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回复一下
好多朋友回复说市区老破小生活配套丰富,公共交通方便等等优点,这些我都认同。预算不够又想住市区那肯定只能选老破小,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啊。但是我一直强调的点是哪些没什么居住属性,靠学区来支撑高溢价的老破小,这个溢价是对比同样市区,非学区的老破小。就比如有评论区有朋友说自己有一套17平米的老破小挂户口给孩子上学,大家自己想想产证上17平米是建筑面积,我假设是一点公摊都没有,实打实17个平米建筑面积。隔墙砖头基本就要吃掉1-2个平米,厨房卫生间阳台这些再迷你至少也吃掉个5-6个平米,剩下不到10平米的脚踩面积,带着上学的孩子,这房子怎么住的开?花那么多钱,有点居住属性可言吗?
我从来没有拿远大新对比老破小,价格一致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纯粹个人需求取舍,没有好坏之分。我对比的是同样市区学区老破小和非学区老破小。所以请不要再老破小的问题上再过多纠结了,重点是学区!
原文
我认为是几乎所有老破小学区房是泡沫堆积最严重的地方,而非某个特定地段。
因为这类房子几乎谈不上什么居住体验,但价格比同一区域溢价至少在20%以上,有的50%甚至更多,具体根据对口学校而定。
本来付这个溢价的是购买一个给孩子在9年义务教育范围内的择校权。但是现在有可替代的双语学校,平均一年学费10万,9年90万。但就目前上海学区房普遍的价格而言,估计前9年房贷利息支出都远超90万这个数了。所以按一般经济理性,希望孩子去个好学校读书,最合理的策略是买个住着舒服的非学区房,把省下来的钱供孩子上双语学校。
至于为什么会还有那么多人追高学区房,基本是基于思维惯性。因为过去十几年学区房保值增值能力是最强的,光凭20%以上的溢价,增值就是跑赢整个房产大盘的。所以网上就有类似,买了个学区房,发现上了孩子读书也就那样,到是房子倒是赚了xxx万的段子。事实上以前就有这样策略,买个学区房,孩子上完学一卖还能买个别墅。这种策略在我看来在15年以前是成立的,因为当时学区房和私立学校对比,还是存在一定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私立无论是办学水平,付出的成本来说我实在是看不出来有任何的优势。但还有人用真金白银去堆砌这个泡沫还是很大程度在于思维惯性,没能跳脱出来摊开来算算账,或者对私立学校,出国留学等存在认知盲区。
另外学区房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潜在风险就是政策风险。学区房本来就是教育政策下的副产物,所以赌的是学区政策不改变。但就目前看来的政策形势,是逐渐要把房子和学校脱钩,政策风险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区房是上海房市中泡沫最严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