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出定襄,功盖全军,勇冠三军,封冠军侯。
他独闯兵营,降服休屠浑邪二王,收服其麾下四万精锐骑兵为己所用。
倒酒入泉,三军共饮,遂有酒泉
他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封狼居胥因此成为中国历代将领的梦想和追求。
他直捣匈奴王庭,追亡逐北。
他战功赫赫,又出身高贵:舅舅卫青,大将军大司马;舅母平阳,乃武帝之姐;姨父武帝刘彻,待去病如亲儿子;姨母子夫,武帝皇后,视去病为己出。
去病逝去,国失一柱,军折一帅,哀哉去病,痛哉去病。
两千年了,有哪个十七岁少年能胜过霍去病?
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最耀眼的流星。
若能穿越,我愿成为霍将军麾下一员,与之征战四方。
“寇可往,我亦可往!”
1927年,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上海姑娘王根英正在听报告,突然一张纸条传了过来,上面写着:"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想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
看到纸条之后,王根英先是满脸通红,她对陈赓有意,心里肯定是欢喜的。但陈赓这种直接随便的求婚方式让她觉得不解甚至生气,她将纸条直接贴在了身边的墙上,继续坐正了听报告。
陈赓没有放弃,而是又写了一张纸条传了过去:"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王根英瞥了一眼,又将纸条贴到了墙上。陈赓继续写:"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而这第三张纸条传到了王根英手上,她连看都没有看,直接贴到了墙上。
这个时候正好会议中场休息,大家伙都围了上来,看了纸条上的字,有人笑呵呵说:"王根英啊!你这样处置陈赓的情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陈赓一点都没觉得不好意思,还挤到人群里顽皮地说:"根英这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正在向她求婚呢!"
陈赓拿不准王根英是不是愿意嫁给他,但他很确定王根英绝对不讨厌他。王根英非常严肃:"你别太自信了,我为什么要嫁给你!"陈赓向来乐观幽默,在任何困难艰险之前,他都能谈笑风生。果然,王根英的气恼并没有令陈赓退却,他笑呵呵道:"为什么要嫁给我?这很好回答。我爱你嘛!我们郎才女貌兼女才郎貌,志同道合,又有感情基础!"
陈赓这些话引起了哄堂大笑,人们都在起哄,轰动了这次大会。而王根英始终没有答应,似乎还在憋着气。
王根英是王赓人生之中第一个心动的奇女子,她出身贫寒,因生活所迫,8岁就顶替别人的名字前往英国人的纱厂之中做童工。在那里,幼小的王根英每天要做十几个小时的活儿,还常常挨饿挨骂,在她的童年记忆之中只有昏暗的工厂,根本就见不到太阳。
1923年,王根英进入了沪东区党支部创办的工人夜校里面学习。工人夜校让王根英看到了新的世界,不仅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得到了革命启蒙教育。常年被日本资本家迫害的他们认识到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他们心中开始燃起反抗之火。
王根英因为积极和勇敢被群众推举为纱厂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的团支部书记。1924年,王根英在中共沪东区委的领导之下,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组织举行了第一次全厂大罢工,这场罢工先后共有七千人参加游行。后来,王根英还参加了上海3次武装起义,当选为上海特别临时政府委员。她是一名优秀而年轻的工人领袖。那时候正在工人夜校担当教员秘密收集情报的陈赓自然注意到了这位漂亮的女学生。
在认识王根英之前,陈赓曾经有过一段婚姻。1917年,陈赓还在东山小学堂读书,家人就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妻子是一个地主的女儿陈碧君。这门当户对的婚姻陈赓根本不愿意承认,和家人大吵一架之后他直接离家出走。陈赓的父母拗不过儿子,只好找了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进行调解,赔了一笔钱陈碧君的父母将她接回了家。
王根英是陈赓第一个真心实意喜欢的姑娘,他好几次跑到王根英父母住的破旧棚户区就看望他们,目的不言而喻。陈赓很聪明,到上海没多久就已经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上海话,和王根英父母拉家常,他都直接用上海话,根本听不出来是外地人,王根英父母很喜欢他。
陈赓也曾向王根英大胆表达了自己的好感,而王根英那时候所有的心思都在工作上,不想马上谈恋爱结婚。后来陈赓在上海的工作告一段落,带着遗憾离开了上海。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召开之时,陈赓领导的警卫营担任了大会的警卫工作。他是代表之一,也是安全保卫部长。这次和王根英见面已经相隔两年,陈赓心情十分激动。他肯定是不想要再错过王根英了,所以才以这种几乎激进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会议结束之后,周恩来找到了陈赓,开口就数落他根本不懂得"恋爱的艺术",求婚太莽撞直接,根本不懂得策略。事已至此,陈赓也意识到自己可能也有不对之处,也不知该怎么弥补。周恩来和邓颖超出面给陈赓说媒,找到王根英长谈一番,原本气呼呼的王根英这才羞涩地答应了。
陈赓和王根英就这样在武汉结了婚,成为"五大"的一段佳话。而随着"五大"的结束,这对新婚夫妻面对的就是分别。
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要去参加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后来又出席了国际工人太平洋劳动大会。此后,她被调回上海从事地下秘密工作。
而陈赓则去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进军广东的途中,陈赓左腿中了三弹,胫骨和腓骨都被打断了。一直到两个月之后,陈赓才辗转汕头、香港,来到了上海找王根英。
自从武汉一别,王根英一直焦急地等待着陈赓的消息,没想到数月之后,陈赓身负重伤,再见陈赓已经瘦了许多。王根英将他安顿在家中,尽心照料,并且马上帮助陈赓和党组织重新取得了联系。党组织立刻将他送到了上海著名的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牛惠霖和弟弟牛惠生医术高超,他们将陈赓折断的腿骨重新接了起来,保住了陈赓的这条腿。
1928年春,中央特科成立,在当时艰难的处境之下,中央特科意义非凡,要保护党中央的安全。陈赓曾经在苏联学习过保卫工作,被组织任命为情报科长。
为了能够掩护地下工作,陈赓将家中的弟弟和妹妹都接了过来,组建了一个大家庭,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更加容易掩人耳目。1929年,陈赓和王根英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起名为"陈知非"。
儿子的出生让陈赓更加注意家人的安全,为了避开特务的追踪,他们经常改名换姓,在1929年到1931年之间,他们搬家5次,每次选房子的时候,陈赓都选择出路比较多,遇到危险容易躲避或者逃跑的房屋。
