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2017·黄石)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坏处:
权利下放到地方,滋生腐败。毕竟只要考上了,只要考生愿意,总是能够做官的(先不管官的大小、位置),那么寒窗十年为的是什么呢?在古代读书可不便宜,书籍费用就不说了,人吃喝拉撒赶考也要钱,而供养一个读书人(没有任何功名那种)足够养活五口之家的伙食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费用下来,一旦考上,在交通通讯极其糟糕的古代,你觉得那些千辛万苦才考上功名的考生当官后会干什么?其次,士子们的各种好处加剧了土地兼并以及更加拖累朝廷的财政。最后,科举制的创立把本来就够低的武人的身价压得更低,导致“好男不当兵好贴不打钉”加剧,人人都想着读书当状元而不是开疆拓土。毕竟,开疆拓土随时都会死,但读书不会有生命危险
科举是为了从世家手中夺取人才、打破世家的人才垄断所创造出来的制度,隋朝之前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什么呢?举孝廉度,虽然这样让屁民权利比科举制小,但举孝廉这种制度起码避免了官员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状况。
好处:
1、中央集权,至少进士级别是需要皇帝亲自批阅,减少世家对皇权的钳制
2、培养出更多的文化人,提高识字率
3、大幅甚至翻几倍提高了平民参政的机会和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