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2月9日开始浙江三地确诊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此轮浙江疫情到底是怎么开始和传染的?应该如何应对? 第1页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疫情来源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国际国内飞机混用,需要进一步精细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建立统一流调信息平台

一、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病例关系

可点击放大或者 点击流调关系图

画图工具链接:ProcessOn

流调信息[1]


二、流调分析

1.疫情的最终来源是国航的A332,注册号B-6090。国航国内国际航班飞机混用,加上消毒不彻底是本起疫情爆发的根本原因。

2.经过对所有已经公开病例的流调梳理,所有感染者可以分成三个传播链。测序信息显示,所有的传播链都来自B-6090。

3.由于上海方面没有公布详细流调,所以三条传播链梳理到一半中断了。


三、近期疫情暴露主要问题:流调信息公开缺乏统一发布平台

(一)对于行程复杂、涉及多地的旅客,流调责任主体不清晰

例如本次疫情中,杭州11月25日无症状感染者、宁波1号病例都在11月22日到过上海虹桥,但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对两个病例有没有接触进行调查核实。


(二)流调信息细节缺乏统一整理

对于疾控人员来说,跟踪其他地区的病例轨迹详情非常重要,但不方便。

各地都在发布自己的流调,发布渠道并不统一,有的发在公众号上,有的发在网站上,没有统一的整理。

例如一个自驾旅行的游客在沿途可能经停了某个服务区,如果要查看外地某病例是否经停过这里需要一一查看各地流调,这个工作量对于普通人显然过大,也很难执行。


(三)跨地区旅行的游客一旦确诊,沿途信息公布不及时

旅程复杂的游客,各地分别发布和本地相关的行程,信息碎片化。

例如本次疫情中,去上虞参加葬礼的上海病例,返程中乘坐了12月3日的D3142列车在杭州东站下车,但该车的风险提示信息只有广东省的个别城市发布。

自驾或者乘坐火车长途旅行的旅客一旦确诊或者明确为密接,应当进行全程流调并及时通告沿途所有经过地区。如果公布不全面,就不能及时提示可能接触的人员去核酸检测。


(四)普通民众应当有了解某地是否存在感染风险的渠道

例如有网友反馈:

成都1号病例被立案的信息[2]

我在最近25天一直持续整理各地流调。我发现成都有病例后,我翻了大概4个小时兰州流调才找到成都1号病例的可能传染源“七里河区大唐宫”的169号病例。

对另外一个可能的传染源金港糖酒市场,我翻遍 兰州市 发布的流调,还找了七里河区、城关区的大部分详细流调,花了至少20小时还是找不到任何与该市场有关联的记录。

以下是甘肃流调的汇总:


对于绝大多数(占人群数量99.9%以上)没有时间看全部流调记录的来兰州出差人员,如果查看11月1日的兰州中高风险地区清单,只能看到[3]

以上信息没有包括七里河区的“大唐宫”,也没有包括“金港糖酒市场”,从公布信息中无法判断去过两地是否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判断某地是否有感染风险明显对普通人太难了。

一套系统要运行顺畅,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易用性,简单的事情才好大面积执行。


四,建议进一步精细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建立统一流调信息平台

(一)疫情分区分级标准的意义

对基层防疫人员来说,健康码是重要工具。

健康码最是基于手机号码的手机定位,基于身份证号码下的消费记录、乘车及飞机记录,及填报行程信息或者扫描场景位置登记等,结合疫情进行大数据分析后的结果展示。

大数据分析比对轨迹和地点风险等级:

1.手机持有者到过哪些地点的轨迹,这些数据是自动记录的。

2.已知病例去过哪些地方的轨迹,需要通过流调得到这些轨迹。

3.每个地区的风险等级。

所以,对有疫情的地区准确分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地区分级措施已经根据病毒传播动力学特征不断调整


1.2020年2月 原始毒株 的传播数据

一般估计代际间隔5.5天,R0为2.2-2.7。

《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估计武汉疫情初期R0=3.77

2.2020年2月17日的指导意见

根据2020年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风险划定标准,新冠疫情风险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

其中,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中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

