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
李诞客厅里悬挂如下条幅。
人民群众已经出离愤怒了。
这时,网上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你们反对这个条幅,是对病人的歧视。”(把反对mimi眼污蔑为样貌歧视)
“谁说没有病夫,我到某地采风,那里很多病号。”(声称依据广东人样貌建模)
“这句话哪不对了?我一个朋友就身体不好。”(献祭挚友亲朋力挺mimi眼)
“你们照照镜子,看自己是不是病怏怏的亚健康状态?”(要求网友关掉手机特效面镜自省)
“我国历史上就有很多人身体不好,比如蔡桓公、刘琦。”(引用关羽等历史人物进行狡辩)
“宋朝诗人吕本中就写过一首诗名叫《病夫》,说明这条幅有历史传统!”(引用仕女图等作品为mimi眼开脱)
“鲁迅就曾经指出,国人病了。这条幅没毛病。”(曲解名人名言进行洗地)
“你们看过李诞的脱口秀吗,水平非常高。”(王顾左右而言他,只提电影内容,对mimi眼绝口不提)
“这条幅是西方强加给中国的,如果生气就中了对方的圈套,说明我们内心不够强大。”(石砸狗叫的翻版,自欺欺人的典范)
这些言论让人反感不?某片的水军就给人这种感觉。
电影《雄狮少年》,虽然是定档于12月17日正式上映,
但是从12月10日起,就提前大规模点映了两天,以超过8%的单日排片,合计只获得1700万票房。
此后又过5天时间,到12月17日正式上映,总预售票房还不到200万,合计票房不到2000万。
然而,就是这部电影,从12月10日小规模点映开始,短短几天时间,竟已经在网络各大平台讨论区,刷出了相当于15亿票房体量的大热影片的讨论热度……
——是不是很奇怪?
当上周影片的电影结束,豆瓣和猫眼、淘票票这三大平台也早早开分:豆瓣8.3分,猫眼9.4分,淘票票9.3分,已经是今年国产电影的综合评分最高。
无数业内与影评人大V蜂拥而至,卖力吹嘘成为了“足以媲美赶超《哪吒魔童》”的“国漫之光”,甚至大放「票房预期10亿~15亿」「最低目标是贺岁档冠军」的卫星。
这样的宣发营销套路,同样似曾相识,一看其主创团队,果然又是老熟人了:
2020年12月,原北京文化的核心团队,在原公司因财务问题暴雷后,离开组建了新公司,并毫不客气地将(《战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家乡》《你好,李焕英》)等爆款票房大作,都当成了自己的往昔业绩……
然而众所周知,《战狼2》《流浪地球》的主创核心和主要出品方,是吴京的登峰国际,
《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家乡》的主创核心和主要出品方,是徐峥宁浩的欢喜传媒,
这几部影片,北文公司充其量只是参投者。
只有《你好,李焕英》,主创核心是贾玲的大碗娱乐,原北文公司确实是第一出品方,然而对该片信心不足,上映前就以15亿保底,转手给了第二出品方儒意影视。最后影片大爆54亿票房……
北文公司倒是乘着这几部电影大爆的东风,在股市上一度呼风唤雨,所得收益远远超过了影片票房分成,(相信也有很多“眼光独到”“目光敏锐”的投资者,跟风发了大财,甚至一举实现财务自由)
再然后拿去投资郑爽的《新倩女幽魂》这种谁都知道完全不靠谱的电视剧,顺便付给她1.6亿(日薪208万)的天价片酬……如今终于落得被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的地步。
而其核心团队出走后,组建的新公司,出品并监制的这部《雄狮少年》,
从小规模点映,众多业内大V与影评人纷纷给予极高评价,众多票房预测机构直接给出10亿~25亿的乐观预测,到此后大规模点映,据说其出品公司的母公司的股价,同样一路飙升,一周内大涨48%, 所得收益早已远不是区区票房可比了……
