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947年初鼎盛时的国民革命军(NRA)有能力和1937年初的日本帝国陆军(IJA)正面一战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xing-liang-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完全打不了,毫无机会

老生常谈最重要的两点:

1.1947年国民政府钢产量依然是渣渣,几万吨的水平,日本37年钢产量550万吨,更别提什么军工体系了,手头的武器没用,打完就没了,二战已经是总体战了,这是硬件方面。

2.国民政府是买办政府,没有土地革命和社会革命,组织度太低,不能集中调动本就有限的资源,民国时期农村和晚晴差异是不留辫子+士绅变土豪劣绅,国民党依然军阀一堆,派系一堆,一盘散沙,这是软件方面

国民政府是硬件不硬,软件真软,打什么打?

补充一句,47年的国民党不但以上这两条不行,国民党还跟美苏签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中美通商友好条约》,国民党跟苏联卖了东北和外蒙,国民党和美国卖了国内市场,彻底买办化,连慈禧太后都不如,这样一个反动的国民党连老百姓都不支持,打什么打?


user avatar   shan-yue-dao-lan-yue-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因为1937年的nra不也打了吗

截止38年10月武汉会战,ija伤亡累计人次超过总员额一半,根本补充不及。什么工业国都是浮云,日本每年能补10万人就不错了。

虽然47年的nra拥有ija同等重火力的军,不足10个,但是别忘了帮忙的炮灰多的多啊。五换一ija都换不起。

而且,这10年间,武器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国军手里的t26,霞飞,斯图亚特冲起来,够日军喝一壶的。37年,97式才刚定型,而斯图亚特虽然是轻型坦克,但是在日军面前已经横着走了。甚至数量上,搞不好都是国军占优,因为有个讲pla坦克部队时的数据,说解放战争pla共击毁、缴获800多辆国军各式坦克,加上逃台的坦克,国军各式坦克可能得有近千,无论质量数量都比37年的日军高。

一个不确定因素是,37年ija齐装满员,训练到位,士气高昂。这一点别说47年的nra,就是39年开始陷于治安战,士气重挫,训练下降,缺编缺炮的ija自己也比不了。中后期的ija比起37年的ija水平下降非常大。新一军新六军干得过43、44年的同等数量日军,真不代表干得过37年的日军。

个人觉得只要不犯错误被高士气高执行力的日军捅穿什么要害,用美械换ija的老兵和士气,完全可以打。


user avatar   ai-mo-nao-dai-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说装备,日本人的装备网上太多了,就不多说了,就说国军这装备,时间线以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为基准。

先补充几点个人看法:

1.这个阶段很多军的番号应该是整编师,个人处于统一辩识的目的,一律以军的番号按顺序排序。

2.中间缺失部分军的人数装备,主要是目前没找到,日后搜集到将逐步补全,国军普通部队尤其杂牌部队装备很乱,所以资料确实比较难收集。

3.部分军编制人数多,但是轻武器比较少的情况,个人看法有这几个原因,第一部分主力部队工兵,炮兵,通信兵,辎重兵可能是配枪的,但是部分部队这些兵种不配枪或者配枪很少,只有步兵有轻武器。第二就是国军平均30%的空响率,部分部队可能是50%,所以编制人数不能太当真。第三就是很多部队被多次全歼打击,这个阶段不同程度都在整补重建,很多装备可能没有补充到位。

4.1947年到1948年这个阶段,国军已经丢失了二百多万人以上的武器装备,很多重建以后的部队轻武器勉强补充,重装备几乎没有,除了少数主力部队配备比较齐全外,普通部队装备缺额是正常的,同时部队装备数量与编制数量不符合的情况也是正常的损耗,应该是补充不到位的情况。

5.胡宗南所部与其他部队有差异,共产党员胡宗南几乎是把装备平均配备给各军,绝对没有厚此薄彼,例如嫡系第一军,装备未必比其他军好,变相也分散了各军的实力,其他部队,则是主力部队重点装备加强,战斗力差的装备有缺额,以求维持骨干部队的战斗力,其他部队能凑数就行了。

6.阎老西部队装备很好,例如汤姆森冲锋枪阎锡山就能自产,晋阎军最多的时候一个团装备一百多支汤姆森;但是编制水分很大,一个师编制八千人,实际就是四千多,所以编制数不能太当回事,因为晋阎军实力兵力就是十二三万,但是一直是按十七万问委座要的军饷,而且这十二三万也未必准确(保不齐内部还得吃点空饷)。

第1军 (整编第1师)

军长:罗列,中央军胡宗南系,下辖1、78、167旅,编制数:约26000人;

轻武器:手枪676支、步枪5896支、冲锋枪510支、轻机枪699挺、重机枪130挺、高射机枪12挺、60迫击炮144门、战防枪56支、掷弹筒236支、火箭筒30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7门、战防炮38门、野炮11门、山炮11门;

该军于1949年12月成都战役全军覆没。

第2军(整编第9师)

军长:先为王凌云,后被免职升任第13绥靖区(南阳)司令,陈克非继任;中央军,下辖9、46、76旅,编制数:18527人;

轻武器:手枪345支、步枪10051支、冲锋枪2390支、轻机枪753挺、重机枪108挺、60迫击炮194门、信号枪144支、火箭筒46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0门、战防炮48门、山炮36门;

该军于西南战役在川东全军覆没。

整编第2师(该军为新建部队,与原定改编为整编第2师的第52军无关)

军长:晏子风,中央军,下辖第211、213旅,其211旅由整编第45师残部编成,213旅为新建部队,编制数装备不详。

该军于济南战役被全歼。

第3军(整编第6师)

军长:罗厉戎,中央军胡宗南系,下辖第7、32师,编制数:约18000人;

轻武器:手枪497支、步枪6697支、冲锋枪187支、轻机枪622挺、重机枪111挺、高射机枪5挺、60迫击炮55门、枪掷弹筒505支、信号枪7支;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4门、战防炮8门、步兵炮2门、野炮6门、山炮12门、榴弹炮3门。

该军于清风店、石家庄、川西两次被全歼。

第4军(整编第4师)

军长:王作华,中央化粤军,下辖第59、90、102旅,编制数:18898人;

轻武器:手枪863支、步枪5838支、冲锋枪498支、轻机枪653挺、重机枪121挺、60迫击炮69门、战防枪36支、枪掷弹筒667支、火箭筒26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6门、战防炮2门、山炮12门。

该军于渡江战役全军覆没。

第5军(整编第5师)

军长:邱清泉(邱疯子),中央军,下辖第45、96、200旅,编制数:32751人;

轻武器:手枪443支、步枪12959支、冲锋枪3184支、轻机枪1021挺、重机枪179挺、60迫击炮279门、战防枪30支、枪掷弹筒586支、火箭筒52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97门、战防炮72门、山炮36门、榴弹炮12门。

该军于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全军覆没。

第6军(原青年军番号),已被撤销。

该军于1948年由青年军第207师与第195师合编而成,军长:罗友伦,编制数包括207师参考青年军,195师约10000人;装备数:207师参考青年军,195师不详。

第7军(整编第7师)

军长:钟纪,桂军主力,下辖171、172旅,编制数:23259人;

轻武器:手枪1605支、步枪8482支、冲锋枪198支、轻机枪967挺、重机枪247挺、60迫击炮92门、枪掷弹筒658支、信号枪45支;

重武器:步兵炮10门、中型迫击炮57门、战防炮12门、野炮17门、山炮15门。

该军在湘西、广西战役两次被全歼。

第8军(整编第8师)

军长:李弥(此人极为擅长跑路),中央军,原下辖42、103、166师,1947年8月166师为基干扩编为第9军,1948年7月103师为基干扩编为第39军,此时下辖42、新3、新20旅,编制数:24112人;

轻武器:步枪13273支、冲锋枪2466支、轻机枪1069挺、重机枪181挺、60迫击炮242门、枪掷弹筒250支、信号枪54支、火箭筒60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85门、战防炮62门、山炮24门、榴弹炮12门。

该军于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全军覆没。

第9军(原青年军番号),已被撤销。

该军于1947年由166师为主扩编新的第9军(整编第9师,两个整编第9师并存),中央军,下辖第3、166旅、暂编26旅,编制数:166师编制数约6000人,其他两个师为新建部队人数不详;

武器装备:不详;

该军于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全军覆没。

注:第9军第3师为新建部队,与原第10军第3师无关。

第10军(整编第3师)

