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问伊拉克人,叙利亚人,阿富汗人怎么能忍受战争天天生活,在恐惧当中没有经济发展,连个基本的生存日子都没得保障?
这这不是能不能忍受的问题,是作为棋盘命运的国家,你只能这样,不得不忍受。
现现在美帝国内通胀厉害急需要吸血,从18年开始搞贸易战,搞了两三年,发现想吸东方某神秘大国的血吸不动,俄罗斯早就脱轨,其他亚非拉美国家的血又不够,只好在乌克兰这里搞事情,吸血欧洲。
在欧洲没有完全做到政治军事经济独立的情况下,只有被吸血的份儿,逃不掉。
欧洲人民要忍受,高能源价格和食物短缺,也就只能被动接受。
中文博大精深,而且还在不断地创新中
其实讲“欧美国家”真的是太把其他国家混为一谈了,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本来收入就不一样,物价也不一样,也在于他们的能源消耗,开支结构什么的都不一样。比如你是个意大利的郊区普通人,每天要开车上班,收入就一千多欧,你当然影响很大。但如果你在城市里,每天做公交上班,你影响当然就相对比较小。
不过据我对英国的了解,粮食价格就算翻个几倍,对他们也不会有多少影响的。他们对吃的需求实在是太低太低太低了。。。很多人是可以完全靠罐头过日子的,他们平时可以靠吃点罐头豆子+面包片维生,缺维生素的话最多就吃点维生素片。他们平时在酒吧喝一杯酒的价格,可能就够他们吃一周的费用了。对城市区的一些人,涨粮食价格真的不如涨酒价对他们影响大。我认识的绝大多数英国人,喝酒的开销都远远高于他们吃饭的价格,在外面吃饭的价格都远远高于他们自己在家吃的价格,即使他们一周可能也在外面吃不到一两顿。
怎么说呢,不要简单的按自己对自己情况的想象直接照搬到别人身上,更何况是直接照搬到一个完全不了解的环境的人身上。
多担心担心自己吧,别一闲下来就替富人操心。
美国、西欧收入比我们高很多。
超市营业员每月都能挣一万多人民币。
由奢入俭难
文化不同,能忍受的程度不同,对政府的态度也不同
就像是乌俄战争初期对俄罗斯人的采访那样
年轻人普遍感觉生活质量下降了,对美国不反感,不支持特别军事行动
岁数偏大的则感觉变化不大,基础生活物资涨幅可以接受,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对美国无感,希望战争不要进一步扩大,能结束赶紧结束
而岁数大的人,甚至觉得制裁无所谓,大不了去种地。非常支持俄罗斯消灭纳粹,愤怒于美国北约的挑唆,希望政府好好保护顿巴斯的同胞兄弟,把班德拉份子消灭干净才好
有些人说,共产主义也好,革命也罢都是法国人搞出来的,所以真到挺不住那天他们比我们革命热情高涨
可事实是,现在这批法国人不再是当年那批法国人了,就像现在年轻一代的国人,不再像老一辈一样
这次疫情,家族里的几个老人,因为常年有备战备荒的习惯,从疫情开始一直没缺过吃的,也没缺过药,甚至还在家里搞起了烧烤……
反观同小区的年轻一代,都在喊买不到菜,缺吃的
因此不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不能机械对比,刻舟求剑。时代的痕迹是相互交叠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所谓的群体记忆,群体决策和群体文化,都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阶级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
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很多人拿第二世界老牌帝国的标准来嘲讽自己的同胞和祖国,我也不知道是无知,还是单纯的日子过得不上不下
欧洲能不能忍受,怎么忍受,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就像是那些嘴里喊着抵制,私下偷偷交易的政府一样,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上哪儿猜去
我在德国看到的很多新型农村,其实耐受性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一个村镇全套设备500万欧元,可以做到生产资料循环利用,包括先进的沼气设备,全村供热供能毫无问题,甚至烟囱外的雪堆上连一点儿黑色都没有,在农村扎根过的同志应该能理解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可这些农民在工作时也是臭烘烘脏兮兮的,牧羊犬也都是长毛搭撒,快擀毡了一样,这才是现实生活
他们与城市生活的中层阶级对生活和未来的理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抛开种族歧视和激进民族主义,有时候同志比同胞亲这个话真的是蛮准确
所以我们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你以为的欧洲和实际的欧洲可能差别大到你想象不到。欧洲不是铁板一块,不同国家的应对方式和耐受力也不同,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
万一以后我们被卡脖子怎么办?
