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阵营建筑风格非常统一,DDR的建筑发展历程大致就是战后初建,糕点浮华风,工业风格,后现代四个阶段。
战后初建时期,一切以功能为导向,这时候重建的基本都是公寓之类的。
五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这边整个就是古典社会主义风格,又戏称为斯大林式的浮夸糕点风,德语维基上有专门词条解释这个,Zuckerbäckerstil,被评价为夸大奢华且难以融入环境的纯放置play建筑风格。
五十年代后期随着全阵营的去斯大林化运动加上这建筑实在太不实用了,大力发展起来的是低成本大规模的公寓,也就是筒子楼。
chemnitz的公寓楼
1967年的Halle
六七十年代的大建并没有完全解决东德的住房问题,而且重建成本太高,八十年代DDR城建政策出现了新的分水岭,典型代表建筑就是德累斯顿的希尔顿酒店。“与西方视角定义的以功能性为主的后现代不同,DDR的后现代建筑通过叙事化的风格体现了我们对于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嗯,DDR是这么宣传对于老城区的改造利用的。
后现代这个阶段最值得说的就是Ulrich Müther,混凝土壳式建筑风格,科幻感十足。
除了看着漂亮的,DDR也有很多很实用的建筑,比如Funkhaus,以高品质建筑内饰以及非凡声学效果出名。
刷维基的时候发现一个更好玩的,六十年代东德就开始研发电子乐合成器了,真够科幻的。
来源
Architektur in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推荐大家来汉斯学建筑。
每年机械系组织参观工厂的时候建筑系那边是主任带着学生满欧洲的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