军长:覃道善,1947年12月转为中央军陈诚土木系,由胡琏第18军抽调兵力重建,下辖3、18、75旅,编制数:24388人;

轻武器:手枪144支、步枪6330支、冲锋枪310支、轻机枪571挺、重机枪81挺、60迫击炮144门、战防枪6支、枪掷弹筒394支、火箭筒1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0门、山炮12门。

该军于定陶战役、祝王寨战役、双堆集战役接连被全歼3次。

第11军(整编第18师)

军长马敦静,宁马回军,下辖第168、190旅、骑兵第10旅,编制数:18339人;

轻武器:手枪737支、步枪5519支、轻机枪544挺、重机枪110挺、60迫击炮24门、枪掷弹筒255支、信号枪5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6门、战防炮4门、野炮3门、山炮24门。

该军于宁夏战役投诚。

第12军(整编第12师)

军长:霍守义,原东北军,下辖第111、112路、独立旅,编制数:约12000人;

武器装备:不详。

该军于陈官庄全军覆没。

第13军(整编第13师)

军长:石觉,中央军汤恩伯系,下辖:第4、54、89师,1947年底54师与新6军14师及新建的暂编59师(保安团改编)合编为新3军,同时13军补充新建的暂编63师(保安团改编),编制数:27275人;

轻武器:手枪850支、步枪11141支、冲锋枪2315支、轻机枪1002挺、重机枪180挺、60迫击炮207门、枪掷弹筒697支、信号枪45支、火箭筒83支;

重武器:步兵炮28门、中型迫击炮62门、战防炮40门、山炮12门、榴弹炮12门。

该军于北平投诚。

第14军(整编第10师)

军长:熊绶春,中央军陈诚土木系,下辖第10、85旅,编制数:16663人;

轻武器:手枪381支、步枪6999支、冲锋枪732支、轻机枪638挺、重机枪120挺、60迫击炮107门、战防枪46支、枪掷弹筒506支、信号枪26支、火箭筒17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9门、战防炮12门、野炮19门、榴弹炮4门。

该军于淮海战役中在双堆集、广西2次全军覆没。

第15军(整编第15师)

军长:武庭麟,镇嵩军半中央军化,下辖第64、135旅,编制数:12246人;

轻武器:手枪19支、步枪1102支、冲锋枪40支、轻机枪102挺、重机枪17挺、60迫击炮12门、战防枪14支、枪掷弹筒54支、信号枪10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9门、战防炮4门、山炮11门。

该军于豫西战役、西南战役中被全歼2次。

第16军(整编第16师)

军长:袁朴,中央军胡宗南系,下辖第22、94、109师,编制数:31430人;

轻武器:手枪392支、步枪8834支、冲锋枪511支、轻机枪866挺、重机枪160挺、60迫击炮93门、战防枪42支、枪掷弹筒391支、信号枪47支、火箭筒20支;

重武器:中型迫炮64门、步兵炮5门、战防炮28门、野炮14门、山炮18门、榴弹炮4门。

该军于北平投诚。

第17军(整编第17师)

军长:何文鼎,中央军胡宗南系(原陕军高桂滋部),下辖第12、48、84旅,编制数:24249人;

轻武器:手枪258支、步枪6188支、冲锋枪303支、轻机枪592挺、重机枪137挺、60迫击炮108门、战防枪17支、枪掷弹筒443支、信号枪3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5门。

该军于川西被全歼。

第18军(整编第11师)

军长:胡琏,中央军陈诚土木系,下辖第11、118旅,编制数:34502人;各种汽车360辆。

轻武器:手枪456支、步枪10460支、冲锋枪2564支、轻机枪957挺、重机枪193挺、60迫击炮254门、枪掷弹筒294支、信号枪55支、火箭筒46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74门、战防炮34门、山炮32门、榴弹炮12门、32平射炮24门、22机关炮12门。

该军于淮海战役中在双堆集全军覆没。

第19军(整编第19师)

军长:于镇河,晋阎军,下辖第68师,暂编第37、40师,编制数:19294人;

轻武器:7588支步枪,682挺轻机枪,54挺重机枪,411支冲锋枪,423门60迫击炮,166具掷弹筒;

重武器:23门山炮,12门野炮。

该军于太原被全歼。

第20军(整编第20师)

军长:杨干才,川军杨森部,下辖第133、134旅,编制数:17730人;

轻武器:手枪169支、步枪4116支、冲锋枪245支、轻机枪379挺、重机枪77挺、60迫击炮72门、枪掷弹筒380支、信号枪89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0门、战防炮2门、野炮5门、山炮24门。

该军于渡江战役被全歼,重建后在成都投诚。

第21军(整编第21师)

军长:刘雨卿,川军刘湘军唐式遵部,下辖第145、146旅,编制数:19095人;

轻武器:手枪783支、步枪5411支、轻机枪590挺、手提机枪271挺、重机枪75挺、信号枪27支、60迫击炮8门、枪掷弹筒486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6门、战防炮8门、山炮12门。

该军渡江战役后投诚。

第22军(整编第22师)

军长:左世允,原陕军及甘军合并而成,下辖第86师、新编11旅,编制数:约14000余人;

轻武器:手枪758支、步枪7181支、轻机枪375挺、手提机枪208挺、重机枪94挺、枪掷弹筒170支、信号枪3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94门、山炮20门。

该军于1949年通电起义。

第23军(原晋阎军番号),已撤销。1949年渡江战役前,由第211、213、315师,三个新建师组成,军长李志鹏,中央军,编制数装备数不详。

该军于广西战役被全歼。

第24军(整编第24师)

军长刘文辉,川军刘文辉部,下辖第136、137旅,编制数:20789人;

轻武器:手枪120支、步枪5745支、冲锋枪260支、轻机枪226挺、重机枪92挺;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174门。

该军于1949年起义。

第25军(整编第25师)

军长:黄百韬,中央军,下辖第40、108、148旅,编制数:23124人;

轻武器:手枪463支、步枪13662支、冲锋枪340支、轻机枪643挺、重机枪117挺、60迫击炮108门、枪掷弹筒695支、信号枪56支、火箭筒1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5门、野炮12门、山炮24门。

注:黄伯韬所部扩编为第7兵团后,25军吞掉配属给第3快速纵队(伞兵)的4门榴弹炮,12门重迫击炮及部分中迫击炮、60迫击炮若干。

该军于淮海战役中在碾庄全军覆没。

第26军(整编第26师)

军长:马励武,中央军,下辖第93、193旅,编制数:17575人;

轻武器:手枪257支、步枪7302支、冲锋枪506支、轻机枪730挺、重机枪117挺、60迫击炮88门、枪掷弹筒142支、信号枪66支、火箭筒6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5门。

该军于鲁南战役、云南战役两次被全歼。

第27军(整编第27师)

军长:王应遵,中央军胡宗南系,下辖第31、47旅,编制数:24285人;

轻武器:手枪144支、步枪4899支、冲锋枪318支、轻机枪407挺、重机枪80挺、60迫击炮71门、野炮12门、枪掷弹筒365支、信号枪33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4门。

该军于瓦子街战役被全歼。

第28军(整编第28师)

军长:李勃,中央军,下辖第52、80旅,编制数:20435人;

轻武器:手枪357支、步枪6433支、冲锋枪423支、轻机枪633挺、重机枪110挺、60迫击炮111门、枪掷弹筒626支、信号枪44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5门、战防炮4门、野炮11门、山炮12门。

该军于渡江战役被全歼。

第29军,不编。1949年渡江战役前,由第197、239、307师,三个新建师合编而成,军长陈明仁,中央军,编制数装备数不详。

该军1949年6月番号取消,所部编并。

第30军(整编第30师)

军长:鲁崇义,中央军胡宗南系(原西北军),下辖第27、30旅,编制数:23262人;

轻武器:手枪203支、步枪6003支、轻机枪684挺、手提机枪416挺、重机枪98挺、60迫击炮68门、枪掷弹筒588支、信号枪16支。

重武器:战防炮2门、山炮20门、火箭筒6支。

该军于太原战役被全歼。

第31军(原青年军番号)

军长廖慷,中央军,下辖第201、204、205师,编制数和武器装备参考青年军各师。

第32军(整编第32师)

军长:唐永良,中央军(原晋阎军商震部),下辖第139、141旅,编制数:15883人;