而王根英也以自己的聪明和机警,保护着丈夫和儿子的安全。陈赓工作繁忙,平日里都是王根英在观察房屋附近的动态,每一个路过的人,每一个新搬来的邻居,王根英都要加倍留心,因为这些人可能随时都会对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王根英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教育陈赓的弟弟妹妹,还要时时绷着一根弦,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耐心,带着幼子陪着丈夫赴汤蹈火。
知非三岁的一天,趁着父母不注意一个人跑到街上去玩,正巧看到印度巡捕"红头阿.三"在巡逻。他仔细打量他们身上佩戴的枪支,想起了曾经看到的陈赓藏在枕头下的手枪。小知非不懂,天真炫耀道:"红头阿.三的枪,还没有我阿爸的枪好。"
红头阿.三听到了小知非说的话,偷偷跟着小知回家。而王根英在家中发现儿子跑丢了,急匆匆跑出来找,正好和他们撞见。印度巡捕质问她家中为何有枪支,王根英非常冷静得和巡捕解释:"有啊,有一支枪,是他阿爸在永安公司给他买的玩具枪。"因为王根英的样子非常自然,印度巡捕也觉得是孩子在胡乱说话,没有细查就离开了。
1931年,和陈赓关系密切的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为了保护陈赓的安全,组织派他前往鄂豫皖根据地工作,而王根英则带着孩子继续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
九·一八事变之后,王根英负责了沪地区反帝大同盟分部的工作,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宣传抗日,她不停奔波忙碌,那段时间,知非只能交给女工部秘书夏之栩来照顾。
不久之后,陈赓又回到了上海,他并非是来和妻儿团聚的,而是因为右腿又在战争之中受了重伤,他必须回到上海治腿伤。这次,依旧是在牛惠霖医院之中,而陈赓腿刚刚好,他就决定走了,要去中央苏区工作。
两次陈赓回来都是身负重伤,王根英生怕丈夫再出什么事儿。1933年3月,王根英希望组织同意他们夫妻一起去。组织刚刚批准,陈赓又因为被人背叛被捕入狱。
4月1日,陈赓被敌人押解到南京,王根英得到消息的时候正抱着孩子站在酒店楼上,因为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加上长时间奔波操劳,王根英眼前一黑就抱着孩子晕了过去。两人一起从楼上掉了下来。知非被身旁的人抓住了脚,保住了性命,而头上却破了一个口子,王根英也受了伤,那时候的她心急如焚,似乎也感觉不到疼。王根英母亲心疼女儿,将她接到郊区的亲戚家住了一阵子,一直到两个月之后,王根英的病才好了一些。
王根英放不下丈夫,她身子刚刚好就来到了上海市区,想要和党组织再次联系上。1933年12月,因为叛徒出卖,她在家中被捕,被送到了南京第一模范监狱之中。
王根英留下的遗物很少,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了两件文物,一件是绣着文字的白布书包,另一件包裹这个书包的包袱皮。这是1935年,王根英在狱中费尽千辛万苦托人送出来的,在这两件东西送出来之前,家人都曾经以为失踪两年的文根英已经遇害。书包上绣着的"千云而上",是希望儿子能够学习好文化知识,长大之后之展翅高飞。
王根英在狱中一关就是四年,一直到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来到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后来在接见留苏学生之时,才有人告诉周恩来,王根英还被关在狱中。
在周恩来以及诸多同志的努力之下,被关在"反省院"之中"政治犯"陆陆续续被接了出来。王根英出狱不久,周恩来将她带到了西安。那时候的陈赓正在云阳,得到消息之后,王根英匆匆前往和陈赓团聚。
8月26日,夫妻俩终于团聚,悲喜交加,热泪不止。陈赓在那天的日记之中写下:"昨日根英由西安到达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庆祝,并另辟一室使我们能作竟夜长谈,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根英在狱中达4年,艰苦倍尝,在敌人威逼利诱之下,始终坚持党的立场不为动摇。"
相知相爱是幸运的,而陈赓和王根英的婚姻,苦难、焦虑、担忧多于幸福。除了在武汉的婚礼,两人每次异地相逢都是因为陈赓负伤,在上海的两年明明一家团圆,却要不停躲躲藏藏,时刻担心着小儿子的生命安全。
短暂的团圆让他们欣喜万分,而抗战严峻的局势并没有让他们沉浸太久,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团圆,他们必须舍弃自己的小家。陈赓即将出征,八路军正在整编。王根英前往延安,进入党校学习,毕业之后,王根英就在《新中华报》报社工作。王根英不愿一直留在大后方,她多次向上级请求去前线出力,一直到1938年秋天,组织批准了她的请求,派她前往太行山区129师,在那里的财经干部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
1939年1月,王根英跟随着财经干部学校东进,在战地意外和陈赓相逢。
陈赓远远认出了妻子,高兴地冲了过去,抱着王根英就转了三个圈:"喜从天降!喜从天降!天上掉下个王根英。"身旁的同志哈哈大笑起来,王根英都不好意思:"看你那疯劲!"陈赓依旧无所谓的模样:"情不自禁嘛!"
那时候天气还非常寒冷,王根英亲手为陈赓做了一件棉坎肩。他对陈赓说:"这是我用自己的津贴从老乡那里收来的棉花和布,你穿上吧,保证暖和。"向来幽默的陈赓马上朝王根英敬了一个军礼:"谢谢王根英同志兼夫人。"
那时候的陈赓和王根英不知道,这是上苍垂怜,让他们在死别之前见最后一面。
1939年3月,财经干部学校的师生们转移途中受到了日军的突袭,日军烧光了村庄,在混乱之中,师生们被冲散,王根英陪同着一部分伤员,逃亡过程极为艰难。为了能让伤员早点脱离危险,她将分配给自己的一头骡子迁到了卫生队给伤员骑。王根英和警卫部队一同徒步突出重围,好不容易冲出了被包围的村子,她却发现装有公款和重要文件的包没有拿。
她焦急道:"不好,还有一笔公款没有带出来。"说完,她不顾身边人劝阻,偏要前往驻地取回公款。而就在她出村的那一刻,日军发现了她,很多同志们躲在远处看到她被机枪扫中倒下。同志们含着热泪,组织好队伍回去接应她,而见到她时她已经壮烈牺牲,身上不仅仅有多处弹洞,还有敌人用刺刀剖开腹部的痕迹。
王根英牺牲时只有32岁。
那时候的陈赓正率领着386旅越平汉线西进,突然收到妻子牺牲的电报,陈赓忍不住痛哭,愤怒而哀恸的他猛然拔出了手枪,对着天空砰砰射出子弹。他在自己的日记之中写下了一句话:"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此后,陈赓就中断了日记。
陈赓强忍着夫人离去的痛苦,坚持到了百团大战胜利之后,他一病就是半个月,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高烧不退,稍微清醒的时候就一直喊着王根英的名字。
没了母亲的陈知非一直跟随着外婆和舅舅生活,因为生活贫困,他童年的时候也做过报童,和母亲一样,他也曾在工厂里面暗无天日得做工。1946年,陈赓找到了儿子,将他接到了身边,并且鼓励他进入华北大学学习。陈知非没有辜负母亲,成为了航天部高级工程师,教授职称。陈知非的经历和母亲相似,他也继承了母亲的坚韧和父亲的睿智。
王根英牺牲之后,陈赓许诺要为他守节三年,三年之后,他才开始重新考虑组建家庭,和傅涯结婚。陈赓生前不止一次在傅涯面前诉说着失去王根英的痛苦。1961年,陈赓病逝之后,傅涯整理了陈赓的日记和文字资料,还四处奔走访问故人,为王根英烈士写下了传记——《报国何计女儿身》。
傅涯作为陈赓的第二任妻子,始终敬重王根英,在她去世之前,她特地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将王根英和陈赓的遗骨葬在一起。2011年,王根英烈士的遗骨迁往湖南省湘乡县,和陈赓大将合葬。一位是叱咤风云、横刀立马的猛将,一位是机警善良、为保护战友牺牲的烈士,这对阴阳两隔数十年的夫妻,终于得以在地下相逢。
杜鲁门说:我敬畏毛泽东,是因为他在远东(指朝鲜)创造了令我意想不到的辉煌战绩,从而使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羞涩和尴尬!
艾森豪威尔说:我崇敬毛泽东,是因为他让我在远东几乎没有了话语权!
