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小时候可以光明正大地在电视上看《数码宝贝》《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光能使者》《龙珠》《哆啦A梦》《猛兽侠》,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猫眼三姐妹》《EVA(当然是阉割版)》之类略显擦边的神作。
我们曾经和世界上其他地区对的孩子一样观赏全世界的动画作品。
而国产动画在这段时间内也是一个自由创作的高产期,《封神榜传奇》《大英雄狄青》《我为歌狂》《哪吒传奇》等等都是值得一看的佳作。
现在的孩子可能难以想象——他们居然可以在动画片里搞对象!
然而随着进口动画禁令,一整代孩子失去了观看动画的选择权,而国产动画也在这段时间内快速低幼化,动画片几乎真的成了父母口中「小孩子的玩意」。
童年是《数码宝贝》的一代人对童年只有《喜羊羊》的一代人的同情其实不全然是优越感,这就像童年能玩到电子游戏的一代人对童年被实质性禁止玩游戏的的一代人的同情,就像曾经在B站追番的一代人、「伍六七」前面能加「刺客」两字的一代人对只能看先审后播阉割版对的一代人的同情一样。
我们切实感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在不可逆的流失。
而当时……
当时只道是寻常。
问的好!我们两打牌论童年。
我出一张《数码宝贝》
你出一张《喜羊羊》
我出一张《灌篮高手》
你出一张《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运动会》
我出一张《龙珠》
你出一张《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快乐的一年》
我再出一张《光能使者》
你打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奇思妙想喜羊羊》
我出一张《四驱兄弟》
你出一张《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给快乐加油》
我再出《机器猫》《战斗陀螺》《魔卡少女樱》《头文字D》《足球小将》。
你再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竞技大联盟》《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日记》《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方程式》《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懒羊羊当大厨》给我管上。
我一看就不乐意了,问你怎么都是喜羊羊,不能有点别的吗?我童年除了这些日本动画,还有国产的1999年的《西游记》03年《哪吒传奇》05年的《围棋少年》,还有合拍的《鸭子侦探》、《马丁的早晨》等等。
你笑了笑说怎么可能只有喜羊羊啊,我手上的牌多了去了:
《猪猪侠之魔幻猪猡纪》《猪猪侠之武侠2008》、《猪猪侠勇闯未来城》、《百变猪猪侠》、《猪猪侠之积木世界的童话》、《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熊出没之春日对对碰》《熊出没之冬日乐翻天》《熊出没之夏日连连看》《熊出没之秋日团团转》
我很好奇,拿来看你的电视节目单,是这样的:
当然我这个例子略夸张的,童年是喜羊羊的,除了熊出没和猪猪侠,还有其他动画,也有看过《数码宝贝》等日本动画的。不过当时内容相对偏少确实是存在的情况。
为什么?因为当时除了少数家庭有互联网或者购买光碟,观看电视动画是主要渠道。
当时国产动画和日本动画种类相当多,日本动画有《数码宝贝》《神奇宝贝》《光能使者》《魔卡少女樱》这些。也有《西游记》《围棋少年》《马丁的早晨》这种不错的国产或者合拍。
后来出台了境外动画限播令,境外动画退出黄金档,产生了一大块空缺。
同时各地又出台补贴政策,国产动画从2005年的4万分钟以年均30%甚至100%的速度暴增到2011年26万分钟,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生一大堆牛鬼蛇神,《雷锋故事》就是这样的产物。
某种意义上,喜羊羊反而是这波浪潮里为数不多的良心。
当时电视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本是2000-3000/分,这成本算是很低了,但是版权出售是一般不超过500/分,因此开始阶段制作组不赚钱,它确实是靠质量坚持下来活到了最后,喜羊羊不错的创意和喜剧效果获得了大家的欢迎。从最早期的6个台,变成了50多家电视台来回播放,弄得到处都是喜羊羊。它成功有时代的因素,同期质量偏低,优秀动画少,使得它脱颖而出。
但喜羊羊吃了时代的红利,同样也深受其害。
有人认为喜羊羊借机毒害了中国动画、中国儿童。这其实略显言过。喜羊羊作为一部儿童动画,他大概率处于中游水平。但国内长时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青少年动画,这样的话,喜羊羊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长时间被认为坐在“国产第一动画”的位子上,自然成了大家喷动画低龄的靶子。