所以,如果按纠结于影片本身的建模争议,质量口碑,票房走势,或许只看到了最浅的一层。对更高一层而言,或许只是重复过往“成功经验”,新型的金融手段罢了。
通常一部影片的宣发,无非靠的是营销水军,广告公关,大V吹嘘,主演明星粉丝充当“自来水”,
而作为金融产品的宣发,可是无数投入了大半身家的真金白银,就指望乘着影片大爆的东风,在股票市场大捞一笔的投资者们,
常言道,挡人财路,犹如灭人满门,
再敬业的营销水军,再狂热的明星粉丝,和这些为自己身家利益豪赌,能否一举实现“财务自由”,早已杀红了眼的人们比,那也是战五渣了。
具体到影片本身,人物建模的“眯眯眼”“吊梢眉”“眼间距离过长”的问题,确实存在。
这一年,在接连经历“清美”“《尚气》”“陈漫”等事件后,
很多国人和影迷观众们,对类似画风已经趋近于“零容忍”了,不管是出于有心还是无意,都是极大的失策,也对影片的先期口碑,起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笔者上周在观看该片的点映时,整个放映厅除了我就只有另一个朋友,算是“准包场”了。
必须承认,论场景画面、视觉特效、动作设计、节奏剪辑,细节处理之细腻与精确,这部《雄狮少年》在当今现实题材的国漫作品中,竖立了新的标杆,几乎无出其右者。
但剧情在我个人看来,就是套用了一个类似二三十年前古旧港片的老套剧情,故事之陈旧,毫无任何惊喜可言,台词充斥了各种中二口号、打鸡血与心灵鸡汤。因此,如果说本片的导演是一流水准,那么编剧就是三流。
从前两天点映和正式上映首日预售,票房寥寥无几的情况看,该片虽然获得了打分平台的极高评分,但暂时还是一部分国漫粉的“小众自嗨”,也肯定达不到各路业内的与影评大V的夸张预测,
不可忽略的人物建模问题,确实就是严重的debuff。
单纯对一部电影来说,还是先以《罗小黑》的3.15亿票房为目标吧。如果能突破,可以再考虑《青蛇劫起》5.8亿票房,为下一目标。
而正式上映首日,打出9.4分高分的猫眼平台,也只敢给出个3.9亿票房的保守预测,而同期直接竞争的另一部影片《误杀2》,第一天票房预测是9.8亿。
这样的境遇,肯定会让特别喜欢这部影片的朋友,深感不公,愤愤不平,
但反过来,从一个方面说,《雄狮少年》这种优点固然很突出、但剧情短板和缺陷(已经不仅仅是瑕疵)过于明显的作品,如果当真获得超过6亿以上的票房——那《白蛇》(4.5亿)《青蛇》(5.8亿)姊妹花岂不也太冤枉了……
在B站上看到的一则评论,私以为很贴切:
“高质量内容+一点偏见=慢慢的就接受了”
在人文社科领域上的进攻手法真是越来越高明,越来越令人防不胜防了……
软战争亦是战争,而战争最能促进这类进攻性手段的技术升级。
雄狮少年上流媒体了,这个问题就又开始频繁出现了,微博也开始各种二次洗地了。
知乎是真的……
赚这种钱,跟微博也没啥区别了……
有的知乎用户一天天的还觉得自己挺高贵呢,笑死。
尚气导演看了雄狮少年直呼内行。
最最最最后一次更新,我给你们看个好玩的人,看这三张截图
这是某位知乎用户的动态,我隐去他的ID就不说他是谁了
看他点赞和回答的几个答案,你就会发现很有趣,第一张图是他回答了一个支持《雄狮少年》的答案,然后点赞一个嘲讽的答案。第三张图也是,先点赞一个夸的,又点赞一个嘲讽的。
就很有趣, @风儿红了 的回答我感觉还是挺明显的嘲讽,完整答案放图二了; @艺术设计君 的答案更是只有开头有个“牛啊雄狮少年荣登豆瓣评分最高华语电影第一”。然后呢,这位支持雄狮少年的朋友就急不可耐地给他们俩点赞了。
我无意去深究他是水军呢还是真心喜欢雄狮少年的影迷,但至少这个现象告诉我,我在网上和他们争论这个电影好不好已经没有了意义。
他们已经预设了立场,看这些回答不是来参照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只是在寻找观点相同的同伴。
人家就是打眼一扫关键词,快速给那些有正面关键词的答案点赞支持,根本不细看内容,那我嘚啵嘚分析那么多还有什么用?
