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互联网大厂「裁员潮」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互联网大厂还「香」吗? 第1页

     

user avatar   cai-xin-wang-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任何行业都有冷暖周期,只是互联网行业的“创造性毁灭”特征尤其明显,新陈代谢迅速。

要看到,国内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但是,其商业模式和自身“造血”机制一直未有重大突破。

连中国互联网“领头羊”腾讯也无法避免。

多位腾讯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证实,裁员优化主要集中在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两个事业群,但规模不及市传所称30%。

一名腾讯内部人士透露,PCG收入主要依靠广告,2021年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人员扩招膨胀后到了调整期。CSIG在短时间很快膨胀,成立后三年内人员规模上涨了数倍,然而,市场需求并没有相应的爆发“以前都是抢市场抢人口,现在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了,之后就要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了。”

3月23日,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1年财报发布后委婉地坦承:“这是针对亏损业务有优化的动作。”

腾讯集团董事长马化腾,此前在内部会议上对员工表态更为直接,称“腾讯在过冬”。

2021年,反垄断审查、游戏版号强监管,互联网行业历经前所未有的严监管形势。腾讯并不例外。“腾讯系”庞大生态的政策风险凸显,于是开始外部缩减势力范围,内部则直接优化裁员。

2022年3月28日,财新从多位有赞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有赞正进行一轮裁员,涉及多个业务部门,裁撤员工上千人。截至发稿,有赞方面未对此回应财新。

有赞曾被称为“微信生态第一股”,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业务立足微信生态,为平台上的商家提供软件开发、营销、电商、支付等解决方案,帮助商家提升信息化能力。

近年来,抖音、快手、微信纷纷推出自己的免费电商闭环产品,有赞的微商城产品失去竞争力,市场拓展难度加大。

而在2022年一月初,财新从多名快手员工处确认,快手主站产运线和商业化、电商、国际化、游戏四大事业部正经历一轮裁员,裁员规模不等。

在一名熟悉快手电商的员工看来,本轮裁员主要是因为人员扩张未带来相应的效益。

“2019年公司团队扩张,招来的很多人没有对业务产生比较好的增量,人效比提升并不显著,还增加了运营成本。”他介绍。

最近两年,受游戏、教育、文娱等行业遭遇强监管、广告下行等因素影响,快手亏损扩大。

爱奇艺面临同样的困局。

长视频行业腹背受敌,2021年年底,多名爱奇艺员工向财新记者透露,自12月初以来,公司正在进行一轮裁员,规模和程度罕见。

多名爱奇艺员工确认,公司的战略目标在一年之内“画风突变”。一年之前,爱奇艺CEO龚宇强调公司现阶段注重的是规模增长,收益放在其次。今年年中,龚宇曾在爱奇艺内部会议上提及,公司现阶段要把收入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规模。

多名爱奇艺员工告诉财新,裁员幅度比较大的是一些“不怎么赚钱”的非核心业务。

可以看出,从2021年末至今,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地大幅减员,目的多源自急切的“降本增效”之需。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主要靠着复制海外创新和挖掘国内人口红利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兴也勃焉,衰也忽焉。目前,流量见顶,获客成本走高,广告收入萎缩,互联网行业迎来一轮“完美风暴”。

对于互联网行业本身而言,在产业互联网新浪潮下,应用型技术创新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未来依然可资众多企业立身,但是,欲成为行业领军者,企业终究需要具有原发性技术创新能力。此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育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合规运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上。

参考内容:

最新财新周刊|腾讯瘦身

社论|如何看待互联网企业裁员潮

腾讯在线内容和云两大业务板块集中优化裁员

快手多部门裁员 阵痛中未来何往?

爱奇艺多部门裁员20% CEO龚宇转向收益优先

字节跳动教育业务线裁员 业务覆盖多个年龄段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客观的说,只有收入跟待遇最顶尖的那一批公司,才敢常态裁员。

在大多数二线三线非顶尖公司,裁员不是常态。干到老才是。

为什么收入待遇最顶尖的那一批公司可以常态裁员,或者末位淘汰,或者说人员流动,或者说「向社会输出人才」呢?

