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了“祖宗欠的债,后人就要还”的残酷规律。
我看了一大圈,很多答案都在说,工厂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工厂主不把工人当人看。然而这只是表象。如果几个人道德差,可能是这几个人的问题,如果一个行业整体道德看起来都挺差,那再诉诸道德,就是自欺欺人了。
事实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根本不具备提高工人待遇的能力。注意,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是根本做不到。
制造业水平低,产品就只能停留在低端市场,没有足够的利润。利润不够,那么资本就不愿意投资制造业,工厂主也无法给雇员提供较好的待遇,而待遇差又使人才无法进入制造业,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制造业的水平被锁死在低端,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我们国家真正有高端竞争力的制造业,确实为数不多。
为什么制造业落后?
没别的原因,就是发展晚了。
土地财政、血汗工厂、教育成本、医疗成本这几个被骂烂的问题,从本质上,都是发展晚的必然结果。它们有毒,而且很毒,但是不喝,死得只有更快。你以为有选择,实际上没有。
阶级固化并不只存在于个人之间,同样存在于国家之间。祖先欠了太多的债,落后别人太多,那后人就只能苦苦挣扎着还债,还未必还得上。
人生就是这样,往往只有几瓶毒药,你只能选一种,历史亦如此。
当然,这个所谓代表,我还是要说,他坏透了。
很多人谈收入,其实就算收入一样或者高一点 工厂的吸引力也比不上送外卖等服务业
几个因素
1 工作环境
比如送外卖 高峰期很忙,但是下午有时候也有空闲时间 可以休息一下 玩玩手机 抽根烟 夏天还能到外卖店吹吹空调。
制造业的工作是没有闲时的
2 枯燥程度
制造业的工作室原地不同重复性的枯燥 时间长了 精神也折磨
送外卖好歹可以不同地方转一转 没那么枯燥
年轻人一定都是傻子,放着那么好的产业工人不当,去送外卖,搞直播。
市场经济下双向自由选择,老板可以选员工,员工也可以选老板。这事儿用不着鼓励,做好你的本分,争当好老板,把员工视为自己的家人,员工自然会选择你。快递外卖网络直播行业的老板,要不是劳动者本人,要不就是相对工厂来说待遇更好(虽然也是一路货色)。随着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目前这种员工选老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老板们适应就好,不适应就去破产。
一个月1500元,住格子宿舍,吃没肉的食堂,你愿意去吗?
这种不叫企业,叫落后产能!
“工匠精神”,是大国工匠的幸福生活,而不是黑作坊小厂压榨年轻人的借口!
中国要发展的,是高端制造业,而不是当欧美的代工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许多代表的建言,因为契合社会热点话题而受到全网的关注。其中,就包括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先生的提议。
他说,许多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意当工人。他建议全社会要一起努力,鼓励我们的广大年轻人们去制造业,成为产业工人。
高端制造业,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很对。发展高端制造业很重要,也确实如此。鼓励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于国于民都有大大的好处!但是,这仅仅针对能够提升中国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
高端制造是国家的竞争力和压舱石,但低端制造不是。高端制造是人民的财富,然而高污染、高危险的低端制造不是!
不是所有工厂都叫高端制造,试图混淆概念的人不是坏就是蠢!
不能以发展制造业为由,把年轻人送进某些低端工厂卖苦力,让他们被黑老板敲骨吸髓。如果是这样,还不如让年轻人们去送外卖!
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宁可去干外卖、快递,开网约车也不进工厂?是因为我们的年轻人“堕落”了,所以不愿意进工厂了吗?
—— 胡说八道,这和堕落有什么关系?显然是因为这些新兴市场、新兴平台的薪酬更公平、更公开、更透明啊!
年轻人也要成家立业,他们也有一家人要吃饭,居高临下的说教背后,是隔岸观火,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实际上,只要工资到位,年轻人还是很愿意当产业工人的。比如国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们,大家就很愿意去。这里的技术工人地位高、工资待遇好,从来就不缺勤奋的年轻人!
高端产业的附加值高,利润可观,工人的待遇是相当好的,人均月收入有8000~10000,这其实是很吸引人的。然而,有大量的低端产业的“李鬼”,也把工资标成8000~10000,玩“ 底薪+提成”,玩“罚钱扣工资”的套路!