所以,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行了,不争辩了。实在是叫不醒装睡的人啊
-----------------------
28日更新
回应一些我这底下的评论:
有人说主人公形象是小人物普通人,所以不是剑眉星目好看的脸。针对这个说法,我坚持认为普通不是丑。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演员或者动画形象应该是丑的,要越丑越吓人越好;但小人物电影里的主人公并不是丑八怪,他们是普通人。
说到底,小人物最基本最根本的形象特质是普通,但《雄狮少年》中人物形象的第一特征不是普通,是丑,是特别古怪、特别敏感的丑。农村里的朋友看看身边的留守儿童,城市里的朋友看看农民工学校里的孩子,甚至可以放大范围,我们就看看自己身边的孩子们,真正普通的少年是什么样的?电影里的形象是否是正常普通的留守儿童的形象?
再有就是有人发了个年画,以此来证明类似的眼型是正常的传统中国审美。在其他地方我还看到了以工笔画举例的,以敦煌壁画举例的,以《天书奇谭》举例的,以兵马俑举例的。
对于这些说法,首先,请先分清丹凤眼和吊梢眼的区别。
其次,你们拿画风不同的人物形象做对比是否合适?
不谈内容,只谈角色形象,拿《小蝌蚪找妈妈》和《雄狮少年》对比是否合适?
再比如,《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同样讲述孙悟空的故事,两部动画电影人物形象相差甚远,拿他们做形象对比是否合适?
如果不合适,那就不要拿年画、工笔画、古代壁画等等画作中的形象来洗。
最后,这个回答是在问有没有水军洗地,讨论这些有点偏题了。
要评价这部动画电影,看这个
央视新闻评「雄狮少年」表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你如何评价这部动画?
-----------------------
截止12月24日晚九点的票房数据
同天上映的两部电影,误杀2目前5.55亿的票房,雄狮少年9154.5万的票房。
之前有人贴过图,起初排片量是差不多的,我不再重复。
再来看两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数据
误杀2目前豆瓣106798人评价。
雄狮少年豆瓣97426人评价。
两者票房差了五倍,影评数量相差10%。
假设票房没有造假,那这数据说明了什么?
说明雄狮少年的影迷们非常喜欢发影评打分但就是不喜欢看电影?
两个电影豆瓣评分一个5.9一个8.4,评价人群数量差不多,但票房差距甚大。
这说明什么?说明那些真心喜欢雄狮少年的观众们会在网上拼命给别人安利,但就是不带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去看这么优秀的片子?
另外,长津湖至今57亿的票房,目前豆瓣上有50万人评价。
再来对比一下,雄狮少年九千万票房,9万人在豆瓣评价;误杀2五亿票房,10万人在豆瓣评价。
合着就喜欢雄狮少年的观众们表达欲强呗?
不然呢?
作为一个学艺术的中年,尽管我水准一般,还是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不是高级审美,这不是艺术,这特么就是夹杂私货。
请不要骗老百姓这是艺术,这是高级审美……它就不是。
对,老子当年还是动画从业者。
别的方向有没有洗地,咱不专业,就不喷了。
创作团队,宁可放弃几十亿票房的预期,也要强行给观众喂屎,就算知道票房肯定会被观众抵制,也在所不惜,我得夸一句,真是条好汉(奸)
一个上映前三天场均人数连十个都没有,票房眼瞅着一个亿都过不了,扑街到不能再扑街的电影,在网上能有如此的声浪,这已经不是水不水军的问题了——我怀疑片方动用了控制舆论的机器人水军。
8000w的票房,即使在不考虑观影主力大城市票房价格,按人均40来算的话,那也只不过有两百万人看过这场电影。
你可能感觉,哇200w人看过这部电影,怪不得声浪这么大!
