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目是不是晚播了20年啊?
这个问题看得我挺悲凉,看节目的时候一直在想,为什么是记者做了城管该做的事情?那要这些执法监督部门干嘛?取缔这种违法行为很难吗?
对于我家这里来说,不算难,因为我这儿确实没有。
我往下看了前十位的回答,有五个答主我还都认识,比如格格妈和明镜都生活在南京,我的师弟 @21世之光 在广州工作(他就是老师),杰哥和小狗妈妈住哪我忘记了。但是我很确定一点,他们所在的城市也很难出现这种现象。
来看下这次晚会中举例的地方:湖南益阳(四线城市)、湖南常德(三线城市)、广东惠州(二线城市)、安徽六安(四线城市)
这几个城市的共性就是,经济落后,城市管理水平差。要知道抽奖这种事情跟盲盒不同,这不仅仅是赌博,更是具有彩票性质。
在六安市城南小学对面的文具店里,记者见到了一块纸板,上方标注着“现金大派送”的字样,旁边贴着5元、10元不等的人民币,下边粘贴着一排排可以用来抽奖的卡通形象。原来这里的抽奖奖品已经由玩具变成了现金。
在常德市育英小学、胜利路小学,惠州市惠城区第二十九小学外的小卖店,都把现金当作奖品来吸引孩子抽奖。“最高200元”“100%中奖”等字样,直接刺激着孩子们不停地掏钱。
诱导低龄学生玩彩票?这搁到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里,都够教育局以及市场监督部门受处分了。
举例的这几个城市中,惠州也算个奇葩。它的GDP水平在广东排第五,可治理之差劲让这座背靠东莞深圳两大经济腹地的城市,高端人才不愿来,低端人才留不住。深圳投资惠州房产的人有一句话,大亚湾有多少水,深圳买房客就有多少泪。卖不动,租不出,等着退休时候过去。那里物价低,青山绿水,是个养老好地方。
单纯强调城市管理水平还是片面了。就拿我家合肥举例,学校门口小店要是有这种博彩性质的玩法,不用等监管部门出手,家长都可以把摊子给掀了。
不能说百分百没有,类似于弹珠类的骗局,偶尔会在城乡结合部的回迁学校里看到。
这种属于流动摊点,打击起来比较困难。城管可以保证城市的核心区域没有这种骗局的生存空间,但偏远地方往往控制不了。
所以我们差不多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房价越高,学生受到保护的力度越好。这种保护一来自城市管理者,二来自家长。
就拿我家旁边的六安来说,紧邻合肥的六安人口约为合肥的三分之二,GDP仅仅合肥的五分之一。这几年安徽其他城市喊的最凶的就是合肥吸血,六安的工作机会与合肥不具备可比性。于是大量人口流向了合肥(牛逼的直接去珠三角)。
安徽本质上是一个人口流出大省,父母即便想引导和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赌博游戏的诱惑,往往也不具备条件。
至于四线城市的管理水平……意会吧。
315曝光问题不难,想解决问题很难。所以我才在开头说,为什么是记者替代了城管的工作,真的很难解决吗?
现在想来,很难。
所以我对这次的曝光呈悲观态度,即便我们知道这件事很严重,也很难解决。因为这种现象的源头在于我们国家许多三四线城市基本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无增长动力,人口外流,公共服务短缺,贫富差距扩大……
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这些年一直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制造业持续低迷,东部地区的金融和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目前也放缓了),即便是今年经济增速目标仅为5.5,类似于深圳这些地方依旧可以朝着10去努力。
高速发展的地区有余钱和余力去治理,其他地方在保经济保稳定,效率和公平二选一,他们怎么选?
我很想说一句,往死里罚,根治诱导儿童赌博的行为。但治理的问题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执行。
多BB些,聊了这么多大城市小城市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压力那么大,到底要不要逃离?
周国平在自己的视频里拿他自己举过一个例子:
即便在大城市里,你也不可能天天去看歌剧。大城市的文化氛围也不是属于你个人的。现在一些中小城市一般的文化设施都有,图书馆都有,很不错的图书馆。
你要是真的爱文化的话,基本的精神需求是能够得到满足的。
一个人如果有比较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生活在什么地方都无所谓。
但他也坦言,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这相当于一个人要放弃绝大部分的物质欲望。
周国平自己对于事业的定义也不同,他不强调钱。
什么叫作自己的事业?就是一个人找到了一个领域,在那个领域里,他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好的运用和发展。
但找到一个事业,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本身爱学习。
看起来挺矛盾?
其实不然。自己在年少时候努力读书,去到大城市去寻找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机会这种东西虚无缥缈,能抓住是一种运气。如果没有那么好的命,那么考虑回到中小城市里怡然自得过完一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你能在小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偶像的黄昏》。
精力不够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周国平的视频,抖音账号:周国平.思想空间,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花钱基本上是中国的小孩子惟一一个能够有成就感的行动了,其他的要么就是父母逼你做,要么就是父母替你做,要么就是父母不允许你做。小孩子也是人,也有心理需求,除掉花钱买家长不会主动买的东西之外,还有什么渠道可以“做一件事,然后收获成功”?
曝光抽奖玩具有什么用,买皮肤开卡包打榜办卡,网络上多的是花钱买成就感的途径,你还能全禁了?
要么彻底锁死,让学生连想都不敢想,要么适度放开,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兴趣,不然这问题就是无解的。
我觉得这个选题很微妙。
无论是从社会影响,还是经济方面,中小学生的这种虚假抽奖其实都不是什么问题。
反而扩大一点,所有类似的抽奖行为可能才是实际的目标——各种高价盲盒(手办、模型或者号称可以抽到iphone的盲盒)以及抽奖类游戏,才是实际指引的对象。
从这些市场的繁荣,可以明确一点,喜欢抽奖并不是小学生的问题,而是人类的本性。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