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一开始,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社融1月增速仍然那么猛。
后来交流多了,才发现是企业备货增加的原因。
从12月底开始,中国大宗商品开启普遍持续上涨。而能源(石油、煤炭)也疯涨。普遍涨幅都在20%以上。
下图是上周数据,即使是跌的也只是高位回调。如周四,官方发文严查铁矿石哄抬价格。玻璃1月涨幅31.38%,铁矿21.91%,其它的涨幅虽少,但价格已经运行在历史高位中了。如玉米淀粉,锰硅,甲醇……
从累库来看,12月底到2月初都是累库减少。基本上都是减少。
在之前的文章,我说过了出现,上游生产企业减产,下游增加备货这种矛盾的供需结构。
非要解释就是,上游原料生产企业不看好未来需求,而下游企业订单增加旺盛,迫使下游企业主动增加库存,抵消原料价格上涨和保持生产稳定。
社融的数据中,企业部门新增贷款规模占全部新增的84.4%。企业短期贷款新增10100亿元,同比多增4345亿元;说明企业增加库存的猜测是对的。
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1000亿元,同比仅多增600亿元;说明基建基本没有增长。符合近段时间的项目消息。
企业票据融资新增1788亿元,同比多增3193亿元。这个得看新增主体是谁。
而居民贷款方面,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006亿元,同比少增2272亿元;意味着社零要降了。我认为月负增长的概率比较大,历史数据看下图
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7424亿元,同比少增2024亿元。可能意味着房贷收紧(事实是放松)。但一、二手成交量绝对是减少。
所以,我上面说的,上游原材料企业没有增产意愿就是基于对市场的较悲观的预估。
但下游企业仍然有很强的生产意愿,其实质原因是出口的强劲。直接上海关总署数据
1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值6.05万亿美元,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3.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9.9%,进口2.6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1%。
如果再细说下,就得分析欧美日的工业生产下降/相对下降了。
上下游的矛盾,目前很难解决。即使行政力量频繁干扰,也阻止不了。如拜登介入干扰原油。中国作为一个依赖进口原材料国,其影响力的相当有限的。但中国具有一定的成本转移能力。
明白了这点,基本对于中国经济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投币点赞收藏关注,我们有缘再见
社融创新高而股市反复震荡,房地产市场投资同比减弱,只有基建同比增长,很多人在问?钱去哪里了?社融的长期贷款去了基建,还有很大比例的短期贷款,这部分短期贷款不可能投入房地产的,股市没大涨说明也没进股市,而大量实体企业在年初有补库需求,因为海外订单还是非常饱满的增加的短期贷款其实用来补入原料库存。大宗商品在年初有一波极大的上涨证明了资金的流向,发改委启动特别措施来降低动力煤和铁矿石的涨幅,甚至专门规定了动力煤700元的坑口价格可是大宗商品就是在涨!短期巨量资金补库,一定会推涨大宗商品,按照出口企业的订单量三月份基本满单,四五月份会逐渐转弱,进入去库存过程,大宗商品的涨势会一直延续到2月底3月初然后看二季度订单情况,东部企业普遍不太看好,因为3月美联储加息缩表后贸易量一定会下降,看这个下降幅度有多少了?真太多了,会很大影响2022全年经济,所以2022年应该尽量保留现金不要上杠杆无论是企业和个人都一样。房地产企业上的杠杆今年都都要减下去,随之就是行业重组,殷鉴不远啊! 谢谢各位点赞,评论,再说一下周一在单位看的基建调研报告,基建开工率同比上升原因是就地过年政策还有基建落实项目是有时间节点要求,在3月份之前已经审批的基建项目要求必须开工,这是强制性要求,预估钢材水泥玻璃之类的建材还有一波涨势,因为上游生产企业有节能减排要求新的产能和老的产能是减量替换的,这会引起阶段性供需错配,所以发改委在监控大宗价格防止过快上涨,如果大宗涨幅过快,PPI,CPI就会跟着起来,央行会不会转向加息都不好说了。所以在经济形势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股市基金这些以高增长为前提的风险投资定价必然下行而大宗商品在央行宽松政策下是有明确上涨趋势的危险是政策干预比如强制规定动力煤坑口价格 。股市和基金明确买入的周期是中美共振,同时进入宽松周期,比如2020年中美同步放水买什么都赚钱,而现在美国收水中国放水,资本市场已经开始賭政策了,这种玩法完全脱离基本面就是压大小!散户退散!
