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宝钗袭人等督促贾宝玉读书上进也是错? 第1页

  

user avatar   xie-wei-54-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即便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是不是”谈起吧。

“宝钗袭人等督促宝玉读书上进”,这是一个很笼统的概括,对于刚刚接触红楼梦的读者来说,有助于快速记住这些复杂人物的大致立场和矛盾,但如果有条件细读,会发现这个概括是非常不准确的。

首先,这句话应该是从这一段情节里总结出来的:

……宝玉听了,便知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迎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动他的好处,他才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并不愿和这些人来往。”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性儿,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让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的出些什么来?”
  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袭人连忙解说道:“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

(后面袭人搬弄得太忘形,我就不引了……)

这段表面上看是湘云宝玉说戗了,袭人打圆场的时候顺手给定了性:这是湘云/宝钗希望宝玉努力上进,和宝玉之间产生的价值观矛盾。所谓“宝钗袭人督促宝玉读书上进”,大约是从这里引出来,成了读者间的定论。

但仔细看前因后果,宝玉的不爽并非被湘云勾起,而是从接到通知去见贾雨村就开始了。贾雨村这会儿还没打死石呆子,宝玉也未必知道他的劣迹,他讨厌贾雨村的原因很简单:回回定要见我。

宝玉不是傻的,贾雨村这是在借他向贾府阿谀奉承,可是你献你的媚好了呀,非要我浪费时间来陪你,这是不是有病……想跟小伙伴诉诉苦吧,湘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打起了太极,这让宝玉的郁闷越积越重,终于炸了毛。

湘云也是惯会看眼色的,宝玉讨厌贾雨村哪一点,她难道真看不出来吗?她的几次答话,始终是避重就轻,顺着宝玉的话茬,拐向“是是是,好好好,别废话了,快去吧”的方向。宝玉却还在那里喋喋不休,湘云只好把话挑明了:人家是当官的,你去跟他们交际是你的责任,喜欢跟我们玩有什么用?那才是你该做的事儿。

按照袭人后来的介绍,这大约也是宝钗惹毛宝玉时所提的意见——可我想问的是:这真的是在劝宝玉“读书”,“上进”吗?

————————————————————————————

我们读红楼梦时,有时会代入其他戏文小说的设定——男主的唯一使命就是苦读高中。然而,曹公笔下的贾府,是如假包换的簪缨之族。这样的家庭里,一个男丁进可以借助家庭实力出将入相,退也可以经营家业稳定家族地位——这里的经营不止是管理庶务,也包括结交其他贵族和官僚,盘活自家的人脉,在贵族官僚圈子里形成更多更有效的利益同盟。

从贾家玉字辈男丁的日常来看,贾珍贾珠两位长子,走的是进取路线;而宝玉贾琏两位“二爷”,走的是退守路线。其中贾珍靠袭爵出仕,贾珠无爵可袭,自然要靠科举了。

因此我们会发现,宝玉幼年完全是按照“富贵闲人”的标准养大的,偏偏到了半大不小的时节,贾政开始玩命逼他读书了。科举是童子功,贾政身为学官焉能不知?从小散养,这会来赶鸭子上架只有一个真实原因:贾珠死了。彼时贾兰尚幼,能否顺利养大还不可知,宝玉瞬间成了半个长子,贾政对贾珠的期许也就转移到了宝玉头上

但这只是贾政的一厢情愿,贾府其他人都清楚得很,宝玉生于贾府,科举只是锦上添花,他真正的责任是家族经营——像贾雨村这样的人来要见面,要陪谈仕途经济,才是他必须要尽的义务。

湘云宝钗劝宝玉的,也正是这一点。她们的意见和举业自强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别闹了,这是咱命中注定的事,得认。

甚至于,就算对宝玉的前途最看重的袭人,也没有什么“读书上进”观。她劝宝玉读书,中心思想是“听老爷的话,让老爷开心”,所以即使厌恶学习也没关系,装出乐读的样子来就可以了

袭人道:“第二件,你真爱念书也罢,假爱也罢,只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嘴里混批,只作出个爱念书的样儿来,也叫老爷少生点儿气,在人跟前也好说嘴。……”