约翰逊说:我敬仰毛泽东,是因为他敢于向我们发号施令而让我们的行动畏手畏脚!
肯尼迪说:我崇敬毛泽东,是因为他从来就说话算数、从而令我们发怵于他的一言一行!
尼克松说:我崇拜毛泽东,是因为受道德意志的驱使,因为我无法抗拒他的人格魅力!
奥巴马说:我崇拜毛泽东,是因为他让我领略到了什么叫伟大和强大!
戴高乐说:我敬仰毛泽东,是因为自从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们西方就已经开始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左右世界了!
丘吉尔说:我之所以非常高看毛泽东,是因为他很了不起,是他让我们对东方人不得不有所顾忌!
蒙哥马利说:毛泽东,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几乎空前的,集显赫的政治、军事、哲学成就为一体的伟大的民族领袖!
斯大林说:毛泽东同志比我厉害得多,将来他一定能让美国人看他的脸色行事,美国人绝不敢在他面前放肆而为所欲为!
田中角荣说:毛主席是我最敬畏的国家领袖,见到他,总是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苏加诺说:见到毛主席,总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是他让亚洲人民在世界面前变得昂首挺胸!
普京说:我崇拜毛主席,是因为觉得他就是国家的保护神,中国只要闪耀着他的名字,中国就一定会坚如磐石!
金正恩说:我崇拜毛主席,是因为他的思想能让弱者变得强大、能让愚者变得智慧!
蒋介石说:韩战的结局让我看到了中共的强大,是他毛泽东让我在美国人面前没有了那种因所谓的无能而低三下四的表现。在毛泽东面前,我蒋某人和白宫是平等的,都是失败者!
毛泽东的伟大。从而使我们中国立于世界之林。他光辉闪耀的名字永远留世千古。他的思想让弱者变的强大,让愚者变的智慧
我当时看纪录片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的情况,毛当时是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边骂边问的。
所以现在看到的这文字版本可能是过滤了爆粗的话的。
毕竟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交流嘛。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第2次来到了北京
赫鲁晓夫一行没有休息,便驱车驶入了中南海。毛泽东在颐年堂同赫鲁晓夫进行了首次会谈。宾主一坐定,毛泽东首先表示欢迎,然后便开门见山地问赫鲁晓夫道:
“尤金大使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什么意思,你们是出于什么个考虑?”
赫鲁晓夫首先埋怨尤金未把苏方的意思解释清楚,然后又慢悠悠地表白了一番,他说:目前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美国第7舰队活动频繁,苏联舰队已经进入太平洋,需要在中国建立一个长波电台和……
毛泽东不等他说完,突然抬手做了一个打断的手势,说:
“请你告诉我,什么叫联合舰队?”
“所谓共同么,就是共同商量的意思……”
赫鲁晓夫显然没有估计到毛泽东会如此不耐烦,他只好支支吾吾,遮遮掩掩。毛泽东却是抓住要害不放,追问道:
“请你说明什么叫共同舰队?”
赫鲁晓夫依然不着边际地解释说:
“毛泽东同志,我们出钱给你们建立这个电台。这个电台属于谁对我们都无关紧要,我们不过是用它同我们的潜水艇保持无线电联络。我们的舰队现在正在太平洋活动,我们的主要基地……”
毛泽东有点恼火了,他不耐烦地站了起来,以严厉的口气说:
“你讲了大半天,我也听了大半天,说了许多话你还没有进入正题。我问你,什么叫共同舰队?”
赫鲁晓夫立刻涨红了脸,很不自然地说:
“我们只不过是来跟你们共同商量商量。”
毛泽东怒气未息,说:
“还是不切题,什么叫共同商量?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你们是不是想把我国的沿海地区都拿去?”
赫:“我们没有这个意思,不要误会。”
毛:“你们都拿去算了,我重上井冈山!”
赫:“现在是和我们的中国同志商量,如何共同加强防御力量……”
毛:“你这个意思不对,你们明明是搞共同舰队!”
赫:“我们还不过是来跟你们一块儿商量商量,没想到引起你们这么大的误解。”
毛:“打起仗来,苏联军队可以到中国来,中国军队可以到苏联去,苏军可以使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
毛泽东说完,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赫鲁晓夫见毛泽东如此说,便又建议道:
“毛泽东同志,我们能不能达成某种协议,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你们的国家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留?”
毛泽东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断然说道:
“不行!而且我不想再听到有人提起这件事。”
让子弹飞版
毛:你给翻译翻译,什么叫tmd共同舰队?
赫:这还用翻译啊,都说了
毛:我让你翻译给我听,什么叫tmd共同舰队
赫:不用翻译,这就是共同舰队啊
毛:翻译出来给我听,什么TMD叫共同舰队?
赫:共同舰队就是三年之内我出一百八十万吨位的舰跟你们出海剿蒋匪,接上我太平洋的腿,明白了吗?
1965年在医疗会议上,毛主席直接批评道:"汇报半天,全都是城里的医疗成就,我们国家是给这些有钱人服务的?广大的农民怎么办,只能等死吗?"
为什么毛主席这样生气?因为当时,卫生部的医疗资源主要主要集中在15%的人身上,主要是“老爷(有钱人居多)”。农民看病难、买药更难。
了解到这一点,毛泽东非常生气,他做出重要指示:医疗机构、医院要把赚钱和治病分开,盈利多少不是医疗机构的目的!把工人治好,他创造的价值是医疗用品衡量不了的。
毛泽东正式做出倡议: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在他的精神指引下,大批的“赤脚医生”下乡,农民看病困难、不能得到有效救治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医疗资源开始向农村倾斜。
对于医疗问题,毛泽东有着自己的考虑和独到见解。
毛泽东一针见血的指出:“有些医院、医生没有医者仁心,小病大治搞一堆检查,这是不行的嘛!花了钱治不了,甚至搞假药,我看还不如拜菩萨,买点香灰吃,还不是一样?”
在此背景后,毛泽东约谈卫生部,对于医疗问题,尤其是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就行深入探讨,在此背景下,衍生了浩浩荡荡的“赤脚医生”下乡现象。
毛泽东心中一直有一杆秤:一切要考虑老百姓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他老人家一生节俭朴素,自己不搞任何特殊,但是涉及到老百姓的问题,容不得半粒沙子:谁都不能损害普通百姓、穷苦人民的利益!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多少年后,我们读来是那样的有力量,那样的感人肺腑!
https://www. zhihu.com/zvideo/134972 3774992957440
各位看官
点个关注呗
1985、1986年期间,邓稼先向中央提出并起草一份建议书,建议书指出,世界核大国的理论水平已经接近极限,并且,他们已经可以达到计算机模拟的程度,不需要进行更多的发展,因此很有可能通过限制别人试验来维持自己核大国的地位。 此时,邓稼先已经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他的学生和搭档于敏去看他,他只说了一句: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的太远 !