而之后,喜羊羊那一代逐渐成长,现在网上风评比原来好的多。但再下一代互联网已经大规模普及,通过电脑、平板、手机,通过各种视频网站看动画了,他们开始有选择权了。电视动画开始衰落,喜羊羊的人气也因为种种原因开始下降。
所以,确实没必要觉得童年是喜羊羊的人可怜,找这个优越感。只是身处那个特殊时代,很多人也确实既不像下一批有选择权,找自己喜欢看的动画,也不像同样缺少选择权的上一代那样,有质量足够高,内容足够丰富的动画。
但这,也不是喜羊羊,熊出没,猪猪侠的错。
以上。
以我个人观点来讲,童年是数码宝贝的一代也挺可怜的,比如我自己。
数码宝贝引进国内的时间是2001年,获得的审批字号是广社动画审字(2001)第007号,因为广发社字〔2000〕137号文件规定2000年6月1日后引进的国外动画片必须由广电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审查。在这之前,地方电视台有自行引进动画不用报备的权力,例如龙珠就是由深圳电视台引进并译制的,到了数码宝贝的时候,这份自由已经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比之前的孩子要更加可怜。
同时,世纪初电脑并不普及,网费贵、网速慢,到2005年才出现了第一个视频网站土豆网。在这之前网吧通用的做法是把剧集下到电脑上,不用联网直接观看电视剧,所以即使联上了网,也不可能轻易找到视频资源观看动画。下面是05年央视一套经常播放的一则广告,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我上初一也就是06年和07年左右,老家镇上有一家网吧,该网吧的特色有两样,一是玩梦幻西游非常流畅,延迟很低,还可以就地充值点卡,二是那里有个内部平台,每周都会稳定更新最新一集火影。靠着这两样特色,那家网吧在学生当中非常受欢迎,经常人满为患。
我上高一前疯狂沉迷AIR,然后在土豆上把AIR全集下了下来,每天在学校里都要反复观看。那时是09年,我用的国产山寨机自带内存是743K,买了张1G的存储卡,AIR视频一集大约35M,算上总集篇超过400M,占了整个空间将近一半,清晰度可以自行想象。
至于手机上网观看?别想了,山寨机里的3G网络服务是纯文字,玩QQ空间的小游戏全靠文字信息反馈。班上几个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买了三星,可以刷出和电脑一样版式的网页,但看视频是想都别想,那时的流量包是5块钱30M。
这还算是比较晚的时候,在数码宝贝播出那时,丧尸暴龙兽出场那集我因为有事没能按时观看,最后只能听同学复述剧情,然后想象丧尸暴龙兽的形象。后来点播台引进了台湾配音版的数码宝贝,但只有后半部分,所以我是在大约十年后借助互联网才终于补上了这一集。顺带一提,我经常给人说自己最喜欢滚球兽在东京这一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点播台经常重放这集。
初三暑假时到舅舅那里去玩,那会我表妹8岁,正在上二年级,舅舅家当时已经配备了电脑,表妹每天都要看两集人鱼的旋律。看见她可以随意选择看哪集的时候,我立马想到自己这么多年都还不知道小学时看过的游戏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于是回家后马上把游戏王搜出来补完了最后一集。然后感叹了一句,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啊。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比之后的孩子也要更加可怜。
去年有一天下班回家,在母校二小外面看到几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背着书包打闹,其中一个大喊“卡兹是战胜阳光的男人”。过了没多久,在小区里又听到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解释旗木五五开的意思就是旗木卡卡西和谁打都是五五开。
我马上和一个做up主的朋友说了这事,表示没想到这些网络上的动漫烂梗居然在小孩子里流传这么广。他说估计是抖音的功劳,因为他之前做的咒术回战视频里老有人在刷“咒力没用完可以放冰箱吗”,看得他一脸懵逼不知所云,上网搜了下之后才知道是来自抖音的段子。
后来有一次和初中同学吃饭,那也是一位十年前从罪恶王冠开始追番的老二次元,这货在大学期间看完了四百多部后宫番,被认为是死宅中的死宅。他当时给我推荐刃牙,说十分有趣,然后给我看了几期抖音上的刃牙讲漫视频,接着他说自己靠看讲漫看完了整个动画版的刃牙,但动画本身他一点都没看,他已经有一两年没追过新番了,完全没有追番的动力。
去村里走访留守儿童,老人哄孩子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玩手机,至于小孩子在手机上喜欢玩什么,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抖音。
有一个段子叫作皇帝家的金锄头,大意是说古代有两个老农民畅想皇帝的奢华生活,一个说:“我想皇帝肯定天天吃白面馍吃到饱!”另一个说:“不止不止,我想皇帝肯定下地都用的金锄头!”