而袭人对贾政盼望宝玉读书的理解,也和“上进”没什么关系:

老爷心里想着:我家代代念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不但不爱念书,已经他心里又气又恼了,而且背前面后混批评。

瞧,都是面子,都是套路。

————————————————————————————————————

可宝玉最讨厌的,恰恰就是这个套路。

和题主描述的不太一样,宝玉并非歧视那些“给他提供优越生活”的人,所谓的“浊气逼人”也不来自于这些人所从事的职业,而是来自于他们为了职业丧失了本心。

宝玉又恐他们去告舌,恨的只瞪着他们。看走远了,方指着恨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这些“可杀”的人触怒宝玉,是因为她们素日在“副小姐”们面前奴颜婢膝,一旦“副小姐”落难,瞬间就换出了得意嘴脸,“要不听说,我就打得你了”。

这样的行事,细细品来,和贾雨村岂非一路货色?宝玉所恨者,既不是劳动人民的泥腿气,也不是真正求上进的圣贤大道(“明明德”就被宝玉视为好书),而是在官场上趋炎附势的“禄蠹”。蠹者,蛀虫也,官仓鼠也,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还记得“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吗?

事实上,不光是宝玉,钗黛湘探这些读过正经圣贤书的女孩子,内心都看不惯这样的“仕途经济”——还记得“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吗?还记得“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吗?

在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心中,曲高和寡,不耽名利,心怀天下,砥柱中流是永恒的浪漫主义光环,即便是身处深闺的贵族女性们,只要是由这样的知识分子动笔来描摹,也必须是抱有同样的浪漫情怀的。事实上,因为这样的情怀太过理想化,使得有些作者只能寄情于脱离现实社会的女子。

曹公便是如此,在他的家族盛衰史中,那些“仕途经济”的“禄蠹”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有多少次他亲历了朝秦暮楚的“时人眼”,看着当年趋炎附势的贾雨村们的另一副嘴脸?曹公笔下的天地灵气之钟,又岂会真的认同这样一条“仕途经济”的道路!

——————————————————————————————

然而和宝玉不同的是,湘云宝钗等虽然满腹高山流水,却早早因各自的生活经历窥见了这个不堪世道的洪荒之力,区区一个宝玉又有什么能耐与之分庭抗礼?湘云在宝玉的牢骚面前顾左右而言它,就像宝钗对黛玉的一番剖白一样,并非对世俗规则的逢迎,而是不冷不热地顺应。然而,宝钗黛玉同在闺阁,有许多话可以将心比心,湘云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和宝玉交流。她们只能按照这个世界既定的规矩,告诉宝玉“我们不是你的正经朋友,你应该去找别人玩”。

霁月光风耀玉堂,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湘云“不是正经朋友”,蝇趋蚁附吮痈舐痔的贾雨村才是——换了你是宝玉,你能忍?

在大观园众多少年人中,唯有黛玉不仅自己一身的孤标傲世,还向来不怎么需要妥协。她没了父母,没了家族,没了无可奈何的牵挂,只剩一腔灵气去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精神世界。她能懂得宝钗的不得已,却依然愿意和宝玉一起去“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在万万人之下”,因此在没吃过苦头的小青年宝玉看来,只有黛玉称得上是个知己。只有到了沧海桑田之后,金玉共忆潇湘之时,宝玉才能懂得宝钗心中奔涌着怎样的“热毒”,又是怎样一点一点冷下去的,才能明白钗黛何以结下了“孟光接了梁鸿案”的情谊。

宝黛钗湘这些人,论起三观来只怕并没有袭人眼中的对立。所谓“恼了”,“生分了”,只是袭人的个人观感。事实上,宝玉炸毛之后,湘云并没有翻脸,宝钗也只是尴尬,宝玉事后也并没有疏远厌弃她们,钗黛和解之后,宝玉倒还真心实意为黛玉高兴来着。这林林总总的龃龉,加起来只怕还没有宝玉踹袭人泼茜雪的火药味重。追根问底起来,这些人所怀抱的旧文人式的理想主义大抵相似,三观上主要的不同,只在于面对这个污浊的世界,是否要亮出割席的姿态来罢了。这份姿态在后来的革命者看来是顶顶重要的,谓之“革命家的叛逆精神”,因此湘云宝钗等获得的官方评价就略低了一筹,但在曹公笔下,这样的高下之别并不存在,否则也不会有贯穿全文的钗黛双峰对峙了

————————————————————————————————

那么宝玉黛玉错了么?湘云宝钗又错了么?