1996年7月29日,也就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中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次日,中国就向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 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忠于祖国和事业的人,国士无双,永垂不朽。
楚成王吧。
说到春秋时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春秋五霸”,不过在春秋时代却有一个人硬刚过两位毫无争议的霸主,用实力生吃过一位有争议的霸主。但他本人却没有被评为霸主,这个人就是楚成王。
楚成王,芈姓,熊氏,名恽,出生地:湖北广陵今湖北荆州,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这位楚国国君的一生非常精彩,他抗齐(齐桓公时代),辱宋(宋襄公时代),战晋(晋文公时代)。如果春秋时代少了楚成王,恐怕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要褪色不少。
先来聊聊楚成王与齐桓公的交锋。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齐向楚。 此时竖起“尊王攘夷”大旗的齐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决定发兵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不过这一波冲突的原因,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请看一段《春秋左传》原文: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
这段文字记录了齐桓公跟自己的爱姬在私家园林里泛舟于爱河之上,正当双方你侬我侬时,肤白、貌美、胸大但无脑的蔡姬却想玩点情趣,她就把船摇来晃去。但是齐桓公是个水性不太好的人,他很害怕,于是就立即制止蔡姬的“情趣”行为。没想到蔡姬却越玩越起劲,把船摇晃得更厉害了。齐桓公被吓得发怒了,于是等船靠岸以后立即把蔡姬给赶回娘家去了,但是并没有办理离婚手续。没想到,蔡国的国君也是个二愣子,觉得蔡国受到了齐国的羞辱,直接把蔡姬嫁给别人了。
齐桓公听到自己的女人被嫁给别人了,勃然大怒。于是以盟主的身份立即召开北方联盟大会,集合鲁、宋、陈、卫、郑、许、曹这七国一起组成了一只讨蔡的多国部队。蔡国的军队确实是一群菜逼,战争还没开始,蔡国军队就已经自行瓦解崩溃了。蔡国君主一看大事不妙,连夜南逃楚国避难去了(蔡国是楚国的保护国)。
在多国部队的打击下,蔡国可以说是国破家亡,蔡国的百姓也是死走逃亡伤。按理说“蔡女”事件,到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以齐国为首的联军,南下真正目的并不是教训蔡国,而是要抑制南方的那个庞然大物——楚国。
请看一段《春秋左传》: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上面两段文字完整地记录了楚成王与齐桓公的交锋过程。楚成王先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马发情狂奔彼此也不会相关。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齐国大臣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齐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周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楚国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周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齐桓公不听,仍然继续进军,驻扎在陉地(楚国北塞,今河南漯河东)。
楚成王十六年(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带兵到八国联军的驻地。八国联军撤退,驻扎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齐桓公把所率领的军队列成战阵,和屈完坐一辆战车检阅队伍。齐桓公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为的是继续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惠临敝国求福,承蒙君王安抚我君,这正是我君的愿望!”齐桓公说:“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城墙,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即使很多,也没有什么用处。”齐桓公听到这样有底气的话之后,觉得劳师远征进行一场大战的胜算也不大。于是就与屈完连同七国诸侯一起订立了盟约。
齐国责问楚国用的是两个不痛不痒的事情:其一,N多年前的周昭王南征未归;其二,楚国没有进贡包茅给周天子。反而对楚国僭越称王、征伐兼并姬姓诸侯国,搞大南方共荣圈这样的原则性问题只字不提。这并不是齐国不想过问,而是在摸清对手实力之后所做出的外交妥协。楚人听到这样的问责后,立即心领神会。立刻表示关于周昭王的事情,他们不负有任何责任,请国际联军自己去水边问问。关于包茅的事情,楚国确实有错在先,并且保证今后周天子的贡品绝对不会中断供应。于是南北双方在这友好而祥和的气氛中,就区域安全问以及大周发展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取得建设性成果——昭陵会盟。
齐楚这个南北两个最大国家的碰撞让我们看到了,声势极壮时齐桓公的威风凛凛;也让我们看到了从容应对、不卑不亢的楚成王。这一局齐桓公以微弱优势略压楚成王一头,毕竟楚国被迫承认了齐国的老大地位,楚国的北上势头也稍被抑制。但是楚国也没有实质性的损失,王号继续使用,楚国的扩张方向由北转东,其实力在江淮地区不断坐大。
再聊聊楚成王虐宋襄公的事情。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重病并于同年去世,齐国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太子,宋襄公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
齐国的霸业经过内乱之后迅速衰落,此时拥有拥立之功的宋襄公有些飘飘然了。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
请看一段《春秋左传》原文:
二十有一年春,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
别看这段原文的字数非常少,但是信息量是很大的。这段话表明当时的宋襄公是请来了齐、楚两大国参加会盟的,并且在这次会盟中宋襄公是以盟主的身份主持会盟。于是乎,宋襄公就更加飘飘然了,他居然以盟主架子要求楚国及其仆从国都承认其霸主地位,出人意料的是楚成王很爽快地答应了。
宋襄公沉醉于鹿上会盟的霸主荣光之中,他已经有些得意忘形了,当然不会去想齐国和楚国为什么会那么给他面子。齐国之所以来参加,那是因为齐国新君是在宋襄公全力支持下才得以上位的,他这次来完全是为了还宋襄公一个人情。楚成王来的目的就很阴险了,他是来观察后齐桓公时代中原诸侯国的实力,以及称霸的可能性。结果,宋襄公干了一件丢人现眼的事情,他自己没能力号召其他诸侯会盟,居然厚颜无耻地要求楚成王号召楚国的小弟跟楚国一起承认宋国的霸权。这一切都让实力雄厚的楚成王看在了眼里,他心里十分鄙视。但是楚成王打算玩一把大的,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宋襄公的要求。
宋襄公的称霸大戏在《春秋左传》中有完整的记载,请看一段原文:夏,大旱。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
到了约定之日,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楚国早埋伏好了军队。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发生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当着众多诸侯的面抓了宋襄公,并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要知道不久前,宋襄公在鹿上之盟时还是个“霸主”,现在居然成为了囚犯,而且是被关在囚车里一路公开展览般地拖到楚国去当囚犯。这一次,楚成王把“伪霸主”的脸面彻底撕破并踩在地上,还吐了一口口水。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在国际调停之下,宋襄公好歹被楚成王放了回去。不过每当这个“霸主”想起囚笼生活就怒火中烧,但是又不敢直接报复楚国。没过多久,郑国国君到楚国去朝拜,表示承认楚国的霸主地位。宋襄公听说此事,立即勃然大怒,表示郑国这个不要脸的中原正派诸侯国居然去舔南蛮子的屁股,简直是太可耻了,于是兴兵伐郑。其实以郑国的实力单独抗宋完全没问题,但是想到新爸爸楚国的实力更加强大,不用白不用,于是就立刻向楚国求援。于是,春秋时代最具“仁义”精神的战争——泓水之战就此打响。
泓水之战的简要过程如下: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占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从而使楚军得以全部顺利渡过泓水。楚军渡河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可是,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弱小的宋军哪里是强大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后,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门官)悉为楚军所歼灭。只是在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泓水之战就这样以楚胜宋败降下帷幕。公元前637年(周襄王十五年)五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从诸侯会盟到泓水战场,楚成王把宋襄公虐得体无完肤,拿捏得死死的。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为何宋襄公在某些书籍里能排进春秋五霸。莫非是宋襄公的“仁义”感动了那些腐儒,成为了腐儒们的偶像?