3.2021年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数据

代际间隔为2天,R0=8~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China CDC Weekly)在线发表了广东省5月、6月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B.1.617.2)传播动力学的研究文章,文章提到:
2021年5月21日,广州市荔湾区一位75岁的女性确诊新冠肺炎,她在5月18日就出现了症状。在接下来的10天里,感染者陆续增加,并产生了5代传播。[4]
纽约时报》30日报道,据他们获得的美国CDC内部文件表示,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传播快,基本传染数R0值(每名染疫者传染的人数)高达八至九人,且更易引发重症。

4.2021年5月对指导意见的修订

《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的要求,病例长期停留地区(如其居住的居民小区、自然村等),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的本土确诊病例,该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若出现10例及以上本土确诊病例则会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


5.分析

本次调整降低了中高风险地区的门槛,更适应目前德尔塔毒株传代快的特点,但标准只考核了“报告病例数量”这单一因素,不足以对疫情风险性做出精细化的评价。



(三)现有标准还不足以对疫情扩散危险性进行准确定量

1.由于疫情发现早晚不同,实际病例数量和报告病例数量偏离程度不同。

例如每3天就进行一次检测的口岸工作人员,实际病例数量≈报告病例数量。在不进行日常监测的地区,发现1个传染者的时候可能已经感染几十个人。

由于流调和检测都有周期,等发现有10个病例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防扩散窗口期。


2.对于其他地市来说,疫情危险性和是否已经形成跨地市扩散密切相关。

一旦感染者是乘坐高铁等交通工具旅行,或者驾驶货车快速移动,就有沿交通线路播散的可能性。

如果病例每隔2天换一个城市(如大货车司机),追踪困难就比较大了。


3.不同地区的疾控人员经验不同,有的地区没有经历过实战,不一定能在疫情初期准确判断疫情严重性。


4.建议通过一个模型估算

从衡量某地疫情扩散危险性的目的出发,建议建立这样一个模型:

报告病例数量+病程+轨迹--->通过一定数据模型推算“实际病例数量”--->结合其他信息确认扩散风险--->定级


(四)解决方案框架

1.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明确流调发布制度

对于行程复杂的感染者、密接,应当在隔离地点一次性完成病例涉及所有地点的流调(流调包括多少天,细到什么程度要有统一标准),并规范录入数据库,供全国其他地区的授权人员查看。

如果其他地区的疾控人员有对病例进行电话补充流调,可以在系统中补充。

在对信息脱敏后,将流调信息在单一平台汇总公开:

1.允许按地区查询。

2.可考虑与健康码系统打通,如某人有武汉旅行史,在系统自动判定是否与其他病例有轨迹重叠的基础上,将最近有武汉旅行史病例的轨迹(例如甘肃病例108号,崔某,女,28岁,住甘州区滨河小镇,10月15-18日有武汉旅行史,20日在张掖确诊)集中推送给他。

3.可以开发一个地图App或者与现有地图提供商合作,将病例活动过的区域展示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风险等级。


2.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要以疫情扩散风险性为评判标准,不应拘泥于目前的“确诊病例数量”

为了准确衡量传播风险,除“确诊病例数量”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感染者从感染到隔离的周期。周期越长,可能的传代数量越多,风险性越大。

(2)感染者的居住状态,独栋房屋、集体宿舍、城市小区、排水不良的老旧城中村、闭环管理居住点的人员扩散危险性不等。

(3)本地人口流动情况,如果有大量旅游团、货车司机群体流动,则应当提高风险等级。

(4)某个出现病例的地区如果处于高危地点(边境线、口岸、传染病医院、隔离点、冷链操作点)附近,则应当提升风险等级。

(5)季节性因素。冬天飞沫存在时间较长,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应当提高等级。

(6)已知病例活动轨迹是否涉及人流密集地点或者流调较困难的地点,如购物中心、机场、铁路枢纽客运站等。

(7)其他地区的传染链是否在本地区有交叉。

(8)本地区的流调是否清晰,是否有病例查不到来源。

(9)本地近期核酸检测数量和人口的比例。

(10)已经发现的混检阳性样品数量。

(11)对于边境和口岸地区,还需要考虑边境线以外的疫情发展状况和每日平均入境人数(包括临时来口岸停留但不办理入境手续的飞机机组成员、货船船员、货运司机)。也需要考虑口岸人员防护规范性。