国家走到今天不容易,我们除了空泛的学习老一辈的精神以外,是否应该多传承一些好的经验,我一直说,年轻一代要不要寅时卯粮,被昂撒哪一套洗脑
量力而行,节俭持家
当然你要想当资本家那可以不用听这个废话
可是也要加小心
别在当资本家的路上,当了资本家的耗材
住在法国外省:
最近发现很多产品食品类都在暗戳戳的提价。大约在30%左右。100欧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电费一年涨了有50%左右。汽油去年1.7欧每升最近2.3-2.5了。
低工资的发了100欧燃油补贴,据说马克龙许诺还会有500欧。
有钱的人生活没影响。
中产阶级可能觉得没有以前那么财务自由了。但是还是花的起。
比较可怜的是挣最低工资的家庭。我加了个Facebook 专业学习理财。结果进去发现全是在交流经验怎么才能月底不透支。
法国人又上街闹了,要求涨工资,可是工资涨的比物价慢。
很多法国人放话了,要支持法国货。不买外国进口。但是5欧一斤的法国茄子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舍得消费。大家还是口嫌体直的买了1.9欧的西班牙茄子。亚马逊和国内淘宝一样碾压了中小商户。
回到问题:怎么忍受的?也没怎么忍受,最近新闻里天天放俄乌战争和中国。全是可恶的普京和中国人害的!抢了我们的天然气和工作机会。他们永远不会找自己的问题。全是你们外人的错!所以最近同周边邻国意大利西班牙一样极右派上升都趁机上升。趁着俄乌冲突把一口恶气全出到了俄罗斯身上和本来在吃瓜他们认为在中间趁机赚钱的中国身上。未来几年,对中国经济政策只会更加严苛。这种情况,只能和他们死磕到底。做好准备吧
如果觉得“能源和粮食价格暴涨”说出来不好听,可以换个说法,叫“为了应对新经济形势,欧元主动贬值增强欧元区竞争力”。
你看,赢了不是?
更新,昨天逛超市,小米椒已经涨到45.99元一斤了。肿瘤都长不了这么快。
俄罗斯打乌克兰对国内舆论管理真的太有效了。
前阵子看到长沙的小米椒,又一次涨到了29.9。
去年大约同期也暴涨到这个价格。
据一些朋友说,后面又涨到过40一斤。
但这种问题大家真的悄无声息的忍下来了。
疫情封城菜价必定暴涨几倍,但似乎也没闹出过什么大的风波。
大家可能都因为来电被电麻了。
当然,不排除小管家通宵加班删帖的可能。
至于欧洲,那边是革命老区,真没想象中那么能忍。
疫情各国放水导致通胀,老区人民通常会时不时组织罢工游行,来要求涨工资抗通胀。
不过大部分官媒通常不会告诉你,无产者还有这种武器。
热知识,共产主义起源于法国
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
如果真的受不了了,人家比你先行动
2022年4月5日更新一下
看到很多评论,起初尽力很认真地回复每一条评论,后来发现很多人根本不在乎事实,为了黑而黑,甚至有涉及种族的言论,所以更新一下,把一些情况写在回答里,分几点说说,尽可能让大家知道现实情况。
1、至少到目前为止,德国大部分人目前对俄罗斯都是往死里制裁的态度。能源涨价,甚至俄罗斯威胁天然气禁运,这些都是铁一般的事实,德国人也对能源涨价非常苦恼,但是他们有宁愿折腾到能源荒,都要制裁俄罗斯的态度,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德国是民选政府,说得难听点就是选票政治,政客不见得真的为人民服务,但是肯定为选票服务,如果德国百姓不堪忍受能源涨价,这些政客舔俄罗斯的速度绝对比谁都快。我就认识一个朋友,他家4个孩子,现在临时收养了2个乌克兰儿童,我问他收养的花销怎么办,他说无所谓,但是政府应该会有补助,具体补助政策不知道。夸张一点说,现在整个欧洲对俄罗斯的态度有点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所以能源涨价暂时真的是可以硬刚的。
2、能源涨价、粮食涨价,很多人觉得收入尚佳的中产阶级无感,低收入阶层痛苦。德国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而是反的,德国的中产阶级永远是被薅羊毛的。了解德国的朋友可能知道德国有哈慈四,这是一个全方位保障低收入人群的方案,每月发生活费,房租、水电暖气都是政府全包,房屋大小和家庭人口匹配,甚至每年还有专项旅游费,让全家出去度假。天然气哪怕涨到黄金价,这些人完全不用担心,政府全部包干。如果收入相对较低,但是没有到哈慈四的程度,政府也有保障租房,也是啥都不要自己付。只有那些中产阶级,比如我,需要自己承受涨价的后果。
