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各国取消或放宽国际旅行限制?该建议是否合理?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指的是英国、美国等国家在自己国内已经放弃抗疫的情况下,装模作样地采取“断航南非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的措施。

众所周知,“断航南非”并没有对这些国家免受omicron侵扰起到任何作用。


user avatar   cskad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弃边境管制不是个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WHO其实心里很明白现在为啥传播完全限制不住了。冠状病毒这一大类都是人畜共患病毒,鸟类哺乳类普遍易感。早期人类为主传播途径的时候可以限制住,后面变异越来越多人类往啮齿类鸟类身上传,开始这些物种只有携带能力没有本物种内的感染传播能力,也就没有在这些物种内变异能力形成不了额外的病毒库。现在omicron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是老鼠中变异的,鸟类也普遍可感染。现行清零,国际旅行管理措施都针对的人,已知人类无法在不灭绝掉自己的情况下灭绝掉所有潜在易感的物种,也不能给它们发护照打疫苗跨境隔离14天。在像omicron这种跨物种大范围传染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消耗资源搞国际旅行限制很快就会失去所有意义。


user avatar   shi-hua-shi-shuo-90-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取消或放宽旅行限制,表达的不够清晰很容易导致公众的误解。大白话说就是:世卫组织实际上在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不再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所以应该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包括基本生存放在比疫情防控更重要的地位。

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条件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比方生活条件很好的美国人死于癌症的比例占自然死亡的10%,但是某些经济条件很差的国家有可能高达40%。或者说严重影响经济实际上也是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实话实说:人类死亡十大原因


比如,印度前年就选择与新冠病毒共存就是因为严控的隔离直接造成很多社会最底层人民,尤其是贫民窟的人民因为生计发生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所以被迫接受与病毒共存模式。

通俗一点说,就是经济的损失是会带来一定的死亡,经济影响越大死亡的人数越多,更不用说影响健康了。对社会最底层人民来说吃饭都成为问题哪有钱看病?其中一部分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很正常。

从生命的价值考虑,生命的价值包括生的价值和死的价值,而其中生的价值占有主导地位,也就是我们的主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的主要根据。因为人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去死而活着。

事实胜于雄辩:生命的价值

事实胜于雄辩:生命的价值,生的价值和死的价值

所以,从生命的价值考虑不能为了一部分人免于死亡就要牺牲别人的生命包括侵犯生命的价值。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就是不能为了避免老年人死亡让年轻人去死。

比如,严控可以暂时挽救很多老年人的生命,但是严控带来的隔离导致很多人失去工作失去生活的来源,那么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很多没有生活能力的人年轻人和一些儿童有可能因为断了生活来源而导致饥饿甚至死亡。

所以,我们从世卫组织的建议,可以领略两层含义:

1,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再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

2,涉及人民生活需要的时候要优先考虑让人们能够生存。

为此,世卫组织建议取消国家之间的旅行限制,并且建议不要过度的防控限制国内的旅行限制,因为那样做会适得其反。

从另一个方面讲,世卫组织的指南也可以理解为与病毒共存是大势所趋,所以尽快适应与病毒共存而不是过度的措施躲避。实际上这是针对中国和朝鲜等极少数国家的婉转的建议。

为此,世卫组织专门拿omicron新冠病毒变异说事,因为现在科学界已经有公论,omicron新冠变异毒性显著降低,以致艾滋病人都死不了人。

因为omicron新冠变异是新冠病毒在艾滋病人体内选择与人体共存的结果,其毒性显著降低很正常。而science的研究报告证明,omicron新冠变异主要是在上呼吸道活动,很少在下呼吸道也就是人体的要害部分肺部,所以避免了人体的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得到生存。主要是omicron新冠病毒变异传播能力超强的主要原因。

福奇称奥密克戎毒性可能偏低 ,南非报告显示大多数患者不需要依赖氧气治疗,这意味着什么?

Early lab studies hint Omicron may be milder. But most scientists reserve judgment

为此美国和英国的一些科学家都提出omicron新冠病毒变异给新冠病毒疫情的结束带来了一道曙光。

美国和英国有些专家:奥密克戎是结束疫情「一道曙光」,将使新冠「基本无害」,你觉得可能吗?

甚至美国一些媒体都建议中国学西方接受与病毒共存。

美媒称「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与新冠共存」,如何看待美媒对中国防疫的态度?