中国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17万亿元,前值2.37万亿,预期值5.38万亿;较去年多增984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当然,每年一月都是银行集中放贷的高峰,所以一月份高一些是正常的。
但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央行专门划线“单月统计高点”,这可就意外了。
这是生怕大家看不见,所以要特地给大家划重点。
大家有没有注意,自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央行说话都特别透亮,比如避免信贷塌方之类的,不像以前那么端着了。
为什么呢?
因为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尤其是跟三重压力中的“预期转弱”有直接关系。
大家都知道中美目前都面对着各自的经济挑战。
美国是通胀治理,中国是要面对美元潮汐的洗劫。
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困难更大一些。
因为美国面对的是内生性的周期性问题,他需要在传统政策框架内调整宏观调控工具,来克服通货膨胀。
而中国面对的三重压力则既有内生压力,也有外部冲击。
疫情期间,中国履行世界工厂的责任和能力,成为整个世界抗疫和生产的大后方。
外贸的狂飙,缓解了我国本来突出的产能压力,保障了GDP的增长。
但随着各国复产复工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出口订单不可避免的会流失给其他国家。
大家都知道GDP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而决定GDP增速的则是三驾马车的增速。
这两年我国GDP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就受益于净出口的增长。
但如上所述,净出口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随着世界疫情形势的转变,尤其是随着世界各国复产复工的进行,净出口的增量变化会给GDP带来巨大冲击。
既然净出口不能持续增长,甚至要下降的话,那么GDP就只能靠另外两架马车了。
消费能支楞得起来吗?
肯定不行。
那就只有投资了。
投资又分两块,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
政府投资方面,我们没闲着,一直都在努力。但政府投资不能唱独角戏。政府投资只是搭台铺路,是杠杆,目的还是要引导民间投资入场。
但是民资为什么要入场,那就是预期的问题了。
所以,必须想方设法扭转市场预期,才能引导民资投入进来。
(老乡别走)
那么怎么扭转预期?
靠忽悠肯定不行。得靠真金白银,靠真材实料。
所以,四季度货币报告给大家阐明宽松预期,1月份社融把真金白银扔进来。
然后还要靠国资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然后把利润创造顺着产业链和供应链向其他行业其他企业示范过去,传导过去。
为此可以预见的是:
1、今年基础设施领域还会加大投资。
这个领域是国资的擅长,而且有助于为民营企业打造经营环境,所以铁公基新基建都会迅速启动。
2、宽松窗口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
其实这个宽松的时间窗口也就这么几个月。
如果央行财政给大家使了劲,民企还不见起色,那么等美国正式抽血的时候,我们的情况会更被动,预期会更加难以扭转。
所以第一季度是央行和财政主要投入的时间段。
3、预计两会会有重要改革措施出台。
我们降息,美国加息。
我们GDP承压,美国失业率下降。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如果让资金来做一个比较和选择,显然结果对我们不利。
我们要想避免抽血,只能错位竞争。
或者叫靠改革释放红利。
所以预计两会期间会有重要改革措施出台,否则经济形势堪忧。
4、降息可期
央行在报告中强调“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更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并以此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再次重申“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
央行这就是在说:利率比M2、社融之类的指标重要的多。
此外,华创证券有个测算,疫情以来,每多增1单位名义 GDP大概需要约4.2单位的新增社融。
以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5.5%测算,对应社融至少38万亿元。
按照2019年和2021年1月社融占全年比例推算,6.17万亿社融增量对应全年社融约为34到37万亿,这个数距离5.5%增速要求的38万亿仍有差距。
尤其再考虑到今年净出口大概率下行的因素,需要的社融只能更高。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1月社融虽然高,但放在全年目标下却还不够。
所以,今年继续降息降准的概率比较大。
欢迎关注塔哥FRM:
你是不是也曾幻想过某天自己的口袋里揣着厚厚的钱,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大手一挥的扔给商贩呢?如果有的话那我建议你回到民国时期,这就有可能成为你的生活常态。
因为在民国时期曾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就让民国的货币发生了严重贬值。据说在最严重的时候,吃早饭买个烧饼都要花费五千元。
说起通货膨胀也许你只在书本上见过,或者是听说外国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实在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通货膨胀,只不过程度不一样罢了,适当的通货膨胀不见的是件坏事,但过分的通货膨胀危害可就大了去了。
