。领导不就是迁就金融资本,搞的这种鸟样么?
不光快速上升,还快速外溢来着
补充:
很多朋友说Omicron死亡率低,那我找到了最新的数据,
纽约时报的数据,够权威了吧,我想应该没有朋友会再质疑准确性了吧
Omicron的死亡率究竟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吧
Omicron是去年十一月份出现的,从11月份到今年3月份,从死亡曲线上,我看不出明显的下降,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回升,11月16,1446例死亡,3月16,2044例死亡。
三月31日,也就是前天的数据,新增感染27846,新增死亡698,计算可以得出比值是2.5%
我知道只以一天的数据来算很不准确,但很多人说我用总感染除以总治愈得出的1.6%的数据不够新,说奥密克戎致死率低
所以我就算了一份3月31日的最新的数据
最新和最总体的两个数据都摆出来了,大家两个一起看吧
原回答:
本文将从感性的人道主义,理性的国家利益与理性的个人利益,三个方面来分析清零和防疫政策的必要性
首先,从感性的人道主义来分析
东航132个人的死是悲剧,难道100万人的死就只是统计数字了吗
(我听了很多身边住在国外得过新冠的人说新冠只是感冒,但比起身边的个例,我更相信总体的统计数字)
“一个人的死固然是个悲剧,但是因为他的错误而牺牲的百万红军战士难道就只是一个统计数字?”——约瑟夫.斯大林
“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而一百万人的死亡则是统计数字。”——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当然,我这人比较理性和冷漠,不管是132个人还是100万人,其实我都没有什么触动
所以我会分析下面两个部分,理性层面的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
国家利益
首先,经济层面
很多人说清零和管控政策会对经济产生影响,所以应该学西方国家放弃清零,躺平。
既然提到了经济,那我就来放下自疫情以来各国的GDP情况
世界各国,大部分都是负增长,包括放弃管控的欧洲
即使是疯狂印刷钞票的美国也只有2%左右的GDP增长
而坚持清零的中国实现了第二高的8%左右的经济增长
所以,放开管控真的能促进经济吗?
至少数据对比上管控的中国要比躺平的西方国家要好得多
所以,目前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放开比清零更有利于经济。
我承认目前说清零比放开更有利于经济存在证据不足,但另一方面说放开比清零更有利于经济更存在证据不足
其次,从社会安定的层面
中国人因为文化与历史原因是全世界最听话的人民之一,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是政府管控与集权最轻松的之一
但从另一个方面,权利伴随着义务
中国人给了政府更多的权利,也要求着政府承担更多的义务
对于美国而言,他们可以放开,可以生死自负,重症患者付的起钱治疗就治,付不起也不关我政府的事
政府告诉了你风险,之后你是宅家还是外出,死不死都与政府无关
但对于中国而言
社会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支持放开,一种支持清零
现在的问题是
如果放开了管控,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是政府负担还是不负?
如果不负,有钱人的重症患者接受治疗,没钱的重症患者等死
中国有多少人能接受这种情况不对社会产生强烈怨恨和不满?
患者死了,政府负担这个责任还是不负?
哪怕是政府在放开的情况下承担了医疗,如果坚持清零的家人死了,那些坚持清零的人会觉得生死自负还是对社会产生怨恨和不满?
支持共存的人没有权利代表支持清零的人(哪怕是在全名公投过半数的情况下),如果强行代表将带来社会的割裂
如果现在放开了,医疗自负,家里人死了,你猜那些支持清零的人,甚至是支持放开的人,会觉得是生死自负还是政府要负责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绝大部分中国人会觉得政府有责任负担医疗,且要对患者死亡负责
西安和武汉时的社会舆论就是很好的例子,
比如孕妇和心脏病患者
想想,如果这样的事情出现几万例甚至远远更多
舆论与公众会是什么反应
新冠在美国的死亡率是1.6%(一百万死亡,六千五百万痊愈)
一旦全社会1.6%的人,甚至1.6%的家庭产生不满与抗议,就是1600万人甚至更多
你猜这会对社会稳定度产生多大的危害。
然后,从医疗的角度
美国有着远胜于中国的医疗体系,和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
依然让新冠死亡率达到了1.6%,这还没有考虑另一种伤亡,因为新冠患者占用医疗资源而无法及时治疗的其它疾病患者
如西安和上海的孕妇和心脏病患者就属于这类
引用一位叫拍照稀烂帮帮主的文章截图
美国17,18,19三年死亡人数分别是281万,284万,285万,都在280多万左右
而在2020年,这个数字升到335万,与2019年差额为50万。
2020年新冠死亡人数为36万,这个数字与50万仍有14万差额
2021年死亡人数为345万,与2019差额为60万,新冠死亡人数为46万,差额仍为14万。
这多出来的14万显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因为新冠占用医疗资源而导致其它病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治疗而死,也就是医疗挤兑而死
算上这些人,实际上因为新冠死亡的人数为128万,死亡率为1.96%。
美国尚且如此,中国呢?