实际上,世卫组织的建议取消旅行限制和这些观点是一致的,只不过世卫组织的立场提出来更显得客观公正。

如果我们考虑到全世界旅行限制是出于新冠病毒疫情以及其演变成公共卫生事件,那么很容易理解现在为什么要接触旅行限制了,因为新冠病毒疫情不再是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执行旅行限制的逆过程取消旅行限制。

对于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已经很早就这些问题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外交部:断航等过度反应措施无助于防控疫情

人民网北京2月6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华春莹今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在这一次例行记者会上华春莹代表中国政府表明了一系列中国政府的立场,关系到本问题的回答摘录如下:

问:一些国家采取极端限制措施中断与中国之间的航班。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方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防控工作正在取得积极成效。世卫组织高度赞赏中方应对疫情的有力举措,多次强调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实施旅行和贸易等限制。针对一些国家采取断航等过度反应措施,国际民航组织也发出公告,强烈敦促各国遵循世卫组织建议。

我们对有关国家无视世卫组织专业权威建议、不遵守国际民航组织的公告表示不满和反对,已向有关国家提出严正交涉。有关作法不仅无助于防控疫情,反而人为制造恐慌,严重干扰国际正常人员往来与合作,干扰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秩序。

我们敦促有关国家谨慎考虑,不要过度反应,从维护双边交往合作大局出发,不要限制双方航空公司运营航线航班,按照世卫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的建议立即修改政策,纠正做法,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

问:有个别国家官员建议本国公民尽快离开中国,理由是担心中国将进一步采取旅行限制,未来数周难以保证搭乘商业航班飞离中国,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回应?

答:这种说法完全是臆测。

。。。。。。我们希望各方冷静、理性、客观地看待疫情及中方防控工作,不要过度反应。

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中国民航不会停航。中国政府将继续尽一切努力把滞留海外的中国公民接回家。

问:据报道,中国昨天接回了滞留在新加坡的147名中国武汉公民。中方还会从其他国家接回仍滞留的中国公民吗?

答:由于一些国家不尊重世卫组织专业权威建议,不遵守国际民航组织公告,采取断航等极端限制措施,导致一些中国公民滞留海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积极协助他们通过改签机票、中转他国等方式回国。同时,正紧急协调争取通过恢复航班等方式协助滞留人员回国。

必须强调,一些国家停飞往返中国航班的做法不冷静、不理性,也不明智,直接影响了双边正常人员往来与合作,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希望有关国家从维护双边关系大局和人民利益出发,尽快恢复航班正常运营,为双方正常人员交往和合作提供保障。

我再次强调,中国民航不会停航。中方将继续尽一切努力把滞留海外的中国公民接回家。

所以,世卫组织的建议不存在合不合理的问题,只有如何具体执行的问题。


user avatar   zhou-tian-1-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治病救人这事吧,在病症早期治疗是早治早好早享受

晚期再开始治疗,大概率就是人财两空。但是不治,还能剩下一笔医疗费让活着的人过得舒坦点。


现在很多国家面对新冠晚期治疗了两年,发现治不起了,但是自己的政府对自己的人民明说“咱不治了,大家等死吧”又不合适,只能暗中找邻居大叔过来假装漫不经心的提一下这茬,然后大家点头口称“是是是、对对对”,就这么把病人的管子拔了。

拔了管子之后,还可以说一切都是邻居大叔的馊主意,我们要报复一下,给他断了会费。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宽旅行限制的建议对不清零国家短期是合理的,对“动态清零”的我国不合理,对全球长期防疫形势不合理

一,对不清零国家,放开限制从短期看是合理的

如果不实施彻底的“边境隔离检疫”+“动态清零”,较轻程度的国际旅行限制用处不大。

在Omicron刚出现的时候,多国对南非禁航。但在禁航前,Omicron已经扩散到挪威等国家,并从挪威等国家登陆其他欧洲国家,禁航只能将疫情高峰推迟几天。

所以对这些不清零国家,是否取消旅行限制对疫情短期趋势影响很小。

二、对“动态清零”的我国,放宽旅行限制不合理

放宽旅行限制意味着本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病例,而我国医疗资源和财力都不足。

1.我国医疗资源不足,无法收治大量病例,将造成医疗挤兑

图中橙色线为每10万人的ICU床位数量。

德国在疫情高峰期间,有部分地区医疗饱和,不得不将部分重症患者转移到疫情压力相对较低的州,医疗资源并不宽裕。

而我国ICU床位数量只有4.6个/10万人,医疗资源只有德国的六分之一左右。如果感染率看齐德国,将造成严重的医疗挤兑,大多数重症患者无法入院。大量重症患者无法入院的后果是,死亡率接近重症率。

