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毒产生特定蛋白质做疫苗的手段,是改变病毒的基因来改变它对应的蛋白质。
你可以改病毒衣壳相关的基因来改变病毒衣壳的其他部分,让病毒变得不易或不能被接种过类似疫苗的人的免疫系统辨认。
人体产生的针对不同病原体的记忆 B 细胞的寿命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对不同病原体产生的保护期可以不同。一部分疫苗提供的保护衰减得非常缓慢,效果减半所需的时间远超人的预期寿命,在不考虑病原体变异、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终生保护”。
以下是NEJM研究发现人体内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生产能力的半衰期(95%置信区间):
相关抗原的结构与常见程度、相关病原体的致病力等也会影响保护期。EB病毒那一万多年的预期半衰期可能源自其几乎感染了全人类,人体会反复与EB病毒的特异性抗原接触,一次次重新上调抗体生产能力。大部分病原体并没有这种条件。
一些病原体给人体的损害非常轻微,相应地免疫反应也很轻微。例如一些轻症新冠患者康复后体内检测不到什么新冠病毒抗体。人们制造疫苗的时候会反复实验选择可以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抗原,并添加各种辅助药物。
一部分疫苗种类无法诱导产生杀伤性T细胞,对需要这类免疫反应的疾病类型来说效果较弱甚至不适用。
麻疹病毒、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可以特异性地侵害并摧毁一些记忆细胞,降低人的免疫力,能够让疫苗的效果提前减弱或完全无效。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可以分泌外源性超抗原,让T细胞被超出必要地大量激活、出现功能失调或在一定时间后集体死亡,从而降低人的免疫力。
当病毒感染持续存在,效应T细胞会逐渐耗竭,出现免疫抑制。
此外,生产商给出的疫苗保护期往往是临床实验的结果,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一部分人会因为免疫系统的先天或后天的问题·营养状况·失血·年老(免疫力减退)等因素而只能产生一部分保护作用、保护期缩短乃至完全无效,对减毒活疫苗来说还可能直接导致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