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代汉者,当涂高”是指曹魏代汉? 第1页

  

user avatar   san-chong-bu-tong-de-hong-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涂高”,是“当涂高”。

为什么说“当涂高”就是“魏”呢?这个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首先,“涂”是啥意思?我们学过初中文言文的同学都知道,“涂”通“途”嘛,文言文中最常见的通假字,所以“涂”就是“途”,也就是道路。

那“当涂”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就是“当路”嘛,大路上的意思。

这么一来,所谓“当涂高”,也就是大路上高高耸立的一个东西,那这是什么呢?很显然,在古代,大路上这么一个建筑那就是牌坊,——用汉代的话说,就是“阙”,即“汉阙”。

那“阙”又和“魏”有啥关系呢?

因为“魏”字的本义,就是“高大”,《左传》中解释说“魏,大名也”,也就是说“魏,就是大的形容词”(话说知乎上有人引用这句话,说“魏,犬名也”,然后论述魏国是狗,笑死~~~)。我们现在还说“巍峨”、“巍然”,“巍”和“魏”在古代是同一个字,只是后来才分化了。

既然“魏”是高大的意思,所以古人就用它来代指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尤其是宫观门前高大的阙,把它称作“象魏”,比如《周礼》中说“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或者直接称之为“魏阙”,这个用法就很多了,比如《庄子》中说“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所以你看,“魏”就是“阙”,而“阙”就是“当涂高”。

不过呢,这个解释还是有点绕的。

其实,“代汉者,当涂高也”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谶语,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

两汉之交,公孙述在成都称帝,这位后来号称“井底之蛙”的公孙同学,特别相信谣谶,自己引用(也许是制造)了好些谶语,如“废昌帝,立公孙”之类的,制作了宣传资料,向中原散发。引起了另一位谣谶学大师、汉光武帝刘秀的警惕,于是刘大师给公孙大师写信,说“谶语中早说了,‘代汉者,当涂高也’,你又不是姓当涂,名高的,瞎咋呼啥呢?”

这条史料提供了这样几条信息:第一,“代汉者当涂高”这条谶语在东汉之前就广为传播了。第二,当时人们对这条谶语的解释,是一个姓当涂,名高的人要取代汉朝。——这个解释和什么牌楼魏阙没任何关系。

第一次把“当涂高”和“魏”联系起来的,是东汉末年蜀中学者周舒,不过这时代也挺早了,和曹操的魏国也没什么关系,毕竟周舒的儿子还是刘璋的从事呢。

再到后来,袁术登场,他老哥仗着四世三公,一肚子野望,就想过过皇帝瘾,那合法性哪来呢?袁老哥就想到“代汉者当涂高”这条谶语,他说“我的字叫公路,有个路字,这不恰好和当涂高的涂(途)字碰上了嘛,这就是天意”。

显然,袁术对这条谶语的解释,也和“魏”无关。

再下来,就是曹家人登场了。

由于曹氏威势日盛,代汉的趋势日益明显,那些文人当然就要为曹氏代汉做舆论上、理论上的造势,于是之前蜀中学者周舒的解释“当涂高者,魏也”就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曹丕代汉的合法性来源之一。

不过故事还没完。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天下大乱,幽州军阀王浚准备趁乱浑水摸鱼一把,也打算称帝,他的理由是什么呢?他说:“刘渊建立的国家叫汉,而代汉者者,当涂高也,而我爹的字叫处道,你看有个‘道’字,正好和‘涂’(途)字碰上,可见这是天意啊。”——王浚的解释依旧和“魏”无关。

这算是“代汉者,当涂高”在历史上的第四次出演。

不过事情依旧没完,这条谶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旧生命力旺盛,据学者研究,此后拓拔氏将国名由“代”改为“魏”,后面依旧有这条谶语的影子,这个倒是使用了“当涂高者,魏也”的解释了。


user avatar   wang-xi-67-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过是牵强附会罢了。

汉武帝曾言:子孙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后汉朝有一场大难,叫做六七之厄,到时候代替汉朝的就是这个“当涂高”。

