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天津一名一年级小学生称「老师讲的我都会,她没讲的我也会」,幼小衔接是否有必要?孩子是否应该提前起跑? 第1页

  

user avatar   mao-mao-56-16-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是不知道自己不会什么的。


user avatar   wenabb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典型的没衔接到点儿上的案例。

这个案例的描述,几乎是所有该养的习惯都没养(听讲习惯等),不该做的事儿做了个遍(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

“幼小衔接”,是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适应新生活

而不是“幼儿园小学化”,更不是“幼儿园中学化”。

希望有更多家长可以明确一个认知:

你在中学成功的学习方法,往往并不适合幼儿。


幼小衔接请牢记一件事:

绝对不要做任何 让孩子觉得学习很可怕 的事!!!

包括但不限于:

  • 枯燥的熟练度训练(例如利用纸笔的口算计时练习等)
  • 孩子不肯接受的练习(例如问题描述中所说的预习和复习,孩子已经表现出显著抵触)
  • 孩子不太明白,只能靠强行记住结论来完成的题目难度
  • 对孩子进行较多负面评价

幼小衔接的核心目标,是让孩子能够顺利衔接小学生活。
这其中,除了日常生活的变化之外,对学习的热爱、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

虽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多数孩子或早或晚地感受到学习作为“责任”的一面,产生或多或少的逃避学习的情绪。
但是哪怕仅仅为了家庭和睦,我们也强烈希望各位家长,在孩子们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尽量给到孩子正面的体验,把孩子“爱学习”的情绪保留尽可能长的时间。


一,幼小衔接,关注哪些内容

核心关键字:自主

孩子每次迈入新的人生阶段,都意味着他的自主能力需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句话说,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父母逐渐放手,放孩子远离自己的过程。

比起成绩是不是好、能赚到多少钱……这样表面上的指标,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从始至终地关注,孩子究竟可以自主到什么程度。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他会保持和家的温情,知道这里永远有可以休息的港湾。但同时也拥有拼搏的勇气和能力,去自己的世界里创出一片天地。

任何育儿阶段,首先都请牢牢记住这个最终的目标。
不要被眼前的指标焦虑冲昏头脑。


1、生活方面的转变:

这个是幼小衔接最重要的部分,但反而被很多家长严重地忽视了。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无论如何不会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细致入微。

所以孩子们需要适应,自己的很多小需求,不会被老师主动发现和满足。

比如说:

  • 老师不会按时间提醒喝水——>幼儿园会有集中时间大家一起喝水,但是小学很多情况下没有。老师会告诉大家去哪里接水、去哪里上厕所,但是不可能盯着每个小朋友有没有喝。
    毕竟是已经上小学的小朋友了,需要会简单的照顾自己
  • 需要小朋友能根据冷热自己增减衣物——>尤其是北京这样早晚温差大的地方。并不是说老师看到了也一定会一言不发,但是这种自理程度的事情,默认小朋友应当自己来掌握。而不是等着老师来摸一摸热不热冷不冷。
  • 如何顺利吃到午饭——>不同学校的午饭方式各不相同。和幼儿园也很可能不同。意味着孩子要适应新的吃饭方式。这个我家上的幼儿园在衔接期做得非常好,借着小学放寒暑假的机会,请了班上小朋友的哥哥姐姐,来跟小朋友们讲一讲,他们所在的学校是怎么样的。
  • 鞋带、拉链、冬天上洗手间的多层裤子穿脱……这些事情正常来讲幼儿园中班大班都会逐步搞定。但是如果家里老人比较疼爱孩子,父母刻意多确认一下总没坏处。

2、学习方面的自理能力:

从一年级开始,孩子正式开始了“学习”。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尽量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自理,会很好地加强“学习是你的事情”的感觉。
例如:

  • 准备铅笔盒里的文具,包括削铅笔。——>现在有很多安全易操作的桌面卷笔刀,孩子的力气完全够操作,不是我们小时候要用小刀来削的危险状况了
  • 准备要带去学校的日常用品,例如纸巾、湿纸巾、备用口罩等。
  • 阅读课表,根据课表准备书包——>不认字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忙用一些颜色或者图案做标记
  • 准备记事本,记录重要事项——>一开始可能是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录的,因为孩子不会写字也不会写拼音。这个一般用不着在学前搞定,但是通常建议在第一年当中,逐渐学会。很多时候老师会有引导和要求。

3、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

进入学校之后,一定要盯紧的两项事情:

  • 认真听讲——>认真听其他人说话,从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来吸取。这不仅是社交礼仪的问题,也是孩子未来知识增长的重要方式。
    孩子上课吸收效率高,未来学习就是事半功倍。

    操作上,花果山的申爸总结过“三句话”,建议家长们在孩子上学的第一个月,每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重复。我认为这个方法非常实用,分享给大家:
    ①上课坐好
    ②知道的举手
    ③看着老师的眼睛。

    当然,第一次跟孩子沟通这三句话的时候,需要给一些解释和示范。这之后每天早上重复和提醒的时候,用简短的语句就行。
    如果孩子不反感,放学回来时也可以跟孩子确认这三条,并且表扬他(别管他实际上做到多少,反正孩子肯定不会说自己坏话,顺势表扬就行)
  • 有错必改——>犯错不是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每次犯错,一定要知道:具体哪里错、怎样是对的、我有什么办法以后减少错误。

    没有人刚学走路就能稳稳当当,没有人刚学吃饭就能一粒不漏。同样的,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满分一点也不重要。
    期末成绩,那也是经历了三到四个月学习之后的事儿,不是开学第一个月、第一周的事儿。

    所以我会表扬孩子:
    哇,你会在读题的时候把关键词圈出来欸!(肯定是老师要求的,但是我表扬他“你会做”,而不管他漏掉没做的那几个)
    哇,我看到这里你有橡皮擦掉的痕迹,是不是你自己还没交就检查出错误了?你会检查呢,好厉害!
    (上次因为书写拼音占格的问题被判错)哇,你这个拼音q的占格写对了欸!看来你记住上次犯的错误了,有点厉害哦。

总之,这些学习基本习惯的养成,是一年级第一个月最重要的工作。要比第一个月学什么知识重要得多。

知识很多时候只是载体,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掌握“怎样学习”的能力。


4、面对“比较”的心态:

这和刚才说的“有错必改”是一脉相承的。

很多家长希望做大量学科的提前学内容,初衷是“希望入学时能在学业上得到正面反馈”“让孩子对学校有正面的情绪”。

这个出发点本身并没有错。

只是依靠“提前学知识”,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一方面,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够多”呢?总有可能遇到更加天赋异禀的孩子。 另一方面,要求孩子提前学会超出年龄能力的内容,很可能只是把学习的不愉快,从小学一开始转移到了学前而已。甚至本来孩子要面对的是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压力,而提前学,反而意味着孩子要面对来自最亲密的父母的压力,这个对孩子的伤害是更大的。

真正需要帮助孩子做好准备的,是“面对比较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胜不骄、败不馁。 良好的面对比较的心态,本身就要包含胜、败两个场景。

孩子们这个年纪,强于感知,但弱于解释。 所以家长需要做的,是始终站在孩子的同一边,和孩子一起去面对成败,向孩子示范怎样面对挫折。 当孩子感受到不愉快的情绪,家长适时地示范一些正面的解读,会帮助孩子刚好地掌握乐观看待世界的能力。

举例来说,我家小朋友前两天遇到一个对他有点困难的问题,情绪有点小失控,会喊“这也太难了!怎么要我做这么难的呀!”。 我和爸爸就会说,“哇,这么难的题目你也会做呀,那你可真厉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这个事情并不需要非得用学科知识来练习。

比如说,一起去公园玩的时候,和其他认识或偶遇的小伙伴一起玩的过程中。 比如说,体育类或者乐器类的其他课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些都可以作为示范的良好场景。

家长可以去示范 真心实意地称赞做得更好的小朋友:XX会做这个欸!好厉害!(千万别回头问自家娃“你会不会”之类的……)

家长可以去示范 孩子虽然最后一名,但是完成了,妈妈就很高兴:“哇你刚才跑得好快!像风一样!”

家长可以去示范 遇到困难,我们可以抱怨,可以生气,但是抱怨生气之后,还是要冷静下来找找看问题在哪里,想想看怎么解决。

……

总之,我们希望孩子在面对学业困难的时候,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面对、去相信自己可以克服


而不是仅仅提供给孩子虚假的“没有学业困难”。

5、对“学习”的期待

这个放在稍后来说,是因为有大量的家长,在幼儿园入学的时候,是做过一遍类似的工作的。
所以我相信大家对这个方面,应该略有所知。

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处在对父母师长信任度很高的阶段,又没有幼儿园入学那么强的分离焦虑。
所以只要家长展示出足够的期待,孩子在这方面真的很容易顺畅过渡。

基本方向是:

  • 把各种幼小区别,用期待的语气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哦,长大的小朋友才能这样这样呢!好厉害的!”
  • 对过渡期的孩子,挑他做到了的事情夸,“哇,你可以做这么厉害的事情哦!”
    比如:你能自己找到教室欸!好厉害!
    原来你们是这么吃饭的啊,跟幼儿园不一样欸!