轻武器:手枪95支、步枪3346支、冲锋枪95支、轻机枪313挺、重机枪50挺、60迫击炮50门、枪掷弹筒214支、信号枪6支、火箭筒1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1门、野炮6门、山炮1门、榴弹炮4门。

该军于鲁西南战役、胶济路西段战役被全歼2次。

第33军(整编第33师)

军长:沈瑞,晋阎军,下辖第71师、暂编第46师,编制数:20307人;

轻武器:9698支步枪,670挺轻机枪,108挺重机枪,524支冲锋枪,385门60迫击炮,391具掷弹筒;

重武器31门山炮,2门野炮,9门榴弹炮。

该军于晋中、太原两次被全歼。

第34军(整编第34师)

军长:高卓之,晋阎军,下辖第73师、暂编第44、45师,编制数:19294人;

轻武器:7204支步枪,504挺轻机枪,70挺重机枪,435支冲锋枪,544门60迫击炮,158具掷弹筒;

重武器:23门山炮,12门野炮。

该军于太原被全歼。

第35军(整编第35师)

军长鲁英麟,晋绥军傅作义部,下辖第101师、暂编第17、26师,编制数:约24000人。装备各种汽车95辆,另配属汽车团(装备十轮卡车420辆)。

轻武器:约400支冲锋枪,其他不详;

重武器:榴弹炮3门,其他不详。

该军于平津战役随傅作义起义。

注:1.按照1948年国军重新调整的三师九团制美械部队的装备标准,每个军装备的冲锋枪数应是1493支。而傅作义部以冲锋枪为例,傅作义在1948年11月初,跟老蒋要装备时,提到冲锋枪数量距编制尚缺3054支。由此可见,直到平津战役即将开打前,老蒋允诺的冲锋枪数估计也就只到了一半。

2.1948年11月傅作义拿到大批美械装备后,其嫡系部队,每个步兵连约有三零轻机枪12挺,汤姆逊冲锋枪40多支,半自动步枪10多支,还狙击步枪3-4支,手枪10多支。炮兵,汽车,通讯,工兵缺编严重。

第36军(整编第36师)

军长:钟松,中央军胡宗南系,下辖第28、123、165旅,编制数:30788人;

轻武器:手枪524支、步枪10382支、冲锋枪374支、轻机枪945挺、重机枪172挺

60迫击炮144门、战防枪18支、枪掷弹筒1445支、信号枪4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92门、战防炮8门、野炮12门、山炮19门。

该军于沙家店战役、澄合战役、大荔战役、西南战役被全歼4次。

第37军(缺编)。

该军于1949年渡江战役前,以青年军第202、204、209师合编而成,军长罗泽闿,编制数和武器装备参考青年军各师。于上海战役被全歼。

第38军(整编第38师)

军长:张耀明,中央军胡宗南系(原杨虎城陕军),下辖第55、177旅,编制数:23963人;

轻武器:手枪240支、步枪5660支、冲锋枪304支、轻机枪573挺、重机枪93挺、60迫击炮83门、枪掷弹筒424支、信号枪56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6门、战防炮4门、步兵炮4门、野炮8门、山炮12门。

该军于西南战役投诚。

第39军(缺编)

该军于1948年7月原第8军103师为基干与147师合编为第39军,军长王伯勋,该军于广东被全歼。编制数:103师约6000人,147师为新建部队人数不详,武器装备不详。广东战役被全歼。

第40军(整编第40师)

军长:李振清,中央军(原西北军庞炳勋部),下辖第39、106旅,编制数:15674人;

轻武器:手枪253支、步枪5619支、冲锋枪333支、轻机枪545挺、重机枪91挺、60迫击炮35门、枪掷弹筒302支、信号枪24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0门、步兵炮6门、战防炮8门、野炮4门。

该军于1949年在河南新乡投诚。

第41军(整编第41师)

军长:陈宗仁,川军孙震部,下辖第122、124旅,编制数:27297人

轻武器:手枪176支、步枪6232支、轻机枪660挺、手提机枪361支、重机枪114挺、枪掷弹筒409支、60迫击炮107门、信号枪15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1门、野炮20门、山炮12门。

该军于陈官庄全军覆没,重建后在四川起义。

第42军(整编第42师)

军长:赵锡光,中央军,下辖第65、128、201旅,编制数:编制数:19543人;

轻武器:手枪209支、步枪7270支、冲锋枪381支、轻机枪625挺、重机枪133挺、60迫击炮129门、枪掷弹筒299支、信号枪41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71门、战防炮8门、野炮8门、山炮2门。

该军于1949年9月随陶峙岳起义。

第43军(整编第43师)

军长:楚溪春,晋阎军,下辖第70师、暂编第39、49师,编制数:20307;

轻武器:8435支步枪,543挺轻机枪,90挺重机枪,379支冲锋枪,206门60迫击炮,161具掷弹筒;

重武器:35门山炮。

该军于太原战役被全歼。

第44军(整编第44师)

军长:王泽浚,川军刘湘部,下辖第150、162旅,编制数:18652人;

轻武器:手枪385支、步枪5945支、冲锋枪394支、轻机枪604挺、重机枪101挺、60迫击炮72门、枪掷弹筒320支、信号枪10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8门。

该军于陈官庄,大西南2次被全歼。

整编第45师(该师系陈金城整编第45师(96军)被全歼后重建部队)

师长:于兆龙,中央军,下辖第141、212旅,编制数装备不详。

第45军(缺编)

该军原为川军邓锡侯所部,1945年被撤编,番号取消,1949年渡江战役前由第96、102、312师,三个新编师合并而成,军长:赵霞,中央军,编制数装备不详,渡江战役被全歼。

注:1949年重建的第96师由国府军委会、军政部等单位3个警卫团合编而成,装备兵员较好。

第46军(整编第46师)

军长:谭何易,桂军,下辖第188旅、新编第19旅,编制数:10141人;

轻武器:手枪161支、步枪6681支、冲锋枪200挺、轻机枪551挺、重机枪106挺、60迫击炮68门、战防枪40支、枪掷弹筒22支、火箭筒6支、步兵炮3门;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20门、野炮6门、山炮13门。

该军于莱芜战役、广西战役2次被全歼。

第47军(整编第47师)

军长:陈鼎勋,川军邓锡侯部,下辖第125、127旅,编制数:20093人;

轻武器:手枪85支、步枪3917支、冲锋枪391支、轻机枪421挺、重机枪74挺、60迫击炮64门、枪掷弹筒407支、信号枪4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16门、步兵炮4门、野炮12门。

该军于陈官庄被全歼,重建后在四川起义。

第48军(整编第48师)

军长:张光伟,桂军,下辖第138、176旅,编制数:23423人;

轻武器:手枪1670支、步枪6968支、冲锋枪200支、轻机枪613挺、重机枪109挺、60迫击炮54门、枪掷弹筒679支、信号枪10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2门、战防炮10门、步兵炮2门、野炮12门、山炮24门。

该军于广西被全歼。

第49军(整编第49师)

军长:王铁汉,原东北军,下辖第26、79、105旅,编制数:约18000人;装备不详。

该军于辽西,广东战役被全歼2次。

第50军(缺编)

该军于1948年9月第54军36师为骨干与第7师合编而成整编第54师,1949年改番号为第50军,军长:李志鹏,其中第7师为新建部队,与第3军第7师无关。编制数:36师约8000人,7师不详,武器装备不详。该军于广东战役被全歼。

第51军(整编第51师)

军长:周毓英(1947年1月被俘)、后为王严,原东北军,下辖第41、113旅,编制数:13661人;

轻武器:手枪201支、步枪4848支、冲锋枪233支、轻机枪411挺、重机枪75挺、60迫击炮78门、枪掷弹筒369支、信号枪10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17门、山炮16门。

该军于鲁南、上海战役被2次全歼。

第52军(整编第2师)

军长:赵公武,中央军汤恩伯系,下辖第2、25师、暂编第58师,编制数:27539人;

轻武器:手枪178支、步枪12025支、冲锋枪299支、轻机枪873挺、重机枪200挺、60迫击炮143门、战防枪32支、枪掷弹筒247支、信号枪51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88门、战防炮16门、野炮4门、山炮11门;

第53军(整编第53师)

军长:周福成,原东北军,下辖第116、130师、暂编第30师,编制数:约30000人;武器装备不详。

该军于沈阳被全歼。

第54军(原定整编第54师)