工资的标价虽然很高,然而我们的年轻人到了以后才发现,所谓的“月薪过万”,只存在于理论中!他们没日没夜地加班也只能拿到四五千块钱。而且,这些“黑作坊”还动辄就找理由非法克扣员工工资。
这些扣工资规则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但共同点是——扣得多:看手机超过1分钟就要扣50,迟到要罚300,请假要扣500,然而他们的日薪明明只有200块钱!
有的人,没日没夜加班,算下来竟然倒欠工厂钱?简直是离谱至极,可笑至极!
许多年轻人都被这些“李鬼”套路过,于是就对制造业充满了偏见。甚至真的有高薪的高端制造业职位,年轻人们也不敢去了!
还有的人说,这些工厂也的确没有利润,真的给不起高工资,怎么办?
不怎么办,该升级升级,该倒闭倒闭,它们本身就是国家三令五申要淘汰的落后产能!
国家十几年前,就引导企业要去搞产业升级,要增加工业附加值。然而这些“李鬼”们,现在却依然没有利润。① 是不是恰恰说明,它们十几年都没有响应国家的号召? ② 它们是不是属于中央三令五申,该关停、该淘汰的落后产能? ③ 这些落后企业,是不是不配拥有我国珍贵的青年人们宝贵的青春?
年轻人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十二年基础教育寒窗苦读,数年的高等教育专业培养,国家数十年的培养和投入,怎么能浪费在落后的工厂里?
落后的产能,不配拥有年轻人!
我们的年轻人,不是因为看不起工业、制造业,不是因为嫌弃制造业不光鲜、很累,所以不愿意进工厂。
难道外卖楼上楼下地跑不累吗?难道网约车一开一半天不累吗?
外卖快递的底薪不高,但勤快一点真的能上万;
网约车单价并不高,但努努力也能挣到钱;
直播行业、电商行业经常加班,很辛苦,但加加班真的能挣到钱;
……
我们的年轻人,不是不肯努力,不是不肯奉献,他们只是也要吃饭,也要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罢了。
发挥他们的才能,需要企业家们先发挥企业家精神,创造出更多高端制造企业,涌现出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来展现他们的才能啊!
他们的青春值得奉献给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而不是奉献给那些毫无竞争力的低端产业!
现在是市场在加速倒逼落后产能改革,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大手,在主导服务业去挤垮那些低端产业、低端产能。
这是个结构优化的过程,某些低端产业的老板,要认清现实,退出自己的舒适区,踏踏实实地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做贡献。
我们的工业,早期是“代工工业”,那时候我们的工业总量很小,人均收入很低,给工人的工资,相对广大农民是很高的,年轻人们自然愿意进场当产业工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制造业的水平也在发展。我们经历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的三步跨越。
中国正在一个由中低端产业,全面迈向中高端产业的过程中。
首先迈过去的,是互联网企业。
我们的互联网企业,不是类似印度那样,简单的技术外包公司。而是具有一定创新、研发能力的产业头部公司。它们获得了定价权和溢价能力,虽然只是不大的一部分。仍然可以有很高的利润,自然也给得起高薪聘请人才。
中国的新能源电力企业,也完成了这次跨越,甚至达到了领先全世界的水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太阳能发电制造等等产业,具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议价甚至定价的能力。
中国的高端纺织业也在快速的进步,本土的纺织品,无论从版型设计到质量,都开始全面地赶超外企,本土品牌不再只是“低端”的代名词……
整个中国的产业结构都在升级,国家给过落后产能机会。你自己没把握住啊?现在又来哭“空心化”?落后于整个社会,是要被挤死的啊。做生意嘛,自己做的不升级的决策,哪儿有不担风险的?
那些十几年来都不愿意做升级的那些毫无技术含量的电子代工厂,那些毫无技术优势的落后纺织厂,那些不听国家劝的落后企业家,难道不应该被淘汰吗?
它们应该被淘汰,它们不配拥有年轻人!
把这些“老鼠屎”淘汰掉,把这些套路多的落后企业淘汰掉。让年轻人能够放心地把青春奉献给高端制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工人,这样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至于那些低端工厂,就任由它们被淘汰吧。它们是影响共和国健康的腐肉,被剔除不过是或迟或早的必然,剔除腐肉,一身轻松,我们才能走得更远不是吗?