6、学前容易让孩子轻松掌握,又留有余地的“学科内容”:

话说回来,再怎么跟家长朋友们说,“孩子落后不要紧,只要能正确对待落后就好了”,但是小孩子一旦成绩有点波动,往往是家长比孩子更恐慌,更焦虑。

所以我给一点实操上有利于缓解家长焦虑的做法:

咱们“挑着学”:

学一部分,保证孩子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领先,得到正面激励;
不都学完,保证孩子上学的时候有事情做,知道自己需要继续努力,而不是在学校浪费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技能适合提前学,什么样的内容不适合呢?

简单来说:幼儿园阶段本来就应该掌握的那些技能,适合提前学。

我在这个回答里也提过类似的事:

儿童线上思维课程最近很火,是否有必要给孩子报名学习呢?儿童的思维训练和数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幼儿园阶段即使按照规范要求,也并不是啥都不学。
孩子的数学、认字、书写等方面,都不应该是一片空白的来到小学的。

很多家长说的“没有提前学,到小学跟不上”,实际上并不是没有“提前学”,而恰恰是没有完成幼儿园阶段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我举点例子:

  • 5-6岁的孩子需要:
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

这就是在给“写字”做准备,我家孩子一年级写数字写得不标准被老师批评,根源上就是我们在幼儿园时期,这里疏忽了。

  • 阅读与书写准备 中,提到:
3-4岁,主动要求成年人讲故事、读图书
4-5岁,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它们表示一定的意义
5-6岁,专注地阅读图书;对图书和生活情景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这就是为了“识字”做准备。

或者说,我很难想象,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孩子,居然一个字都不认识。

我们通常推荐的无痛学认字的方法,和这里摘录的《学习与发展指南》[1]中提到的就是一脉相承。我们日常说:“看见什么念什么,多念念自然就会了”,《指南》说: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你看,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本来就不是“绝对不能认字”。

  • 再说写字:5-6岁,《指南》明确提到了:
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相应的教育建议也有:

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举了这么多例子,是希望各位家长不要抗拒“在学前让孩子有一定的语文数学基础”。
这些本来就是幼儿园期间应该掌握的内容。

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学过头了”呢?

大家可以粗略地这样判断:

  • 理解性的内容,可以在学前做;
    熟练度训练的要求,都在上学后
  • 学前看重:接触、了解、感兴趣;
    上学后才会关注:正确率、细节完善度


具体到语数英三大学科上,个人推荐:

  • 语文:
    无痛认字可以早做:我不止一次说过,如果孩子可以认车标,那他就完全具备认字能力。请把常见的文字念给他听。不要着急考他,多念就行。念很多很多遍,孩子会有一天给你惊喜,念给你听的。比如我娃最早认识的字就是“入口、出口、小心地滑”……实操下来,上学时可以自主阅读的孩子非常多。
    简单书写可以“画字”:不要搞得很严肃。像画圆圈画三角一样,带孩子简单画一画“山”“一、二、三”“人”,这是完全可以的。不必着急要求间架结构,孩子能画,愿意画,对汉字符号感兴趣,这就很好了。
    拼音随缘:这个争议比较大,大家自己看情况吧。不管提前有什么基础的孩子,最后都有很顺畅的例子。
  • 数学:
    0-9的数字认识:能把实物数量,和数字发音,以及0-9的数字符号对上。1-9的认识靠扑克牌……0是之后单独处理的。
    10以内的实物加减:不是算式计算,而是含义。比如“我有1个饼干,你有1个饼干,我们一共有几个饼干?”带有实物的,能点数出来的。
    两位数的数数:这个我没有查到建议数到多少,实操上来讲,能数到一百不算难。如果孩子起步晚,个人建议至少数到20、30之类的,感受一下中文数字的十进制。
    空间和图形的认知:常见图形的名字、立体图形的一些搭建。积木等玩具多玩儿点、展开图等折纸多玩点儿,幼儿时期见多了,脑内才有可能形成空间想象。
  • 英语:
    不敢多说……总之和语文类似,重读重听说,拼写往后放。
    只要孩子不反感,怎么都好办。

二、幼小衔接,家长请克制

特意单起一个大标题,实在是有点忍不住,想要疯狂吐槽新闻里的做法……
类似题目描述里这样的,给幼小衔接段儿的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对孩子的未来学习生涯很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多吓唬大家一下:前些天群里甚至有家长分享,说有闺蜜认识的朋友,家里孩子二年级,跳楼了,留了满满两页的遗书。二年级!