军长:阙汉骞,中央军陈诚系,下辖第8、198师、暂编第57师长编制数:29356人;

轻武器:手枪498支、步枪16987支、冲锋枪3124支、轻机枪979挺、重机枪185挺、60迫击炮233门、枪掷弹筒297支、信号枪155支、火箭筒105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100门、战防炮32门、山炮36门、榴弹炮12门。

第55军(整编第55师)

军长:曹福林,西北军韩复榘部,下辖第29、74、181旅,编制数:18710人;

轻武器:手枪157支、步枪5964支、冲锋枪319支、轻机枪444挺、重机枪102挺、60迫击炮97门、枪掷弹筒546支、信号枪4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3门、山炮2门。

第56军(整编第56师)

军长:彭焕章,川军刘湘部,下辖第163、164旅,编制数:约18000人,武器装备不详;

该军于1947年底被撤销番号,所部两个旅划转至第15绥靖区指挥,1949年由桂系军第228、229、230师,三个新建师重建的编制数,武器装备数不详,广西战役中被全歼。

第57军(缺编)

该军于1949年,由青年军第203师改编而成,下辖第228、229、230师,后又归并第330师。编制人数武器装备参考青年军,广西战役被全歼。

第58军

军长:鲁道源,滇军,下辖第183旅、新编第10旅,编制数:16673人;

轻武器:手枪112支、步枪5369支、轻机枪532挺、手提机枪227挺、重机枪95挺、60迫击炮96门、枪掷弹筒549支、信号枪27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4门、山炮12门。

该军于广西战役被全歼。

第59军

军长:刘振三,西北军冯治安部,编制数:19576人;

轻武器:步枪4416支、轻机枪387支、重机枪75挺、手提机枪219挺、手枪326支、60迫击炮60门、枪掷弹筒378支、信号枪14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门、山炮13门、野炮12门。

该军于台儿庄、贾汪起义。

第60军 (整编第60师)

军长:曾泽生,滇军,下辖第182师、暂编第21、52师,编制数:30787人;

轻武器:手枪246支、步枪10005支、冲锋枪1513支、轻机枪623挺、重机枪174挺、60迫击炮155门、战防枪15支、枪掷弹筒539支、信号枪70支、火箭筒2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88门、战防炮8门、步兵炮2门、山炮8门。

该军于长春起义。

第61军(整编第61师)

军长:赵恭,晋阎军,下辖第66、69、72师,编制数:22886人;

轻武器:7006支步枪,783挺轻机枪,72挺重机枪,470支冲锋枪,462门60迫击炮,309具掷弹筒;

重武器:29门山炮。

该军于太原战役被全歼。

第62军

军长林伟俦,中央军化粤军,下辖第67、151、157旅,编制数:31764人;

轻武器:手枪860支、步枪7311支、冲锋枪526支、轻机枪816挺、重机枪158挺、60迫击炮102门、战防枪9支、枪掷弹筒794支、信号枪8支、火箭筒3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4门、步兵炮21门、野炮12门、山炮35门。

该军于北平投诚,1949年2月在广东重建后,在海南岛战役被全歼。

第63军(整编第63师)

军长:林伟涛,中央化粤军,下辖第152、186旅,编制数:18886人;

轻武器:手枪766支、步枪6337支、冲锋枪404支、轻机枪650挺、重机枪106挺、60迫击炮111门、枪掷弹筒549支、信号枪47支、火箭筒2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6门、山炮12门。

该军于窑湾被全歼。

第64军(整编第64师)

军长:黄国良,中央化粤军,下辖第152、186旅,编制数:19033人;

轻武器:手枪374支、步枪6705支、冲锋枪77支、轻机枪331挺、重机枪61挺、60迫击炮1门、战防枪4支、枪掷弹筒316支、信号枪23支、火箭筒9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6门、步兵炮6门、战防炮9门、山炮5门。

该军于碾庄被全歼。

第65军(整编第65师)

军长:李振,中央化粤军,下辖第160、187旅,编制数:30958人;

轻武器:手枪578支、步枪5501支、轻机枪667挺、手提机枪357挺、重机枪120挺、枪掷弹筒247支;

重武器:战防炮11门、中型迫击炮67门、山炮33门。

该军于西南战役全军覆没。

第66军(整编第66师)

军长:宋瑞珂,中央军陈诚系,编制数:14252人;

轻武器:手枪293支、步枪1846支、冲锋枪78支、轻机枪261挺、重机枪44挺、60迫击炮22门、枪掷弹筒172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23门、战防炮8门、山炮13门。

该军于鲁南、渡江战役被全歼2次。

第67军(缺编)

该军于1945年番号被撤销,1949年由第218、219、385师,三个新建师合编而成,中央军、编制人数不详,武器装备不详。

第68军(整编第68师)

军长:刘汝珍,西北军刘汝明部,下辖第81、119、143旅,编制数:25216人;

轻武器:手枪267支、步枪5871支、冲锋枪305支、轻机枪513挺、重机枪81挺、60迫击炮72门、战防枪6支、枪掷弹筒576支、信号枪2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3门、战防炮8门、山炮7门。

第69军(缺编)

该军原为西北军石友三部,1945年番号被撤销,1948年8月,胡宗南以第17军第84师为基干与重建的第15军第135师合编而成整编第13师,与第13军没有关系,中央军胡宗南系,1949年改番号为第69军,编制数:第84师约8000人,第135师不详;武器装备不详,该军于川西被全歼。

第70军(整编第70师)

军长陈颐鼎,中央军,下辖第140、193旅,编制数:11131人;

轻武器:手枪247支、步枪3154支、冲锋枪44支、轻机枪167挺、重机枪26挺、60迫击炮33门、枪掷弹筒306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11门、野炮8门。

该军于鲁南、陈官庄、海南岛北全歼3次。

第71军

军长:陈明仁,中央军,下辖第87、91师,编制数:31513人;

轻武器:手枪276支、步枪13161支、冲锋枪2862支、轻机枪847挺、重机枪145挺、60迫击炮229门、枪掷弹筒617支、信号枪3支、火箭筒32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75门、战防炮11门、步兵炮32门、山炮5门、榴弹炮5门。

该军于辽西、广西2次被全歼。

第72军

军长:余锦源,川军半中央军化,下辖第34旅、新编第15旅,编制数:19841人;

轻武器:手枪281支、步枪4285支、冲锋枪196支、轻机枪582挺、重机枪101挺、60迫击炮93门、枪掷弹筒435支、信号枪10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1门、野炮9门。

该军于陈官庄被全歼,重建后在四川起义。

第73军

军长:曹振铎,中央军,编制数:约20000人;该军莱芜战役前装备140余辆十轮卡车、48辆中型吉普、80辆小型吉普车,将近2000余匹骡马;

轻武器:手枪230支、步枪8872支、冲锋枪574支、轻机枪818挺、重机枪153挺、60迫击炮117门、战防枪1支、枪掷弹筒823支、信号枪9支、火箭筒7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110门、战防炮36门、步兵炮6门、山炮26门、榴弹炮12门。

该军于莱芜、济南、福建战役3次被全歼。

第74军

军长:邱维达,中央军,下辖第51、58旅,编制数:20824人;孟良崮战役前装备各种汽车300辆,骡马1000匹;

轻武器:手枪406支、步枪7366支、冲锋枪379支、轻机枪686挺、重机枪123挺、60迫击炮111门、枪掷弹筒400支、火箭筒37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8门、山炮12门。

该军于孟良崮、陈官庄、福建战役3次被全歼。

第75军

军长沈澄年,中央军,下辖第6、16旅,编制数:约21000人;

轻武器:手枪479支、步枪6517支、冲锋枪369支、轻机枪767挺、重机枪147挺、60迫击炮95门、战防枪47支、枪掷弹筒320支、信号枪19支、火箭筒26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3门、战防炮2门、野炮11门、山炮27门。

该军于豫东、川西战役2次被全歼。

第76军

军长:廖昂,中央军胡宗南系,下辖第24、75、144旅,编制数:约18000人;

轻武器:手枪392支、步枪6173支、冲锋枪275支、轻机枪657挺、重机枪109挺、60迫击炮107门、战防枪6支、枪掷弹筒527支、信号枪40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6门、战防炮8门、野炮6门、山炮14门。

该军于陕西、川西战役被全歼2次。

第77军(整编第77师)

军长:王长海,西北军冯治安部,下辖第37、132旅,编制数:18053人;

