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片子并没有糊掉,虽然表面上是炒作情怀、但故事设计还是不错的,只是大量使用三部曲的原有片段使其有了廉价感的错觉~
如果概括成一句话:Matrix4 我觉得是“三次元游戏设计师老宅男”和“一位有了家室中年妇女”冲破世俗、追求真爱的故事。(为所有爱执着的痛,为所有爱执着的伤~)
但这种回落尘世,并非是坏事。导演在三部曲中从未如此接地过... 而这也是永恒主题所在: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这不是第四部的主线么,抗争这么久、飞天遁地,到最后“蒂凡尼”抛夫弃子和Neo“双宿双飞”为的就是这个。(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跃那红尘 ...)
其实一开始我就当做这是一部“时隔20年老友重聚”。
这个PARTY不开,总觉得有所遗憾。就跟国庆的那些旅游胜地一样:不去遗憾终身,去了终身遗憾。但以此出发,觉得故事设定还是不错的,尤其是“NEO是个游戏设计师”,三部曲可能都是他游戏中的内容。这一切让人产生悬念~~~
不禁就会想,我们自己是否也是这样,生活于虚拟现实中不自觉。而墨菲斯从NEO设计的电脑游戏中被复活,回到Matrix4,又进入IO的物理世界;包括“程序的报恩”,“史密斯的补刀”再续往事,都是很有意思的设计。
“元宇宙”拉近了我们和Matrix的距离,这部经典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或许,我们都像片尾所言“即使知道了这是个虚拟世界,那又怎样...毕竟大多数人接受这样的生活,乐在其中”... 我们在规则和幻境的限定之内,却能感受到确定性带来的幸福,自由是个相对的概念。
或许,Matrix预言的就是人类未来的社会形态。
20年前的美国电影是什么样?
现在的美国电影是什么样?
搞明白这两个问题,就明白黑客帝国4不糊才是神迹
以前的美国真的开放,电影中可以表达一切,所以那个时候美国电影好看
根据信息论,电影的复杂度越高,越是小概率事件,电影越好看
文学艺术戏剧等等类似
以前对于电影的选题已经各种附加条件的限制少,不同电影之间重合的几率小,所以好看
现在的美国电影还有美国的艺术创作等于是带着镣铐跳舞,选题受限,各种附加条件又一层限制,导致讲故事的可选择范围越来越小,所以很多电影看完以后感觉都是同一部电影,信息重合,电影复杂度下降,所以电影没法好看
至于为什么电影会受到限制,我的理解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依然会形成极权社会,价值取向单一,造成艺术的死亡
比如名著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生于资本主义,死于资本主义,书中描写真理部各种胡编乱造,跟特朗普被封号不一模一样
还有1984中写到温斯顿投降了,出卖了裘丽娅,现实世界里乔治奥威尔向英国情报部门写了一份左翼作家名单
1984中那个监视器无处不在的世界,有没有想过乔治奥威尔一直被英国情报部门严密监视呢?
只是BBC颠倒黑白的能力超强,黑奴种棉花发生在美国那是顺其自然,把莫须有的故事放到新疆反而成了他们嘴里的铁证
其实这一段落在1984里也出现过
哦对了,如果对反乌托邦题材感兴趣的话,会发现反乌托邦题材写的最好的是英美的作家
乔治奥威尔,阿兰摩尔,大师级的水平
反乌托邦题材好写,但是细节不好写,而英美作家对细节那可真是力透纸背,问题来了,全世界写反乌托邦细节最好的作家是不是因为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场景,而写的不好的作家因为没有生活
2000是资本主义最后的辉煌,2008年之后,资本主义走入了末路,为了维持庞氏骗局,就不得不对大众洗脑,洗脑就得首选电影,次选文字
就像传销集体从来说话都是一个口径,所以资本主义也不得不落入俗套
如果再像以前一样真的敞开了想象,资本主义不敢承受后果,所以在思想上进行压制
也就有了欧美电影的衰落
不过欧美电影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的崛起,因为欧美不敢想,我们就敢想吗?
如果中国人真的敢想了,可能有些人也要不满意了
因为资本主义不管在哪个国家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