但其实,票房连一个亿都不到正常情况下是连浪花都翻不起来的。
因为这看完电影的两百万人里,能发个朋友圈的可能都不超过2w人。
能去评分网站上打个好评的可能不超过2000人。
能有200人专门打字发评价就已经是片方积德行善了。
毕竟大多数人去电影院还是为了看完电影之后的事儿……
以如此低的票房获得如此大的声量的,上一个还是上海堡垒。
不,上海堡垒都甘拜下风。
再结合剧中"极为写实",尤其是像导演未出世儿子的"中国广东人普通长相"。
钱从何来不谈了好吧。
——————————更新——————————————
开始请阴兵了……这种已经口碑暴死的剧,如果出于赚钱的目的来看,根本不可能这样刷票的。
那你说他这电影不为赚钱,为的是什么呢?
沙币,你一个卖文化产品的,非要和大众情绪作对,该说是傲慢呢,还是愚蠢?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你的不长眼!就让市场给你上上课吧!
目前来看
b站(含抖音,微信,快手等其他平台)这么多up(几乎包括了全影视区)都发视频异口同声得夸赞《雄狮少年》是国产黑马/年度最强是非常吊诡的一件事。
首先:今年并不是平凡的一年,国人对细长尖眼的排斥——清华美院事件,陈曼事件,尚气事件都发生在同一年。而且
你可以说清华美院是艺术追求如此,个人审美癖好;
你可以说陈曼是摄像的时候摄影过度,也不是故意的;
你可以说尚气的演员就长这样,根本没有辱华的意思(你要编排他们辱华只能人身攻击这两个演员不配当华人……)
但是唯独《雄狮少年》你找不到任何借口去解释,去洗脱辱华的嫌疑。这么多up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闭口不谈,对如此关节如此缺乏敏感性,这是不正常的。(我要为轩邈辩护一下,他看的点映发太早了,那时候争议还远没爆发,评价内容相对也平平无奇,但是有吹捧过度之嫌)
第二 :动画是大眼睛的艺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审美也是天然得倾向眼睛越大越好,可以说人的天性就会天然得排斥细长的眯眯眼审美。动画里大搞特搞眯眯眼是和观众的需求背道而驰,这也是票房极其低迷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各种评分网站(各大up)丝毫没有体现出这种不满,反而各大社交平台骂声一片呢?
第三,影院诡异高强度的排片,《跨过鸭绿江》的表现都远超什么《雄狮少年》,为什么唯独雄狮少年能获得超越《误杀2》的排片?而且为什么一到深夜雄狮少年的票房就开始大增?
第四,剧情问题。《雄狮少年》整体就是一部抄袭了绝大多数周星驰小市民电影那种各种无厘头梗,加上三十年前又老套又尬的搞笑梗的馊冷拼盘鸡汤,一个溺水桥段能重复三次。也许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结尾的几次表演,观众们就在那狂呼感受到了感受到了,评分的时候一句对剧情的怨言都没有,这是第四个奇怪的地方。
第五,逻辑问题,电影里除了主角,里面的每一个广东人都是卑鄙无耻下流肮脏的坏蛋,各种欺凌辱骂殴打黑脚信手拈来。主角团被虐待得不成人样。(我都怀疑他们怎么扛住的殴打)
正式比赛时,主角的师父为了脱颖而出脱了鞋子用自己臭脚熏人这种下九流的屎尿屁梗都出来了。男主最后时刻冲进决赛现场,当场拿过狮头就加入了比赛之类的发展,又尬又荒唐。你只要稍微有点理性就能被又虐得特别真实反转又不讲逻辑的爽片剧情反胃到想吐,但是这群人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口咬定这是一部国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