轻武器:手枪548支、步枪4517支、冲锋枪237支、轻机枪409挺、重机枪74挺、60迫击炮62门、枪掷弹筒384支、信号枪1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8门、野炮12门、山炮12门。

该军于台儿庄、贾汪起义。

第78军(整编第78师)

军长:谢义锋,中央军,该军原番号为新2军,下辖第178、179旅,编制数:17396人;

轻武器:手枪299支、步枪8666支、冲锋枪424支、轻机枪777挺、重机枪106挺、60迫击炮139门、战防枪20支、枪掷弹筒589支、信号枪53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94门、战防炮8门、野炮12门。

该军于1949年9月随陶峙岳起义。

第79军(整编第79师)

军长方靖,中央军,下辖第98、194旅,编制数:19433人;

轻武器:手枪262支;步枪4610支、冲锋枪629支、轻机枪457挺、重机枪72挺、60迫击炮81门、战防枪39支、枪掷弹筒234支、信号枪5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8门、战防炮7门、山炮12门。

该军于川西起义。

第80军(缺编)

该军于1945年番号被撤销,1948年新1军计划改番号为第80军。

第81军(整编第81师)

军长:马惇静,宁马回军,下辖第35、228旅,编制数:16991人;

轻武器:手枪304支、步枪7439支、冲锋枪152支、轻机枪310挺、重机枪59挺、 60迫击炮26门、枪掷弹筒147支、信号枪4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16门、战防炮4门、山炮18门。

该军于宁夏起义。

第82军(整编第82师)

军长:马继援,青马回军,下辖第100旅、新编骑兵第8旅,编制数:15671人;

轻武器:手枪610支、步枪4853支、冲锋枪175支、轻机枪477挺、重机枪82挺、60迫击炮66门、枪掷弹筒225支、信号枪25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2门、山炮9门。

该军于兰州战役被全歼。

第83军(缺编)

该军于1946年番号被撤销,1948年新3军计划改番号为第80军。

第84军(整编第84师)

该军于番号于1945年被撤销,1948年由伪军吴化文部改编,军长:吴化文,西北军韩复榘部,下辖第155、161旅,编制数:约20000人;武器装备不详。

该军于济南战役起义。

第85军(整编第85师)

军长:吴绍周,中央军汤恩伯系,下辖第23、110、216旅,编制数:21578人;

轻武器:手枪193支、步枪6396支、冲锋枪365支、轻机枪548挺、重机枪110挺、60迫击炮111门、战防枪60支、掷弹筒593支、信号枪30支、火箭筒24;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8门、战防炮4门、野炮13门、山炮3门、榴弹炮4门。

该军于双堆集、福建战役2次被全歼。

第86军(缺编)

该军于1945年番号被撤销,1948年新5军计划改番号为第86军。

第87军(缺编)

该军于1945年番号被撤销,1948年由青年军第第208师扩编而成,军长:段云,中央军,下辖第220、221、222师,编制数武器装备参考青年军第208师。

第88军(整编第88师)

军长:方先觉,中央军,下辖第62、147旅,编制数:12336人;

轻武器:手枪163支、步枪6918支、冲锋枪242支、轻机枪417挺、重机枪70挺、60迫击炮67门、枪掷弹筒391支、信号枪13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8门、野炮12门、山炮10门。

该军于渡江战役被全歼。

第89军(缺编)

该军于1944年番号被撤销,1948年新6军计划改番号为第89军,1949年由第91、103、147师,三个新建师合编而成,军长王伯勋,中央军,于贵州起义。

第90军(整编第90师)

军长:严明,中央军胡宗南系,下辖第53、61旅,编制数:23798人;

轻武器:手枪550支、步枪4356支、冲锋枪528支、轻机枪419挺、重机枪91挺、60迫击炮70门、战防枪20支、枪掷弹筒362支、信号枪29支、火箭筒11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5门、步兵炮4门、野炮20门、战防炮7门。

该军于延安、西南战役2次被全歼。

第91军(整编第23师)

军长:王晋,中央军,下辖:第97、191旅,编制数:16619人;

轻武器:手枪168支、步枪6738支、冲锋枪334支、轻机枪527挺、重机枪121挺、60迫击炮85门、枪掷弹筒392支、信号枪3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2门。

该军于兰州战役被全歼。

第92军

军长侯镜如,中央军,下辖第21、56、142师,编制数:30543人;

轻武器:手枪835支、步枪8846支、冲锋枪842支、轻机枪864挺、重机枪167挺、60迫击炮161门、战防枪81支、枪掷弹筒952支、信号枪32支、火箭筒20支;

重武器:中型迫炮94门、战防炮12门、步兵炮8门、山炮21门、野炮10门、榴弹炮4门。

该军于北平投诚。

第93军

军长:卢浚泉,滇军,下辖暂编第18、20、22师,编制数:28643人;

轻武器:手枪226支、步枪9821支、冲锋枪1706支、轻机枪889挺、重机枪177挺、 60迫击炮216门、枪掷弹筒683支、信号枪28支、火箭筒42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78门、战防炮26门、山炮28门。

该军于锦州战役被全歼。

第94军

军长:牟庭芳,中央军陈诚系,下辖第5、43、121师,编制数:29060人;

轻武器:手枪477支、步枪13417支、冲锋枪2364支、轻机枪974挺、重机枪180挺、60迫击炮197门、战防枪5支、枪掷弹筒473支、信号枪74支、火箭筒57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0门、战防炮18门、山炮17门、榴弹炮12门。

该军于北平投诚。

第95军

军长:黄隐,川军邓锡侯系,编制数:16958人;

轻武器:手枪563支、步枪10085支、冲锋枪178支、轻机枪650挺、重机枪136挺、 60迫击炮36门、枪掷弹筒7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0门。

第96军(整编第45师)

军长:陈金城,中央军,下辖第211、212、214旅,编制数31781人;

轻武器:手枪226支、步枪6122支、冲锋枪319挺、轻机枪544挺、重机枪82挺、60迫击炮103门、枪掷弹筒189支、信号枪43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47门、步兵炮14门、山炮25门。

该军于胶东、福建战役2次被全歼。

第97军(整编第52师)

军长:蒋当翔,中央军汤恩伯部,下辖33、82旅,编制数:16570人;

轻武器:手枪293支、步枪6366支、冲锋枪377支、轻机枪549挺、重机枪93挺、60迫击炮65门、枪掷弹筒257支、信号枪13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2门、步兵炮5门、山炮6门、榴弹炮4门。

该军于广西战役被全歼。

整编第97师(与第97军没有关系)

军长马拔萃,桂军,该军为1948年白崇禧以48军174师与46军175师(重建)合编而成,编制人数武器装备不详,1949年番号被撤销。

第98军(整编第57师)

军长:段霖茂,中央军,下辖第60、117旅,编制数:11719人;

轻武器:手枪61支、步枪2013支、冲锋枪166支、轻机枪125挺、重机枪19挺、60迫击炮2门、枪掷弹筒177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4门、战防炮7门、步兵炮3门、山炮8门、榴弹炮10门。

该军于沙土集战役被全歼。

第99军(整编第69师)

军长胡长清,中央军陈诚系,下辖第60、92、99旅,编制数:约28000人;

轻武器:手枪384支、步枪6276支、冲锋枪406支、轻机枪625挺、重机枪108挺、60迫击炮108门、枪掷弹筒719支、信号枪1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0门、步兵炮20门、山炮24门、野炮8门。

该军于宿北、渡江战役2被全歼。

第100军(整编第83师)

军长李天霞,中央军,下辖第19、44、63旅,编制数:31800人;

轻武器:手枪984支、步枪9949支、冲锋枪824支、轻机枪794挺、重机枪163挺、60迫击炮198门、枪掷弹筒376支、信号枪41支、火箭筒62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59门、步兵炮8门、战防炮16门、山炮35门。

该军于碾庄被全歼。

新编第1军

军长:潘裕昆,中央军,下辖第50师、新编第30、38师,1947年底新38师被调出,补充暂编第53师,编制数:29412人 ;

轻武器:手枪416支、步枪18184支、冲锋枪2647支、轻机枪1412挺、重机枪219挺、60迫击炮313门、战防枪84支、枪掷弹筒414支、信号枪26支、火箭筒6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90门、战防炮72门、山炮31门、榴弹炮12门。

