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我,很多人都在怀念过去“信噪比”比较高的互联网环境,但除了“信噪比”这样的用户体验外,在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这个行业是什么样子的?
在对互联网生态影响极大的3q大战中,360发文称“狗日的tx”,而腾讯的老大在会议上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委屈地说:“他们怎么能骂人呢?”那几年,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一丁点日后大企业的样子,更多是充满撒泼打滚式的行为。
如今我们将那个时代称之为“互联网野蛮生长时期”。
2016年可以说是自媒体和网红的黄金年代,一方面,由于新型市场中入场人数少,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监管,可以说是一片蓝海,前景广阔。
那几年的网红各种博眼球行为尺度远超近几年,我仍记得,在斗鱼上观看了好几分钟的“直播造人”,也在短视频网站上看过无数未成年少女未婚先孕。如今能轻松上热搜被全网讨伐的卖假货之类的事情在那时都不叫事。很多初代网红凭此积累到了第一桶金。
在本土市场被开发的差不多的时候,互联网龙头企业都遭受了规则上的紧缩,但网红自媒体市场的规则紧缩是滞后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
直到这几年来,在规则不断收缩的互联网行业中,仍不时爆出网红和自媒体的负面事件,规则收缩才真正开始降临在野蛮生长至庞然大物的这个行业中。
这是一种必然——如果你熟悉历史上那些辉煌过的行业的话,就会发现,每一个行业,都是在监管近无的市场中野蛮生长,然后在一种疯狂的繁荣中遇到规则的收缩,最后趋向于平稳。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有这么一句话: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我并无意抨击那些吃到早期几无监管的网红自媒体行业中起飞但却并无真才实学的人,毕竟他们是大胆吃下螃蟹的人,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遭到主流话语权的排挤和打压。
但是,这也就决定了两件事:一是不少网红的职业寿命极短,大概三四年左右;二是不少网红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这不是啥大问题,互联网给予了每一个人发声的权利),但同时,就像新闻里说的,不少网红法制意识淡泊,道德感不强(这才是问题所在),偷税漏税、不当言论、虚假宣传等事件一个接一个涌入大众视野。
依法关闭、暂停更新的“头部账号”中,有的侮辱英雄烈士,伤害民族感情,如“罗昌平”“YvonnAlmond”等;有的肆意造谣传谣,干扰网络传播秩序,如“George-瓜瓜”“孟婆在修行”等;有的传播软色情信息,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如“奇葩影录”“高清私密大片”等;有的恶意低俗营销,污染社会风气,如“云南达摩”“风小逸”等;有的存在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如网络主播“雪梨Cherie”“林珊珊_Sunny”等。这些“头部账号”违法违规言行产生不良负面影响,引发广大网民强烈愤慨谴责。
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明面的信号:规则收缩了。
如今我们说起这些现象的时候,常会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但要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和现实的割裂非常大。直至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现实之间的割裂才在规则的收缩和向几乎全体民众的普及下得到弥合,但与此同时,现实与互联网又相互促进着原本在现实中就存在的一些割裂——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潜在的信号:
互联网规则的收缩在处理一批以前漏网的大网红后并非是一个结束(甚至都不是阶段性的结束),而是一个开始,规则还会继续收缩下去。
对于规则的收缩,有人欢喜有人担忧。此处我就不赘述了。
新闻中提到了“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对于将责任同时归于平台的监管不力,在这个事情上我是呈现乐观态度的。
要知道,在过去的野蛮生长中,短视频平台也养成了一种惯性:流量先恰饱,出事再封号。显得自己像个小白兔一样,但其实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
属实离谱。
要注意,网红并不是一个具有行业内部规则的有继承性的行业——也因此,不对平台监管,规则的收缩就很难以一种事前行为约束的方式作用在网红身上,而前面提到的偷税漏税、不当言论、诈骗忽悠等行为也就必然会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