因为他们招得到人,能够不断的吸引年轻人入伙,也就意味着能够持续不断的开出有行业竞争力的薪水。——所以他们可以付出不断的裁员,招人,培训,适应的人力成本,来保证整个企业的青春活力。

其实知乎经常性别对立,说起这个,常有的观点是,为什么男光棍那么多,而相亲市场剩女远远多于剩男?答案是:那些光棍根本被小仙女们开除了人藉,剩下的有效男生,可不就是极少嘛。

说起企业,说起找工作,也是一样的,其实,能活到老干到老40+50+的程序员工作多的是,不常态裁员,不996,不末尾淘汰,不猝死的程序员工作也多的是,只不过因为他们并不能给出有行业竞争力的薪水,所以在这些知乎er口中,「根本就不算公司」了,「被开除工作藉」了。所以他们才会觉得35岁被裁员天塌下来了。毕竟,那些降薪去的地方,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叫公司,不降薪的地方,自己又进不去。


所以回到问题,互联网香不香?只要他们依然还是常态裁员,每年末位淘汰,那么他们可能就依然还是香的,毕竟每年都要招人,自然要给出有竞争力的薪水。

而那些不常态裁员,不末尾淘汰的公司呢?一方面他们不经常淘汰人,那么,其实也很难有进去的机会。二方面他们不经常招人,所以自然就跟不上年轻人的待遇水平,年轻人也未必愿意去。

如果说是原先互联网 10 其它行业3,现在互联网 6 其它行业 3 ,那互联网就算落魄了依然还是比其它行业强势啊。

最终,互联网依然还是香,虽然可能没当初那么香,但极大可能依然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就业选择。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题外话,大家记得之前主流媒体清一色的狠批互联网卖菜吗?你看现在还批吗?

没有互联网卖菜,没有前两年被各种换着法子批来批去的外卖平台,这疫情期间你就自己想想,有多少你现在顺理成章使用的服务没了,而缺少的这些服务传统业态能提供吗?



1、互联网超红利时代逐渐尾声是客观事实。

2、我国有太多太多地方还没有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行业还在继续向前发展,虽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爆发式增长,但是空间仍然是巨大的。



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有机会争取去互联网大厂,不用犹豫。北京四中也有大把上不了好大学的,然而你有机会进去的时候会去在乎那些上不了好大学的人吗?



user avatar   gnad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基本逻辑,就是年年裁员,年年建新部门。

裁员的成本太低了,招人和新建部门/赛道的成本也太他妈低了,因此高管逻辑是:我先招300人进来,业务做得起来我当VP;做不出来就整个部门裁掉,我再拉资源挖其他的坑。

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的:业务成功了高管大吃饱,失败了全部门裁员滚蛋。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大厂都撑不住,其他行业只有更完蛋……

香不香,从来不是看比吗?

跟别的行业比,比如教培,比如影视,你觉得不是香爆了?

看有没有比互联网大厂更好的行业呗,诸位能找到,那就是不香了。


user avatar   jinlin-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前通信行业(上上个十年的红利行业)工程师,现互联网行业AR/VR(可能是下下个十年的红利行业) 从业者,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各位打工人小伙伴们,当我们埋头做事时,切不可忘记抬头看天,共勉


互联网大厂为何裁员?

打工人们首先要理解,昨天似乎还风光无限的互联网行业,怎么就突然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为理解这个问题, 我的脑海中快速闪现出如下几个关键点。

1. 宏观经济增长曲线放缓 - 宏观原因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下面拉一张中国GDP历年增速图,统计的是2007年到2019年, 2019年底到2020年初发生了我们目前还在煎熬的Covid-19。 2019年中国GDP增速6.1%,2020年6.5%,2021年8.1%(疫情后反弹),2022年目前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目标是5.5%左右。

如果从个体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年轻,收入曲线增长快的个体对未来预期更高,能够承受更高的负债。 那么从社会、国家层面来说也是一样,改革开放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相对发达国家,增速还是很高, 但是对于曾经的国内经济来说,两位数的增长可能成为了历史。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减员增效。 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应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的使命而生的, 当传统产业利润下滑时,活在更上层的互联网自然就春江水暖鸭先知。


2. 用户增长魔咒 - 本质原因

如果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衡量一个企业价值的标的不是这个企业有多赚钱,而是这个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有多大。 很简单,投资人投入一笔钱看的是资本回报率。

从互联网企业来看,影响收入的板块可能有很多。比如以腾讯2021年财报为例,最赚钱的业务包括金融(1722 亿元)、游戏(1288 亿元)、社交(1,173) 亿元等。但是更基础的是这些服务背后的活跃人数,而这些需要互联网通过强黏性的app吸引住。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微信及 WeChat 合并月活跃账户数12.68 亿,同比增长 3.5%。QQ 移动端月活跃账户数5.52 亿,同比下降 7.2%。

可想而知,如果2011年腾讯没有及时发布微信, 可能拐点在当初的几年之后就会到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2年2月全球最大社交网络公司Meta股价暴跌,一日市值蒸发2513亿美元。 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拥有19.3亿日活的巨无霸公司在过去的三个月内下降了100万。 当然暴跌叠加了美股超额累积风险投资人的恐慌心理,但是用正面说明了对互联网公司而言用户增长一旦陷入停滞有多么可怕。