该军于辽西被全歼。

新编第2军

军长:李世林,晋绥军傅作义部,1948年傅作义新扩编部队,下辖暂编第31、32、33师,编制数武器装备不详,随后改编成第101军,该军于北平投诚。

新编第3军

军长龙天武,中央军,1947年11月由新6军14师、第13军54师和暂编第59师合编而成,编制数:14师约10000人,54师约8000人,暂编第59师不详,武器装备不详,该军于辽西被全歼。

新编第5军

军长:陈林达,中央军,1947年11月由第52军195师、第94军43师和暂编第54师合编而成,1947年底被全歼,由第49军26师、暂编师50、60师重编而成,编制数:43师约9000人,195师约10000人,暂编第54师不详;

轻武器:手枪103支、步枪4410支、冲锋枪163支、轻机枪236挺、重机枪52挺、60迫击炮48门、信号枪49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32门、山炮2门。

该军于东北2次被全歼。

新6军

军长廖耀湘,中央军,下辖第14师、新编第22师、青年军第207师,1947年底14师和207师被调出,补充第169师,编制数:33568人;

轻武器:手枪660支、步枪11633支、冲锋枪2235支、轻机枪827挺、重机枪174挺、60迫击炮251门、战防枪32支、枪掷弹筒537支、信号枪51支、火箭筒48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83门、战防炮55门、步兵炮18门、山炮36门、榴弹炮8门。

该军于辽西被全歼。

整编第203师

师长:钟彬,中央军,下辖2个旅,编制数:不详 ;

轻武器:手枪399支、步枪6796支、冲锋枪1571支、轻机枪625挺、重机枪120挺、60迫击炮120门、战防枪54支、枪掷弹筒542支、信号枪62支、火箭筒24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0门、战防炮6门

整编第205师

师长:刘安祺,中央军,下辖2个旅,编制数:17992人;

轻武器:手枪391支、步枪7126支、冲锋枪1151支、轻机枪627挺、重机枪108挺、60迫击炮171门、战防枪39支、枪掷弹筒400支、信号枪56支、火箭筒29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0门。

整编第206师

师长萧劲,中央军,下辖2个旅,编制数:19019人;

轻武器:手枪334支、步枪7042支、冲锋枪1072挺、轻机枪650挺、重机枪150挺、60迫击炮101门、战防枪27支、枪掷弹筒626支、信号枪38支、火箭筒17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6门、战防炮6门。

整编第207师

师长:罗又伦,中央军,下辖3个旅,编制数:不详

轻武器:手枪535支、步枪12448支、冲锋枪1382挺、轻机枪1076挺、重机枪153挺、60迫击炮181门、战防枪28支、枪掷弹筒240支、信号枪12支、火箭筒35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79门、战防炮25门、山炮12门、野炮14门、榴弹炮4门。

整编第208师

师长吴啸亚,中央军,下辖3个旅,编制数:17992人;

轻武器:手枪398支、步枪7050支、冲锋枪1260支、轻机枪527挺、重机枪149挺、60迫击炮132门、战防枪43支、枪掷弹筒351支、信号枪25支、火箭筒24支;

重武器:中型迫击炮60门、步兵炮4门、战防炮10门、野炮2门、山炮2门。

1947年底到1948年初,国军(正规军)计有104个整编师(军)279个旅,198万人,装备步枪72.0317万支,轻机枪6.1399万挺,重机枪1.1949万支,冲锋枪6.7855万支,手枪4.0077万支,中口径迫击炮7506门,60炮9600门,战防炮1474门,步兵炮260门,山炮1257门,野战炮503门,榴弹炮401门,掷弹筒38364具,火箭筒1191具,战防枪1058支,从统计上看,轻装备较为充足,估计达到编制的80%以上,但在重装备方面,如把山野榴及战防炮分给各部队,则每师仅有战防炮及步兵炮4-6门,山炮3-4门,如不把各独立炮兵部队算入,则各军有野炮及榴弹炮8门左右,大大低于编制。一部分没有后台的杂牌军装备很差,使用土制枪械,如在襄樊战役中,除了104旅有4门重迫击炮外,川军163、164两旅最重的武器是82迫击炮,有的杂牌部队一个军只有1个山炮营,比如一绥区的第4军,只有12门光绪年间的沪造山炮,还有一些重建的部队只有轻装备,但多数部队的轻武器供应是较充足的,重装备则有一定的短缺,而少数较有背景的部队则装备不缺,甚至超过规定。如整编11师、原虽名义为全美械装备,但如上所述,为美日装备混装,由于陈诚为参谋总长,在他的大力补充下,到双堆集战役时,除步机枪全为国械外,18军己为全部美式武器装备,已无日械与国械装备了;而且达到团有迫击炮8门与战防炮6门,营有8挺重机枪与4具火箭筒,连有六零炮6门与12挺轻机枪之水平;再如5军,则每师除山炮营外,尚有1个重迫击炮连,团战防炮连有6门战防炮。而当时的其他美械部队的编制只能达到团有迫击炮4门与战防炮4门,营有6挺重机枪与2具火箭筒,连有六零炮6门,班有1挺轻机枪与2支冲锋枪的水平,而且夹杂有不少日械与国械装备。到三大战役后,国军这才出现了装备消耗殆尽,捉襟见肘的困境,此时,除了部分未被歼与有背景的部队装备较为齐全外,有不少部队只有轻装备甚至几个人一支枪。这时的G军不但在士气与人数上压倒了国军,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也超过了它。不过、任何一个政权在近半年的时间内损失了二百多万军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补充:晋阎军有一个重机枪师有552挺重机枪,一个迫击炮师有162门大口径迫击炮,一个飞雷团有540具飞雷。


user avatar   gen-aleksand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毫不客气地讲:

IJA会碰得头破血流。

此时的蒋氏集团靠着战争期间的消耗和强行吞并了一系列势力,基本上可以说彻底掌握了军政权力,这比1937年的状况要强得多。

其次,1947年的NRA的作战单位战斗力远胜过1937年的NRA。虽然战前的精锐在初期作战中消耗了,但是随着1938-1941年的苏联和1941-1945年的美国的支持,新的优秀的作战单位出现了。

这些单位无论是规模还是部队的战斗力都超过了战前那些长期为某些德棍和果粉吹捧的“德械师”,而且久经战阵。

楼上很多人觉得1947年的NRA还完全是酒囊饭袋,这是错误的。

顽美式部队比之过去一般顽军有下列进步:
(一)军官士兵待遇提高,一般吃穿均较优良,军官克扣军饷贪污已减。
(二)官兵关系有进步,高级军官宣布不准打骂,下级军官打骂亦减少。
(三)官兵关系有进步,驻军民时对居民纪律颇好,政治部到达地方召集居民开会宣传麻醉民众,一切给养由后方运送,故扰民较少,雇民夫一般给钱,但强拉打骂者仍有。
(四)战术上比过去灵活,迂回用的多,战术改变很快,开始与我作战时,驻村落经我一度夜袭,即改露营,开始营连冲锋,经一度打击改用疏散队形,第一梯队被击溃后,后列梯队即连续冲锋,因我守备部队受炮火杀伤,人员减少,连续冲锋即抵不住。
(五)指挥统一,协同动作,比过去好。
(六)守备沉着,围援做工事,完成工事很快,达到即做工事,故(我)占领之突破很困难,对我作战信心颇高,不像过去有很大的畏惧心理。
(七)火器比日本军队强盛,炮兵技术很好。
(八)督战严厉,后退者常被督战队枪决。

@Asutierina 君的这些资料写得都很好。此时的NRA相较于当年,虽然与PLA还是不能相比,但也已经有了很大程度进步了。

当然,1947年的NRA最大的优势可能还是在于获得了大量美械和接收的日械。到了1946年,NRA的美、日、杂械大约是1:2:1了。此时拥有大量同盟国支援武器遗留和接收日械的NRA于十年前相比可以说差别巨大。

轻武器方面,NRA接收了IJA留下的大批枪械,接收了美国提供的大量武器,再加上还剩下的那些莫辛纳甘和DP,可以说比1937年很多单位连步枪都匮乏的状况好得多。冲锋枪和机枪的数量也上升了。一些美械单位还获得了巴祖卡,这对日军的野战阵地和装甲车辆都是个坏消息。