我们这一代在小时候主要依靠电视来收看动画,所以觉得现在的电视里看不到好动画了,孩子们真是可怜啊。我以前认为这种想法很搞笑,因为以前看电视根本没多少选择,现在的孩子有的是选择。然而事实是,以前的孩子是有很多想看的都看不到,现在的孩子并不缺看的,但已经懒得再去看动画原片了。觉得孩子在电视上没有好节目看,这是前者想象中的金锄头,觉得孩子们在网上看动画比以前方便得多,这是我想象中的金锄头,
2004年,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电视台削减引进动画数量,到2006年清理发行许可证,外国动画基本退出了电视节目。同一时间,各地制定政策按分钟数补贴动画产业,大量骗补动画开始陆续出现。
喜羊羊系列诞生于2005年8月,正是外国动画相继退出电视和骗补动画兴起的时候,也是上一代观众最后接触的电视动画之一。所以他们真的关注下一代观众想看什么以及看了什么吗?并不是,他们甚至没有代入自己去揣度过下一代人的成长,只是发现自己经历过的时代再也不会回来了。
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大约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身边笑话我这么大年纪了还爱看动画片的大部分都是同龄人,所以多数小孩子对于喜羊羊的喜爱周期能维持多久也不难想象,倒是许多年纪比较大的人现在很喜欢帮喜羊羊说话。所以,大家在意的真的是别人的童年吗?现实一点来说,大家只是在怀念一个并没有存在过的美好时代。
勉强回答一下:
《喜羊羊》只是作为国产动画为一些观众的愤怒“背锅”罢了,很多人吐槽的核心并不是“童年看喜羊羊”而是“童年只有喜羊羊”,电视观众“选择变少”和某一时期动画低幼化,把锅甩在h恶这一时期最火爆儿童动画《喜羊羊》系列身上。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不是非要“对标”这两个从题材到定位都天差地别的两部作品。如果单说作品本身,《喜羊羊》在“儿童向”动画中,算“良心”的,看这部动画的观众本身也一点不“可怜”
实际上,已经不是在对比两部作品本身了……《喜羊羊》系列(2005年)和《数码宝贝》曾经一度在电视上“和谐共存”过一段时间,只是后续选择出现了一些变化,《喜羊羊》成了背锅侠……
首先,很多人骂的不是喜羊羊,而是“只有喜羊羊”这种儿童向动画,所谓的“动画市场”本身就是个“多元”的市场,即使“童年动画”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我们的本土市场当然需要《喜羊羊》这种作品,但是如果在一段时期内“同质化”过于明显,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很遗憾,在《喜羊羊》上线之时(2005年),情况还很不错。然而在各种原因下,动画作品同质化最明显时候,儿童向动画中最火爆的就是《喜羊羊》,导致很多观众“归怨于此”………
其次,“童年是《数码宝贝》”和“童年只有《喜羊羊》”本身代表的是两个不同的“世代”,和两部作品本身关系不大。
“童年是《数码宝贝》”基本就是中国90后这一代人,之前写过诸多回答论述过这个问题。当年由于《数码宝贝》在各大电视台广泛引进,加上后续作品人气滑坡严重,昙花一现,导致这部作品基本代表“90后”的共同童年,这个世代特点就是日漫引进力度很大,国漫也根本不算“凋敝”,选择空间很大;
“童年是《喜羊羊》”基本就是2005年之后的“小学生”,这个世代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日漫逐渐从电视机前消失,国漫这边也“参差不齐”,“同质化”比较明显,而且良心作品总体比例上不算很高,选择余地小得多……
