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挺好的,因为很少有人意识到,献帝在遇到曹操之前其实有一定政治权力和人身自由。在这段期间,刘协还为国家百姓做出过一些贡献,让我们知道他和刘备一样,也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英雄。
这也是曹操篡权的恶之所在,他篡夺的对象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昏君,而是一位颇有智慧的仁君。曹操为了一己之私,不仅控制监禁献帝,甚至还强行抹杀掉他的一些美政,实在是罪无可恕。
献帝不择权贵,展开普选“科考”。并以此为基础兴复了简易太学。
《后汉书献帝纪》: 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曰:“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冬十月,太学行礼,车驾幸永福城门,临观其仪,赐博士以下各有差。
当献帝到曹操的许都后,这些平民出身的官员被尽数杀害,从此也不再被允许召开考试。
《后汉书伏后纪》: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
而太学,也被曹操以战乱为由予以取消。这是因为曹操要建立以个人推举为主的选官制度(“唯才是举”),杜绝考试程序的介入。
《三国志华歆传》: 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这是曹丕上任时,华歆王朗钟繇三个人就要不要恢复孝廉的考试一事召开的会议记载。很明显,这场讨论是在默认曹操时代没有考试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很明显,王朗钟繇二人并不赞成恢复考试。
除了体制建设以外,献帝在行政司法上也具备很大的权力。他曾在灾年开仓放粮,还亲自查验贪官。用刑也是恩威并施。
《后汉书献帝纪》: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于是尚书令以上皆诣省阁谢,奏收侯汶考实。诏曰:“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后,多得全济。
无论是赈济灾民还是论罪用刑,后来的曹操做的都不是很好,只会用暴力镇压。和献帝的精细操作比简直就是原始人。
《资治通鉴》:(曹操审案)每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
《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 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三国志曹冲传》: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献帝身边一直有一群忠臣,为他与李傕郭汜沟通,排忧解难。
《资治通鉴》: 是日,傕复移乘舆境北坞,使校尉监坞门,内外隔绝,侍臣皆有饥色。帝求米五斗、牛骨五具以赐左右。傕曰:“朝晡上飰,何用米为?”乃以臭牛骨与之。帝大怒,欲诘责之。侍中杨琦(杨彪之兄)谏曰:“傕自知所犯悖逆,欲转车驾幸池阳黄白城,臣愿陛下忍之。”帝乃止。司徒赵温与傕书曰:“公前屠陷王城,杀戮大臣,今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钧之雠。朝廷欲令和解,诏命不行,而复欲转乘舆于黄白城,此诚老夫所不解也。于《易》,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不如早共和解。”傕大怒,欲杀温,其弟应谏之,数日乃止。傕信巫觋厌胜之术,常以三牲祠董卓于省门外。每对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为帝说郭汜无状,帝亦随其意应答之。傕喜,自谓良得天子欢心也。
为什么赵温这样的献帝忠臣在归曹后不再露脸了呢?我们可以继续往后看。
李傕郭汜虽然无脑,但对献帝仍有三分敬畏。当献帝以绝食为自己的人身自由抗争的时候,他们也会乖乖让步。
《资治通鉴》: 郭汜欲令车驾幸高陵,公卿及济以为宜幸弘农,大会议之,不决。帝遣使谕汜曰:“弘农近郊庙,勿有疑也。”汜不从。帝遂终日不食。汜闻之曰:“可且幸近县。”八月,甲辰,车驾幸新丰。
如果献帝真的吃上顿没下顿,请问他的绝食有何意义?
至于献帝饿的吃不上饭,是在他出逃以后的事,而且总是很快就有人来接济他。即使在最困难的安邑,也有枣栗为食。
既至安邑,御服穿敝,唯以枣栗为粮。
战乱中仓惶出行,一时出现困难是很常见的事。曹狗征袁氏时杀马煮汤,困兖州时晾晒人肉,能否说明他永远是这个状态?部分阉党故意炒作献帝途中事情,却选择性遗忘曹狗自己的糗事,可以说用心险恶。
当献帝被曹阉绑架后,一切政治权力司法权力都被取消,一切人身自由和人身安全都被剥夺。
《后汉书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自都许之后,权归曹氏,天子总己,百官备员而已。
《后汉书 卷十下 皇后纪第十下》: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
前文所提到的赵温,也被曹操借机免官,并于当年神秘死亡。
《赵温传》: 温从车驾都许。建安十三年,以辟司空曹操子丕为掾,操怒,奏温辟臣子弟,选举不实,免官。是岁卒。
献帝的其余旧官,或被酷刑拷打,或遭全家杀害,不胜枚举。连献帝的妻子和孩子也不能幸免。
《杨彪传》: 及李傕、郭汜之乱,彪尽节卫主,崎岖危难之间,几不免于害...