站着说话不腰疼,隔岸观火,居高临下地指指点点,总是容易的。
可我们更需要做点实际的事情,实际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的事情。
低端产业不是竞争力,卖苦力和奋斗是两码事。中国的腾飞,靠的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英勇奋斗,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卖苦力。
宋代的韩愈在《马说》 里说: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虽然嘴里喊着“躺平”,但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失去奋斗的精神,他们只是缺少奋斗的获得感,他们需要更多的奋斗的土壤。
这需要我们所有人行动起来,更有所作为。
乾坤未定,让我们给年轻的千里马们,给中国的工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怎么样?
这个话题下对于小康集团张兴海的提案基本是一片嘲讽。可如果愿意耐着性子把张兴海一共6000字的发言看完,并且思索一下,你会知道这个人虽然屁股坐在资本上,但思考的问题却全部在点子上。
实际上,张兴海一共有4个提案,包括这份年轻人进厂的,全部都围绕着小康集团的主业,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4份提案本是环环相扣。非要单独拆1个出来看,那确实是傻逼。
年轻人不愿意进厂最根本的原因是收入低,不要扯什么工厂暗无天日,小领导PUA。外卖行业风餐露宿,被客人叼,被站点罚钱,每天面临着不闯红灯就超时,一闯红灯就找死的局面。工作的环境真的就比工厂好?
若不是因为收入高,谁愿意天天受这些个龟孙子气。那我反问了,美团和饿了么这两家外卖行业的巨头是不是属于“有良心”的资本家?按照美团的说法,所有的骑手都是兼职,都是外包,所以没有必要买保险。
可问题在于,这些外包的骑手必须穿着美团黄色工衣,早上去站点开会,各种罚款扣钱标准(也就是最近才计划调整成扣分)。这里面哪一条不是正式工的标准?
外卖企业能够开出更高的工资不是老板良心发现,而是这个行业利润高。甚至说,这份高利润源于垄断。自百团大战以后,市场上能用的不过黄蓝两家。
外卖企业赚100块,给了员工10块作为薪酬,这是10%。制造业赚20块,给了员工5块作为薪酬,这是20%。既然是同样的工作压力,那么打工人涌向收入更高的行业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张兴海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第一份提案里直接点明了他们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足。
(1)核心技术部分空心化。芯片、高精地图、激光雷达、操作系统、计算平台、控制软件等依然受制于人。(2)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产品减配、低温性能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质量安全召回等时有发生,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等新挑战不断涌现。(3)产业链完整性、稳定性依然不足。虽培育出了较为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但仍存在缺芯、少电、关键原材料短缺涨价、高端产能不足等弊端。(4)金融资本投资政策需进一步优化,投资规模需加大。
你把一二三条合起来看,没核心技术,没高端产品,没有完整产业链的结果就是,没有高端品牌。没有高端品牌,也就没有高利润。我想以知乎er的水准,就不必再去解释微笑曲线了。
大头的利润从来不属于国内低端制造业,所以大部分制造业也不可能让产业工人拿到更高的收入。
我对小康集团不太了解,但从张兴海的发言来看,他的企业依旧出于高级ODM和OEM的阶段。
假使你的企业能够将利润率翻5倍,你愿不愿意给员工的工资上调1倍?答,只要员工工资上涨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那么会毫不犹豫。
但就是这个企业效益上涨的前提决定了,企业如果真的想要剥削,他优先选择是淘汰落后的产业工人,将产线选择全自动化机器人。剥削机器的收益远远比剥削人力来的划算,而且不用背负道德责任。唯独工人们会失去劳动机会。
那为何张兴海还会鼓励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
因为现在自动化的投资收益比很低,除了像小米这种极度强调加工品质的企业,很少有人会去玩黑灯工厂。再者,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利润再低,也比很多基础加工制造业高得多。他们如果手头有钱,会更加倾向于全自动化生产。用更少的工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且获得更稳定的品质控制。