一方面,当年那种同期日漫电视台“随便看”的时代彻底结束了,90后那些“耳熟能详”的日本动漫(不限于《数码宝贝》,诸如《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等等)都无法在电视上看到。
另一方面,曾经在日漫热播的时候很多高龄国漫,比例依旧没有提升。当年日漫热播的时候,国产动画并不“贫乏”,就“上美系列”,就有《我为歌狂》、《白鸽岛》等尝试,后又有《精灵世纪》等动画(其实没和《喜羊羊》时间差太远),均并不只是针对12岁以下人群,然而一段时间之内,这类作品并不常见,导致同质化越来越明显……
这个时候,很多观众就把愤怒撒在这一时期的“儿童向国产动画”身上,正好这个时候的国产动画的“龙头”就是《喜羊羊》系列……
实际上,《喜羊羊》很多时候“被骂”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来看,当时很多“无辜”的人和作品都遭到愤怒的观众“牵连”……
“鬼畜区常客”——葛平老师,当年被“恶搞”的初衷,并不都是“善意”的,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是带有“人身攻击”性质的,实际上葛平老师没做错什么事情,更谈不上有什么“十恶不赦”的作为,就是承担了一部分观众的愤怒,无非他是国产动画配音演员……(当然现在大家都善意多了)
单说《喜羊羊》,放在儿童动画领域中,放在当时那个时代,真不算多么“不堪”的作品,甚至算是当年“低估”中几个还能看的作品,然而成为了几个“出气口”作品,与《蓝猫》一样……
当年“童年是《数码宝贝》”的人,心里愤怒的是“失去了选择的权力”,因为当年的选择空间真的很大:
加上国漫那边,同时期有一大堆“高龄向”探索,就当年就是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尽管部分作品会有一些删节),童年选择空间很大很大……
至于后来为什么“选择变少”了,根源也基本不在《喜羊羊》动画身上,制作团队并没有能力让电视台整个风气大变,它就是个出气筒,毕竟“愤怒的观众”去真的“寻根溯源”真的不太现实,但是怨气需要发泄的……至于《喜羊羊》,还远远没到值得被批判的程度……
毕竟很多时候,童年是会被行业发展的进程影响的,而很多时候观众决定不了,看喜羊羊本身谈就和“可怜”毫无关系,但是观众在童年失去选择的空间,则涉及到更多的内容,不好评论……
其他数码宝贝/童年怀旧向: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在电视上看《数码宝贝》的人也可以在电视上看《喜羊羊》,
在电视上看《喜羊羊》的人却不一定可以在电视上看《数码宝贝》。
作为一款少儿动画,其最高境界是寓教于乐。从这个角度看,《数码宝贝》等一系列优秀日本少儿动画明显是寓教于乐的典型,《雷锋的故事》是有教无乐的典型,《汤姆和杰瑞》和有乐无教的典型,而喜羊羊故事烂、桥段恶俗、三观不正,可以称得上是反面教材的典型了。
我讨厌喜羊羊从来不是因为它低幼,讨论少儿动画还是应该和我们现在普遍认知中的“动漫”分开的。少儿动画本来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但即使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里,哪怕只算国产动画,喜羊羊也实在上不去台面。
我国早期其实有着数不尽的优秀国产动画。《海尔兄弟》《哪吒》《西游记》之类的经典大作自不用说,哪怕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小精灵灰豆》之类的遗忘在历史尘埃里的老动画,随便拿出一个,也都能完爆喜羊羊。
不过题目问的是数码宝贝,我就拿数码宝贝和喜羊羊做个对比吧!