最后,得说说楚成王与晋文公的交手了。请看一段《春秋左传》原文:
(重耳)及楚,楚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健,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这是两位雄主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唯一的一次见面。在我看来,这段面对面的交流,已经展现出那个时代最杰出两位君主的风采。楚成王开口第一句你将来回到晋国,会怎么报答我呢?这句话首先表明,楚成王对重耳将来上位晋国国君有着非常乐观的判断,哪怕现在的重耳处于流亡状态。然后楚成王站在国际政治的角度询问重耳,将来会用何种方式报答楚国(如何亲楚)。重耳听到后回答:“金银财宝、山珍稀奇之类的东西,你们楚国自己就有,其实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您。”重耳的回答非常有技巧,他首先夸赞了楚国的地大物博,同时也表明了在国家利益的层面上他无法退让但不直说。紧接着,楚成王又开口:即便这样,我还是想知道你回到晋国后会如何对待楚国?面对楚王的进一步逼问,重耳非常沉作地回答道:如果托国君的福,我将来能够回到晋国,一旦两国交战,我晋国的军队将“退避三舍”。如果这样还得不到您的谅解,贵国的军队还不撤退,那也只能一战了。”面对雄心勃勃的一国之君,重耳的回答没有花言巧语,而是不卑不亢,底气十足但又礼节得当,楚成王听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每当我看到《春秋左传》的这段对话,我都能感受到春秋时这两位人杰的共同点——大气、质朴、厚重、有底蕴。
事后,楚国的二号人物子玉对重耳这种不卑不亢的表现感到愤怒,在他看来重耳作为一个流亡之人居然还这么傲气,于是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但楚成王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楚成王说到:“晋国公子志向远大。所作所为很合乎周礼,跟随他的人都是既忠诚又能干。反观现在晋国的国君,简直是不值一提。这看来是上天要晋国兴起,我们不能干违背天意的事情,否则必将遭殃。”
楚成王之所以不想杀重耳除了敬畏“上天”之外,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楚成王正在努力的“中原化”。他希望楚国的内政与外交应当与中原国家一样“周礼化”,他正在带领楚国积极地与国际接轨。他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在于他想当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原霸主”。
当“辱宋”事件发生后,中原大部分国家对楚国表示了臣服,但是楚国也把其野蛮的一面暴露得毫无遮掩。此后的每次会盟中,楚成王感觉这些中原国家的君主看他的目光都有些奇怪,他们的目光里有害怕有恐惧,甚至有时候还会有鄙视,但就是没有敬佩。这让楚成王认识到,他和齐桓公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可是这差距在哪里呢?是楚国的兵锋不够犀利吗?是楚国的物产不够丰盛吗?是楚国的版图不够广大吗?楚成王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直到楚国与中原诸国交流不断深化后,楚成王终于知道了答案。那就是楚国的文治与德化落后于中原,楚国对国际秩序——周礼的理解太浅薄,以至于在中原诸国看来,楚国的内政与外交简直就是处于半野蛮状态。善于反思的楚成王,终于找到了答案,于是他带领楚国全面开启了中原化的进程。
我们再回头去看看他与重耳的那段对话,前后两人的表现都有礼有节。子玉劝楚王杀掉重耳,楚王拒绝了。因为周礼已经成为他心中的准绳,他不可能随意杀掉一个中原诸侯国的公子,他认为随心所欲的杀戮与侮辱只能代表野蛮与落后,更重要的是这不符合周礼。
没过多久,重耳等人回到晋国。果然不出成王所料,重耳很快就成为了晋国的国君,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第二霸——晋文公。在晋文公流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晋国很快从混乱中恢复了国力,成为中原最强大的诸侯国。
自从泓水之战楚国大胜宋国后,楚国北进的势头无可阻挡。楚国势力在中原疯狂扩张,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
此时已经强盛起来的晋国,也一样有称霸中原的野心,晋文公也绝不允许楚国继续在中原地区肆虐下去了。如此一来南北两个超级大国的正面碰撞将不可避免,于是城濮之战爆发了。
城濮之战的简要过程如下: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晋军援宋。子玉率军急进,依托丘陵险阻扎营,两军对峙于城濮。晋文公兑现当年的承诺,主动率军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子玉上钩了。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必无晋矣。"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晋文公一战而霸。楚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惨败,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楚成王称霸中原的梦想再次破碎。
楚成王时代的楚国,是一个跛腿的强国,几代楚人疯狂的武力扩张成果丰硕,从而让楚国从上到下过于迷信武力,忽略了政治文明建设。即便楚成王后期有所醒悟,但是整个楚国的迷信武力的势头并没有被有效遏制,即便是君王也对此无能为力。如果你不信请看一段《春秋左传》原文:
楚子(楚成王)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以上对话完整地说明了楚成王告诫子玉不要与晋国人正面硬刚,但是子玉迫于楚国人疯狂迷信武力的压力,为了平息乱七八糟的舆论,他也是不得不战。
在我看来,称霸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想成为霸主,军事实力强盛是必要的条件,不过只有强大的军力而缺乏文化底蕴则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霸主的。强盛的军力只能逼人臣服,但不能长久。当先进的文化与强盛的军力相结合时,则人人心向往之。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楚成王争霸历程。楚成王面对声势极盛时的齐桓公时,他能屈能伸,在外交层面主动认怂,尊齐国为老大,从而避免了齐楚大战。但是在国家实质利益上丝毫不退让,其扩张方向由北转东。在极力避免与齐国的正面碰撞的同时,充分发展了其在江淮地区的势力。这一波操作体现了他的隐忍与智慧。
楚成王在面对实力不强的宋襄公时,他放长线钓大鱼,在鹿上之盟先尊宋襄公为盟主以骄其志,然后在孟地会盟时当众羞辱宋襄公,让其沦为阶下囚,最后在泓水之战大败宋军。这一次他很好地展示了楚国的实力但也暴露了楚国的野蛮。楚成王所羞辱的不仅仅是宋襄公,更是对周礼,对中原文化的嗤之以鼻。所以此时的楚成王虽有霸主之实力,但距离霸主之位仍差一步。
最后,他用完美的礼节接待重耳,在城濮之战前告诫子玉不要主动招惹晋国军队。这表明了他的反思能力,面对中原文化,面对周礼已经张开了怀抱。可惜这一动作来得太晚,整个楚国还未来得及中原化时就在城濮之战中惨败了。已经军国主义化的楚国,最终葬送了楚成王的霸主之梦。
如果不是遇到了自带主角光环的晋文公,再给楚成王一点时间,让楚国完成中原化。他将会是春秋毫无争议的第二位霸主,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楚成王仍然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也能虚心学习。他带领这个南方的蛮夷之国不断进步,楚国也在强国之路上不断前行。心平气和地说一句,楚成王所具有的智慧、大气和霸气不输于齐桓公与晋文公。
楚成王竭尽一生图霸的失败,让沉浸在军国主义狂欢中的楚国人冷静下来,他们重新思考和审视这个世界。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称霸中原的梦想。通览《春秋左传》我发现楚人的性格特点中有两点最为突出,那就是倔强与霸蛮的。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轻易为外力所改变;他们对称霸中原的欲望永远不会磨灭,面对称霸之路的困难他们的态度就是:“不服就干”;他们永远都“不服周”;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梦想,一代人没有完成的事情可以交给下一代,还不行就交给第三代直到完成为止。最终楚成王没有实现的梦想,由他的孙子完成了。
“说来也是笑话,我读过小学、中学,也当过兵,却不曾看见过世界地图,因此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湖南省图书馆的墙壁土,挂有一张世界大地图,我每天经过那里,总是站着看一看。
过去我认为湘潭县大,湖南省更大,中国自古就称为天下,当然大得了不得。但从这个地图上看来,中国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省更小,湘潭县在地图上没有看见,韶山当然更没有影子了。世界原来有这么大!