宝玉是轻率幼稚的。他从未出仕,没见过官场倾轧,更不会明白即使林如海贾政也需要苦心经营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宝玉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好批出个“禄蠹”来抖机灵,可换了他自己,又能做什么呢?进一步地说,他眼中所见的一切混迹官场的废物,在他看来都是这些人自己不好,甘为食禄之蛀虫,可厌可鄙。他根本不知道,在当时的制度之下,官儿们除了做禄蠹,是没有什么别的路好走的——他心中唯一知己所来自的姑苏林府,也同样是贾雨村这只大禄蠹的孵化器啊!

我自己曾经在另外一个答案中批评宝玉:“只知道‘女孩子嫁了人就变成了鱼眼珠子’,哪里知道她们是怎么变掉的?”正因为无从知道,宝玉才会看见“鱼眼珠子”管事嬷嬷就骂“可杀”;正因为无法反思深层原因,才会听见仕途经济就骂“禄蠹”。宝玉确实看穿了这些可厌可鄙的人和事,但他的生活经历也决定了这份见识到此为止。正如毛主席所说,曹公心里,还是想去补天的。

可是另外一方面,那些看见了生活的不得已的,那些竭力周全的,也并没有因此逃过了无常命运。湘云寒塘渡鹤,宝钗雪掩金簪,拼却了百般聪明才智,只求世道翻覆中的一席容身之地犹不可得,这难道不同样是错了么?曹公写红楼梦,终章是预定好了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中人物进取也好,沉寂也罢,没有一个逃得过树倒猢狲散的命运。怎么做都是错,怎么做也都不是错了。

但新时代的读者是不同的。这个新的世界已经没有神仙皇帝了,奋斗或者决裂,或许结局不如人意,却总会激发出一些可贵的光芒来。因此当我们这个社会由旧转新的时候,革命者们格外看重宝黛身上那一点点虚弱无力的叛逆,又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

最后,我不敢说自己将来会怎样教育孩子,为人父母总不至于希望自己孩子去造反……但其实,到真有了孩子的时候,也许你只望他健康快乐,是否能够“上进”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毕竟,即使贾政,也有名利心灰的一天。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庚辰本78回(此段通行本无)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贾府这种勋贵人家,子弟用功读书,只是锦上添花罢了。真到了圣眷不再,大厦将倾时,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更难以力挽狂澜。

就算贾宝玉努力兑换天赋,用功读书,中了状元探花,成为全国知名作题家,真到了皇帝决心动贾府的时候,也不过是一道圣旨,就能褫夺功名,抄家流放,依旧无济于事。

  • 贾府第一代,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
  • 第二代,宁府贾代化:降袭一等神威将军,京营节度使。荣府贾代善:袭封荣国公爵位。
  • 第三代,宁府贾敬:进士及第。荣府贾赦:降袭一等将军。贾政:工部员外郎。
  • 第四代,宁府贾珍:降袭三品威烈将军。荣府贾琏:捐官同知衔。

贾府前两代,圣眷无疑是非常好的。

第一代荣宁二公,一母同胞的两兄弟,在红楼架空王朝的开国功臣【四王八公】中,独占了两家国公,这是毫无疑问的顶级勋贵。

第二代,荣府贾代善,多袭了一代国公头衔,是贾母口中念念不忘的“国公爷”。所以贾母也得以夫贵妻荣,是荣国公夫人,是“外命妇之首”的一等诰命头衔,达到了封建社会非皇族女性的顶点。