数码宝贝里面有八个徽章,勇气,友谊,爱心,求知,纯真,诚实,希望,光明,动画的八个主角是分别具备这些优秀品性的人,而且这不仅仅是硬按上去的设定而已,剧情中对这八个孩子的品性有着深入的刻画和描写。
每个被选召数码兽初次完全体进化的契机,都是孩子的心灵和进化徽章产生了共鸣。在人性的光辉最得以彰显的时刻,神圣进化绽放光辉,数码兽在绚丽的光芒中变成更强大的姿态,打败邪恶的敌人,浪漫又热血,充满正能量。
从数码兽的角度说,它们为了守护主角人性的光辉而进化变强,背水一战;从人类的角度说,他们各自保留了心底那些属于自己的闪光,并且愿意相信和支持自己的伙伴,人和数码兽之间是互相守护、彼此助长的关系。
孩子们把这些东西看在眼里,会潜移默化地被熏陶,进而拥有“为了美好和正义而战斗”“保持人性光辉”“重视搭档”“顽强不屈”这些光辉品质。
数码宝贝的主线是八个被选召的孩子拯救世界。八个年龄不大的孩子最开始被迫来到了另一片新大陆,他们之间也并非一直都铁板一块,太一和阿和有过矛盾、打过架,美美有过背叛组织当怪蛙公主的迷惘期,每个主角都是立体而真实的,有着自己的性格、脾气和心事,不会给人以“强行正能量”的感觉。但就是这么八个性格迥异、各怀心事的主角,最后因为共同的目标而联结在一起,学会坚持自己内心的正义,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会理解他人的感情,彼此守护、出生入死,即使站在成人的角度,数码宝贝里的人际关系构建描写也是极为优秀的。
除了主角,数码宝贝里有着各种各样性格鲜明感人落泪的数码兽,数码兽有着自己的立场,数码兽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情谊,狮子兽、迪路兽、巫师兽、分子兽、安德鲁兽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让数码宝贝成为了少儿动画里很少有的催泪向燃虐大戏。
小朋友看了,也会潜移默化变得重情重义,甚至催生出一种牺牲精神吧...
数码宝贝初期的战斗比较拉胯,基本都是进化之后一招毙敌,但到了中后期战斗方面是非常精彩的,充满变数,形式复杂,而且还有很多智斗桥段。比如打钢铁海龙兽的时候,躲迷藏、利用地形、拖延回血、放风筝之类的各种战术都出来了,数码宝贝后期的战斗可谓有勇有谋。
这是在告诉孩子们,想要战胜敌人不可一味蛮斗,该智取时候就要智取,灵活进退。
反观喜羊羊,喜羊羊这部动漫到底表达了些什么三观,传达了什么信息呢?全篇没什么打动人心的地方,这动画里面的角色,有的蠢、有的懒、有的舔、有的拳,还充满了拿棒棒糖吸引龙卷风这样的NT桥段,最后总结出来一句精华:做人要做懒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做懒羊羊是因为它整天啥也不干也不会被勤劳的狼吃掉?嫁灰太狼是因为可以随意家暴它、没事用平底锅打它的头吗?
数码宝贝的画风是极具审美感的,里面各种各样的怪兽,不仅外形酷炫,还会发各种酷炫的招式。这些怪兽的设计、名字的由来、招式的设计,无疑彰显着制作者强大的想象力和优秀的文化底蕴。
而数码宝贝的进化镜头,更是让人一看就兴奋的存在,华丽的演出配合超燃的音乐,小孩子看完觉得帅得都要升天了。数码宝贝历代的各类OPEDBGM都不乏经典曲目,也因此红了一批音乐人,和田光司、宫崎步成为了很多人的童年最爱歌手。数码的那些歌曲摇滚、热血、向上,又满了少年的纯粹感,我甚至这么多年都没找到风格类似的歌曲存在。
这些无疑都在启迪着少儿的审美情操,对酷炫外形的热爱,对怪兽多样性(其实背后是创造力)的热爱,对音乐的审美情操,对那片光怪陆离充满冒险的幻想大陆的向往,对浪漫和奇迹的渴望...
反观喜羊羊呢?哪怕是以美为名的那只羊,最后就长这样?
“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慢羊羊软绵绵红太狼灰太狼,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这根本不是什么低幼不低幼的事,这个歌哪怕我小时候,也肯定照样看着尴尬好吗!简直蠢死了好吗?!
不信跟别的国产比比?跟“白龙马,蹄朝西”那首歌比比,高下立判。喜羊羊的主题曲,其低劣感都向外溢出了!
------------------------
在我们的小学阶段、少儿阶段,学校的教育以知识为主,所以大家对美的启蒙、对世界的认知雏形、甚至从小培养出来的骨子里的精神,实际上是受文艺作品影响最大的。
我非常非常庆幸小时候看的是齐力断金拯救世界的数码宝贝,是充满冒险精神和求知欲的海尔兄弟,是少年感爆棚的宝可梦,是宣扬永不服输竞技精神的四驱兄弟,而不是那群好吃懒做的蠢羊和那只天天被平底锅拍脑袋的舔狼。
前几天写过个文章:三叔侃侃:为什么说互联网永远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
我昨晚拉屎的时候突然想出个理论,叫做喜羊羊定律。
如果你10多年前开始上网,会注意到B站有个视频叫做《童年不是喜羊羊太好了》。
这个标题来自于当时的网络流行语,很多人觉得如今的孩子真可怜,只能看“脑残羊”,而他们小时候有各种精品,所以才有了这种观点。
但如果现在我们重新去找那个视频(还在呢),会发现开屏弹幕是:
为什么10年后,会发生如此悬殊的舆论变化?