3、有人幸灾乐祸,觉得政府补贴老百姓不长久,撑不了多久。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想法,但是税收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至于能撑多久,这是政府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这种打工人就不要操心了。我只说一个事实,德国第一波疫情开始后,全国lock down,疫情恐慌加上供应链问题,很多企业都无法正常运转,德国政府实行了短时工作制度,员工的工资差额由政府按比例补助。企业的硬性损失也由国家补助,比如房租、适应防疫做的装修改造,统统由政府补助。后来情况好转,企业复工,大家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又成为了纳税人。这难道不是良性循环吗?难道一定要强迫人们只有纳税的义务,而不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吗?
+++++++++++++++
坐标德国,其实还好吧。
新闻联播里的欧美国家和人们生活的欧美国家,本来就不是一个东西。
天然气、取暖油、柴油汽油都涨价,这的确是事实,但是对人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家用天然气主要是用来取暖和管道热水,都是有合同的,合同保价时间一到两年,也就是说保价期间价格不变,所以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俄乌战争导致的天然气暴涨还没有实际影响。
取暖油涨价幅度很大,俄乌战争之后涨价幅度大概是70%,但是绝大部分家庭都有剩余的取暖油,这个就和天然气保价期类似。如果正好碰到家中油罐空了,那还是比较肉疼的,正常人家里在这时候会选择慢慢加一点以备暂时只需,等降价再补满。
柴油汽油涨幅也大,俄乌战争之后每升涨价50欧分,这属于钝刀子割肉,每次加满也就多二三十欧元,感触不深。而且,长期以来德国的报税制度可以把上班的路程以每公里0.1欧左右的金额退税返还,补贴单程,某些工作性质可以补贴往返。
针对这些能源涨价,德国给了一系列补贴政策。
每个正常缴税的人补贴300欧元,以工资形式直接打到账户,税后大概实际拿到160欧元。另外政府将能源税降低了20欧分,按照涨价50欧分计算,这两项政策可以补贴530升的差价,每百公里耗油6升,实际可以补贴9000公里的差价,这么算下来油价上涨就没有那么大了。另外,从5月或者6月开始,政府提供9欧元的公交月票,用来给自驾车家庭另一种出行选择。
家庭取暖方面的补助在涨价前就有,目的是鼓励人们更换成环保能源。天然气和取暖油都不属于环保能源,对资源要求很高,依赖性也大。如果家中换环保能源的暖气锅炉,可以拿到高达45%的补助,政府真金白银补助,钱直接打到账户里,免税。我家里正好换过锅炉,换天然气的报价是18k没有补助,新能源是37k,但是新能源补助之后实际自付20k,也就比天然气贵2k,换来的是再也不用看能源价格的脸色了,而且同样取暖量的单位原料耗费大大降低。
粮食价格暴涨,我没有感受到。目前因为俄乌战争导致葵花子油和菜籽油的原料短缺,短期买不到油,食用油在超市限购,但是没有涨价。我相信会陆续补齐货物的,囤货的足够了,再上架就不会有人囤了,只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其他的食品都没有暴涨,肉价菜价都是正常的,以前5欧一公斤的肉现在卖6欧,能叫暴涨吗?一公斤品牌牛奶现在也只不过1.3欧,能叫贵吗?
这个问题在提问的时候已经预设了立场,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提问人希望得那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