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样过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吗?从韶山冲的情形来看,那里的人大都过着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饿,就是挨冻。有无钱治病看着病死的;还有家庭里、乡邻间,为着大大小小的纠纷,吵嘴、打架,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弄得投塘、吊颈的;至于没有书读,做一世睁眼瞎子的就更多了。在韶山冲里,我就没有看见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
我真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决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数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
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革命,通过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
从这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徐渭。
早些年看梵高传感动的一塌糊涂,后来研究中国绘画史时,深刻了解到徐渭,才发现这是超大号的梵高,才知道为何郑板桥、齐白石争做“青藤门下走狗”。我也想做,但我不配。
今天世人都知有梵高,却不提徐渭。
了解徐渭,只有折服,只有崇拜。但在读到这段瞬间喜欢上了他。
“渭性通脱,多与群少年昵饮市肆,幕中有急,需召渭不得,夜深开戟门以待之,侦者得状报曰:徐秀才方大醉嚎器,不可致也,公闻反称甚善,时督府势严重,文武将吏庭见,惧诛责,无敢仰者,而渭戴敝乌巾衣、白布澣衣直闯门入,示无忌讳,公常优容之”
因喜欢徐渭,长文多图纪念
——————————————————————————————————
他文韬武略,如果不是性格孤傲、命运多舛,他本可以如王阳明般功成名就。
他才华横溢,如果不是中国的绘画穷途末路,他本可比梵高更令世人瞩目。
贵为明代三才子之一,他科举数次,终身只得一个秀才
二十岁学兵法,后来抗击倭寇,胡宗宪对他言听计从,名将戚继光、李如松对他心悦诚服。
三十岁开始学画画,成为画坛宗师,画风独树一帜,为中国的水墨写意打开了新的方向。
四十岁研究戏曲,写了部《四声猿》,千古留名,被汤显祖极力推崇。
他说自己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一、 书
徐渭的狂草,一般人很难看懂(包括答主),要说他的书法气势磅礴之类,那是在说废话,作简单归纳,明一代的主流书法艺术崇尚晋、唐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求变,说白了就是好看,但没性格。
而徐渭的书法则直接吸取北宋苏轼、黄庭坚的风格,转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当然也跟性格及人生际遇相关。
有人认为徐渭把明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别人写的字叫书法,而他写的字叫书神,书里无“法”而有“神”,认为他是明代书法第一人。
二、 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的诗多抒发个人的悲苦与不堪,难以引起大众共鸣,并不广为传唱,但却备受名家推崇,有人评价说他的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如羁人之寒起……”,有“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这确与他悲惨的个人际遇有关。
徐渭一生命运多舛,生于即将没落的贵族家庭,庶出,生母为妾,出生不久,父丧,被正室抚养,生母原是养母正室的丫环,家庭没落后,养母将生母当作奴隶一样卖掉,徐渭的少年时代被养母照顾,并给予良好的教育,但对这件事情,徐渭一生不能释怀。14岁时养母也去世,只能跟着兄长生活。
徐渭少负盛名,被认为是神童,但科举受挫,直到20岁才中个秀才,此后数次科举不第,这期间,家庭亦遭巨变,像所有癫狂的艺术家一样,他不谙世事不通人情世故,也不惯生计,继承的遗产也荡然无存,在20几岁的年纪家破人亡,不得不背井离乡。
徐渭后来深研王阳明的心学,以徐渭的聪明才智,要想达到王阳明的成就也许不难,但人生际遇以及自身性格导致了他难以如王阳明那样全身。他说自己“疏纵不为儒缚”,又狂傲到古往今来的大儒没有几个是他看得上的。注定不能在世俗中功成名就。
像王阳明一样,他也关心时局,深谙兵法,当时的浙江巡抚胡宗宪看重了这位文韬武略的旷世奇才,便招入幕府,对他极其爱惜。
胡宗宪威严,手下如戚继光等文武将吏无敢仰视者,而徐渭却不修边幅在他跟前晃来晃去,还高谈阔论,毫无忌讳。有次幕府有急事,招徐渭不来,找他的人回来报告:徐秀才在夜市里和一群少年喝的大醉,来不了了。胡宗宪不但不责怪,反而称善。胡宗宪为了徐渭能通过考科举甚至亲自跟考官打招呼要求给予关照,胡宗宪对他如此恩宠不仅仅是惜其才,在抗倭的军事行动中,徐渭数出奇计,擒获了当时东海势力最大的海盗王直、徐海,整个东海倭患平息。当然最为人乐道还是那两篇《进白鹿表》。
三、 文
胡宗宪做大帅当然需要政治支持,在抗击倭寇之余捉到一只患了白癜风的梅花鹿,通身雪白,当作神兽献给了皇帝,由徐渭代写《进白鹿表》,呈上去,龙颜大悦,嘉靖皇帝极力赞赏徐渭的文采,顺道给胡宗宪升了官。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一篇辞表,如果不是拍皇帝马屁的,指不定就能跟《长门赋》、《洛神赋》并驾齐驱。
然而,以徐渭之大才,毕生才华只用到一篇马屁赋上,又加上他的孤傲,不由得让人唏嘘,令人惋惜。
但这毕竟还是徐渭一生中最舒心的日子,几年后,胡宗宪死于政治斗争,徐渭再次陷入困境。
因害怕被株连,徐渭几次自戕,拿钉子钉自己耳朵,拿斧子劈头,但都没死成,反而落下神经上的疾病,后来神经病发杀妻,又入狱数年,等出狱后万念俱灰……
徐渭有一腔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而不得施展,不得不寄情于诗画,他将画评为自己最次的手艺,确实不是自谦,但却严重低估了自己。
四、 画
徐渭晚年号“青藤老人”,从石涛到齐白石一众宗师都原做“青藤门下走狗”。可以说徐渭对国画的影响堪比莫奈+塞尚+雷诺阿对西方油画的影响力。前不师承古人,却启迪后世水墨写意几百年。
中国的水墨写意起源于五代,开始是人物。
后来是山水,再发展到后来的文人山水。到了明后期,文人山水穷途末路。
徐渭的传世作品里没有山水(但后世的泼墨山水受其影响找到了新的方向),可能他与那些文人画家不同,为画而画。画山水需要闲情逸致,至少要装作胸中有山水,山水在中国不光是视觉上的表象,还是自成系统的一套哲学体系。很明显,徐渭心中无山水,只有放纵不羁,有对命运的不甘和抗争。所以即使是一个不懂画的人也能在他的画里看到强烈的情绪。
一个牛逼的画家,我们看到他的画会说,这是谁谁的风格,是他早期的风格或晚期的风格,牛逼的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一个画家风格稳定后,作品里有他的风格却未必有他的情绪。能在作品里泼洒自己的情绪,这又属于更高的境界,这是更牛逼的画家。
具体来说,徐渭的作品多为花鸟画,只是有时候他把美丽的小鸟变成了丑陋的螃蟹。花鸟画在以前属于富贵画,为什么是富贵画,因为在宋代,宋徽宗他们把花鸟画推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那时的花鸟神形具备,同时形成了一个强大而严谨的套路,后世也只能遵循这个套路。
很幸运的是徐渭很穷,又不善于结交那些富贵文人,所以没钱搞收藏,进不了文人画家的圈子,也就没办法学习和临摹前人作品。所以在绘画上,他注定只能走自己的路。
他的写意水墨风格,在前人的绘画里是找不到的,他自己当然也想不到,在中国文人山水死翘翘了以后,他开启了清一代水墨大写意的繁荣,我们在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金农等人的作品中,都能看到他们深受徐渭的启迪和影响。
而这样一个牛逼的人,他居然没有师从某某某。他的画里没有套路,甚至也没有技巧,中国的绘画艺术非常讲究技巧,讲究用笔,光 “皴法”都有100多种,古画鉴定中有种方法就是观察作品中的用笔技巧,确定风格以及师承关系。但徐渭的画里看不出技巧及笔法。
在有风格的绘画中,其作品不露笔法痕迹又属于另一种至高的境界。也就是化技巧于无形,这在那些高明画家的作品里都能见证这点,比如董源的山水。不同的是徐渭并不是把技巧玩儿的多么纯熟,他更多的是凭着直觉来画,不受任何束缚的创作,而不是靠技巧、靠法度。这样他也就能在创作中随意地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
这跟西方的印象派有相同的地方,西方绘画发展到后来也是要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不受约束,脱离学院派的法度,到了20世纪上半叶,甚至是只注重创作中的个人感受,出现了一大批那种“凭着直觉创作”“像孩童一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且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只是,很多作品我们谁也看不懂,包括画家自己也看不懂。
徐渭的画我们不光能看得懂,还能看出那种强烈的情绪以及那独特的美感。
