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对这个问题,我还是之前那个反复说过的观点:从机关单位到企业,招聘过程中划分院校层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降低招聘成本。
华为开出的年薪200万的“天才少年”岗,就算是规定本硕博都必须清北,也一样能招到人。一个县城五个人的小公司,招聘要求写个“本硕均毕业于985,转正后月薪3000”,除了丢人现眼并没有什么用。
如果一个工作很多人都想去,但又不限定毕业院校的层级,那结果就必然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公务员。很多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可以公开写出“应聘者应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效或QS排名前200”之类的条件,但是公务员招考就不可以(选调生除外)。公务员考试只能限定学历层级(本硕博)、专业名称以及工作年限等基本条件。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招考岗位要求“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那么不管你是清华中文系的毕业生,还是专升本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都有资格去报考。这样一来,公务员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就十分正常了。
如果未来某一天公务员考试限定双一流院校本硕才能报考,那公考的热度也会直接降下来。
归根结底,企业也好,机关单位也好,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招人的时候,想的都是花最少的时间和财务成本,招来能力最好的人。在投简历的候选人远远高于单位招聘需求的情况下,用本硕博毕业院校的层次作为筛选条件虽然有些简单,但却是效率最高,也最可能招到合适的人的方法。而这个东西,无论怎么制定政策,都是禁止不了的。
如听一席话。
国家怎么规定是国家的事,企业单位怎么选择是企业的事。这完完全全是两件事。
通常,一个正常国家或一个正常家庭,都是鼓励支持年轻人不断上进,刻苦努力的。国家如果真的认为学历没区别,就应该取消高考,大学生就近抽签入学。现在入学有区别,求职又说没有,这不是拿学生的汗水努力开玩笑嘛。但问题是,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结构又很稳定,要让多数人支持,要让社会稳定,就只能这样自相矛盾,搞消除歧视,属于无奈之举。这出发点没错,但就是不和正常情理,至于常理谁来维持,那只能靠单位和组织HR了。毕竟他们的要求,才是社会努力的原动力。
法律也没规定我不能娶刘亦菲,但人家不嫁我也不违法……
这个政策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