所以我才会说,张兴海屁股坐在资本上,但考虑问题却在国情上。增加产业工人对他的小康集团而言非常有价值,但不是决定性的。能够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研发能力和高端品牌的塑造。正如他的提案一样,产业工人排在最后一位。
他考虑的问题点在全国其他利润率更低的基础加工制造业,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的电子组装厂。基础组装企业的利润率低,发不起工资,招不到人,影响是国民经济的底层循坏。
当然,他非常清楚他的提案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一个行业没有高利润,那么无论如何无法改变整个行业的薪资结构。
我们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补贴基础加工制造业,提高这些行业的工人薪酬。第二,不要了,转移去越南。我顺便说一句,口罩消毒液这玩意就是属于基础加工业。
我把张兴海的提案看成一个过渡性方案,而非说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目前无法解决低端产业利润问题的时候,增加政府引导,稳定就业局面。至于产业升级,只能一步步地走。
换个角度来讲,现在如果多出来10%的产业工人去送外卖,会是一种什么局面?这意味着,外卖员的薪酬会直接下降。市场已经供大于求了。这批基础企业如果死了,外卖行业又无法消化这么大的劳动力市场,我们国家的经济基本雪崩。有时候选择做一件事,你明知它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却是目前不得不做出的改变。张兴海的提案便是如此。
我个人觉得,在嘲讽张兴海之前,先看下他对于产业工人提案里的这句话
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让制造业岗位更具吸引力。建议政府给企业送政策、送资金、送产业工人,比如提供新员工就业补贴,对参与订单式生产的临时用工给予一定的收入补贴及保险补贴
至今为止,提出对临时工发保险和补贴的,寥寥无几。就着这个话题多聊一点,我引用下珍大户(财经博主)的对于中国制造业2021年的一段评述:
2021年前三季度的贷款流向数据很明显地让人们意识到,国家压缩控制房地产,支持制造业复兴的趋势有多么强烈。
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从去年的0.88万亿,下降到今年的0.19万亿。个人住房贷款从去年的3.5万亿下降到今年的2.9万亿。
相反,给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是大幅度增加的,从0.97万亿增长到1.42万亿。这是超过百分之五十比例的增加。
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总计约50万亿。制造业仅仅22万亿,只有房地产一半不到。并且大部分都是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的余额6万亿不到。
而2021年仅仅在前三季度,就在6万亿的基础上新增了1.4万亿。
另外,今年前三季度10.48万亿的贷款里,给了小微企业3.5万亿,给了绿色节能减排企业2.76万亿。
这个数值相比过去几年,是翻倍式的增长。
从理性上来说,钱往哪个行业流,哪个行业就会增长。
结合国家对于制造业的投资趋势,再回看下张兴海的提案,你会得出一个结论:
咱们国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增长,更要把这一部分钱分给打工人。
我个人觉得,这个提案,挺实在的。
另,视频文案来源,抖音财经领域博主“珍大户”。我非常喜欢这个博主,她的视频非常有知乎的味道,一切以数据说话,从实际出发,没有那么多空谈。
视频文案引用自珍大户2021年12月30日的视频“可以持续看好制造业”
这位代表的建议我认可一半,反对一半。
我也不认可现在网络直播的风气,但凡有点姿色就想靠漏熊漏奶漏腚来做网红。真能红起来也行啊,大部分主播在摄像头前搔首弄姿坐半天,最高热度不过百,常驻观众个位数。
我说这些人属于好吃懒做,不过分吧?
他哪怕去送个外卖呢,好歹是靠劳动养活自己。
而我反对的地方是:年轻人不愿意做产业工人,错不在年轻人,错在产业待遇上。
我举个例子。各位如果买过房就会发现,交房的时候墙角、阳台、地下室总是有些黄黄黑黑的东西,那些都是建筑工人的屎尿。
作为房主,真的很恶心。这些陈年老屎你拿84和洁厕灵都泡不下来,只能把它们永远地封禁在木地板或瓷砖下面。
但我在这里不是要谴责建筑工人的素质,而是想说:
了解建筑行业的人都知道,一栋在建的楼甭管总高25层还是18层,上面是没有厕所的。工人有内急只能爬楼梯下楼再跑老远去工棚。
没有哪位工人有这个自觉性。他不会因为这个房间将来是要住人的,就不在里面留下自己的排泄物。这是人性,我认为无可厚非,换哪个国家都一样。
解决办法可以参考欧美,就是在建筑工地配临时厕所。
有条件的话每层一个,没条件的话两到三层一个,都会有助于减少随地大小便的情况。
在国内基本没有工地这么搞。
你如果是一个年轻人,除非实在没有文化,会愿意在一个没有洗手间、没有空调、没有工作服、全是粉尘、晚上住临时板房的环境里工作么?
