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Facebook 旗下应用出现网络故障,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pengy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0月4日15:39 UTC - 21:20 UTC,Facebook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全球宕机六个小时。脸书股票暴跌,高管通过twitter道歉。

事故的原因是15:39 UTC,Facebook的路由器 通过BGP协议撤销了 185.89.218.0/23 和 129.134.30.0/23 两段明细路由。而facebook 的四台授权域名服务器工作在这两段明细路由,BGP路由问题,导致Facebook的域名服务器从互联网上消失,期间Facebook, WhatsApp, Instagram 和 Messenger(Facebook 的即时通讯工具,也用于facebook内部通讯,域名 m.me)的相关域名无法解析,所有服务无法访问。

一些教训:

1、DNS这个关键服务设计不合理,虽然设计了四台授权域名服务器,但是都位于两段/23地址,都是使用AS32934自治号发布的,网络接入的多样性不够,导致四台域名服务器同时出问题;

2、Facebook 这样的公司,网络运维都是自动化运维(DevOPs),加上变更管理没有严格审查,两条小小的路由发布,导致了整个事故发生;

3、恢复过程为什么耗时将近六个小时,原因是门禁系统、即时通讯工具、监控、运维等DEVOP工具都依赖域名服务,出问题的时候,无法使用正常流程恢复。据说脸书的员工由于门禁问题无法进入办公地点和机房,后来是用切割机暴力破解才解决问题的;

4、新冠疫情,员工都是在家在线办公,没法及时响应;

5、现场工作人员只能处理简单的问题。

就像评论里面江浔提到的,对于关键路径的依赖,还是要梳理清楚,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如何有逃生通道?比如

  • 对重要网络设备,采用带外管理(OOB)
  • 监控、DEVOP等工具假设在第三方的平台上
  • 门禁、监控、DEVOP等工具使用主服务不一样的域名
  • DNS服务器的网络接入的多样性

user avatar   chai-jian-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条理论上非常简单的命令,越简单的命令,越容易翻车,就像某条命令多打一个空格,你盘就没了一样。

FB作为全球互联网核心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量自用数据中心,以及自己买断的不少IP前缀,包括在自己几大AS自治系统下面。

facebook自己的骨干网,使用BGP协议向与自治系统对接的运营商骨干网广播自己拥有的IP前缀的路由信息,以此将路由信息广播到全球,声明这些IP前缀下属的IP,可以通过这些网络最终路由到自己的骨干网最终进入数据中心。

我看了下bgp信息,fb直接能查到的有三个AS,最大的AS32934有417个前缀,共计14万余IP地址。

这么大的系统,人工管理是很费劲的,一定有各种半自动甚至全自动的运维系统,对BGP广播的路由信息进行维护、优化,也有专门的批量化工具进行更新。

翻车的时候,由于敲错一个命令,导致原本用来评估网络状态的命令,变成了清空路由表的命令。

这个操作等效于FB自有的所有前缀直接人间蒸发,全球所有的运营商骨干网都不知道目的地为这些前缀的IP该往哪里转发,于是只能走默认路由转圈圈,直到TTL归零丢包。

按理来说FB这么大的系统,设计应该很完善,命令都有审计工具,这种命令不会被放行。

但不巧,正好审计工具有bug,放行了这条命令。

FB的所有域名服务器,设计上会在服务器自己连不上数据中心对应IP的情况下,停止DNS解析。原本的设计意图是如果这个IP不可达,那么网络存在问题,解析出来也没用,这样可以把用户请求解析到仍然好用的其他IP上。

可能很多人对域名服务器的工作原理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以为都在美国,或者几大基础设施服务商手上。这是冷战宣传导致的非常幼稚的认识。

实际上,根域名服务器以及其镜像,只负责顶级域名以及一些重要的NS记录,像FB的域名服务器,就使用这些NS记录,把互联网上运营商以及散户的DNS解析请求指向自己,之后的解析,靠运营商DNS系统的缓存就可以负担了。

但BGP这么一把骚操作,直接把FB的整套自有域名服务干掉了,于是即使FB其他服务器都在线,没有DNS指路,业务也无法完成,并且等到运营商缓存超时后,FB所有业务也人间蒸发。

而且由于FB是互联网流量大头,失败的业务请求在其他运营商骨干网大量空转,也顺带压垮了不少其他基础设施,某些地区不仅断FB,甚至断网了。

以及不少第三方服务依赖FB的SSO运作,FB一挂,大家一起登录失败。

曾经有消息指出,之所以花了整整六小时才复原,除了整个基础架构都翻车,导致沟通、协调、分析以及远程排故困难外,在数据中心驻场的工程师也无法接触到服务器,因为数据中心有各种安全设计,用来防止各种虚拟或者物理的数据盗窃、服务器硬件盗窃等,结果导致工程师自己也上不去了。

早先的报道说是找了锯子把门锯开才进去,后来辟谣说没上锯子,不过的确存在“物理”障碍需要克服。

以及修复之后,第一次上线还又崩了,因为一台台恢复,先上线的那台顶不住网上已经存在的巨大空转流量,又崩了,后来先拔网线,把集群全都恢复起来再插上才没崩。

设计的时候都反复强调不要让单点故障搞崩整套系统,道理都懂,但真做起来总是这个那个没想到。

比如没想到BGP删前缀,有可能把这些前缀从所有边界路由全都删掉。

比如没想到会有一整个前缀在所有自营数据中心边界都不可达的情况,于是想当然的就把域名服务器放在了这个前缀里。

比如数据中心有了OOB管理和门禁,但仍然假定其他区域的基础设施可以使用,OOB管理与门禁用了可能会坏的基础设施来认证,然后就产生了打开门才能修好基础设施,但要修好基础设施才能打开门的死锁情况。