徐渭晚年贫病交困,唯一能用上的“末技”,还不能用来糊口。徐渭的画当时卖不出去,这是预料之中的。简单来说,他的画在当时属于政治不正确,政治正确不代表真理,但政治不正确就肯定不能获赞,因为你不代表着当时的主流思维,不被主流承认,也难以引起大众共鸣,但任何一种政治正确都是一种时尚,现在的政治正确到了下个时期就变成不正确了,但真理永远是真理。所以很多人不解为什么有些大画家在世的时候作品不被看好,死后却被追捧,究其原因就是他超越了当时的时代,且启迪了后世。
300多年后西方出了一个经历类似的画家,他们都遭受过难以承受的苦难,一次次被现实逼到绝境,神经几度崩溃,却固执地以自己的方式艰难行走,直到生命的尽头。那些年读梵高传记,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后来读到徐渭,才发现这是个超大号的梵高,无论是在才华上还是在人生经历上。
今天,梵高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备受世人追捧,然而很多人只知有梵高,却不知有徐渭。
徐渭晚年说自己“贱而懒且直”,让人心酸。自称为“畸人”,也就是不正常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会说,也许,不正常的是那个世界。
毛泽东—— 一份条约逆袭的历史。
1 别了,司徒雷登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堑,胜利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其实已经总崩溃。
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却出人意料的并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反而留在南京。
司徒雷登(来源:腾讯网)
司徒雷登想干什么?
当然是准备与中共接触,看看能不能与中共做个交易。
这个交易就是以美国承认新中国为条件换取新中国继续履行国民党政府对外签订的条约。
以上不是我的臆想,解放军占领南京2个月前的1949年2月3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就指示司徒雷登发布了一个公开声明:中国新政府继续继承现存的中外条约义务是美国予以承认的前提。
所以,当时美国的意图基本就是明牌——只要新中国承认并且继承国民党签订的对外条约,美国就可以承认新中国。
这个美国声明还包括潜在的威胁:如果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签订的对外条约,新中国将面临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的全面封锁甚至武装干涉。
一方面是美国软硬兼施,另一方面苏联也给我们施加压力。
早在渡江战役之前,斯大林就专门给毛泽东致电,要求中共争取去获得美国的承认。
全球两大阵营头号强国同时施加压力,试问有哪个人顶得住?
不好意思,毛泽东顶住了!
毛泽东不仅拒绝了司徒雷登的橄榄枝,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
(来源:中国网)
然后,解放军席卷大西南,在半年之内基本解放了全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不仅没有武装干涉,还保持着暧昧的沉默。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这里我们站在全球的视角来分析1949年前后的那段历史。
2 解放战争拖不得
毛泽东有句名言: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这句名言表现了伟大领袖对国际局势天才般的洞察力。
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什么时候打的?
1948年9月—1949年4月。
这段时间国际上是什么局势?
这段时间欧洲爆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苏差点就爆发了战争!
插播一下柏林危机事件。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公布了“关于改革植国货币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了“B”记德国马克。这一行动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苏联得知该计划后,于6月19日提出抗议,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布《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
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走廊通道。
与此同时,苏联驻扎在东部德国地区的三十多万军队摆出了强烈的战争姿态。美、英等国对此反应强烈,立即向西部德国紧急调动兵力,准备全面迎战。
一时间,整个欧洲再度陷入危机,似乎“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这就是历史上震惊全世界的“柏林危机”。
最终,由于双方都不愿诉诸武力,经过谈判,达成了妥协。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对柏林的封锁,延续四百六十二天的柏林危机结束。
柏林危机时间线是1948年6月—1949年5月。
柏林危机爆发三个月后,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1月13日,平津战役结束。
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来源:搜狐网)
这两者时间线为何重叠,你觉得这只是巧合?
不!这不是巧合!这就是“解放战争拖不得”的原因!
毛泽东对于国际局势的把控是非常精准的,不仅如此他还最善于利用国际局势的时间窗口做出最大胆的决策。
1962年10月15日—11月20日美苏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20日,我们打响对印反击战,11月21日总参给前线部队下发特级电报,然后我们停止作战主动撤军。
这也是巧合?
所以,1949年4月,毛泽东顶着美苏两大强国的压力,毅然拒绝美国佬的“橄榄枝”还是颇有底气的。
3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下面我们谈谈本篇文章的重点,为什么1949年我们宁愿不要美国的国际承认,也一定要废除国民党政权对外签订的条约。
这个条约是什么?
这个条约就是1946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这是美国佬最看重的条约。
(来源:搜狗百科)
按: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当然远不止这个条约,还有《中美航空协定》、《中美救济协定》、《成渝铁路修建协定》、《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等等几十个条约,但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这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那么,这个条约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美国佬这么重视这个条约,甚至将它作为承认新中国的交换条件?
是割地赔款?还是出卖主权?
都不是!
表面上看,这个是完全“平等友好”的条约。
这个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中美双方国民皆有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及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双方的商品都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
在条约字面上,中美双方的权益是完全对等的。
简单地说,这个条约就是中美双方都打开大门,不设置任何障碍让对方的人员、资本、商品自由出入。
这样一份貌似“平等”的条约在1949年中美双方态度却是迥然不同——美国佬很想新中国政府继承下去,而新中国则坚决反对。
为什么?
因为当时中美双方国力完全不对等——准确地说,是当时中美双方工业化能力完全不对等。
1949年美国工业化产值全球第一,而当时的中国还只是一个农业国。双方差距之大用一个钢产量的指标就可以说明,1949年美国钢产量是4000万吨,而中国呢?还不到40万吨。
因为工业化能力的巨大,所以,如果双方都敞开大门让双方自由的“友好通商航海”,结果只有一个:美国对中国单方面的掠夺。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发生了什么。
1946年3月4日南京正式开放外汇市场,把法币的对外汇率定为1美元兑换2020元法币, 中央银行奉命无限制买卖外汇,这是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
1946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然后,大量美国货潮水般涌进中国:从汽油到汽车,从电灯到电影,从面粉布匹到棉纱白糖,从口红丝袜到领带皮鞋,甚至铁钉和香烟都是USA制造!国内民营企业几乎无法生存,纷纷倒闭。
当全民都开始使用美国货的时候,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美国货要用国家外汇来换,美国货盛行相当于老百姓吃穿用度都在用国民党政府外汇储备!
