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与刘禅是没有办法进行对比的。要知道刘协一辈子基本没有亲政过,一直都是傀儡皇帝。而刘禅有很长一段时间亲政。
刘协可以与曹髦进行比较。
如何评价刘协呢?
可惜生在一个乱世,皇权衰落的时代。
刘协绝对不是一个蠢材。如果是一个蠢人,他可无法善终的。
《献帝纪》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十常侍之乱的时候,刘辩刘协被挟持出京城,路上碰上被进京的董卓。董卓问当时的小皇帝刘辩问题,刘辩吓得说不出话。反倒是陈留王刘协对答如流。因此董卓有了废立之心。
《献帝纪》“卓与帝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
刘协在被曹老板迎到许昌后,也曾一度与曹操集团合作很有默契。但刘协不知道是不甘于做傀儡,还是觉得曹操的野心不止于此,因此两次有铲除曹操的想法。
第一次是比较有名的衣带诏事件。
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事泄,董承等人尽皆伏诛。刘备投靠袁绍。袁绍奉衣带诏讨伐曹操。从此,双方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再也没有和平相处的回旋余地。
第二次是伏皇后事件。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曹操要挟刘协废黜伏皇后,并代刘协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拖出。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向刘协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道理吗?”伏皇后被幽禁而死,刘协与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
两次都没有成功,而且代价很大。刘协的伏皇后、董贵人还有两人所生的皇子都被杀。曹操后来也让刘协娶了自己的女儿。
最终在曹丕的要求下,刘协禅让皇位。做了山阳公,成了历史少有的有善终的亡国之君。
刘协是不幸的。汉室的衰落不是他造成的,他作为傀儡皇帝,无力阻止汉室走向末路。两次反抗曹操的统治都没有成功。就像刘晔说的“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上天要灭亡汉朝,又怎么能怪罪于刘协呢。
刘协又是幸运的,作为少有的有善终的亡国之君。刘协一生几乎都是作为傀儡皇帝度过。曹操有能力杀他,却不敢杀。曹丕选择了一条更宽容的路,让刘协后半生能够摆脱傀儡皇帝的束缚。
有民间传说说山阳公在隐居后与妻子学习医理,帮助周边的百姓,悬壶济世。或许刘协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做了皇帝。
如何评价刘禅呢?
其实就是《出师表》的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刘禅是一位庸主,生在和平年代或许不至于国家倾覆。但是生在乱世,战争年代,他作为皇帝是不合格的。
刘禅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可以百分百信任诸葛亮,可以让诸葛亮掌握几乎所有的大权。他与诸葛亮之间君臣关系,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君臣和睦的典范。
不仅如此,刘禅也给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蒋琬、费祎等人足够的权力,让蜀汉能够延续更长的时间。
但是刘禅的缺点,也是在于任用奸臣宦官。在董允活着的时候,可以对刘禅严加管教。黄皓无法趁机乱政。
但是董允死后,刘禅就开始散漫多了。包括任用陈祗、黄皓等人。刘禅不具备自己挑选贤才的能力,也无法亲政处理好一个小国家的政务。甚至于在姜维上书请求处死黄皓的时候,刘禅依旧无所作为。
在灭蜀之战还暴露出信鬼神的毛病。这就导致了蜀汉只延续了两代就终结了。
我更倾向于把刘禅看作一个普通人,不具有作为优秀皇帝的能力。在诸葛亮所留下的那批人都死的差不多的时候,蜀汉也就灭亡了。
刘禅最后选择投降也无可厚非,就他那个能力就算再跑到别处去也无法重振大汉。众人所不满的是刘禅没有选择以死报国。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刘禅就是个普通人,普通人到了这个时候也怕死。
刘禅终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