答:在互联网上发声的群体变了。
这就是喜羊羊定律的核心所在,互联网上嗓门最响亮的群体,实际上才是“少数派”。
我之前看过一份数据,国内80%以上的互联网公司集中在一线或者发达地区。
而提供内容服务或者社交功能的主流平台(B站微博知乎抖音等),几乎全都是在大城市。
同时,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如果它们有新媒体帐号的话,定位也基本都在大城市。
我们都知道,平台的热搜热榜之类东西,看起来是完全由热度决定,但实际上存在大量人为干预。
而什么样的人会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呢?
显然,就是第一线的运营人员,而他们必然是在大城市里工作,接触的都是大城市生活,会下意识地为他们熟悉、关注的话题制造热度。
口说无凭,看图。
这是微博上半年爆款热搜的统计,注意到问题了吗?
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占据人口大多数的二线以下城市、乡镇农村,仿佛是不存在的(除非512这种特定历史事件)。
从关键词来看,“印度”甚至都比国内大多数地区有更多的曝光率。
人数多,但网络热度却很低,而即便我们习惯于使用抖音、头条等算法自定义性质的平台浏览信息,被推送过来的热门内容往往也都和微博热搜等保持一致。
这其实是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的。
例如,当国家制定一项政策时,如果从网络听取意见,很可能收集到的只是年轻群体、而且是大城市年轻群体的想法。
当一些主流媒体发布“热评”时,撰写评论的人员可能就是坐在大城市高档写字楼里吹空调,有时候将自己缺乏常识的弱点直接暴露出来(例如前阵子典型“最好处理办法是紧急刹车”)。
制定算法时,由于算法工作者本身就是在大城市里工作,必然会无意识中将个人偏好植入进去。
如果说,美国那边出现的是“美国反对美国”,那么我们这边至少也是“中国看不到中国”。
“沉默的大多数”由此产生。
所以我对于前阵子张同学爆红,其实是很感兴趣的。
因为它,哪怕很多网红媒体都产生了不同意见,有些觉得这是展现真实农村烟火气,有些觉得这是抹黑农村建设,甚至火X方阵直接扣上了“给境外势力送材料”的大帽子。
可这些网红媒体斗法时,又有多少人去真正寻求“沉默的大多数”意见,还是他们坐在办公室里“代表”了中国?
喜羊羊定律,对动漫迷而言不过只是成长中的趣闻。
但站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不好笑。
把这个问题归结为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作品“鄙视链”属实是避重就轻……
毕竟,如果单纯只是“鄙视”,那就谈不上什么“可怜”了。
之所以感觉“可怜”,是因为明明00后和10后的物质条件普遍比80后和90后好得多,有更多更现代的数码产品和网络渠道可供消费,却在文化产品的选择权上少得可怜,甚至还不比上当初只有电视、VCD光盘、磁带、录像带和早期互联网的九十年代末与世纪初。
在这句话的语境里,《喜羊羊》只是一只“替罪羊”,真正被“鄙视”的,是思想开放与审美包容上的倒退,和大多数普通青少年在文化产品消费选择权上的相对缺失,以及越来越极端和单一的审美口味与立场。
在近十几年来的互联网时代,正版文化产品资源明明越来越多,但在题材和内容上的限制与删减却也越来越多(不论海外作品还是本土作品都是一样),很多原本在电视上可以相对“免费”同时收看的作品,也成为了网上的“付费内容”与“会员抢先看”;很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世纪初时原本正常的情节内容,也变得开始“敏感”起来,一些作品甚至会因为某些制作方、声优或剧情片段的原因而直接整部作品被“毙”或“腰斩”,普通作品内容的挖掘程度逐渐浅显,程式化套路化的内容却越来越多,有些作品单纯就是堆砌人设,角色完全没有灵魂,故事剧情也经不起推敲,甚至一些老作品的更新也开始“毁童年”。
此外,这种选择权的缺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因为大多数“后浪”仍然享有着那种大多数80后90后都有过的选择权,并由于近二十年来经济和技术条件的进步而选择权大幅增加,即:不单可以看国内互联网上的各种作品和付费资源,还可以因为家庭富裕以及身在海外的便利,而接触并消费到一些仅在“内网”上不那么“正确”的资源和“小众”作品,而这,也是大多数其他同龄人所没有的“权利”。
但更讽刺的是,明明生活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部分00后(甚至包括一些相对年轻或“上位”了的80后与90后),还在发声维护这样的市场环境,并坚持认为这种市场环境才是“健康”和“政治正确”的,浓浓一股子“死道友不死贫道”和“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感觉。
这样的观众,不“可怜”吗?