3.以上判断因素建议交由专业人士充分讨论,并量化成为具体的,基层人员容易执行的标准。

如果基层人员不能及时定级,也可以由上级部门统筹定级。

4.通过发达地区对口支援的方式加强边境一线防控力量。


五、守好一线,坚持空杯心态,时刻关注Omicron的特性

(一)内地城市如果想正常生产,正常消费,一定要边疆地区(包括国际机场和海港)守好国门

如果发达地区给予人员和物资支援,提高边疆地区疾控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边疆地区的防控力量,边疆居民坚持定期核酸筛查,就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并迅速控制,极大减少内地的疫情扩散概率。

然而边疆地区为了守国门,必然要在经济上做出牺牲,所以内地需要给边疆地区支援。

(二)避免过于相信既往经验,应找到各种防疫方式的适用条件,实事求是的应用

有很多人认为,上次疫情的成功经验可以完全套用到下一次疫情中


网友 @罗青 更谨慎一些,实事求是的分析了”精准防疫“的边界条件

(三)跟踪国际疫情动态,时刻保持警惕

随着Omicron的全球扩散,Omicron输入已经近在眼前了。

以下是一些情况介绍:

特点:

1.按初步数据分析,Omicron的传播比Delta更快,对防疫措施的响应速度要求更高。

2.人群感染比例上限高

挪威可再生能源公司Scatec举行的圣诞派对,在饭店的有120人。路透社表示,Scatec圣诞节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已完全接种疫苗,并且在聚会前对Covid-19的检测呈阴性。[5]

据推特消息,120人中100人感染Omicron。[6]


3.对部分疫苗和再生元单抗的效果影响较大

@拍照稀烂帮帮主 整理的试验结果


防疫措施要符合病毒传播动力学规律,在规律没摸出来的时候,只能料敌从宽!

Omicron病毒传播动力学改变后,如果疾控部门还继续沿用打Delta时形成的习惯,很可能被Omicron打得措手不及,栽个大跟头。

参考

  1.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1665907
  2. ^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5244796
  3. ^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80611
  4.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229054763874885&wfr=spider&for=pc
  5. ^ https://www.pv-magazine.com/2021/12/06/solar-companys-christmas-party-blamed-for-omicron-variant-covid-outbreak-in-oslo/
  6. ^ https://twitter.com/Paul_Briley/status/1467557879322492933

user avatar   lu-ci-x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的人胆战心惊,如临大敌;

有的人已经负重前行;

有点人还跟没事人一样不戴口罩到处晃悠;

说翻脸就翻脸健康码让我们安心了一些。

昨天是礼拜四,是某品牌的餐饮有优惠的日子,我傍晚进了该品牌的店里打包了一份。微信上有人来问我,我平时那么喜欢吃这个品牌的东西,是不是和某位阳性的行动轨迹重合了,我研究了一下……还好那天下班有事没坐地铁,不然我绿码就妥妥没了。观察了一下路上的人们,不戴口罩的一抓一大把。和社交软件上到处传的那样,这一年来光顾着给各地加油,到年底自己这边开始成了风险区。防范意识已经淡漠了。

说到疫情怎么开始传播的话,各个通报里都有,从官方公布的流调信息来看,绍兴和杭州这次本土疫情的传播链都较为明晰。首发病例孙某是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卫生院医务人员,12月7日,上虞区日常“应检尽检”核酸检测中发现孙某核酸阳性。后面就开始越来越多。

前面有同事跟我说,他感觉日常的“应检尽检”有些毛弄弄,估计测不出阳性。瞧这不是做出来了么……各单位的日常核酸检测本就是疫情防控很重要的一环,本就是应对的一部分。

就2天前来说,已经是紧急会议一个接一个,各个部门都在统计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采样管之类的储备量;穿脱隔离衣考试又被提上了日程,各个医院从每周1次的日常核酸变成了间隔48小时内……杭州这边医疗体系内大家都如箭在弦……这时候翻开一个群聊,我上虞那边的同学作为第三梯队正准备出发……

顺带刚自己去做核酸的时候,门口有个黄码的在反应情况,这码颜色说变就变,得核酸阴性出来才可以把颜色换回来之类。还有几个咽痛的病人在那嘀咕,为什么喉咙痛一定要做核酸之类的……