3. 出海困境 - 长期原因

曾几何时, 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国内市场日益内卷的背景下, 曾雄心勃勃地准备到海外市场开疆辟土 。 只要能够开辟新地市场,维持增长曲线,内卷就不会是一个问题,至少不是一个急迫的问题。

所以当时可以看到抖音布局北美TikTok, 腾讯布局北美游戏市场(《英雄联盟》开发商Riot、 《PUBG》开发商Bluehole、《堡垒之夜》开发商Epic、《皇室战争》开发商Supercell..)。 阿里布局东南亚电商和支付赛道(控股电商Lazada,投资了电子支付品牌Mynt)等。

转眼之间,因为众所周知的国际局势风云突变,转眼之间国际上这些市场不给你玩了(制裁、罚款),国家出于外汇安全考虑也不能让你随意把钱往外转了。互联网大厂只能抓紧收缩战线,将资源往国内收缩,但国内盘子就这么大。 失去了星辰大海,内卷在所难免。


4. 美股退市隐忧 - 直接导火索

2022年3月11日,美国证监会(SEC)披露了一份包括五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退市风险名单,令热门中概股硬来一场“屠杀”之夜, 多支龙头股迎来两位数的暴跌,而这可能是本次裁员的直接导火索。

初期名单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 并非我们平时最熟悉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到纳斯达克敲钟已经成为了中国成功互联网公司的共识,唇亡齿寒,热门互联网中概股暴跌在情理之中。

美国证监会的要求说白了也很简单, 要求加强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而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这之前因为“历史“原因是可以享受不完全披露数据的”特权“的 - 美国也很实在,只要能赚钱,适当的妥协可以接受。 要求信息披露本身看起来是一个合理的诉求,但是挑在什么时间点就肯定是出于一定的ZZ目的的了。

因为这份名单,引发了海外投资人大规模抛售中概股 - 毕竟有几年之后市值贬为0的风险! 而面对股价暴跌,上市公司满足投资人的利益势必要做出一些行动 - 而裁员是降低运营成本最快速的办法, 百试不爽。


打工人的选择

行文至此,互联网发展的前景似乎是一种必然。 当然隐忧中还有互联网公司积极"优化" 人才结构,往新领域拓展的努力, 比如近两年特别火的芯片行业, AR/VR 行业,新造车行业。 未来尚不好说, 只是在这优化的过程中,无数打工人小伙伴又要中一次枪了。

其实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就好比通信行业在十年前的黄金十年。 从上家通信公司思科离职时,我写过一遍总结:

如果问互联网公司还“香”吗? 回答依然是肯定的,真香,钱多,快来!

但是如果问能在互联网公司香一辈子吗? 我想任何一个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五年以上的都不敢给你肯定的答复。 所以打工人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是要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很多小伙伴的父母辈一辈子追求稳定的工作生活,稳定,但不会大富大贵。 那么当这些小伙伴在享受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时又怎么可能同时要求一辈子高薪且稳定呢? 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要把自己巅峰时期的收入水平当作起点,在进行大额负债投资时也多思考一下,如果哪天被裁员了能不能承受得起贷款?

其次, 公司是资本家的,身体是自己的

打工人要有一个觉悟,就是技能是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到手的Money是自己的,其它都是浮云。 打工人需要借助平台不断磨练自己的硬实力、软实力,但是不要把平台当家,而是要有家可能随时会塌了或者被赶出家门的危机感。 身体是自己的, 为祖国健康工作四十年,千万不要因为996把身体搞垮了。 到手的Money才是实实在在的劳动所得, 公司没有上市,允诺的股票就是口头支票,哪天公司垮了或者自己挑走了美好的愿景也落空了。

最后,职业发展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分几步到位也是可以的。

比如我在上家公司虽然做的是通信行业,但是我从来不把自己局限在这个行业,而是从硬件设计开发一个更广阔的视角看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可以在上家公司设计路由器,也可以跳消费类、自动驾驶类公司做硬件设计开发, 或者通过FPGA跳ASIC初创公司做芯片验证甚至开发。当然,大跳要谨慎,职业早期可以多摸索,后期要更聚焦。

其实说这么多就是从一名普通打工者的角度说说自己的看法, 当我们埋头耕耘时,切记抬头多看看远方的路。 在这个风云变化的大时代, 我们已经很难做到一辈子在一个岗位兢兢业业干到老。 未来很难说更好还是更坏, 唯有努力进步,让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期望获得一个安稳舒适的圆满结局。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得看情况分析,像腾讯,阿里,百度,网易等老牌互联网企业,早在PC时代就赚到不少钱,现在主要业务还是盈利状态,这种企业就很香。家底厚,外面经济再不好,也能依靠之前的积累渡过寒冬。