医疗资源不足的秘鲁感染人数302万,死亡人数20.45万人,死亡率6.7%。

2.短期内扩张医疗资源很难

(1)医务人员不够,一个床位至少需要1个医生,3名护士,但没有5年时间培养不出有经验的医务人员

(2)ICU很多设备要进口,而疫情期间多数国家生产不正常。这么多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需要较长的周期,人员还需要和设备磨合


3.我国无法承担海量医疗费用开支

按每个ICU床位每年开支500万元计算,增加的20万ICU每年开支1万亿,我国很难承担这些费用

按《传染病防治法》,病人无论有无经济能力必须强制隔离治疗,所以需要由医保和财政保障治疗费用。

而这1万亿医保是否承担得起呢?

国家医保局:2020年全国“医保账单”公布

2020年,职工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5732亿元,比上年减少0.7%。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20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9145亿元,比上年减少8.6%;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7931亿元,比上年减少0.1%;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1214亿元,累计结存(含生育保险)15327亿元。2020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6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个人账户支出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个人账户当期结存1650亿元,累计结存10096亿元。[1]

新加坡500万人口大概有188亿新元的医保开支,也就是883.6亿人民币的医保支出,人均1.77万人民币,支付能力大概是我国的19.26倍。在如此高的人均医疗支出下,新加坡医保也有压力。

可见,光新冠的治疗就会吃光我国绝大多数的的医保费用,严重影响其他疾病的诊治开销。

而不强制治疗一方面涉及法律的修改,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很多人看不起病,死亡率大幅上升。而放任部分病例在社会上自由活动会导致传播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大医院的压力。

所以我国必须将感染人数限制在很低水平,才能保证整个医疗体系的有效运转。


三、非清零国家需要警惕病毒不断迭代的后果

1.印度2021年年初认为疫情结束,结果Delta就来了

2021年1月第五次调查样本量28000,感染率60%(也有报道说56.1%)。[2]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在印度第五轮针对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中,新德里2.8万个样本中有60%被检出血清抗体阳性。据印度媒体报道,新德里约有2000万人,这意味着至少已有1000万人感染过病毒。这项数据被印媒视为抗击疫情的一大利好,认为新德里实现群体免疫指日可待,或正在走向群体免疫。

随后Delta疫情就发生了

2.南非已经发生过3次毒株迭代

从南非疫情迭代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次过半人群感染形成“群体免疫”后,现有毒株逐渐消失。但有免疫突破能力的新毒株会在世界某个角落出现,成为新的主流毒株。

B.1.1.529是Omicron,图片制作于2021年12月初

3.新毒株致病性不一定更低

最近有人说,Omicron症状比Delta轻,所以得出新冠越传播越轻的结论。

但从进化树上看,Omicron和Delta完全没有亲缘关系,Omicron不是Delta的后代,得不出病毒进化后致病性减弱的结论。

实际上Omicron的毒性比祖先B.1.1高。

四、新冠病毒变异的高危因素分析

1.病毒通过遗传、突变、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突变是概率事件。新冠属于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0.0001~ 0.000001。

大部分突变让病毒失活,少量突变会让病毒活下来并具备新特性。

自然感染、疫苗产生的抗体,特效药都会对病毒形成选择压,培养出耐药性。


2.对人口有限的局部地区而言,抗体会阻碍后续感染,疫情传播速度会越来越慢,危害越来越小

自然感染后会产生抗体,疫苗接种也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在一定时间内对感染有保护作用,。

人群抗体比例越高,病毒传播过程中传播到有免疫能力个体的几率越大,病毒传播就越困难。

所以,“群体免疫”在特定环境(聚落人口有限,与外界交流极少)下是可行的。

例如英国阿尔法毒株在2020年冬季快速传播,产生高峰,疫情在2021年春天大幅好转。

如果没有Delta的输入,疫情的危害会持续降低。



3.病原体种群越大(感染人数越多),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越大。

突变是概率事件,感染的人越多,突变概率越大。

在我国古代,城市化水平很低,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多数人一生的活动半径都没有出县,相当多的人没有出过村,人员跨国流动极其稀少。