不多说了,准备一下要去练一下穿脱隔离衣了……


user avatar   wang-yifan-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在最前面,没有指责上海,杭州,上虞,宁波任何一方防疫现状的意思。问题在于,从宁波陈某某往前溯,上海一侧没有感染者了。上虞的疫情,无论从上海孙某还是杭州吴某往前溯,也没有患者了。要么就是传染链弄错了。要么就是还存在着没找到的患者。也许这个患者已经自愈了,也许他还没有自愈。这才是最让人关心的。谁也不想上下班途中,在外面吃饭时,身边有一个潜在的无症状患者。


把自己想的几种可能做成了图,放在前面。仅根据我自己网上看到的资料,不代表任何官方结论,没有任何效力。

第一种可能性

第二种可能性

第三种可能性

第四种可能性


一方面,出现疫情再甩锅,说是源头在杭州,在宁波,在上海,在上虞,不好。搞新冠溯源呐?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弄清楚源头,确实又有利于防疫。以杭州来说,最新的这位11月25日有出差史的无症状患者,如果不能确定是那次出差造成的,那就代表身边起码还有一条传染链在,那问题就大了。

所以还是聊聊。

首先,我人在杭州,主要也就看了杭州的流调。宁波上虞的就今天瞄了两眼,估计疏漏不少。

第二,杭州的流调有一个特点,基本是上溯到外出过,就停了。有点暗示本地是不存在其他病例的效果。也许不对。但是确实就杭州来说,除了12日新增的无症状患者杨某某,传染链也是清晰的,没啥问题。

我先放一下无症状患者杨某某的流调,这是目前我个人最关心的患者,因为他在外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无症状感染者:杨某某,男,现住址为上城区机神新村25幢,工作单位为浙江省易得融信软件有限公司(上城区三堡运河东路)。
11月25日前往外地出差,当天傍晚返回杭州。
11月26日正常上下班。
11月27日10:00自驾前往余杭区金城英特尔湾,中午在附近沙县小吃吃饭。16时许返回家中,后未外出。
11月28日中午自驾前往余杭区金城英特尔湾,15:00返回家中,后未外出。
11月29日至12月3日正常上下班。
12月4日中午在萧山戴村户外登山,14时许自驾返回家中,后未外出。
12月5日一直在家未外出。
12月6日正常上下班。
12月7日因外地划为中风险地区,纳入集中隔离。

先吐个槽,杭州这流调,隐去了太多信息,很多东西只能靠猜。

前去外地出差,去的哪?由于外地是12月7日划为中风险地区,应该是宁波。绍兴上虞是12月8日划的中风险,没记错的话。

但是仅仅是宁波其实还是缺了信息的。到宁波哪里出差?接触了什么人?都不知道。

然后是25号这个时间点。杭州还有两个无症状患者。

■ 无症状感染者1:瞿某,男,48岁,居住在西湖区蒋村街道河滨之城,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工作人员;该人员无疫苗接种史。
■ 无症状感染者2:朱某,男,54岁,现居住地址为上海,暂住在瞿某家中,该人员无疫苗接种史。
其中,瞿某11月19日晚乘高铁到外地出差,22日20时瞿某与朱某一起乘坐D931次高铁到杭。25日下午,两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这两位患者是根据目前的说法,应该是在苏州感染的,然后经由虹桥高铁站,来了杭州,到了紫金港。但是这两位是22号从上海来的杭州,25号确诊。不过他们俩的行程也真的是太简单了

22号,上海虹桥,又关联了另一位患者,宁波的陈某某

陈某伟本人曾于11月22日上午9:05分,乘坐高铁(G7506宁波-上海虹桥),到上海浦东新区金桥路2222号华为研发中心开会(下午14:00-16:00)。会议结束后,16:00-16:30由上海分公司营业车接送至上海地铁2号线科技馆站,乘坐2号线于17:41到达上海虹桥火车站,18:35进入候车大厅检票乘车(G7535上海虹桥-宁波站)返回宁波,17:41-18:35期间,曾在虹桥火车站上厕所、麦当劳店点餐。20:51抵达宁波南站后乘坐宁波地铁2号线,21:35抵达五里牌站,出站后步行回家。此后再无外地旅居史,并于26日开始实施居家健康监测。