当然,这个人并不是就叫当涂高,不然这个预言也太low了,主流的观点认为“当涂”是“道路当中”的意思,“高”是高大的意思,于是后世之人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便拼命把自己往这句话上靠,也就有了各种各样解释。

东汉初年版:

刘秀割据河北时,有人对刘秀说,刘秀名字里秀字的意思是抽穗开花的谷物,这就说明谷物已经长得很高了,稻谷麦子之类的又经常长在道路边,所以刘秀就是谶语中说的当涂高。

刘秀听后表示你说的简直是稻子、李子大丰收———太有道理了!遂在河北称帝。

同时期公孙述割据四川,也大肆宣扬自己就是谶语中的当涂高,刘秀知道之后专门写信给公孙述:你TM才一米五二,凭什么说自己高?当涂高说的明明是我!我名字里的秀字就是道路边高大稻谷的意思,正好应谶!另外秀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吗?

公孙述回信反驳:你可拉倒吧,稻谷能有多高?再说稻谷也没有长在道路中央的啊,你最多是个涂边矮,我们家公孙氏老祖宗轩辕黄帝乘龙上天,高到没边,所以我才是真正的当涂高。

双方就这样来来往往地在书信里争论了好几年,最后刘秀发兵攻入成都,公孙述灭亡,这场关于谁才是当涂高的争论才告一段落。

三国版:

刘备版本:刘备小时候家里有棵高大的桑树长在道路边,树冠巨大如同车驾上的冠盖,有相者路过刘备家见到此树便说此家必出极贵之人,乡人问其故,相士便说:春秋谶有云代汉者当涂高也,此树立于道边,状如天子车冠,高大不凡,当知正应此谶!

几十年后刘备果然在成都称帝,建立季汉政权。

袁术版本:袁术得到玉玺后打算称帝,属下劝阻,袁术便拿出这条谶语,表示自己字公路,正好应对“当涂高”中的涂字,自然是天命所归。属下听后表示很淦,公路就是天命所归?那马路呢?泥巴路呢?听说日本人还是八格压路呢!天底下那么多条路,个个都能当皇帝?果然,袁术称帝不久后便败亡了。

曹丕版本:曹丕即位后便打算篡位,但是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十分苦恼,很快便有人向曹丕进言:大王被封为魏王,魏是巍峨高大的意思,谶语中的当涂高说的就是您呀!大王代汉称帝是天命所归啊!

曹丕听后表示你说的简直是尤里他妈给尤里开门———有理到家了!遂逼汉献帝禅位。

由于曹魏受汉朝禅让,符合天命授受如贯的要求,当涂高等于魏的解释也就逐渐变成主流观点了。

晋朝版: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把持了曹魏大权,到了司马昭主政时期,世人都知道他打算篡位自立,有方士说:谶语有云,代汉者当涂高也,道路上最高的人就是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司马的意思就是骑马,可见司马氏代替汉朝统一天下是天命所归。

当时魏国皇帝曹髦听后大怒,表示司马明明是死妈的意思,跟当涂高有个毛的关系,不久后曹髦率亲卫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部将成济斩杀在洛阳大街之上,可见谐音梗不能随便用。

后来到了八王之乱时,刘渊立国号为汉,攻破晋都洛阳、长安,西晋灭亡,当时王浚为晋朝大臣,乘机假立太子,图谋僭号,也利用了当涂高这条谶语进行宣传,王浚的解释是他爹王沈字处道,意思就是处于道路当中,正好应对当涂二字,可见王浚称帝,消灭匈奴汉国是天命所归,属下听后表示你这是拿着一毛钱瞎扯淡———十分瞎扯淡,要按你这么说你爹咋没当皇帝呢?王浚听后大怒,诛杀了很多劝阻他的属下。

石勒听说王浚的理论后立刻给王浚写信,表示老王你说的简直是吴X凡讲道理———针是有道理,表示要前来归顺,奉王浚为主,便带着麾下兵马前往王浚的地盘。

王浚看过信后十分高兴,居然真的有人相信他吹的牛逼,马上表示热烈欢迎,属下劝诫说石勒肯定是诈降,毕竟石勒看起来也不像弱智,怎么会信这玩意?王浚勃然大怒:石公来,欲奉戴我尔,敢言击者斩!

