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我不是太熟,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各类令人猝不及防且观点独特的言论汇编,因此不做什么表述,这里主要聊聊张召忠张将军
张召忠爆红其实算是“老树开花”,其名声早在纸媒时代就已经在中文军事圈无人不晓了。因此反倒是可以说他后面的爆红(14年以后)是借着网络媒介的发达开花的第二春。借着B站里面“局座”这个梗了解他的人,倒可以说是张将军在退休前职业军人最后阶段的新粉。
而实际上如果关注他时间比较长的话,我们最早可以在1990年前后的《兵器知识》上面就可以看到他投稿的文章,彼时海湾战争正打得火热,很多我国军事学者都对此作为热点进行过持续而深入的了解。再后来你可以一直在《兵器知识》的专栏里看到他,到了大概1999-2003年期间,张召忠就已经是(中文军事爱好读者圈子里)享有盛名的军方代表了(另一个则是在《正大军事》《军事大观》两档军事类电视栏目和《兵器知识》上面经常出现的唐剑,唐剑本人高大帅气,很符合一般人认知当中军人的形象,而“唐剑军事信箱”在当时兵器知识杂志当中也是一个蛮有趣的栏目)。
我个人蛮喜欢张将军的,因为他有两个很不错的作为评论家的特质:
比较经典的就比如千禧年前后两次车臣战争时期,张召忠在《兵器知识》上写过一篇对于俄军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表现的文章,在这里面对于俄军一线官兵的作战意志和勇气做出了很高的赞扬,同时也对指挥官的指挥失当和官兵的经验不足做出了颇为戏剧化的,恨铁不成钢的表述(不过即便如此,后来几期还是有读者来信控诉这文章过于贬低俄军,令人大惑不解)。
在另一篇更晚一些的文章(大概不是《兵器知识》就是《舰船知识》)里,讲了自己去印度进行军事交流的见闻。一方面对于维克兰特号的老旧,印度基础交通工具的落后(空调漏水的图154客机)做了颇多吐槽;而另一方面似乎对于印度国防部当时简朴的工作作风颇为赞扬,如果这样的言论放到现在,恐怕会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捡起来复读吧。
这事儿最显著的体现就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张将军的一系列著名的战争预测了,他幽默的吐槽风格和对于战局离谱的预测融合在一起产生出来一种近乎相声一般的,极度可乐的节目效果(坚信伊拉克军队必然能取得胜利,当然我相信可能一部分内容并非出自他本意),导致当时那档节目一度成了收视率颇高有颇具笑点的黄金栏目(我爷爷奶奶至今每次看中央四台特约评论员评论的国际热点时都会问“那个张大白话怎么不出来了,还真是蛮想他的”也可以看出来这档节目影响之深远)。然而即使这样,他后来也没有因此而坚信自己的论断是正确的而变得魔怔,最终陷入不断为自己辩护的可笑而可悲的循环之中。而是欣然接受了事实,并继续作为一个幽默的军事评论家,在一方面承受着伊拉克战争预测失败梗的同时,另一方面和年轻人积极交流沟通(也许在某些人看来张将军这种大方承认的风格是被打脸而无言的表现,那属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成为了当时国内军迷了解军事大事的良好渠道。
另外还有一点有别于很多现代网友的风格,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哪怕前几年张将军遇到网络不友善言论时,也很少诉诸举报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接受新事物方面,这我便不多说,用一张图来表达即可:
要我说的话,如果不去了解张将军曾经一些文章当中的观点,而只是把他诸如雾霾和海带之类的论点和B站某些梗拿出来复读的话,那毫无疑问对他的了解和评价都会是浮于表面的。
这就好比因为恩格斯预测普奥战争奥地利会获胜,而断言他在战争方面的理论一文不值一样——实际上恩格斯作为票友,其对战争、后勤体系和对军事装备以及军事技术的理解要远超大部分同行,堪称军迷中的佼佼者。嗯——甚至还编写了《美国大百科全书》的绝大部分军事类条目词条。
在任何时代,这两条特质都能成为让一个人从其他众多人当中脱颖而出的条件。
这几张图我能用到知乎倒闭
这几张图我能用到知乎倒闭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我感觉 @刘镇锐 的回答是很有道理,至少是在理想情况下很有道理的……
我一直觉得,如果想好好讨论决策问题,就要明确不同的决策意味着什么样的社会,然后分开谈它们的代价。而很明显,就算禁止器官交易,由于这一需求客观存在,器官买卖黑市本身也必定存在,并且规模不小。
而另一种层面上,那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也确实会面临死亡威胁……
所以禁止器官交易的代价其实也是很大的——其实倒不如说,禁止任何资源流动的代价都是很大的。
所以我对这种东西的态度和“健康码常态化,大数据医疗”的态度基本没区别。把一些平常不被当作资源的东西划定为资源肯定会留下一大把作恶的空间,但这不是断定这种交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存在的理由……
放到一百年前,现代金融市场里种种衍生品的交易会留下的作恶空间也会大到难以想象。但做好了制度建设之后,这种存在内秉弊端的东西也同样可以被判定为利大于弊。
至于刘的回答本身,我可以从中看出来唯一的问题是,强制假设对社会规范的盲目信仰不存在可能有些强到脱离现实了……或者说,把那些“宗教化”的因素拿开之后,会带来的改变恐怕会导致一些很基础的理论分析视角不再可用(比如韦伯的理论很可能直接就废了),所以在这样的假设下讨论问题可能会很有误导性……
建议不要探讨该事件,
说错了会____,
说对了会____。
建议不要探讨该事件,
说错了会____,
说对了会____。
建议不要探讨该事件,
说错了会____,
说对了会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