类似这样的,被逼到抑郁的孩子,这些年越来越多见。
虽然也有新闻报道更发达的缘故。
但是“过度鸡娃”,真的对孩子伤害太大了,求求家长们停停手吧。

孩子成绩重要,但是你真的想要一个 成绩好可是恨父母 的孩子吗?


问题所述的案例,几乎是处处踩雷:

  • 孩子不愿意去上幼小衔接,【在家哭了三天】,【再回到幼儿园的时候又哭了】。
    这时候父母做了什么呢?【有些难受,但还是带着小皮头也不回的走了】

    天!孩子对于学习完全没有期待、对于学习环境有巨大的抗拒,这时候家长什么也没做吗?只是自我感动了一下就完了吗?
  • 看到孩子学会了很多知识,父母“倍感欣慰”。但是一上学,孩子就因为纪律问题被老师“告状”。

    天!所以幼小衔接班的时候,家长除了“知识”,就没有关注孩子的上课状态吗?孩子到了学校上课说话,还能带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可完全不象是入学后这么短时间能做到的程度。
    刚入学的自控力不好的孩子,自己走神很常见,一激动就抢话也很常见。但是对教师权威无视到能拉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极大的可能是在幼小衔接班的时候就养成的不良听讲习惯!
  • 孩子明确表达了,【老师讲的我都会,她没讲的我也会,这课听起来没意思。】然后家长的“各种引导和教育”是什么呢?【每天晚上,妻子督促孩子复习和预习】

    天!家长这就硬顶?不管孩子说了啥,不管孩子实际什么情况,绝不理解,一定要让孩子按我的想法来?
    且不说一年级基础能力如此好的孩子,到底有什么必要“每天晚上复习和预习”。
    孩子表达的理由如此清晰,家长打算怎么解决孩子的这个疑问?从动作来看,仿佛是“你会了也得做”?这对孩子的学习动机,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当然,并不是孩子这么说,咱们就一定“不用再学了”。但是做家长的,这时候得帮着孩子看一看,是不是“看上去差不多,我好像会”的事情,真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位了?你觉得你会写数字3,那老师要求是什么样,是要这里这里写成圆圆的才行。你觉得你都会这些字词,那我考考你,你能不能默写课文?汉字书写是不是在格子中间大小合适?
    甚至,如果就是前头学太多怎么都考不出问题来,那你觉得你都会了,那你能不能有办法帮帮老师,让跟你一起玩的小伙伴也都会?
    或者就简单直接一点:上小学要学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安安静静不说话地能一直坐着,像玩木头人游戏一样,你能每天挑战一下看看你这次坚持了多长时间吗?

    孩子觉得他“没有要学的了”,家长就要指出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学”,可能是学科的,也可能就是规矩方面的,或者是人际交往的。都可以。

    不解决孩子的学习动机,一味强迫孩子去做妈妈要求的动作,孩子只会越来越糟。
  • "复习和预习”这个动作本身,放在一年级,也值得大大吐槽一番……
    很多家长听说了“要给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就迫不及待地把中学时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拿来强迫孩子执行,包括相信“21天养成一个习惯”。
    但是学习不是下意识的操作,不是说刷牙,或者说“回家放下书包就先开始写作业”这种不动脑子的活动。
    “复习和预习”这类细节上不一样,效率上差很多的动作,只谈“养成要做这件事的习惯”,几乎就是糊弄事儿。甚至如果养成了“不动脑子,堆练习量”的虚假努力的习惯,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反而是严重的阻碍。

    孩子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都会了,为什么还要做?”
    复习:以为学会过的东西,过一阵子又忘了,所以必须复习;或者高级一些的,曾经学过的东西,用新眼光来看,有不同的感受。
    预习:孩子感受到上课的时候跟不上,答不对,有点困扰。那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预习,确认前面学过的事情足够熟练,或者要学的新知识自己先有点基本理解。