宁府贾代化则担任京营节度使的职位,是整个王朝最重要的武官职位,相当于清朝的“九门提督”,非皇帝最亲信的大臣不得担任。

此刻的荣宁二府,一爵高,一权重,相辅相成。贾代善的爱女贾敏,嫁给了四代列侯世家出身的探花郎林如海。

但到了第三代,贾府的圣眷明显不再了。

贾敬作为贾府几代当家人中,唯一的一个科举正途出身的进士及第,居然不当官、不承爵,跑去修道,本应他承袭的二等将军爵位,也直接让给儿子贾珍,变成了三品将军。这其中究竟有何隐秘,很多“红学家”都从他孙媳秦可卿的身世着手,有各自不同的猜测。——在迎春、探春这些国公府庶女都自惭身世时,一个养生堂抱养的弃婴,居然成为宁国公府承爵的长媳,确实匪夷所思。

而另一个自幼好学的贾政,在父亲死后,皇帝直接给了他一个恩荫,等于变相断绝他的科举之路,对走文官路线的贾政来说,十几年后,还只是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就是他的官职天花板到顶了。

贾政的长子贾珠,继续走科举路线,20岁出头,好容易中了个秀才,结果苦熬身体英年早逝,丢下孤儿寡母。

贾赦作为荣国府的第三代承爵人,整日里除了欺男霸女,就是和小老婆喝酒。他更直接说「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

其实,某种程度上,贾赦还真没说错,甚至比整天督促儿子读书考科举,早早逼死了贾珠,又逼贾宝玉的贾政,看得更通透。

看看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仗着贾府的势,一个奴才,都能在20岁就捐了前程,10年后居然就被选官出来,去上任州县官了。

贾赦的长子贾琏,直接捐了个正五品的同知头衔。如果他真想做官,是可以直接去某个府里当同知,或者想做正印官,就能直接到某个州当知州的。根本不用和寒门子弟那样,哪怕是名正言顺考中了进士,还得苦哈哈地四处拉关系,等候多年才能谋到一个实缺职位。

王子腾作为和贾府同气连枝的金陵王家的当家人,先是做了宁国府贾代化留下的京营节度使,再从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一路升迁到了内阁大学士,宣麻拜相,成为“贾王史薛”这金陵四大家族官职最高之人。

贾雨村这个林如海的家庭教师、贾政的联宗门人,更从一介免职犯官,到短短数年功夫,就升迁到了大司马(兵部尚书),协理军机大臣。

这足以证明,皇帝一方面有意压制贾府这样的开国勋贵,让贾府中人的官职高不过五品。(贾敬死后,也是赐了个五品官头衔),

另一方面,贾家的对策,是将两代三位国公遗留在朝堂的人脉关系,都倾力去相助王子腾和贾雨村这一武一文,让他们升到了一为宰相,一为副相兼尚书的高位。再加上同一时间段,贾元春受封为贵妃,确实让贾府声势看似回到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按《红楼梦》成书的清朝制度,皇后以下,除非皇帝打算废后,否则不常设皇贵妃,贵妃名额也只有两人,所以,元春已经是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宫廷贵妇了。

至于贾赦为了几把扇子闹出人命,贾珍父子的淫乱行径,贾琏国孝家孝期间娶二房,王熙凤放高利贷逼死人命等等,这些狗屁倒灶的公开劣迹,对两家传承数代的国公府,对当朝唯二、仅次于皇后的贵妃母家,难道真是什么大事?只看皇帝有没有闲心追究罢了。

事实上,对和皇权密切结合的勋贵来说,最关键的从来不是子弟是否读书争气,也不在于干了多少欺凌小民的劣迹,而就在于是否能讨得皇室欢心。

因此,王熙凤没听秦可卿的遗言,去购置田地为子弟读书上进。贾府早已入不敷出,也要耗费巨资,为元春的一日省亲,专门修建一座大观园,甚至贾宝玉被养废在脂粉堆,从贾府当家人的角度,还真不算什么短视错处。

