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类似“火辣辣地疼”“酸痛”一类能正确认识这些感觉本质的词语是如何形成的? 第1页

  

user avatar   li-huan-vir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体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运动觉、平衡觉等。其中人类能感受到的味觉有酸、甜、苦、咸、鲜这有限的五种,很好区分。但是对于触觉和嗅觉来说,感受种类太多,从几百到上万种,通过造专门的词来描述不方便,采取的是以形容或隐喻的方式构成合成词进行描述,动词+形容词、名词+形容词。

以触觉上的痛为例子:

北京协和医院的王玲等在汉语疼痛描述词汇的研究中,收集整理了汉语中形容疼痛和疼痛有关的词汇472个,并对这些词汇进行了分类。他们将疼痛描述词汇4大类:

a、形容疼痛性质的词汇,这个占比最大有230多个,如刺痛,胀痛,绞痛等

b、形容疼痛强度的词汇,剧痛,不疼等

c、形容情感反应和评价性词汇,如痛不欲生,不舒服

d、其他与疼痛相关的词汇,如头晕、牵扯、弥漫等

又对形容疼痛性质的词汇进行分类,通常是以“性质或性状”+“痛”组成的短语,大致分为动词、形容词和名次,这些词汇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我们会接触的到的事物或自然现象,这些事物或者现象通常具有危险性,容易对人造成伤害,我们将感受与这些词相关联,达到传递感受的目的。

再以嗅觉为例子:人类有几百种气味细胞受体,研究认为人类可以识别1万种气味,描述气味时,由于气味通常来自于生活中的物体,而非动作,因此以名词性描述为主。

以名词性描述为主:比如玫瑰香、雪松香、柠檬香、汗臭、脚臭、臭鸡蛋味,腋臭、狐臭、麝香、枫香、龙脑香;

还有以形容词性描述:比如腐臭、骚臭、冷香等等;

参考我之前的两个回答:




  

相关话题

  什么叫“不懂事”?可以怎样翻译? 
  汉语是否会在可预见的将来与英语并驾齐驱成为科研界主流语言? 
  为何汉语经常省略主语甚至宾语? 
  核废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氚」,真的不能在生物体内富集吗?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一男一女我们称「他们」而非「她们」? 
  假定足够长的时间,生物进化是否一定会出现唯一的智慧生物? 
  “植物中所含微小RNA能够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血液和器官组织,然后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高? 
  被小动物印随是怎样的体验? 
  微博女权大 V 索玛女王把微信「公众号」改称「母众号」,这样改是不是有语病或违背汉语语法语义? 
  苹果切开后时间长了会发生氧化而变色,是不是就是花青素被氧化所致? 

前一个讨论
纳斯卡线条是用什么画出来的?为什么能保存数千年之久?
下一个讨论
宋代冗兵的原因是什么?





© 2025-04-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