    尤其是,学业顺畅的时候,通常不建议孩子做自主预习。毕竟在老师安排之外的自主预习,本身就是对老师创设的认知节奏的一种破坏。

    和这个相关的,“刷题”也是家长朋友们非常喜欢用中学经验生搬硬套给孩子的一种常见方法。
    中高考很多时候需要“刷题”,因为题目变形很多,需要通过这个方法,来确认自己掌握的技能,足够解决各类变形问题;或者说,在不断分析各种不同的变形问题的过程中,来反复锻炼“分析”“发现”这类能力。
    但是小低年级的题目,本身没有这么多变化。孩子的能力特征,也会更偏向于擅长记忆。反复在小低阶段进行的“刷题”,非常容易让孩子变成“记住”做法的结果,对思考能力反而有巨大的损伤。
    熟练度训练,只能用在确实需要熟练度的非常少的事情上,绝不能滥用。
    可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孩子刚上一年级,有必要大量刷题吗?

  • 要我看,这孩子基础素质可真不错:社交能力杠杠的,刚入学没多久就能带着其他孩子一起玩;表达和原因探知也很清楚,给的这理由逻辑非常通顺;压力下的学习能力也很好,父母作成这样了,孩子学科知识居然该学都学会了。
    父母早点醒悟,趁早更换教育方式的话,孩子未来可期。



最后再强调一遍:

绝对不要在学前,就让孩子觉得“学习很可怕”!

参考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https://cmsadmin.xbdedu.cn/3c041157447297ab18dcb475c1a710ac

user avatar   ncc213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更

不是,大家看别人的回答都不看完整的吗?高中写作文还有欲扬先抑的手法呢?我没说一棒子打死啊,我只是说几个案例啊?我最后一段不是说了主旨吗?也可以移步精选评论看我的评论(第一第二那个)。为什么非要来杠呢?非得杠我是黑?非得杠我是不是挑起事端?有意义吗?

二更叭突然好多赞好多评论好慌啊

我没有为了黑而黑,可以看最后一段和精选评论

无脑喷我会拉黑删除的

原回答

作为东北人

如果印象不好的话,其实我想说我也对南方人印象也挺不好的。

(手动狗头)

我是东北人但是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小学到高中(包括高考)都是在江苏上的。

我印象不好的原因如下:

案例一Σ>―(〃°ω°〃)♡→

我觉得南方人太不实诚了。

我初中的时候过圣诞节,几个同学下课说要不要互相送礼物啊,我很高兴的答应了,然后回家就去选了很多礼物。我爸妈在我兴高采烈选了礼物之后叮嘱我:

明天无论大家送不送你都别难过啊

我还说我妈怎么可能呢,大家都是好朋友,说好了互换一定会互换的。结果第二天,我把礼物都送出去了,然而没有一个人交换的。

我长大了明白了大家只是在客套一下,就我比较傻吧,比较实诚还真把大家的话放心上了。估计她们也回家说东北人比较傻叭。

案例二ヾ(≧O≦)〃

南方人心眼儿也太多了吧,太“聪明”了叭,甚至还是小小年纪。还是初中,我平常都是父母接送回家的,有一次是因为父母有事情,让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家。然而我第一次坐公交车不知道站台在哪(新学期换了新校区,不是很认识地方)。我就问我和我做一班坐公交车的好朋友。我那个好朋友说今天她爸来接她,让她在车站等,结果我就和她一起走了很远很远(十五分钟的路程),到了发现的确有个车站。然后她就上了她爸的车。我等了半小时才来一辆公交。车来了(前方高能!)

我上车才发现,两站之后,这辆车稳稳的停在了我们学校门口( ๑ˊ•̥▵•)੭₎₎。回家我和我妈说了,我妈说:“所以你陪人家走了两站地呗”我当时还觉得我自己特别义气来着,现在想想我真是个憨憨。

现在长大了我明白了,人家十几岁就和我二十多一样聪明了,心眼真的不是一般多啊,我当时真的以为她知道车站,是帮我呢(ノ)`ω´(ヾ) ​​​ 。反正,我是不会骗好朋友陪我走两站地的,即使想要陪也会说一下,让她自己选择陪不陪。