火炮方面,37、45毫米战防炮更大程度上普及了,这导致IJA无法像战争中那样用战防炮压制对方的机枪阵地。掷弹筒、60毫米迫击炮和81/82毫米迫击炮的数量上升了,增加了92式步兵炮的配置,75毫米级别的山炮和野炮数量也增加了。最重要的是接收了大量美式和日式105毫米榴弹炮和150/155毫米榴弹炮,加上之前苏联给的4.5寸榴弹炮和还剩下的那些德国火炮,火力还算让人满意。

装甲车辆方面:

可以说,此时的NRA装甲兵比起1937年那支手里只有几十辆一号和维克斯的装甲兵可以说已然是天壤之别了。相比起1937年只有少量95式,主力还是89式、92式和94式的IJA,NRA手里的日制坦克都比IJA的强,更别说M3A3了。而且NRA的装甲兵之中,M3A3的坦克兵都是远征军时代真刀真枪干过的,日系车和杂系车的车组不是抗战老兵也是他们带出来的徒弟,打起来真不比日军装甲兵差多少。步坦协同也应该会比战前更强,毕竟整体步兵素质上升了,又拿了一堆卡车,有了组织摩托化步兵单位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由于战防炮和巴祖卡的普及,IJA的装甲部队恐怕难以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突进了。

说到卡车,机动车辆的普及也是1947年的NRA的一大优势。部队摩托化程度的提高使得NRA的机动性不见得弱于IJA了。

机动车辆的增加也会使后勤能力提高,能够将后方库存的大量物资运往前线。此时的NRA接收了大批各种来源的弹药和燃料,在1945-1946年据称还从西欧国家购买了一批弹药,另外美军撤离中国的过程中也给了不少,至少打一段时间足够了。另外内战中能造炮弹的可不只是PLA,NRA拿到的几个工厂也可以补充。

空军方面的优势也不小。在美国人大力扶持之下,到抗战末期,NRA的空军就已经有了不错的表现。有更优秀机型的NRAAF对付IJAAF压力不大。只要能让那些老飞官们上天,对面基本上死路一条,不过我还是要骂一句NRAAF糟蹋接收日械的德行,三式飞燕和四式疾风就这样给糟蹋了,这些飞机总比P-40好使吧?

总而言之,如果1937年的IJA面对的是1947年的NRA,那绝对是踢到铁板上了。请想一想IJA攻入华北,撞上装备大批美日械的傅作义、阎锡山部,对方手里不但有重炮,还有大批95、97和97改,自己手里只有89和94以及少量95,估计都得疯。

但反过来说:如果1947年的PLA有1937年的IJA的装备,那NRA怕是提前一两年就得滚蛋。

这两者之间差的是什么呢?

我想大家自己都明白。


user avatar   wei-zhuang-28-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哥你想啥啊?

1944年全世界反法西斯局势不是好,是一片大好。毛熊收复失地全面反击攻入波兰境内,曾经宣布“中立”的国家一堆的向轴心国宣战,鹰酱约翰牛联合司令部开始筹划开辟第二战场,美国派飞机轰炸日本本土联天皇皇宫都炸了,唯独果党打出了震天撼地、土崩瓦解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罕见的豫湘桂大溃退……

“1944年四月至12月爆发的豫湘桂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短短八个月里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咱就说果党的操作啊,第二次长沙会战时日军曾一度打到郑州,后来撤了,就保留了霸王城做为前进据点,日军在霸王城驻守了两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大队共3000多人,至于说为啥在霸王城驻扎道理很简单其紧挨着平汉铁路而且旁边就是黄河大桥啊(为阻遏日军已经被炸了),如此战略要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置之不理,都没想过去清缴,夺回阵地。

至于副司令汤恩伯,更是怕惹恼了日军担心日军报复也不管,于是霸王城的日军就在二人眼皮子底下转悠。

由于霸王城一直都没夺回来,到豫中会战爆发前夕(1944年)果党发现鬼子居然修黄河大桥了,于是果党报告重庆军委会,常公在日记里写着:

“日军修复黄河铁桥,其必企图打通平汉路,应速派空军不断轰炸”。

3月7日,果党与陈纳德开联席会议,双方达成共识派飞机炸桥。

常公知道后就就琢磨这事,他在3月8日的日记里估计:“待黄河铁桥修复,日军南下,则需在五月下旬”。

然而令人惊奇的事出现了,日军在修桥果党用七五炮炸,然后日军调来了专门的修路机果党的七五炮打不穿眼看着日军修桥,更令人惊奇的是日军的桥在3月25日就修好了,按道理说空军不是炸桥吗?空军干啥去了?

果党的航委会表示由于不可控原因空军无法炸桥……

果党表示tmd鬼子不讲武德啊,我估摸着五月份才修好你tmd四月份就修好了?(根据日后公布的文件显示日军估计也是要4月底5月份才能修好,没想到修桥出奇的顺利,日军就把进攻计划提前到了4月中旬)

就在果党各个衙门扯皮推诿的时候,鬼子……动手了。

豫中会战战事一开如同雪崩一般,蒋鼎文率先逃跑,致使四十万军队几乎无人指挥满山遍野的溃逃,由于指挥混乱直接导致第36集团军遇伏,司令李家钰牺牲。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的军队位列“水、旱、黄、汤”之一,军队抢劫比土匪都厉害,逼的当地百姓组织“自卫军”专打果军,搞的汤恩伯逃跑时连电台都被抢了,导致凯申联系不上汤恩伯还以为他“殉国”了,至于有人洗白说是改编的土匪干的不是果党正规军干的,简直胡扯,第13军也是土匪改编的?

咱看看时任13军第89师第266团团长方耀的回忆:

“由于汤恩伯的军队几年来驻扎在河南,军纪不好,所以当汤军突围时,几乎每个村庄都向军队打枪”,“第31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率领总部直属部队突围,被武装民众包围缴械”,“汤恩伯亲自带领的直属部队,损失得更惨”行军十多天,开始时沿途百姓还表示欢迎,在路旁端着茶水给过路的官兵喝”,由于官兵“抓了十几个民夫”,“进入民房翻箱倒柜”,“强取民间粮食、燃料、蔬菜、杀猪、杀鸡,分文不给”;“有些老百姓牵着牲口带着东西上山避难,军队路过时上山搜索,牲口拉走以作军用,贵重物品抢走”,“因此沿途百姓闻风而逃,弄得十室九空,民众恨之入骨”。

都打到这份上了,蒋汤二人还互相拆台,都想把战败罪责推到对方身上,气的常公把在黄山开会时破口大骂:

“军风纪败坏不堪,招致民怨,为中原会战(即豫中会战)失败的主因。这一次中原会战的情形是怎么样呢?有一些美国和苏联的军官和我们军队一同退下来的,据他们所见,我们的军队沿途被民众包围袭击,而且缴械!这种情形,简直和帝俄时代的白俄军队一样,这样的军队当然只有失败!我们军队里面所有的车辆马匹,不载武器,不载弹药,而专载走私的货物。到了危急的时候,货物不是被民众抢掉,就是来不及运走,抛弃道旁,然后把车辆来运家眷,到后来人马疲乏了,终于不及退出,就被民众杀死!部队里面军风纪的败坏,可以说到了极点!在撤退的时候,若干部队的官兵到处骚扰,甚至于奸淫掳掠,弄得民不聊生!这样的军队,还存在于今日的中国,叫我们怎样作人?尤其叫我个人怎样对人;我统帅受到这样的耻辱,也就是大家的耻辱。”

至于说蒋汤这俩活宝平时都在干啥?…

“1929年,蒋鼎文以“巡防”的名义,带着亲信张剑吾、朱平之及军医杨槐堂等人,乘船前往普陀寺。到普陀寺后,蒋鼎文遇见了和母亲来烧香的上海中西女塾的学生蔡文媛。蒋鼎文见蔡文媛年轻貌美,大为心动,便让亲信朱平之去对蔡母说:“我们司令新丧太太,尚未续弦,如果老太太肯将小姐联姻,将来前程远大。”
蔡母正愁缺乏做官的女婿,见这个“司令”长的是仪表堂堂威风凛凛,就说:“我的女儿订婚,需要慎重,必须在佛前发誓,确系前妻已故,作为正室结婚,聘礼一切须照上海风俗。”
朱平之买来大红蜡烛,让蒋鼎文在客房正中发誓,然后当场给蔡母厚聘。就这样,蒋鼎文与蔡文媛成为夫妇,殊不知当时的蒋鼎文已经有两个老婆,一个情妇,婚后蔡文媛才发觉自己成了蒋鼎文的第三个夫人。
在宁波期间,蒋鼎文还与四明银行赌友吴启鼎勾结,进行投机并挪用军款6万元,交蔡琴荪到南京、浦口经营煤栈。好赌的蒋鼎文,在当宁波警备司令时,除每星期主持一次“纪念周”外,其余时间总以赌博过日子。蒋鼎文的赌技相当好,贏多输少,每局数目总在几千元左右,因此,够得上与他们赌钱的,只有几个高级幕僚,其中张剑吾就因常常输钱而垂头丧气。蒋鼎文倒也有一套笼络手法,看见张剑吾输了几场,没精打采,就给他一张5000元的支票。”


