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出现过带翼尖挂架的风洞模型的照片。
但是没详细信息,没有说明是初期被取消的方案,还是后期改进的探索。
早期歼十定位立足战术飞机,没有强调截击性能的时候,是可能考虑过翼尖挂架的。
91年全尺寸金属样机的时候还是和F16类似的固定进气道,说明其对截击性能要求较低,不追求较高的极速。正面照片不清晰,但是些许有翼尖挂架的样子。
到试飞原型机和歼十A的时候,采用了可以调节的进气道,并且结合极速2.2M的报道,说明强调了截击性能的要求,为了减阻,就只有采用切角的三角翼,翼尖挂架就无了。而且为了支撑变重、变复杂的进气道,原来和F16一样在正中间的支撑结构也不够用了,还在两侧增加了六根加强筋。
再往后歼十定位已经是低端打杂飞机,要求制空、截击和对地啥都会干,但啥都不是一号位,其多种角色兼具的定位没有改变(虽然据说歼十C极速降到M1.8),所以就延续之前的设计。
关于歼十研制历程的八股文:
里面还是透露一些信息,91年完成全尺寸金属样机,98年才首飞,里面经历了换发改后机身,调整战机定位等一系列波折。
以前对歼十问题的相关回答:
翼尖为了减阻,斜切翼尖,没法放翼尖挂架了。
f-15是一个类似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