其次是美团,京东这种,基本盘子稳定,盈利模式跑通。如果不在新业务上大手笔砸钱(减少激进的投资造成的战略性亏损),再通过裁员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裁员增效),那么企业整体还是能赚到钱,虽然不多,但是能维持企业经营熬过下行周期。

像爱奇艺,滴滴,快手,B站,有赞这种,经营这么久,账上一分钱没赚到,还巨额亏损的企业就很危险。先不说把之前亏的钱赚回来,就是短期内实现盈亏平衡都做不到。换句话说,就是烧了很多钱,还没有跑通业务模式,收入覆盖不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在大环境经济好的情况下尚且亏损,面对经济寒冬想赚钱就更不用想。这种之前巨亏,现在还看不到止血希望的互联网企业才是最危险的。


user avatar   zhang-hong-3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繁荣的时候996,互联网萧条的时候裁员。

真可谓:

兴,百姓苦;衰,百姓苦…

评论区的诸位,都是打工人,相煎何太急。

互联网人的日子不好过,其他行业的人也不会因此而过得更好,不是吗?


user avatar   da-yu-4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叫互联网大厂“毕业生”迅速增加,和“输出人才”增速过快,人才市场有些应接不暇。

互联网大厂还香不香不知道,反正有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把目光投向房地产相关行业、教培行业、影视行业,瞬间会感觉互联网大厂依然是最香的。

返回头看看此前知乎相关问题,像胜利油田这种大型国企,工作环境恶劣不说,也开始采用劳务派遣方式,劳务派遣方式怎么回事,大家应该都懂,相比之下,互联网大厂就算是裁员也做的很体面了。

要不就是灵活用工或者进入工厂,灵活用工和进工厂知乎上也已经吐槽到词穷,所以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user avatar   si-gu-jian-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互联网大厂取消大小周时,夹杂在一片叫好声中,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总的来说,字节和快手不约而同的取消大小周,说明在业务缺乏新的扩张点这个事实面前,人力的停止扩张和优化无疑也是趋势和必然。
互联网寒冬最近几年每年都在提,每年似乎都不是,今年也未必,但谁都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秋天,已经在大厂的“萧萧黄叶闭疏窗”中越走越深了。

回头去看,这个预言,完全正确,半年多以后,寒冬终于还是来了。而一切都明明白白——互联网大厂半年来从取消大小周,到严控996加班,再到大规模裁员,内在的驱动力是完全相同的:

“在互联网行业缺乏新的扩张点甚至已有的部分业务持续亏损这些事实面前,人力的停止扩张和优化无疑是趋势和必然”

如果拓展一下,我们甚至可以说,近半年来全球范围的“元宇宙”热度,其内在的驱动力同样是:

“互联网行业缺乏新的扩张点”

没有扩张点,那就制造扩张点,炒作概念,来尽可能的续一续,让想离场的资本有时间离场,该落袋为安的都落袋为安,半年以后,概念差不多炒不下去了,树上的叶子也都落光了——冬可至。


这波大裁员对其他行业的朋友们来说或许是新闻,但是对行业内,有一定敏感度的人来说,其实早就是一朵挂在天边巨幕般的海浪——我们早就知道它会拍下来,大部分人只是不确定,在巨浪过后,自己会不会是浮起来的那个。

所以,当它终于拍下来,我也真没什么太大的感触可长篇大论的。

我只是在想,多年以后,或许会有一位历史老师这样介绍这场“寒冬”:

公元2022年,互联网带来的时代红利在几十年后正式宣告枯竭,一个飞速前进的特殊时代结束了,但历史不会停滞,它只是恢复了蠕动前行的常态。




     

相关话题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是否拖慢了互联网发展? 
  有没有人按照知乎上赚钱的方法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如何看待雷军称第一款小米汽车价格区间为 10 万-30 万元,你能接受吗? 
  北大姚洋称「企业捐款那么多不如取消 996,给骑手缴社保」,企业捐款和提高员工待遇应该如何做选择? 
  如何评价「小米计划于2018年内上市」的消息? 
  键盘侠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Markdown 标准化的阻碍在哪里? 
  如何看待大量网友因微博评价明星艺人孟美岐而被短信轰炸?这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信息泄露违法链条? 
  员工学到东西就想走怎么办? 
  如何看待朱广权第三次与李佳琦合作直播?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前一个讨论
有人说学法语等于外送一门西班牙语。这句话正确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稀缺的儿科医生待遇仍然很差?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