就连历史上的隋唐盛世都曾出现过,据《隋炀帝传》记载由于当年隋炀帝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除了加重百姓的赋税以外,还大规模的铸币,这也因此造成了物价严重上涨,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让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除了古代因为统治者荒淫无度导致的通货膨胀以外,在近代的民国时期也曾发生了一次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持续了整整十二年。
民国建立之初其实我国还是普遍使用银元的,但在清末民初白银已经大量外流,国内白银出现严重短缺。银元无法造铸造成经济市场混乱。
为此在1935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决定改革币制,开始使用纸币制成的法币。为了方便商品的进出口中国甚至还和美国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将法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了两者间的换算汇率。法币的出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国时期的经济混乱。
但是不久之后这种局面发生了巨大改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争所带来的高昂军费支出让刚刚恢复过来的国民政府再次陷入财政赤字当中。为了能够改善这场危机,国民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大量的法币去缓解经济压力。
但是这样的举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当时日军已经料想到国民政府的难处,于是他们印制了大量假的法币流入市场,企图扰乱中国的货币体系。
日本的行为致使中国货币市场陷入到恶性的通货膨胀,就连国民政府卖黄金换来了800亿法币都无法改变现状。据统计在抗战结束之后,我国的物价指数已经远超于法币发行指数近四倍。
本以为这样子的情况只是因为军费支出过大造成,但是在战争结束了之后这种局面并未改善甚至愈演愈烈。1947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内战,这也意味着军费支出并未有所减少。与此同时黄金白银外流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时的国民政府已经顾不上什么狗屁发行数量,只能拼命的印刷法币。
据统计,从抗战开始到内战结束,法币的发行量就达到了664932亿元,这发行量比抗战前高了近四百倍,它与美元的汇率变为了2020:1。这个数字意味着此时的法币价值下降了近五分之三。一时间法币就的价值就和白纸差不多,甚至连白纸都不如,因为人们用它来卷烟都觉得不好抽。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48年,因为这时候人们已经无法每天带着厚厚的钱出门去吃早餐,在他们的眼里法币已经成为废纸一张了。于是人们开始疯狂的抵制法币,就算国民政府再怎么印制他们也不要再使用,于是法币就被废除了。
迫于无奈之下国民政府只能进行货币改革,发明了金圆券,但是这种纸币的币值也无法保持稳定,甚至后来的面额越来越大比法币还要严重,这在人民的眼里也就和法币一样变成废纸了。有了法币的经验之后人们开始在通货膨胀前疯狂的购买生活物资,这一度让市场瘫痪,即便是这样,国民政府也再无力回天。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后,也便意味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垮台。尽管表面上它是因为战败才瓦解的,但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就算不战败也难以继续发展。对于国民政府的统治,人民群众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
连货币都无法稳定,最终导致经济崩溃的政府,想必也是难以服众的。而反观中国共产党的统治,铁一般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一心想要为百姓谋福利。即使现在面临中美贸易战和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货币不贬值,国内没有任何通货膨胀,人民币依然坚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这样的政府才得民心,也才能赢得天下。
这就是金融战!
之前下跌还可以自欺欺人,说全球都在跌。现在美股、欧股都在涨,我们的在暴跌!
这轮加速下跌,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交易所在《国外公司问责法》的要求下,修改了财务披露的规则。他们要求中国公司披露审计底稿等敏感信息。这些敏感信息,不少都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
按照这个规定,我们几乎所有中国在美上市公司都要退市!
那些已经盈利的企业,退市了,还可以活下去,那些还在烧钱的,如果没有融资渠道,只有死路一条。
我去年就喊出了,过去20年最赚钱的两个行业,地产和互联网已经不行了。毕竟,根绝经济学原理,不可能有某个行业一直都超出平均回报的。
而港股跌得最惨的也是这两个行业!
现在通过打击中概,然后打击港股,进一步打击A股的链条已经形成,港府的平准基金在哪里?我们的金融稳定基金在哪里?
这个时候,反正我坚决支持我们的公司,今天决定买入某中概支持!
再次表态:我已经先干为敬,我不负国,希望国终不负我!
我是时代之,一个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时代之”。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