...彪以疾罢。时,袁术僭乱,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伏后传》: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
献帝退位时,中国各地都出现了被害的消息。最先为献帝戴孝的就是魏国官员和皇族,而后三国均出现了丧礼和认同者。这个“谣言”是如此的普及,可见即使献帝当时还活着,人民群众也知道他在曹魏那里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更何况他也许真的被曹狗杀害了。
有诗叹曰:
曹阉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
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
首先是史书中明确提到伏后二子。
《后汉书伏后记》: 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
再后来是之前董贵人的子女。虽然史料上只提到她肚子里的孩子(汉律禁杀孕妇,但曹操依旧处死了她,固在史书有特别记录),但其他子女显然也难逃一劫。
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
此外,如果仔细推敲其他史料,献帝后来的子嗣情况都很可疑。
234年,第一任山阳公死后,魏廷安排献帝的嫡长孙刘康继承爵位。按照相关记载,这位刘康是献帝长子刘冯所出。然而问题在于刘冯死前似乎根本没有生育能力。
《资治通鉴》:(建安五年)秋,七月,立皇子冯为南阳王;壬午,冯薨。
刘协生于181年,在建安五年也就是200年时仅有19岁。即使刘协十二岁娶妻十三岁生子,那么刘冯也不过六七岁,如何生育刘康?
更诡吊的是,刘冯是第一个被封王的献帝皇子——按汉朝旧例,他大概率是被钦定为太子的皇子。然而却在封王之后立刻死亡,可见刘冯的死亡极有可能存在人为因素。曹操害死他,目的是杜绝国家出现太子的情况,避免影响他篡位的合法性。
刘冯的死亡让献帝再也不敢选定任何一个接班人,甚至连后来山阳公都没有继承者。于是“好心”的魏廷仍以几十年前六岁刘冯的名义,从外处过继了一个刘康做他的儿子,成为第二代山阳公。
这个事件还隐藏有另一重可能——刘协其余子孙皆被曹氏暗害,导致山阳公之位无人可传。刘熙刘懿刘邈刘敦等人除了封王以外,皆无明确记载。他们甚至在曹丕篡朝时也没有被降爵的说法。
最后说一句,我祝福野狗晨曦这样的小人,愿他们未来也会被如此仁至义尽的对待。
P.S.
刚看到一个20赞的最高答,他是这么反驳我的。
这位曹粉看见了在献帝行军途中“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的官僚,却看不见曹操在“其余内外,多见杀戮”中杀死的献帝官僚。
这就比较神奇了。首先,献帝本人具体有没有被饿肚子的记载呢?他明显没有找到,于是就用献帝官员的状态来表述。
但这些官员至少大部分都活着,等投了曹操以后呢?我想我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非要在句读上较真的话,“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的官员仅仅是“或”,也就是有些官员; 而“其余内外,多见杀戮”中的官员却是“多”,即使没有杀戮殆尽,也远超那些在寻找粮食意外死亡的人。
所以说,曹操杀死的人比饿死的人多这件事是有史料印证的。出去找饭的官员多半是可以回来的,而且家人也没啥问题。而被曹操下狱的官员倒是一家一家的死,死前还要遭遇酷刑和折磨。
事实上即使不判死刑,只要下了曹狱,也得掉半层皮。在曹操修建的曹嵩墓中,有一些砖文清晰描述了兖州别驾王左夫妻被活活累死的场景。
“咄尧(或作“戈”)王左甚不(否)”(董:8)、
“别驾从事王左叩头死”(董:5)、
“王左死,奴复死,苛”(董:60)
而且有相同境遇的还有一位朱先生。
“唯念王左及朱”(董:7)、
猜猜那些没有被明确诛戮,而是死在劳役上的汉臣又有多少人?
饿肚子和全家拷打/奴役而死,曹粉竟然会选择后者,真是令人奇怪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