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具上来说,思维导图就不适合用来知识整理。
好的思维导图应该是信息量有限的,一眼可得的。它的工具特性使它只适合用作思维发散与头脑风暴的时候用,不适合用来记大块的知识。
一个思维导图几千个字堆在一起,识字都费劲。
记课堂和读书学习笔记还是用个大纲式软件就好,配合HQA笔记法,易懂又易记。
谢邀。我没有做过思维导图,但我认为你现在的学习方法的确不好。
根本的问题在于,你不知道、也没有办法判断你记下来的这些内容,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的思维导图最顶上一行写的是:“法:Jus、Drait、Recht的含义是……”。且不说这句话本身的内容是否准确,我可以百分百保证,这句话对于你未来的法律学习没有任何价值;你所在的法学院从老师到学生,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乎这句话的含义。所以题主整理和记忆这句话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只不过我受过几年专业教育、从事过法律职业、碰巧还对法理学有点兴趣,所以才有把握说这句话。但是对于大一刚开始法律学习的学生来说,肯定没法作出判断。
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有一个极其根本的差异,高中教育是围绕考纲和课本开展的,教科书里也没什么废话;但是大学教育并不存在特定的范围和标准的答案,所以教科书上写的、老师上课说的很有可能是废话,甚至有可能整门课程或者某个老师说的所有东西都是错话和废话。大学学习不能拘泥于学校的课程设置、手中的教材和老师上课的内容。我们再说得直白点,法学导论和宪法恰好是两门最没有价值的课程。从司法实践的现实角度,这两门课完全没有实际用处;而从学术理论研究的角度,大一的课程又太过浅显。
于是这里有个悖论:“我”不学习又怎么知道学的东西不靠谱或者没用呢?我的个人建议是超越课程设置和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在入门之初更加侧重广泛的阅读,以积累对某一领域的总体性印象,而非深究具体的技术细节。而且在大一阶段,我甚至建议不怎么需要学习法学,而是把时间花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之上,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了解这些学科在研究什么问题、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如何呈现和讨论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