这就是国内建筑行业的工作环境。别说一线工人,换成土木专业的大学生也是一样,只要上了工地都得住工棚、随地拉尿。
制造业的情况比建筑行业少不了多少。
建筑工人好歹还能边干活边吹牛打屁,而流水线上的工人形同机器,手一刻都不能停,人被异化成了机器零件,真的折磨人。
富士康为什么出现过6连跳,我觉得恐怕不是风水阴阳问题,而是人被压抑到精神变态。
如果你是中专、普通大专或三线民办本科毕业,那么有可能真的只能靠出卖体力来赚钱。从职业生涯的成长性来看,做外卖配送员的确不是什么好工作。
我一点都不反对起点低的青年做产业工人,但如果真的要做,那最好找家靠谱的外企去做。下面这张图片来自于知乎用户@Mr.杨志军,里面的福利待遇我认为真实性是很高的。
我绝无意于捧外贬内,也不是啥行走的50万,我只是不喜欢在涉及到年轻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搞宏大的民族叙事。
有些人,整天让年轻人学雷锋,可他们自己却在学_________。
这位人大代表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可以提政策建议的人大代表身份。另一个是切实感受招工困难的企业家身份。
第二个身份不想解决的事,就推给第一种身份?劳动力市场的事,一分钱一分货,什么价格说什么话,企业家自己不能解决吗?
市场经济已经让当老板的飞黄腾达人上人了,你们怎么不尊重市场经济,用多给钱的方式让劳动力市场向你们倾斜呢?
不喜欢市场经济,可以把公司送给国家。回家领粮票去。汝厂人民养之,汝勿虑也。
喜欢市场经济,就先以自己的企业家的身份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调整。在遇到不公对待之前,别用其他身份给自己减负。人民代表应该给人民减负。
否则,你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游说么?还省中间商赚差价了,够高效啊。
而且网络直播也就算了,如果连快递外卖的待遇都吊打你们行业…… 不淘汰点你们圈的一些产业就有点不太对劲了。
我只能说这个代表的初心是好的,科技强国、实业强国,流量强不了国。流量会消磨人的时间,但创造不了价值。
看看这个新闻,两亿的自由职业者,其实挺让人无语的。
可是这个话跟年轻人说没有用,年轻人择业看性价比,用脚投票。如果进工厂当工人的待遇、发展前景等等远高于快递、网络直播,年轻人自然会进厂。
所以与其劝说年轻人,不如认真思考如何扶植实体企业。
我曾经做过化工品仓储工作,接触过大大小小无数的化工类企业,我只能说,做实体太难了。每次去拜访客户,多数客户基本都是愁眉苦脸,赚少赔多。化工品关系国计民生,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化工品,但是却由于它的潜在危险和污染,人人喊打,企业经营环境非常恶劣。人们都知道化工品重要,但是却不想把它建在自己后院,这就是所说的“邻避效应”。
很多城市争做互联网之都,但是没有哪个城市愿意做工业之都。
实体、化工、生产制造,一点也不好听,不如互联网、平台、共享经济那么时髦。可是,共享经济不影响人的生存,没有实业却可能让人活不下去。
所以,代表把你的建议提给政府吧,多为实体企业办点实事,不要在年轻人身上花心思了。
我总结以下六点
……
现在年轻人又不是傻的,送外卖风吹日晒还吃不好饭,不应该多思考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吗?
鼓励解决不了问题,如果工厂能提供合理的休息时长,合理的假期,适合的工资保障,那么根本不需要鼓励,年轻人会自己去工厂。
而现在这种“鼓励”,只是让年轻人用最长的时间牺牲最多的身体健康挣最少的钱!
这些个专家们也可以试着辞去公务员身份去工厂当个厂长体验一下再来建议!
现在时代变迁,可供年轻人选择打工谋生的行业越来越多,进厂的工人,少了上世纪的声望,多了资本的压力。
而送外卖或者做网络直播,人是相对自由的,现在不少年轻人就是不喜欢被管着,就是想自由自在的,当然,我们也知道工业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 所以如果要让年轻人能够主动走进工厂,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应该是从工人的薪资待遇入手。
别总想着鼓励,有情难饮水饱,给年轻人搞点实际的期许,谢谢!
未来很多年轻人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趋利避害乃是人之本性,你告诉他们进工厂未来可期?宣传奉献主义和英雄主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