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我是程林,经其他老师提醒,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感谢你对我感兴趣,与此同时,这个问题也让我瑟瑟发抖。终究还是成为知乎上独享问题的男人。
借着这个机会,也正式跟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也欢迎报考我们课题组。我们课题组是全宇宙最温馨最快乐的课题组,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应该加一个“之一”。目前还不是最先进的课题组,因为三个老师都是年轻的老师,需要跟学术大佬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太多,但是课题组整体发展态势非常好,我们有信心未来可以成为自己目标的先进课题组。
我是程林,1989年出生,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人,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少年求学,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期间辛苦快乐,学子们应该都知道。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自动化学院,后考研考入北航自动化学院305系(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师从张庆振副教授,后硕转博,师从305白成刚教授(实际上还是张老师带我)。2017年11月份博士毕业,面临工作还是博后的选择。当时,我正在在师兄的介绍下用一款Evernote的软件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非做广告,而且目前我也不用Evernote了,而是用一款更加灵活的Notion软件,但是知识体系化整理和总结的习惯至今让我受用无穷),借助于新的软件和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学术能力飞速改善,感觉自己学术之路还可以抢救一下,于是决定加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宝音贺西教授课题组做博后。现在看来,当时决定是懵懂无知的,今天看来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最幸运的决定。清华大学课题组由李俊峰教授(国家名师)、宝音贺西教授(杰青)、蒋方华副教授(国家优青)和龚胜平教授(国家优青)组成,四名老师治学严谨、知识渊博、为人谦和、桃李满天下、享誉学术界,课题组学生们清本居多、神仙打架、状元遍地(以博后身份加入团队,论出身和能力我也都是最菜的),课题组的学术氛围让我备受震撼和感动,对我治学理念和学术态度的塑造影响深远。博后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独立时间,在此期间,我致力于人工智能和传统力学和控制方法的结合,并取得一定进展。2021年1月份,我博后出站,加入宇航学院导航制导与控制系,逐梦成功,成为一名副教授;清华大学龚胜平老师因工作调用,与我一道加入了宇航学院师鹏老师课题组,组成一个新的课题组,并合作培养学生。
个人学术方面,本人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北航)、动力学与控制(清华)和人工智能(个人方向),学术研究交叉特色比较明显。近年及未来很长时间,本人将继续致力于新兴人工智能技术与动力学和控制技术的创新性结合,并解决传统动力学与控制方法在建模精度、自适应能力、实时性、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不足,为飞行器感知、控制、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具体方向介绍可以参考我的个人的主页。之前一年可以发表4-5篇SCI论文(大佬们一年10-20篇也很常见),最近这一年,刚入职,杂事较多,论文速度有所降低,未来稳定了,希望有所改善。课题组招生方面,本人作为新晋导师,2021年刚刚招收了一名博士推免生和一名硕士推免生,他们成绩和能力都很强,我也立志于好好的培养他们。课题组近年来生源特别好,基本上保研阶段就把指标全部消耗完毕,招收的学生包含专业第一、第二(像李文博,渠超然等),这主要归功于龚老师和师老师的学术影响力,他们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培养方面,我致力于跟学生做朋友,平时也没啥架子(当然这是我自己觉得),偶尔跟学生出去吃个面,打个羽毛球,课题组有冰箱,得益于师老师的恩惠,雪糕和汽水不断。课题组有专职的科研秘书,也不需要同学们跑杂事。下周周三,我会带着学生们出去团建,团建地点非常哇塞,在此我就不得瑟了,给其他课题组留一条活路,哈哈。
关于push不push的问题,整体原则是: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但私下来讲,我自己努力,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也能够努力,这对学生自己和课题组都有好处。具体科研和项目进展不顺利,我也会着急,甚至责怪两句,但是我都是尽可能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毕竟老师是弱势群体,我也没啥大棒子可以威胁。人品好不好,我也不知道,自认为性格开朗,朋友蛮多,家庭和美。
最后一点,能不能学到真本事,我就真的不能保证了,研究生区别于高中和本科,独立科研的比重特别大,导师更多的是一个旁观者和引路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唯一可以承诺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候、在你需要的时候,我会拼尽全力的帮你。
最最后一点,我会强迫你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我觉得这是我能教你最重要的东西,希望未来的你能够理解。
PS:北航宇航学院近些年来蓬勃发展,师资规模和水平稳步提升,新招收的老师都是武力值拉满的超级赛亚人,作为一个土博也没啥优势。宇航学院成名已久的大教授们有很多,最近新招的海外优青、跟我年纪相仿的新进副教授们很多能力都远超于我,大家感兴趣可以积极报考,如果有需要也欢迎邮件咨询我,我可以帮你们答疑解惑和推荐。感谢大家在评论中的肯定,也有可能真正大佬们醉心学术和忙于改变世界,反倒是我这种初出茅庐的,因为在知乎上抖个机灵,收获了过多的美誉,实在让我寝食难安。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飞速提升,视野开阔、基础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的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已经在各行各业中慢慢站稳了脚步,希望蕴含其中,请大家心怀希望。作为教育科研者,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我也会积极努力,不负众望。之所以亲自答一波,并不是出于宣传目的,其实也真没这必要。我跟你们一样,都是在新媒体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只是比你们虚长了(十)几岁。我一开始的想法是,既然有人对我感兴趣,恰好我又看到了,与其在官网零星片语中胡乱猜测,不如多交流多沟通。作为导师,我们也希望直面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改善,提升自我。权当立了一个flag,亲朋好友以及课题组学生们多督促。如有叨扰,务必见谅。
第一次知乎回答,乱七八糟,见谅吧~
算了,不说了 。
这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