中国人均icu床位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
如果放开,中国的死亡率数据绝对不止1.6%,医疗挤兑极有可能发生,到时死亡率极有可能是1.6%的翻倍,甚至不止
我假定为2%
我算14亿里10亿人感染,10亿人口的2%,就是2000万
南京大屠杀死亡30万人,2000万是30万的66.6倍
是一战死亡人数1000万的2倍
中国减少两千万人口,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
中国减少两千万人口,会对社会稳定度产生多大的影响
中国减少两千万人口,谁来当这两千万分之一,谁会来当这两千万分之一,那些反对清零倡导放开的人,你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最后,风险角度
目前全世界感染人数是4.5亿(已经检测出来的)
这4.5亿感染养蛊出来了,德尔塔变种和奥密克戎变种
大家可以猜猜,如果像中国这个14亿人口且人员高度集中于城市的国家,如果爆发疫情
会养出什么样的变种?
谁也无法预测会不会出来一个杀伤力更强的变种
目前新的变种是可以二次感染(推特上可以看到感染四,五次的人)
如果新的变种一直出现,一直重复感染呢?
死亡率会上升到多少呢?
新冠究竟是不是美国造的?(本人对这件事是否存在持强烈的怀疑态度,但不否定这个事情存在的可能性)
没有人知道
既然如此,为何要将自己与国家命运交给未知
通过清零来保证不好吗?
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是不可能与国家利益完全脱钩的
水涨船高很简单的道理
首先,如果国家陷入动荡,乌克兰就是很好的例子,再远一点的伊拉克和黎巴嫩也是很好的例子,再远一些苏联更是很好的例子
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能在国家陷入动荡时独善其身
其次,国家经济衰退,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也会受损
为什么16年懂王能上台,为什么有那么多支持他的红脖子
因为在美国日渐衰落的情况下,有很多沉默底层人民对生活现状不满,用选票表达出了他们对生活现状的不满
哪怕是在美国疯狂印钱,一年半印可7万亿,也才只有4%的GDP增长
美国现在的通胀指数是7.9%,CPI和PPI更是在狂飙
大家如果想享受物价上升,失业上升,工资不变的日子,当我没说
另一个问题是医疗费用
新冠肺炎的住院费用可能超过每人2万美元(12万rmb)。对于拥有私人保险的美国人来说,需要自掏腰包的费用,包括自付额和共同承担额,大约在1,300美元以上(8千rmb)。
这个费用,中国有多少人负担不起
这个费用,可以让中国多少人返贫
有多少人想过这点吗。
支持清零,普通人需要付出的是:
如果放开,普通人需要付出的可能是
1. 1.6%的死亡率,假设一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自己,伴侣,这就是8个人,再加上你的朋友,大家可以算算如果放开,自己身边人去世的概率是多少
2. 物价上涨,与经济衰退带来的失业的可能,具体数据我无法预测,大家可以参考美国
3.医疗费用,重症在有保险的情况下是一万,没有的情况下是十多万
4.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5.新冠变种的威胁
本人所有回答都秉承讲究证据事实和数据的原则,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
部分资料来源链接
1.G20 GDP Growth - Third quarter of 2021, OECD. .
https://www. oecd.org/newsroom/g20-g dp-growth-third-quarter-2021-oecd.htm
2.G20成员2020成绩单出炉:仅中国和土耳其实现经济正增长
https:// tradingeconomics.com/un ited-states/consumer-price-index-cpi
4. US: Ensure Affordable COVID-19 Treatment
https://www. hrw.org/zh-hans/news/20 20/03/20/339728
5. Preliminary data shows a higher death rate and an increase in excess deaths in 2021
6. Coronavirus in the U.S.: Latest Map and Case Count
https://www. nytimes.com/interactive /2021/us/covid-cases.html
最近研读了一些开放论的作品,有一点我觉得不太容易理解:
开放有两个基础。一,omicron致死,多因为慢性病并发症,所以omicron危害性不高。二,另一方面,严格防疫会导致送医不及时,推高慢性病患者死亡率。——反过来讲,开放后慢性病患者死亡率会降低。
那么问题就来了:慢性病到底要不要紧;有无医学研究,可证明这个加减法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