这种错误复盘的时候都觉得很蠢,但一开始架构规划的时候就死活想不到。


user avatar   gasher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缘起

看了facebook此次的事故,是有个多个因素一起促成的一个大事故。而其中的任何单一事故,都不算特别严重,在各个互联网公司里也时常发生。但就是这些小事故集合在一起时,才完成了这个震惊业界的大炮仗。

先回溯一下问题过程。运维工程师对WAN配置做变更,一处配置错误导致了一个网段在互联网上消失了。单这一步,就足以影响facebook的多种服务了,但不是全部服务。但facebook的全部4个DNS服务器IP也在这个网段里。导致了facebook旗下所有服务的域名解析失败。后续就是运维层面的内部困难了,比如机房门禁系统也需要依赖域名访问内部服务做认证。

产生如此事故最初的原因是运维工程师的WAN配置失误。现实的WAN配置是很复杂的,对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几乎无法依靠人工来完成设置。WAN配置是对互联网上的路由器进行规则配置。当数据包到达时,根据规则判定要将其转发到其他路由器。对计算机网络来说,根据目标地址设置转发目的地需要个映射,几种典型的映射:

  1. 域名->IP映射:通过DNS系统完成
  2. IP->Mac映射:通过ARP协议查询,交换机广播寻找实现
  3. Mac->网线端口映射:根据历史数据包交换做记录

BGP

而在互联网这个级别,各个路由器之间就是通过BGP协议实现的。其通过广播的方式,向相邻的其他路由器声称自己可以负责转发某些子网的数据包。其他路由器收到该信息后,就会自动记录下来,并在之后自动将对应子网的数据包转发到这台路由器。BGP设计的较早,早期设计缺乏安全性考虑,也导致过一些事故。比如2008年巴基斯坦就通过BGP劫持了全世界的Youtube流量,导致Youtube下线两小时。

由此可见,BGP是负责各个路由器之间声明子网映射的协议。其他路由器都是默认信任其广播信息的。此次facebook事故也是源于错误的BGP配置,将自己持有的子网AS32943声明丢失了。于是所有需要发送到该子网的数据包就全部没了目的地,在网络中消失了。这其中就包含很多对facebook旗下各种服务的DNS查询请求。

路由器配置的挑战

路由器配置对运维工程师来说是很有挑战的。一条路由器规则由3个部分组成:入口条件,路由选择,出口条件。路由表的配置由很多条这样的规则组成,互相之间还有顺序依赖,比如入口条件为子集的放在后面就不会命中,而是在前面就转发走了。同时各种路由器制造商,在规则语句的执行上也有少许区别,导致相同的配置在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路由器上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甚至在多个路由器的环境里,配置到达路由器的先后顺序也可能导致事故。这些问题使得配置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路由表变得难上加难。

正是因为手工配置路由器困难重重,于是也有一些开源软件来辅助,用来自动检查路由器配置,以及生成的网络拓扑图。比如batfish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但batfish功能较少,比如没有区分路由器制造商的检查功能,以及路由失败时错误配置的显示。但在搜索中,发现了阿里巴巴的运维部为了解决互联网路由器配置,开发了一套更加强大的工具,HOYAN。通过HOYAN,可以通过读取路由器配置,自动检查是否有哪些规则被屏蔽,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寻找网络不可达的情况,以及失败配置时的拓扑。使得路由器配置编写好以后,实际生效之前能够得到完善的检查,避免facebook这样的运维事故。

HOYAN,一种新的解法

论文的标题和摘要如下:

论文全文下载:

路由配置的检查面临诸多困难。为此HOYAN对阿里巴巴所使用的路由器进行了路由器行为建模,以确保路由配置可以针对不同品牌型号路由器产生针对性的仿真结果,并生成网络拓扑。进而在基于网络拓扑来分析各个子网之间的连通性。尤其是针对大型网络,连通性靠人来分析已经非常不显示了。而依靠对网络拓扑图的有向图遍历,则可以分析出来网络不可达的情况。即此次facebook错误配置中的问题。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流量压力,和复杂很多的网络状况。比如阿里巴巴在全世界有数十个数据中心,比Google和facebook的数据中心更多,进而导致了网络配置的复杂性更高。这也督促着运维工程师更早的引入自动化工具来辅助工作流程,比如此次完全有机会预先发现路由配置错误的HOYAN系统。通过这些自动化系统,不仅使得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也使得很多工作基于规则自动完成,而避免依靠人在紧急状况下的判断,避免了事故隐患。

总结

facebook此次事故的教训,依旧是老生常谈的那几点,注重上线前检查,建立规范而带有审计的上线流程等等。但HOYAN系统的例子,也使得我们更应该注意整个信息基础架构中的自动化系统,毕竟这玩意真的可以避免事故,保住自己的年终奖。


user avatar   chi-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zhang-sheng-35-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美国很多顶级科技公司的总部都不是建在大城市,请问这样会不会对生活的便利度有影响? 
  如何看待美国正式公布涉及 500 亿美元出口的 301 征税清单? 
  如果中国拥有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和资源,能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 
  如何看待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如何看待揭露了美国莫德纳公司“研究培育新冠病毒”的专家,突遭车祸身亡? 此人系路易斯维尔卫生专员? 
  为什么有些人刷视频刷文章不喜欢点赞? 
  为什么很多职场人反感团建?你认为怎样才算是高质量团建? 
  突然想到,美国是不是霸主国家有史以来最可怕的形态了? 
  路由跟踪为什么会有两个局域网? 
  4 月 6 日,私募大佬但斌微博被禁言,发生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10 月 5 日 Windows 11 推送,你更新了吗,体验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印度电厂燃煤库存平均仅剩4天」?世界煤炭行业何时会恢复正常?有可替代能源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