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命题。利他相关的基因早已被发现,例如人的 COMT 基因的突变可以明显影响人的利他行为[1]。
在非人生物中,利他行为主要针对血亲,在一定程度上遵守 1964 年提出的汉密尔顿法则:即使个体为利他行为承受生存率损失或产生的可育后代数量减少,只要携带相似基因的血亲从中受益后产生足够多的可育后代,相关基因从利他行为中得到的适应度总收益就有可能为正、有利于利他相关基因的传递。
社会性昆虫的繁殖阶级携带的利他相关基因可以在工作阶级为利他行为承受重大损失时继续传承,利他相关基因只要有助于种群的延续,就可能长期存在并在种群中扩散。
行为遗传学研究表明,人帮助他人的意愿有约 30% 到 50% 归因于遗传(Rushton 等,1986 年;Rushton,2004 年;Scourfield 等,2004 年;Knafo 和 Plomin,2006 年;Hur 和 Rushton, 2007 年;Cesarini 等,2009 年;Gregory 等,2009 年)。
已经考察了利他行为的效果边际递减时利己行为的作用,显示利他相关基因与利己相关基因可以共存。可以参照:
Sibly, R., Curnow, R. Selfishness and altruism can coexist when help is subject to diminishing returns.Heredity 107,167–173 (2011). https://doi.org/10.1038/hdy.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