案例三( ⸍ꔷ͈ᗄꔷ͈⸌)o彡

我觉得南方人还是比较势力的,只不过人家不说但是会表现出来暗示出来。我高考在江苏考的,(异地高考第一年,我也不知道我哪来的勇气,在东北我明明能考个很不错的学校)选修双c去了三本,之后我就发现我高中的朋友都不理我了(我觉得是真的朋友,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好朋友)然后我去年考上了研究生,发现“朋友们”又都回来了。(这个大家体会一下。。。)

我不敢说我多优秀吧,反正我认定的朋友(无论亲近还是一面之缘)我都会真的对她好到。不会说看着她混得不好就不理她,该帮忙帮忙。

综上所述,我对南方人印象不好。

三个案例足以说明了吧,或许是我这个东北人过于憨憨了。(南方朋友可以评论分析一下是不是我的问题。)

分割线 (ヒ•ω•マ)/真是个憨憨(・᷆ω・᷇)×禁止抬杠×

所以说嘛作为在南方的东北人是很的要说一句:不要双标好嘛!

我也不是说故意要黑南方人,我觉得分开看嘛。

人品问题不要上升地域高度

也不是没有人品好的南方人

只要是人都会有毛病,和地域没啥区别(当然你要真的认定了当我没说)去哪都会有绿茶白莲渣男渣女的,因为社会就是有这一批人存在的。去哪都会有的,就像毕业之后学校就会换漂亮校服,就像运动会一定会下雨一样,都是自然科学无法理解的存在(˘•ω•˘)╯谁没几个糟心的朋友和无聊的前任,谁敢说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儿(特别自信的当我没说)

感谢阅读 和评论 。


user avatar   li-bu-xu-fa-tan-hua-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提醒所有自以为理客中的人,自以为法律只应针对事实不应针对道德的人以及自以为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最重要的人一句:

江歌案中为什么刘鑫会成为千夫所指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和她母亲在事件发生后的行为!!!

江歌妈妈找她问一个真相的时候,她根本不回删江妈妈微信

“那是你闺女命短,和我闺女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陈世锋只杀江歌不杀刘鑫?”

还有其他我都无法理解刘鑫一家为什么要发的污言秽语

还有以前不理不睬,这些年逢年过节发微信祝江妈妈阖家幸福?

刘鑫一家给江歌妈妈寄死鸽子肉?自以为玩谐音梗玩的溜么?

这样的人,这样的一家,很明显她心中对江歌没有任何感恩,反而只有不屑甚至还有暗暗的小得意!这样的事后作为让人们如何去相信她的说词?

如果她在事后坦白承认自己太害怕了,大脑已经不能正常思考,结果害死了江歌,自己活了下来,如果她真的有悔意和歉意,江歌妈妈会一直抓着她不放?社会舆论会一直抓着她不放?

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刑法支持无罪推定,东京法院的一审判决不采信刘鑫的过错(比如陈世锋说刘鑫把江歌推出,刀是刘鑫递的等说法)不代表刘鑫说的不记得了不清楚了就可以在道德上把自己洗成一个什么都没做过的圣母!刑法上她不作为不是犯罪不代表江歌妈妈民事上不可以对其追责!

众所周知的美国辛普森案,很多人都知道辛普森豪华的辩方团队为他在刑事上脱罪,却不知道法庭判他巨额民事赔偿

我们没有亲眼看到刘鑫把江歌推出门,也没有亲眼看到刘鑫明知外面两人在争吵,江歌在呼救,刘鑫依然锁上了门,对,这些我们都没有看到!但我们依然看到了,刘鑫以及刘鑫一家是多么令人愤恨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审判这样的人,避免这样的失德现象再次出现,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也是法制的基本精神之一吧!




  

相关话题

  家长明知道社会险恶,为什么还要从小教孩子善良? 
  如何看待「天津出租司机钓鱼专车司机」? 
  2021年「双十一」,有哪些值得买的童书绘本? 
  如何看待江苏常州女孩为买手机,当街嘶吼动手打妈妈? 
  孩子嫌家里穷该怎么办? 
  外地人娶天津本地的女孩子有多难? 
  如何看待浙江一男孩在蹦床公园对外国女孩大打出手,男孩父亲称「你不服报警啊」? 
  孩子把吃的吐地上,爸爸要求他捡起来吃了,这种教育方式有效吗? 
  如果发现孩子作弊,怎样教育才是恰当的? 
  如何看待网友提问王宝强的孩子是亲生的问题? 

前一个讨论
没有人性的人算人吗?
下一个讨论
如果孔子走在路上,被流浪狗咬了一口,会发生什么?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