结果石勒率军进城后立马翻脸,挟持王浚,坐在床上一边搂着王浚的老婆一边痛斥王浚狗一样的东西居然还想谋朝篡位,随后将王浚杀死,并将他的首级送给前赵皇帝刘聪。

五代版:

时间到了五代后汉时期,权臣郭威攻入京城,纵兵大掠,杀死皇帝,事后属下们纷纷劝郭威登基称帝:图谶有言,代汉者当涂高也,郭字的意思是高大的城墙,可见您就是谶语中说的当涂高,现在后汉衰微,您应该赶快顺应天命,代汉称帝。

郭威听后表示你们这是离谱他妈带离谱做亲子鉴定———真是他妈的离谱,谶语里的汉朝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还拿出来编段子啊?赶紧滚回去想个靠谱的理由!

可惜郭威手下的兵痞们都是大老粗,实在想不到靠谱的理由,最后没办法干脆直接给郭威来了个黄袍加身,累了,篡位吧赶紧的。

清朝版:

皇太极巩固政权后打算登基称帝,意在表示今后将不再局限于辽东,而是要入关与明朝争夺天下,范文程劝进称图谶有言,代汉者当涂高,皇太极的皇字意思是极高极贵,太极的意思是大道,可见皇太极就是谶语中所说之人,满清一定会代替汉人统治天下。皇太极听后表示你这汉狗说的有点道理,不久后便改国号为大清,登基称帝。

后来满清入关,范文程为文官之首,豫亲王多铎见范文程的妻子十分漂亮,便将她抢回王府供自己淫乐,满清朝廷觉得多铎是镶白旗旗主,奸淫旗下之人的妻女非常合情合理,便没有处罚多铎。

通辽版:

通鸽宗 @小约翰 可汗拖更的威名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西方臣民为了表示自己对可汗的敬仰纷纷传唱:Die hamster,down to go!意思为杀死可汗者必将坠入地狱,没想到这句话传到赛里斯后被皇帝·小猪·刘误解为“代汉者,当涂高”,才有了这两千年来一系列的纷纷扰扰。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好朋友 @还读我书写过一篇精彩的《谣言与历史》,有对“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详细分析,姑且引用:

