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玻璃美国工厂的纪录片都看过吧?曹大善人给美国工人开两千美金出头的工资年薪不到三万,爱干干不爱干滚,美国佬捏着鼻子认了,你说八万美金在美国啥水平,妥妥的中产阶级高收入啊
看看其他答主动辄起薪八万,高华不亏是高华,这足以说明中国人的智商高于白人平均水准之上,在美国从事的都是高收入高水平高待遇的准中产工作,对美国底层无产阶级几乎视而不见
【1月7日更新】
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这条帖子。补充一下,我们夫妻俩就是另一个回答里说的,“中部大学城的教授” 真是精准打击啊!美东读书,美西实习,最后为了不两地分居,两人都放弃了更好的offer,选择了“中部大学城”。
不要试图说明中部8万比湾区30万活得好云云(怎么可能!谁会跟钱过不去,如果同样的工作性质,加州有30万offer我肯定屁颠屁颠就去了 ),只是想说,哪怕以教授看似清贫的收入,其实过得还不错。工作初期,最大的压力甚至不是科研教学,而是看着同班同学轻松拿着三四倍的薪水,在朋友圈晒着吃喝玩乐。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也屡屡怀疑这条路是不是选错了。但好在,我们也可以比较体面地衣食无忧。如果理想的职业只能让我们挣扎在贫困线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圣诞节聚餐,朋友大侃年终奖的大包,我俩拿出学生写的彩虹屁thank you letter,也很满足 真心为朋友高兴,毕竟有一群程序员狐朋狗友,不愁没人借钱了!
说着说着跑题了,八万的确就是中部大学城教授的收入,但我也承认大学福利好,不能直接与企业对比。总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挺幸福的。
以下原回答:
来美6年,先后经历过四个阶段(以下数字均为税前)
阶段1:
两个穷学生,房租每月1000,一辆二手车,一只猫,生活不错,但几乎没有结余。下馆子需要计划计划,大件要等黑五买。不过这辈子第一次养活自己,每天傻乐傻乐的。
阶段2: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房租涨到1200,超市日常购物基本不看价格,衣服化妆品也提升了一个档次。期间在美国举办了婚礼,所有婚礼开销+父母亲友往返机票都是自己攒出来的。
阶段3:
租了比较高档的两居室,每月1600(中部真心便宜),买了新车,养了只金毛,买了架钢琴……虽然有一个人失业,但比起学生时代简直报复性消费。毕业半年买了套期房,还没有开始还房贷。交完首付兜里还剩1000块钱,但想着一家四口可以住大房子了,还是傻乐傻乐的。
阶段4:
又买了辆小车,每月房贷+保险乱七八糟2000,车贷1000,虽然双收入,但消费有所收敛了,开销开始肉眼可见地多起来。还不太敢考虑要孩子,毕竟金毛已经是碎钞机了,再来一个大型碎钞机怕顶不住。也要努力攒钱,想几年内换到顶级学区,父母身体不好,也要有应急的钱。
对我个人来说,如果8万是家庭收入,在除加州除大城市以外的地方,不追求豪宅顶级学区,没啥烧钱的爱好,佛系育儿,绝对够一家人衣食无忧了。如果8万是个人收入,已经跑赢了绝大部分美国人,但有可能会因为欲望的膨胀,总想垫脚够一够更好的生活,反而各种捉襟见肘。毕竟我俩当年3万刀的时候,已经过上了小时梦想的生活:冰箱里永远有冰淇淋,有自己的房间,顿顿有肉,还要啥自行车。
去打游戏
提供肩膀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