一边在疯狂支出外汇,而另一边外汇收入却基本停滞。原因很简单,刺激进口贸易的政策一实行,出口因汇率高估,不敷成本,而处于完全停止状态,外汇有出无进,国际收支急剧恶化,外汇储备逐渐枯竭——1946年外贸入超猛增为47430万美金!
好吧,将近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没有了。
看到这样的局面,国民党当局又慌了手脚,终于在1947年2月5日,颁布了“出口津贴,进口征费”的办法。
即自2月16日起,对出口货物结汇时,对其出口价格给予百分之百的补助;对于进口货物,则依海关征税价格再征收百分之五的附加税。
但是对于机器、棉花、米麦、煤油等美国对华大宗出口商品,为了讨好美国,则免征附加税——现在才想起保护自主产业?晚了!
即使这样委曲求全,美国老爷依然不答应。
鼓励出口法令一出台,美国驻沪领事馆当即以书面通知国民党政府各轮船公司,明确提出国民党政府的出口津贴办法与美国1930年颁布的关税法令以及美国海关税则有冲突,所以,领取国民党政府津贴的货物到达美国后将特别课税——
也就是说,你国民政府对出口商品补贴多少,美国政府将加征多少。当时中国进出口贸易完全被美国垄断,美国强硬的反对,宋子文这个鼓励出口的法令也就无疾而终。
出口打不开局面,进口却依然无法控制,虽然国民党政府大量出售了日伪资产来平衡收支,但是到1947年3月国民党政府外汇储备减少了45372万美金!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大致有8.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结果一年就亏空5亿多美元,如果加上出售日伪资产、物资的收益,实际花掉的将达到7—8亿美金!
要知道46年一年国民党政府打内战的军费也不过1亿多美金!
外汇储备锐减,国民党政府只能开动印钞机来维系政府的开支。
1945年8月,法币发行量不过5569亿元,到了47年2月,法币发行量已经达到48378亿元,货币超发已经突破8倍!
货币超发自然引发物价飞涨。8年抗战那么艰苦的时期,国统区物价指数不过超过法币发行倍数的22.5%,而战后一年则物价指数超过货币发行倍数111.5%,并且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恶性通货膨胀已经无法抑制。
1945年9月100法币可以买2只鸡,1946年1月只能买2个鸡蛋,到了3月份就只能买两粒煤球了,内战还没爆发,法币已经开始已惊人速度贬值。
据《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记载,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代的购买力如下:
1937年可买牛两头;
1941年可买猪一头;
1945年可买鱼一条;
1946年可买鸡蛋一个;
1947年可买油条1/5根;
1948年可买大米两粒;
1949年可买1粒米的千分之2.45。
按:1946年国统区经济迅速崩溃除了美国依靠这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单方面对中国进行掠夺之外,也有时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经济政策屡出昏招的原因。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为什么要坚决废掉这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哪怕是为此要付出被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全面封锁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代表着一种大无畏的决心与勇气的——我们就是要废掉列强在华的“特殊利益”,我们就是不让你们继续在中华民族身上吸血,即使你对我们封锁打压,我们自力更生,勒紧裤腰带也要“站起来”!
4 70年弹指一挥间
如果我们现在再来看看这份《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会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
同样是这份条约,一个字不改,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应该非常愿意与美国签订这个条约,而美国应该非常不愿意!
为什么?
因为现今我们的工业能力很强大。
2018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
2000年与2019年全球各国最大商品供应地示意图
数据来源:FT;Pictet Asset Allocation Macro Research;IMF 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看到没有,这就是中国坚定地支持全球化,而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原因。
现在让我来设想一下,假如中美再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如果中美双方互相都给与对方“国民待遇”,并且对对方的人员、资本、货物不设施任何障碍。
美国对中国出口:
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基本不变。
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文化类产品会增加,但是增加额度不会很大,因为中国现在也没对美国这两类商品做多大的限制。
美国农产品出口会大量增加。其中大豆、肉类产品本身就是我们需要进口的,这个没啥坏处。有点问题的就是美国小麦、大米这类粮食出口可能会冲击我们的主粮市场,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比如,国家出面收购美国主粮作为我们的粮食储备。这个可能要花费200—300亿美元。
美国页岩油出口会增加,这也是我们本身需要进口的,至于美国页岩气价格比较贵,具体进口多少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
另外就是金融开放。这个我们完全可以给与美资“国民待遇”,因为这正是我们目前在做的,明年开始我们就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全面取消对外资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
当然美资也可以参与中国的矿产开发——中国矿产最丰富的就是煤矿,目前属于过剩产能,我们非常欢迎美资来收购中国一票关停并转的煤矿。
中国矿产最有价值的就是稀土,但是中国最强的不是稀土储备(全球很多国家都有丰富的稀土储备)——而是稀土加工产业链。所以,美资参与稀土开发最后也只能在中国加工后再出口。
这样七七八八盘点一下,总体而言美国所得非常有限。对中国出口增加额估计不会超过1000亿美元。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能得到什么:
如果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那么,1946年中国的景象基本就会在美国重现!
大量中国商品如同潮水一样涌向美国。201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是1300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是5500亿美元!如果美国对中国商品部彻底敞开大门,这个数字还会大幅度增加!
东南亚出口美国的纺织品被中国打得溃不成军(我们获得更低关税);
华为的手机、中车的机车、大疆的无人机等等横扫美国市场;
美国4G、5G建设被中资包揽;
美国安防市场被海康跑马圈地;
中国光伏产业全面吞噬美国市场;
美国钢铁企业将被中国钢铁资本干得渣都不剩;
美国建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被中国资本垄断;
因为给与中国资本完全的“国民待遇”,所以,中国资本收购美国高科技技术也没有任何限制,那啥,就让瓦森纳协议见鬼去吧!
对了,中国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美国页岩油、页岩气的开发;
这一切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所以,现在的美国是绝不肯与中国签订这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还是那份条约,
还是中美两个国家,
双方的态度与意愿完全逆转,
回顾历史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5 感谢伟大的领袖
感谢毛泽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带领国人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建立了这个星球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并且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工业能力的逆袭。
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
这条航母本来是苏联政府拨款建造的,乌克兰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价,即以一条完整的军舰出售,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付的30%。
厂长马卡罗夫此时报告道:“‘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切尔诺梅尔金阴着脸问道:“为了将军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俄罗斯可以给提供你需要的一切”
马卡罗夫回答道:“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工厂以及20万以上的专业人才!”
马卡罗夫最后做出了结论:“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后来,“瓦良格”号航母卖给了中国,在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下变成我们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瓦良格号进化成辽宁号
(来源:新浪网)
这几年,国内有一批“印吹”天天鼓噪印度的未来将超越中国。
那么,印度未来能超越中国吗?
能!
但是,
前提是印度需要有一个毛泽东,
需要一个为了信仰而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政党,
需要一次彻底的土地革命,
需要愿意为了土地革命付出2000万人牺牲的勇气,
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印度凭什么超越中国?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
天不生润之,万古如长夜。
本文首发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深度文章会第一时间发表在公众号上,欢迎大家订阅。
原文链接: 原创 | 纪念毛泽东:一份条约的逆袭
相关阅读: 原创 | 一个人的故事就是一部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