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春节即查干萨日,称白节或白月。但是蒙古国用蒙历,今年蒙历正月初一是公历2月2日。和中国春节日期不重合,含义也并不相同。
蒙古民族在早期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时期,秋末冬初进行大型围猎,举行祭祀活动,把作为祭品的猎物分发给部落成员,从此便有了分享食物的习俗和“忽必萨日”(分享之月)。
但为了纪念从前举行的围猎后分发猎物的仪式,慢慢演变到享用“秀斯”肉的习俗,就是现在的“闭特温”(除夕)。s·杜勒玛博士认为,这就是早期“忽必萨日”(分享之月)的延续。
在“闭特温”要吃闭合的食物,它不仅是指包子、火烧等外形完整的食物,其实也会享用“秀斯”肉。在除夕这一天,邻里之间分享食物的习俗,也是来源于狩猎时期的“忽必”(分到的物品)。
除夕过后就是“查干萨日”,它之所以有洁白之月的含义,是因为它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
在“查干萨日”人们开始拜年,而奶食品是最主要的食物,大家赋予它“洁白之月”吉祥的意义,期望顺利度过游牧生活中最艰难的春季。
人们在“查干萨日”主要享用奶食制作的各种美味,喝五谷、红白糖放进“阿尔查”里熬制的饮品,并将拥有的美食与大家分享,相互拜年。
按照传统的说法,“查干萨日”相当于所有人过生日,因为每个人都要长一岁。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蒙古包时,要带着砖茶和奶食赶到最年长的长辈家里拜年。
拜年的时候要首先问候老人和孩子,接着用类似“牲畜膘肥体壮”的吉祥话问候畜群。之后人们会上附近的最高处,由家里的男性带着刚熬的奶茶的“德吉”向国祭苏力德的方向叩拜(这也叫叩拜“额金苏力德”),然后回到家里。
蒙古人有一种传统,即在春天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看日出,并预测一年的年景。民间还认为任何看到第一缕阳光的人的一年事业都会充满阳光。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蒙古不属于儒家文化圈,也并没有受多少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中国和韩朝越文化一脉相承,蒙古和三者的春节是有本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