等王子腾和贾元春两大靠山一死,贾雨村当然会见风使舵,翻脸不认人。贾府注定被抄没,贾宝玉此时就算中了进士举人,又有何用?多一道褫夺功名的旨意罢了。

而这两人为何会相继死去?是否因为贾府在皇权之争站错了队?天知地知,曹雪芹知。

按《红楼梦》成书的时代背景,“王子腾”对应的,多半就是那个从九门提督、拥立雍正帝即位有大功,宣麻拜相的军机大臣隆科多,不过短短两三年就失宠,从帝国首相到被处死。

“贾元春”对应的,或许就是那个雍正初年唯一的贵妃年氏,生下三子一女,全都早早夭折,去世同时,年家亦被抄没,多人被处死、免官。

鸳鸯不肯给贾赦当小老婆,公开嘲讽她嫂子:【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 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 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对贾府来说,给皇帝当小老婆的贾元春,她的肚子是否争气,本就比贾宝玉这个“国舅爷”是否争气上进,更加有意义得多了。

假设贾元春能早日怀孕,顺利生产,别说是一个皇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公主,那么有一个公主外甥女的贾宝玉,以及作为公主外家的贾府,日子也会好过得多。或者说,皇家的最终处置,也会留情面得多。


user avatar   zhang-chen-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zhou-fen-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说不应该多赚钱,而是说赚谁的钱。我一直的观念就是,教师医生不应该直接从学生和患者身上赚钱。而且应该国家给教师医生高工资。这就缓解了医患矛盾。医生的医德自然提高。现在呢?首先想到的不是病,而且钱。不是人,而且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user avatar   vv-vv-vv-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刘姥姥那段,让人心酸又觉有些温情,

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过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巧姐的命运改变起因,是一个比蚂蚱还小的翅膀扇动,狗儿接了丈母娘一起过活,这个事情再小不过,但对于一个封建农村老妇女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对于刘姥姥只生了一个丫头来说,在农村是被同情的对象,这意味老了无人奉养,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姑娘是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刘姥姥再年老也只能自己苦撑,干到不能动的时候,闺女能得到丈夫许可,伺候娘的临死两天就不错了。

但是刘姥姥成了农村里少有的能摆脱这个命运的人之一 ,女婿愿意接她去一起过日子了 ,一句岂不愿意,让人想象姥姥当时的惊喜。哪怕是因为孙子孙女需要人帮手 ,但通常农村男人是宁可压榨老婆,也不愿意多这么一口饭的,这点来说, 狗儿良心其实已经在农村一般男人之上了 ,最后刘姥姥为了救巧姐付出的钱财,不可能是她一个人就做主,必然也得到了女婿同意的。

有个新家,意味着农村的平日繁重劳累体力活可以分摊一大半,照顾外孙子孙女就行,正因为刘姥姥从此有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才会真心为女婿女儿一家操心,卖老脸受嘲笑也要给女儿女婿去贾府打秋风,不然她之前为什么没想起来这个亲戚,因为她不被赡养,和女儿家各过各的,当然不可能贴心贴肺为他们考虑。

红楼梦里这是一个少有的善因通向善果的故事 。有狗儿接刘姥姥过来一起过日子,才有姥姥为了后辈努力发挥余热,攀上贾府大幅度改善了生活,贾府无论是一开始凤姐的二十两,还是后来给的大堆富贵东西和一百两银子,虽然瞧不起但赈济是实在给人家了,才有人家回报以巧姐的解救。

可是如果刘姥姥没有接去和女婿一起过呢,在农村这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勤劳又聪明的老婆婆只能最后无声的泯灭乡野,死的和其他绝户寡妇一样凄苦贫瘠。试想,农村有几个男人愿意像狗儿那样让丈母娘过来一起住的。




  

相关话题

  如果四大名著非要删掉一本或者增加一本,你会选谁? 
  《红楼梦》中,查抄大观园时,为什么只查林妹妹不查薛宝钗? 
  吴应箕字次尾,他的名与字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中国有《红楼梦》,俄罗斯有《战争与和平》,拉美有百年孤独,有其他“……有……”空前的名著吗? 
  如果当时和探春管家的是黛玉而非宝钗,贾府的管理会更好吗? 
  “金陵十二钗”的排列顺序,有什么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吗? 
  贾宝玉要是生在市井,会不会就是西门庆? 
  古代科举考中进士不满意名次可以重新考吗? 
  为什么王熙凤觉得贾瑞爱上她是一种污辱? 
  《红楼梦》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是什么意思?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白银案20年未破,换了个厅长秒破?
下一个讨论
你有没有特别想活出的样子?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