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幅反映大北方战争毛子的彼得攻克纳尔瓦城的战斗形势图的左上角的图像中可以依稀看到远景处有林立的长矛;左下角有pikenerare, musketerare och grenadjärer形象;卡尔十二的Karoliner兵里,有三分之一为pikenerare
今人制作的阵型图
法国大革命因为武器短缺,曾有人提议制作长矛武装国民;根据英语pike词条,波兰起义者计划把长矛和大镰刀混用对抗境外势力;米国内战南方邦联也是病急乱投医打算组建长毛兵团。甚至二战英国人也是这般病不择医。以上皆为武器短缺没得选。大概只有晚清那会儿,因为有类似拿洋枪的陈国瑞真的打不过捻子的长矛这样的事件,曾国藩才会写信给李鸿章说少装备点洋枪,用上点长矛。
谢邀,总体上看用处不大,不论是长矛还是佩剑都只能作为一线士官白刃接敌时利于肉搏的武器。
谈到排枪战术体系淘汰冷兵器及冷热兵器混用作战体系的原因,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排枪战术体系相对于后者的巨大优势所在了:
首先,冷兵器部队必然要存在近身推进的过程才能接敌,而在这个的过程中,冷兵器部队会首先遭受到线列步兵的排枪射击,几轮的排枪射击一来会对冷兵器部队的兵力造成极大的削减;二来对冷兵器部队的阵型和组织度也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传统冷兵器对比刺刀的明显优势在兵力与组织度的严重劣势的情况下已经鞭长莫及,远不足以反制这样的被动局面。如果冷兵器部队使用的武器是方阵长枪,那情况则更为严重,虽然长枪方阵向前推进时,其近战能力是任何一种冷兵器都无法比拟的,但是长枪方阵所用到的方阵长枪除了不太适用于单兵格斗,依赖阵型之外,其最大弱点在于机动速度缓慢,在面对排枪射击时,所受到的兵力损失以及阵型和组织度的破坏都会更为严重,更不利于在转入肉搏时与敌方线列方进行对抗,加之火枪线列的机动性明显好于长枪方阵,可以更为有效的避免与长枪方阵进行近战接触。
同时,冷热兵器混用方阵同样无法与排枪刺刀线列相抗衡,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在远距离双方火器进行对射的阶段,混编方阵一方的火器的比例处于劣势,故在对射阶段处于劣势,兵力折损和组织度所遭到的破坏高于排枪刺刀线列的一方,而转入白刃战阶段时,混编方阵一方的肉搏职能兵种比率处于劣势,加之排枪打击之后,这个劣势也被进一步放大,故结论亦不言而喻。除此之外,混编方阵由于兵种构成较为复杂,指挥的效率以及协调机动性亦不如单兵种构成的队列快速高效。
另外,17世纪末~19世纪中期的火枪射速虽慢,命中率较低,但这是相对于后世而言的,就射速而言,这个时期的火枪已经可以使士兵一分钟装填3~4发,训练较好的士兵可以装填5发。就射击精度而言,火枪在几十米范围内的精度其实也并不低,在这一范围内基本可以保证瞄准对方而射中对方,冷兵器一方越是贴近火枪线列的一方,在遭到火枪线列的一方排射之时就越会受到更大的伤亡,即使是在几百米之外,排枪射击依然可以形成一定的杀伤,几轮排枪下来也终有一方的兵力会损失殆尽。而白刃战,尤其刺刀所占的杀敌比率也不过只有3%,甚至不足1%。显然,在这一时期,贸然发动白刃冲锋已经不再成为一个很明智的战术。
更为全面的内容可参考如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