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之前也说过,从小米的造车确定落户北京之后,其前景就很难让人觉得乐观。
毕竟小米想要在汽车领域复刻当年手机的成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当年手机一炮走红,靠的还是雷军敏锐把握到了当时的手机产业链已经存在巨大溢价空间(大多数品牌都还在高价卖垃圾),通过将利润尽可能拉低(以及你们认为的耍猴)来打开市场,从而逐渐做大。
然而,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同,整个供应链已经相对比较成熟,造车成本很多品牌其实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作为新手也很难一上来就获得强大的议价权,在产能没有起来时,单位成本肯定会比其他成规模的友商要高。
如果依靠手机时代的“耍猴”来调配产能,在汽车市场这个无论是正常竞争还是营销都已经打了几十年口水仗的地盘,刚开始就能让负面舆情把小米汽车淹死。
要知道,小米汽车必须打好当头炮,太多的目光盯着它了,不允许它失败。
所以,我最初一直觉得小米如果想要好好把汽车弄出来,选择诸如安徽等相对各方面成本较低,配套又比较齐全的地方建厂(或者跟本地企业合作),刚开始将重心放在造型设计,车机系统等方面,将会是风险更低的选择。
然而,它选了北京。
即便当地给出再多优惠政策,但北京的成本就是很高,很容易造成前期投入资金不容易得到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造车的前景恐怕就很难被业内看好,毕竟试错机会太少了。
而回到题目,这次又选了个基本上行业内都不太当回事,也没做出啥成绩的人担任所谓“政委”……
这老兄业务能力“呵呵”,但看履历貌似是个人情,很懂得政府关系这块儿的钻研。
那么指望他来呢,如果往好了想,或许就是想办法为小米争取到更多政策福利,从而以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把造车成本控制下来。
而往阴暗面想,小米造车这件事本身会不会纯属一种“政治作秀”,只是为了表现出企业是跟着国家战略走的。
最后即便做不出来个啥,但有了于总这样的人才运作,估摸着也能拿一两个奖,出去吹吹牛逼,给上头一种“小米好,很有精神”的印象呢?
然后造车是次要的,给小米集团未来发展多几道政治意义上的安全锁才是真的。
嗨,这种事情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某些房地产企业,“表忠心”得更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