有点意思哈?一起来捋捋。

首先,我认为下面这个答主的说法不对

这个答主的说法,就是认为有可能是瞿某、朱某与陈某某在虹桥车站产生了交集,造成了传染。因为陈某某乘坐的是G7535,18:35离开虹桥,而瞿某、朱某乘坐的是D931,20:00离开虹桥。时间顺序反了。一般来说,朱某家住上海,瞿某、朱某应该不至于说提前2小时赶到车站候车。

由于宁波目前传染链已经清晰,本次疫情起始点就是陈某某,经家庭传播后,主要爆发在免费的艾灸馆,没有其他零星患者,所以陈某某应该就是在上海开会的过程中感染的,或者,在虹桥车站还有其他的感染源。

然后回到杭州。杭州在25日,对浙大进行了全面的核酸检测,后续没有发现有传染。两位患者在杭州的行程也比较简单,目前来看,应该是没有扩散的。

基于这么个推测的话,那么杨某某就是从宁波被传染的。

存在一种可能,就是浙大这次出现了漏洞,然后通过某条线路,传染给了杨某某,再由杨某某,通过某条线路,传染给了12月这波的确诊患者。浙大这波在紫金港,城西。杨某某与城西的交集,在于两次自驾去余杭区金城英特尔湾。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相当于在城西方向,还有一个游荡了大半个月的患者。

然后跳转一下上虞,上虞是本轮最严重的,但是我个人关注比较少。上虞本轮目前来说起始于葬礼,在菜市场和水产市场有大量传播。但是具体源头来说,官方的说法是由上海来奔丧的孙某带来。有人反对,认为可能是上虞本地本身已经有疫情传播,只是恰好在葬礼上爆发,然后传染给了孙某。也有说是杭州的12月6日的确诊患者传染的。

先讨论一下由杭州12月6日确诊患者传染过去的可能性。那就继续回溯呗。杭州在12月6号之前,目前已知的患者,就剩下杨某某了。杨某某在流调中,与12月6日确诊患者没有交集。也不存在时空伴随的情况。除非在杨某某与这个患者中间还有一个甚至多个中间人。目前的报道来看,还不支持这个说法。

上虞本地原有疫情传播的话,问题就是这个江浙沪本次疫情同源了。由于上虞本身没有国际机场,口岸,排除12月6日杭州确诊患者的话,还需要有一个患者,在12月1日之前,从宁波、杭州或者上海,江苏将病毒带到了上虞。目前还找不到这个人。

综上,现在情况就成了

A、杭州存在一条传染链,由杨某某传染给了12月6日的确诊患者,并由他传染到了上虞的葬礼;

B、在上海存在传染源,传染了孙某,然后孙某带到了上虞的葬礼。

由于宁波陈某某大概率是在上海被传染的,我倾向于B。静待杭州关于杨某某的密接、次密接的检测结果吧。


补充一下。不是说不相信上海流调,把锅推给上海。只是现在的流调看的云里雾里,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吓自己,感觉也许杭州或者上海的流调可能有还没发现的患者(因为杭州杨某某,吴某,宁波陈某某,上海孙某的时间,空间关系)。弄得自己很慌。


刚顺便看了下位置,真的很难说。

杭州杨某某工作地与吴某工作地,在杭州钱江路两侧,相距大约5公里。

宁波陈某某去上海华为研发中心开会,在浦东新区,距离后来的孙某的家……就在外环高速,差两个匝道,相距大约10公里。

都是10分钟左右车程


12月14补充点内容。

杭州的我自己标了下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的一些行迹。杨某某主要的行程就是住在机神新村,去过金成英特尔,另外就是上班。上班的位置是我大概标的。