三、谶纬
所谓“谶纬”,也是一种很古老的预言,至晚在秦代就已经有了它的踪迹。其实“谶”和“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谶”是完完全全的神秘预言,没有任何依据;“纬”则是一种托圣人之名写成的著作,以其依附于六经,所以称为“纬”。由于古儒家本身有一些神秘学的色彩,汉儒学说中又融汇了阴阳家的一些观点,因此“纬”中也常常出现一些预言性的词句,因此到后来汉人经常就将“谶纬”并称了。谶纬作为预言,除了个别有针对性造出来的例子之外,大多都可以作多种解释,而且怎么解释都言之成理。下面我们来看个关于谶纬的例子。
西汉时有条著名谶语叫“代汉者,当涂高也”。《太平御览》注引《汉武故事》把这条谶语的“发明权”归给汉武帝,这大概有点儿附会的意思,《宋书•符瑞志》说这条谶语出自《春秋谶》,则比较可信,因为沈约是当时第一流博学人物。
不管怎么说,至少王莽时已经有了这句谶语,因为王莽灭亡后公孙述曾经把这条谶语当作自己称帝的理论依据之一,而刘秀特别在给公孙述的书信中指出公孙述不符合这条谶语——注意,是“不符合”,而不是指出谶语本身的荒谬性,这是因为刘秀本身就相信谶语,而且他就是据谶语称帝的,自然不能动摇自身的合法性。
公孙述的政权灭亡后,这条谶语沉寂了一百多年,到东汉王朝之末,袁术又把它搬了出来,称帝于淮南。他的理由是自己字公路,与“当涂”符合。当然我们知道,袁术很快就被曹操打得大败,呕血身死,所谓“应运当王”也成了笑话。过了十几年,曹丕称帝前,太史令许芝又解释“当涂高”为“魏”,因为古时称宫门上高耸的楼为魏阙,符合“当道而高”的意象。曹丕凭借这条谶语,为自己的新王朝涂上了一层“应天顺人”的色彩。
魏受汉禅,大家也许觉得“代汉者当涂高”就此没有价值了吧?毕竟汉王朝都结束了不是?然而在魏晋那个神奇的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魏末,权臣司马昭被封为高都侯,以后又进封晋公、晋王,以往传统的解释是司马氏是河内人,而且进爵为公时封国诸郡大多在晋地,所以用“晋”作为国号。但是司马昭身为魏国有实无名的天子,想要封到什么地方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反而是南京大学的胡阿祥教授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颇为合理。他认为,在司马昭的前后封国中,“高都”占了“高”字,“晋”也有提高、升进的意思,所以无论是“高都”也好,“晋”也好,都是司马昭追求“代汉者当涂高”的结果。也许有的同学会问,汉不是已经禅让给魏了吗?司马家还怎么代汉呢?这就涉及古代所谓“正闰观”了。在古代史学中,一般把非正统王朝称为“闰运”,汉虽然禅魏,但是天下分崩,直到司马家上台才最终实现统一,从这个角度来说,将汉晋的正统连接起来而置曹魏于闰运,也是当时史学理论所容许的。事实上在西晋初年确实曾有过这方面的讨论,但晋武帝出于现实考虑,最终还是认定了以晋承魏的王朝次序,如此而已。
也许是“当涂高”的魅力无穷,到西晋末年,这条谶语又被翻出来一回。当时西晋陷入了州郡割据的局面,幽州刺史王浚势力强大,想要在蓟城称帝,他的理论依据是他老爹王沈字处道,“处道”嘛,不也是“当涂”的意思?可话又说回来,即使“当涂高”是这个意思,那也是他老爹当皇帝,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至于“代汉者”三字,他更是选择性地忽略掉了。当然,这位老兄最终也没当上皇帝,倒是搞掉他的石勒,在北方建立后赵,过了几年皇帝瘾。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谶纬这东西实在是不靠谱,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是理,就连实在跟“当涂高”找不着关联点的司马家,还可以在封邑上做文章。可是偏偏是这么不靠谱的玩意儿,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被消灭,而且往往是重大事件的导火索或催化剂。一开始,野心家们还是从谶纬书中找出相关字句来附会,到后来习惯了这一套造舆论的手法,谶纬书又被隋炀帝几乎烧绝,找不到现成的理论依据,所以干脆就是自己编了。比如元末明初的韩山童、刘福通,在治河工地上埋了独眼石人,背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于是红巾蜂起。还有我们都知道的“十八孩儿主神器”,也是类似的例子。谶纬或许不像民谣那样顺口,但是总的来说,较民谣更多一层神秘感,只要解释得当,有时比民谣还容易被人信以为天意。但是,谶纬毕竟是谣言中最容易触及政治底线的一种,稍不小心,传播者就能把身家性命玩掉。有没有和谶纬一样威力巨大、但又没那么大风险的呢?那就是流言。



  

相关话题

  如果根据三国历史,重拍《三国》电视剧,达到九实一虚,能超越美剧《权力的游戏》吗?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相人之术如何? 
  曹操为何重用族人? 
  诸葛亮有没有可能投靠曹魏,联合荀彧等通过宫廷斗争恢复汉室? 
  董卓政权为什么会灭亡? 
  看三国,经常看到各割据诸侯给部下上表封官,当时曹操把持朝廷,对这些诸侯上表从来不回复,那上表有啥用? 
  如何评价三国时杀死魏帝的成济?一个忠诚完成领导任务的黑手套,还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人? 
  为什么司马家篡权的时候,大部分曹操的老臣后代都没站出来保卫曹家? 
  为什么都说诸葛亮不会打仗?是因为易中天吗?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哪个是正统?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古典时代地中海澡盆里的帆桨船只能溜边走?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对全斗焕的评价清一色一片骂声?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