如果某地有疫情,基本会形成自发隔离,疫情感染人口数量可能是几百人到几万人,如果形成区域性疫情,感染几百万人基本上到上限了。

2019年,航空业、高速铁路发达,如果中国、美国、欧洲的任何一个地区有疫情,疫情有机会扩散到全球,感染人员可以上升到十亿这个量级。


4.免疫缺陷患者长期感染病毒将增加突变概率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一位患有恶性淋巴瘤的47岁妇女感染了“18种变异病毒”,因为在其去年4月接受化疗过程中感染新冠病毒以后,该病毒132天内在她的体内总共发生了18次突变。

她体内的新冠病毒进化率大大高于新冠病毒的平均进化率。


5.现代医学让更多免疫缺陷患者存活

在100年以前,罹患严重疾病,尤其是免疫缺陷疾病的人很难存活。

2020年数据,全球有3800万艾滋病感染者。由于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缺陷患者,这些患者感染新冠后很难清除病毒,成为病毒突变的温床。

如果不对新冠患者进行隔离,则突变出的毒株很容易扩散出去。


五、新冠疫情危害降低的预期不一定能实现

1.由于科技发展和艾滋病的流行,大量免疫缺陷患者可以存活。

但他们感染新冠后,没有经过规范治疗,无法彻底清除病毒,成为新冠病毒突变的温床。

2.免疫缺陷的新冠患者没有处于隔离状态,可以向社会输出持续突变病毒。

3.城市化让大量人口集聚,加大了病毒的种群规模。

4.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基因组越来越丰富,产生对抗已有抗体基因的几率增加。而广泛使用的疫苗、单克隆抗体都对病毒进化施加了选择压,促进耐药毒株的筛选。

5.不同地区维持密切交流,突变病毒可以短时间传遍全球,不断打破各个地区的“群体免疫”状态,引发新一轮疫情。

6.病毒进化方向是传代间隔短,病毒载量大、潜伏期传播、具备免疫突破特性,重症率造成的选择压不大。而为了提高传播速度,病毒载量有提升,而病毒载量大在很多时候意味着症状更重,所以病毒越传播毒性越低的结论可能站不住脚。

参考

  1. ^ https://www.sohu.com/a/471624837_121106902
  2. ^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1-28/doc-ikftssap1405827.shtml

user avatar   bai-yun-lo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WHO放宽限制的理由是,如果通过旅行限制阻隔奥密克戎扩散的尝试失败了,其已经在国内失控,那么旅行限制也就不再有意义了。

而中国至少目前仍然没有令奥密克戎彻底失控,所以旅行限制还是有意义的。

所以WHO这次建议针对的是美、英这种国内早就疫情泛滥的国家,与中国无关。


另外,某些人拿出中国外交部过去的发言,试图YYGQ,根本就是在哗众取宠。

且不论这种人似乎根本不知道WHO此次建议的原因和对象;

事实上,当时中国疫情哪怕再严重,在被封闭的湖北以外,日新增病例也基本都是几百人这个水平。

现在那些日增几万、几十万的国家都没有遭到彻底断航的待遇,当时的中国又如何?




  

相关话题

  旅行团已致西北多地「破防」 ,疫情期间不必要的旅行需不需要禁止? 
  苏州发现新的变异株为 BA.1.1 进化分支,与全球已知毒株不同源,这意味着什么?防控需注意哪些方面? 
  呼和浩特周边有哪些比较原生态的草原? 
  普京因接触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已进行自我隔离,具体情况如何?俄罗斯目前疫情形势如何? 
  7 月 30 日,31 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三天破百,新疆 112 例,辽宁 11 例,该如何防控? 
  五一小长假有哪些适合一个人去玩但花费又不是很多的地方? 
  3 月 13 日深圳因疫情防控公交地铁停运,小区封闭式管理,对此目前当地疫情情况如何?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人的素质真的这么高么? 
  河南虞城县管控不力,新增 4 例确诊并涉嫌瞒报,目前情况如何?瞒报可能承担哪些责任? 
  哈尔滨是座怎样的城市? 

前一个讨论
新冠疫情致全美医疗压力陡增,多地 ICU 容量已不足 10%,目前美国疫情情况如何?需采取什么措施?
下一个讨论
西方国家为什么对南京大屠杀反映冷淡?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