搜索杨某某单位位置的时候,发现这个单位在杭州搜不到,在宁波搜得到,在红箭头所示位置,底图是宁波疫情图。

这是上海十一月底以来的中风险小区,加上陈某某去过的华为研究中心。顺带带一嘴,陈某某去完华为研究中心,在香梅花园边上的上海科技馆站乘坐二号线去的虹桥。

现在情况是,回答里有人反映了,陈某某在上海的密接都排查过了,我之前以为没查来着,全阴。

杨某某是7号隔离,12日通报的,按理说,在杭州的密接应该也都排查过了,没看到有报道有与他相关的无症状或者确诊患者。

关于上虞疫情,杭州的相关流调,调查到有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孙某,停了。上海的流调,调查到孙某到上虞参加过葬礼,从涉及的区域和场所来说,我个人猜测只查了12月4日-12月7日的行程。

该病例为男性,30岁,在沪居住于浦东新区张东路2281弄。曾于12月1日下午自上海乘坐动车回外地老家,在当地参加过聚集活动,12月4日乘动车返沪。该病例曾接种过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
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启动,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防控管理,落实相关场所及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措施。这名患者已被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截至12月8日8时,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41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累计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89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累计排查到相关筛查人员11204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累计排查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596件,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另一个报道

目前,已追踪到该病例在本市的密切接触者41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12月7日确诊本土病例涉及区域和场所包括:张江镇张东路2281弄玉兰香苑四期小区、艺流秀烫染造型(益江路135弄19号)、百果园(益江路119号)、湘稻香快餐店(申江路5005弄内)

给几个不靠谱猜测。

第一个,宁波陈某某不是在上海被感染的,而是被杨某某感染的。那么杨某某从哪里感染的?近期相关病例只有浙大这一波,没有看到交集。另外,他们公司在宁波的办公地点距离那个爆发的村子中间,似乎太干净了。后面这一点难说,现在疫情传播随机性……还有就是,之前提过的,杨某某不大可能工作日跑城西,中间还缺人,筛查的时候被漏过了或者混过了。

第二个,关于杨某某的被感染途径,

1.由于杨某某住的位置距离以确诊患者聚餐的地方不远,无症状患者10号与无症状患者3号有在周边菜市场、超市购物或者其他地方出现的记录。杨某某本身跟浙大这一波疫情没有明显交集。并且杨某某确诊于12月12日,距离杨某某去宁波都大半个月过去了,存在可能杨某某其实是在杭州被感染的……

2.浙大老师这一波疫情传染了杨某某,就还是缺了相关的报道

3.杨某某确实是在宁波被感染的

第三个,杨某某确实是25号感染了病毒,或者27号28号去余杭的时候被感染了病毒。就是反向了,要么就是在12月1日之前,杨某某传染了吴某的同事,吴某同事又传染了吴某的话,相当于整个链条反了,问题就是,25号之前感染的话,从感染到无症状检出大半个月改不了。27-28感染的话,29,30,1号要完成感染吴某同事长辈或者退休员工(无症状患者3、无症状患者10),这个人又感染吴某同事,吴某同事又感染吴某……有点太神速了。

如果以上几个都不对,那么有没有可能,上海香梅花苑患者19-21在苏州,22号在上海的。她感染了牡丹花弄186的母女。宁波陈某某是在22号上海科技馆站上地铁2号线去虹桥的时候被感染的。然后同样是地铁2号线,往东走,就到了后来去上虞的孙某的家附近,有可能孙某也去过香梅花苑附近。整个还算可以串起来。但是由于上海的流调为了保护隐私,隐匿了很多内容,无法确认。




  

相关话题

  既然非奥密克戎疫苗无法抵御奥密克戎,是否也意味着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并行不悖,不会取代? 
  如何看待浙江嘉兴发布的“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 
  应届生年薪 40w 在杭州可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截止 2 月 5 日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 90 万,美国应采取哪些防疫措施? 
  根据目前国内的防疫政策,国内航班航空公司有没有告知乘客感染新冠肺炎风险的义务? 
  截至 7 月 28 日 24 时,南京已有本土确诊 171 例,分布在全市 9 个区,当地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北京疫情期间,清华要求毕业学生根据风险自愿返校,又强制要求学生6.26之前收拾行李的行为? 
  杭州 9 岁女童失踪事件透着哪些不合理之处? 
  如何看待英国国防参谋长称「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如何看待世卫组织报告中鼓励成员国吸纳中医药? 

前一个讨论
作为一个上海当地人,你还记得当年怎么在复旦交大中做出选择的?
下一个讨论
花木兰时期的中原政权是汉族的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