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子又叫“国本”,不可轻动。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晋国申生之死。
他爹晋献公想要废了他,首先一步就是让他出外统军,坐镇曲沃。当时有个大臣就担忧申生的下场。因为想培养太子就应该带在身边熟悉政务、悉心指导。把继承人支到外面,一旦首都巨变(诸如老皇帝突然驾崩),都来不及应对(被其他皇子联合大佬抢班夺权不稀奇)。更不要说战场乃死生之地,危险至极,一不小心战死,国家就会陷入动荡。
刘备公元223年死,刘禅207年出生,满打满算也就17岁。就算在古代13、4就当爹,这个年纪也不算成熟的政治家。更何况他爹刘备才有了稳定基业才几年,刘禅之前从小跟他爹转辗于尸山血海中,死生之事见识的还不够多么。
2.在那个世家豪门占主导的时代,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很微妙。皇帝既想培养太子的势力,不然继位后难以压住底下的牛鬼蛇神,沦为傀儡。太子力量太强往往又容易失控,太子有可能政变提前继位。
让太子出去统军历练,太子身边很容易形成一股可观的军事力量,老皇帝哪敢都父慈子孝。
很多时候,皇帝都会建立一个太子亲王并重的格局,太子在中央主持政务、亲王在外统军,比较出名的就是唐代太子李建成在中央理政、秦王李世民在外征战,这样的布局在唐史上很多。但往往玩不好就是骨肉相残(一般都要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