或者说,不“可悲”吗?
童年是《七龙珠》和《幽游白书》和《北斗神拳》和《圣斗士》的,看童年是《数码宝贝》的又是怎样的眼光?
我听说过一种检测办法:两面镜子相对,我们会看到无数面镜子。这个大家都懂。然后稍微晃动镜子,你会看到无数面镜子一起晃。如果出现卡顿,那么说明宇宙是计算机模拟的,而且恭喜你,你用一个小把戏把宇宙计算机玩卡了。
……………………………………………………
以下为更新:
朋友们指出来我如果计算机卡顿,我本人的感知也会卡顿,那么就不能感觉到卡顿。感觉很难反驳。
但是大家的观点个人感觉是有一个前提的:我们并不独立于宇宙计算机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并不是宇宙online的玩家,我们只是NPC而已。
只是NPC而已……
是NPC而已……
NPC而已……
PC而已……
C而已……
而已……
已……
……
正经说事儿。其实只是本人脑洞。
大家平日里会出现类似于思维跳帧的现象吗?就是某一瞬间感觉自己不连续了……感觉脑袋空了,不记得1秒以前想了什么。一般本人都会仔细回想,一般都能想起来,如果想不起来……
黑客帝国既视感
…………………………………………
答主再更新
居然破百了! 答主太高兴了!第一次破百!
本来这类问题就是形而上的,没有谁能给出终极解答。而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答主想起以前看过的方法,觉得挺好玩,就贴上来,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
回复中大家提到了速度和反射镜像加以限制从而避免无限循环,我觉得说的有道理,你如果偏要往精确了测,我就针对你模拟出更精确的结果,只要不让你发觉,镜像可以控制在有限个。
这让我想起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坍塌的解释(应该是哥本哈根解释吧)。也可以理解为计算机平时不精确模拟每个量子的状态,只大概描述,降低运算量,针对海森堡波尔薛定谔等等有可能破坏世界和谐的人,系统专为他们模拟出精确的轨迹。
脑洞:这个前提下,拉普拉斯妖可以存在。
量子力学隐约透露出宇宙计算机的端倪……安德森先生。
....................................................................
再次更新,这么有良心的人哪儿找去!!!在此感谢
@magicsunny第200个赞。
有朋友指出答主有思维定势,答主认为,这本身就是大家脑洞的结果,无聊的时候想一想,寻开心罢了。我还真的想不到更奇葩的。
而且......(再脑洞)
我们理解的计算机是基于经典力学的,而现在的世界明显受量子力学支配,这是个矛盾,如何用经典力学模拟出量子的结果(这测不准那测不准的)?也许有个方法。
脑洞啊!脑洞啊!换句话就是随便瞎想的啊!不负法律责任的啊!
计算机采用伪随机数模拟出量子的结果,至于为什么我们原则上不能找到算法(不是我说的,量子力学说的),可能是因为算法基于高维空间的数学,咱们四维的宇宙没法算出。
比如说,富勒烯,就是长得像足球的碳单质,想象它穿过一个平面,有一些碳原子会出现在平面上,我们用二维直角坐标记录下这些碳原子的位置,然后试试能不能用平面几何还原富勒烯的结构。恐怕不能吧(数学系的朋友有没有来打脸的?)。
就是说,宇宙计算机也许可以借助高维空间的数学来模拟出咱们宇宙中完全无法精确预测的量子轨迹。
脑洞啊!脑洞啊!脑洞啊!知乎的规矩。感觉越扯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