“当时西北地区就属资本家毛虞琴和古凤翔的财产最多,但据蒋鼎文的私人账房陆怡霖说,这两人的家产起来还如俺东家的一个零头。蒋鼎文不光贪财,还很好色,是西安出了名的腐化将军。
他家里就有一妻两妾。在西安走马上任后,下属投其所好,送来西安京剧名角粉牡丹来劳军。蒋鼎文看了一眼就两眼冒光。为了强占粉牡丹,更是打出国难其间不准娱东的招牌,然后他自己金屋藏娇,一有时间就鬼混。不过,物极必反,长期在女人身上下功夫,使他染上了严重的性病。不得已,蒋鼎文花钱雇下花柳病专家杨槐堂作为贴身医生,专门给他一个人服务”

至于说国军的人员补充,那可真是……还是常公的原话:

“前几天我看到红十字会负责人送来的一个在贵州实地看到的报告,报告新兵输送的情形,真使我们无面目作人,真觉得我们对不起民众,对不起部下!据报告人亲眼看到的沿途新兵都是形同饿殍,瘦弱不堪,而且到处都是病兵,奄奄待毙,有的病兵走不动了,就被官长枪毙在路旁,估计起来,从福建征来的一千新兵,到贵州收不到一百人”

还有汤恩伯我就不提了提起来没完更怕果粉咬死我。

至于说果粉吹的湘西会战……就说明一点:1945年日军出动十万兵力进攻……1945年了都能出十万军力主动进攻而果党方面是防御反击,不错不是主动反击而是防御反击。

这就相当于在大溃败之后打了一场小胜仗(跟豫湘桂比就是小)

综上所述就果党那德行,大哥你可委实是想的多。


user avatar   neng-b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跨时空对抗的问题向来是无聊而低质量的,但非要说,那么1947年的“国民革命军”确实和日军有对抗的机会。

其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1947年2月前仍以“八路军”、“新四军”为名义活动,此后才逐步更改番号为“人民解放军”。而八路军、新四军番号的全称,众所周知,是“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新编第四军”。

其二,阎锡山在山西留用了大量日本部队。驻留山西的旧日本陆军第14混成旅团就以完整建制加入了阎军,编成班长以上全是日本人的“国民革命军暂编第9、10总队”。原旅团长原福泉(元泉馨)也成为山西战场上阎军主要的战役策划者。

在1947.2这个时间点以前,山西的“国民革命军”显然有和“旧日本陆军”有过对抗。这些对抗的最终结局在1948年6月的晋中战役得到了解答。是役,包括第9、10总队在内的阎军精锐闪击兵团连同阎锡山野战军及地方部队1个野战军司令部,4个军,9个师10余万人被徐向前的晋冀鲁豫军区5万6千人(大半是地方部队和新兵)消灭得一干二净。共计14座县城被解放。野战军司令赵承绶被俘,原福泉自杀。但这个结局已经超过了这个问题(“国民革命军”vs旧日军)的时间范围,所以应该满足不了提问者的求知欲。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直是天生的对手,宿命的安排。

国军善于防守,依托工事简直是强军。旧日本陆军最善于在中国战场上猪突猛进。国军离了铁路及交通主干道简直不知道怎么机动,日军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国军一直崇尚决战制敌,日军一直想着一波歼灭黄埔系逼蒋投降。

我们可以简单设想下,一九四七年七月一日。十几个整编师跟日本那十几个常设师团以徐州为中心展开战略会战。日军大本营通过陆航侦察发现国军在徐州集结精锐重兵,准备一举解决中国问题。首先大本营协调IJN拿下海州,海运加强特种武器的第二师团在此登陆并沿陇海铁路西进,此为西进兵团。南京方面日军第三、六、九、十一、十三、十六、十八、一零一、一零六及附属部队从南京渡江沿津浦铁路北进,此为北进兵团。山东方面,日军第五、第十、第四师团沿津浦线南下,此为南下军团。

西进兵团在海州登陆后一路西进,中途除小股部队骚扰外,未遇到有力抵抗。行至碾庄时遇到国军黄百韬兵团(无44军的7兵团),第二师团在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后,对黄兵团发起进攻。目瞪狗呆的黄百韬依托碾庄工事对日军进行大力杀伤,随后以25军为基干进行反扑,双方进行惨烈之急的白刃战。西进兵团随后被黄兵团合围。

南进兵团进军至临沂即遇到以等候多时的杜聿明兵团(基干部队第五军,48年组建的2兵团),未等日军进攻,第五军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对日军进行进攻,国军依托炮火优势对日军进行压制。双方血战数日,南进兵团后撤数十公里,与国军对峙。第五军邱军座向国防部报功,史称徐北大捷。

北进兵团一路行至淮河,遇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胡琏兵团、孙元良兵团,兵团核心第10、14、18、85军。畑俊六大将亲临一线鼓舞士气,不过随后大将看着对面奔涌而来的坦克、飞机及重炮的轰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全然不知自己所在位置已经成为老虎团突击所向。

就是一句话,劳资打不过TG还能打不过37年初都没有动员扩充编制的日军?可以说国军都不需要拿出在徐蚌会战中全部实力就足以把日军那十几个师团按着打,更不用说东北还有没有被101毁伤精华的几十万主力部队,日军拿什么打?拿头去打么?你要知道在抗日的情况下,就算国军拉壮丁拉的天怨人怒都没有几个敢出来废话的。


user avatar   luo-tian-27-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所有认为NRA还是打不过IJA的,抛开心中的成见,随便看两本描述解放战争的——纪实文学,对,没错,不需要战史这种严谨的东西。你以为的NRA是“连tg都在反攻了国军还在鄂湘桂”,实际上的NRA在1947年初,全面压制PLA。其主力部队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作战意志都相当强悍。

可以这么说,两个整编师扼守平津,绝对不会20天陷落,集结两个兵团就能反推;两个整编师把日军驻军赶出上海不在话下;空军数量劣势不假,但战机比37日本空军先进得多,未必就落了下风。至于海军——打到朝鲜需要海军吗?要知道只要打到朝鲜,日本就会求和的,归还台湾岛,释放大韩民国为独立国。然后战争胜利了,转进西伯利亚岂不美哉(手动狗头)


睡醒之后的更新:

当然,47年的国军战斗力强悍,与美国支援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的国军更像是一支“优势火力学说”的部队,而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能否支撑一支400万人的现代化陆军呢?显然是不能的。而47年民国依旧不是一支海军强国,应该是难以突破37年海军马鹿封锁的。那么,国府能否在37年拉到美援,美国能提供什么水平的援助是很关键的问题。但可以知道的是,不会多。那么,国军能否以两到三个大型会战击败日军?如果能,推到釜山 如果不能,那就只能打成僵持战,甚至会一溃千里。。。而我个人倾向于,国军是不能仅仅靠两到三个会战击溃日军的。。。另一方面,当日军发动战争碰了一鼻子灰,还被人家打了反击东北不保,还会继续一条路走到黑吗?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相关话题

  以色列具有公认战斗力强的军队,那该国分全面战争潜力如何? 
  日本情报部门到底有多厉害? 
  中国的军力到底有多强? 
  二战德国,Enigma密码机比Tunny密码机加密性差,德军为什么没有大量采用Tunny机? 
  站在义理一边的敌人,和站在恶理一边的友人,你会选择谁? 
  在二战太平洋战争时,日本偷袭珍珠港前,为什么不通过本土的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向美国宣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不过 30 几万,为何却是二战转折点? 
  希特勒当年为什么不进攻土耳其,然后直扑高加索油田? 
  怎么反驳「摧毀台灣一座軍事機場要1700枚東風飛彈」这样的话? 
  假如邹忌问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你会怎么回答?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认为日本军力亚洲第一?
下一个讨论
韩国军队现在能战胜日本自卫队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