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TVB 拍的香港人视角下的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 第1页

  

user avatar   xuebei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TVB这是走的哪步棋?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部纪录片好就好在,它是TVB拍的。

国内的扶贫纪录片不是拍的不好,制作比这精良的多了。问题是因为一些原因,最后总结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宣教性的话语。

并不是说这些话不对。无论是扶贫还是大基建,普惠到每一个普通人,主要是谁的功劳大家都知道。

但是,这就有点像你是个好人,但是你天天拿喇叭喊我是大好人,就有点怪了。有时候甚至会起到一些反作用。

其实只要把事实一件件摆出来,不用刻意去煽情,归纳总结。老百姓心里会明白的。而且这样的作品更加的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其实去年我都想过。国内其实应该考虑拍一部扶贫纪录片电影做为纪念。找一些大导,不从意识形态出发,就很平实的记录扶贫工作的艰辛和成果,再去挖掘下普通人的内心,再加上顶级美学。这样拿去外宣,更能让外国人理解中国这些年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做了些什么。


user avatar   biaojieyingp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豆瓣9.6分,一集就泪目了。

扶贫。


这两个字,大家一定不陌生,新闻上和教科书中常常出现。


今年年初,一部《山海情》让我们看到了“扶贫”背后鲜活的人,9.3的评分也让这部剧直接成为了扶贫题材影视剧的标杆。


最近,又出了一部扶贫题材的纪录片,评分高达9.6分


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纪录片来自于TVB——


《无穷之路》





中国香港制作团队来拍内地扶贫,这个视角本身就很有意思。


关键是,他们真的把这个题材拍好了。


主持人陈贝儿和团队一起,从南往北走,去过热带雨林,走过大西北,进入川藏高原,还去探访了丁真的家乡。


总行程历时两三个月,实地探查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深度贫困县。


没有假大空的套话,也没有刻意去煽情。


整部纪录片朴素真挚,可看性极强。





制作团队的第一站走进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悬崖村”。


顾名思义,这个村子位于悬崖之上。


村民们想要外出,就只能爬天梯,但是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的天梯是由藤条和钢筋缠绕而搭建,上下十分危险。





因为交通不便,村民们能不外出就尽量不外出。


山上不通电不通水,靠天吃饭,农作物是这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但即便遇到丰收年,村民们辛辛苦苦把作物背下山,也很难卖上好价钱。


大家一看是悬崖村下来的,知道他们很难再把作物背上山,于是就会压低价格,村民们有苦也难言。







孩子们爬不了天梯,那便不能上学。


等到了能自由攀爬天梯的时候,孩子们年龄也大了,这就导致悬崖村的孩子们12、13岁了才刚刚上一年级。


为了上学,他们需要冒着危险爬下天梯,然后走上一天到达学校。


上学的艰难和家庭的贫困让这里的孩子们早早都辍了学,到了年龄就外出打工。





许多悬崖村的孩子到外出打工的时候,才有机会见识到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高楼大厦,外面的灯火世界都让他们感到新奇,就连在平地上走路,在他们看来都很值得羡慕。


直到2016年,政府给悬崖村修建了钢梯。


钢梯总共有2556级,这在我们看来依旧是很艰难的一段路,但是对于之前走藤梯的悬崖村村民来说,钢梯已经极大的方便了他们的出行。





藤梯变钢梯,出行方便了。


除此之外,悬崖村通上了水和电,还有了4g网络,村民们上网也方便了。


通过网络,他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通过直播让外面的人看到了悬崖村。


拉博,土生土长的悬崖村村民,用时15分钟就能从悬崖上下来,因此得名“悬崖飞人”,成为了网络上的红人。





但即便如此,对于整个悬崖村村民来说,这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穷。


经过政府动员,悬崖村村民走下了山。


不仅是悬崖村,整个凉山州,2000多个贫困村的35万村民都参与了易地搬迁计划,住进了政府建立的安置社区。


几十万的房子,自带桌子、沙发、电视等家具家电,村民们只需要交上1万块钱就能住上。


当然,更重要的是,人搬进了新社区,医疗和教育条件也随之而改善。原先,孩子们上学得走上一天,现在孩子们在家门口就有学校上。





搬下山,条件好了,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样的好日子稳得住吗?


想要真正让村民们摆脱贫困,政府投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帮村民们找到发家致富的路。


于是,这里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


村民们学习科学化种植方法,种植出来的蔬菜瓜果农作物销往了全国各地。


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只要村民努力就不愁没有钱赚,悬崖村村民挣钱无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凉山悬崖村,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扶贫故事也让我印象深刻。


这里的傈僳族村民世代依山而居,一条怒江拦住了他们的出路,想要走出去只能靠溜索。


一条窄窄的铁锁连接两岸,稍有体力不支,就有可能葬身怒江。


因为出行不便,村民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好在,政府的溜索改桥工程来得及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溜索改桥,不难。


难在改变村民们出行问题的同时,还要改变他们祖祖辈辈的传统思想,改变他们下一代人的命运。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是这里最大的难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这里很多地方还都处于原始社会或者奴隶社会,新中国的建立,对他们来说是足足跨越了上千年的历史进程。


而且此处临近金三角,吸毒贩毒情况十分严重。





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导致傈僳族的村民对教育十分抵触。


一方面,男孩打工,女孩嫁人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


在家长的观念里,上学没什么用。


另一方面,孩子们自己也不愿意上学,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翻墙逃学,跟老师顶嘴,抽烟打架更是常有的事。





这样的一群孩子走上社会会怎样?


女孩早婚早育,一辈子劳作家中,更有甚者会被父母卖到远方嫁人。


男孩靠体力活为生,混在社会底层,偷抢犯罪都有可能。





针对各个贫困地区不同的贫困原因,国家实行了精准扶贫方略。


傈僳族的学校和我们常规的学校就很不同。


既然这里的孩子们生活习惯差,那么学校就从最基本的喝开水,洗头刷牙教起,让孩子们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既然这里的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那么干脆少教文化课,专攻职业技术,让孩子们学习修车烹饪剪发,拥有一技之长。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把新的思想带入了这所学校。


纪录片中有位女老师,在教育女孩们时是这样说的:


挣钱了要孝顺父母,也要自己给自己留一些私房钱,要找自己喜欢的,靠谱的男人才要嫁。


这段话听得我莫名感动。


这对从小就被灌输要听家里安排早早嫁人的女孩们来说,更是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有个女孩,之前被问到毕业做什么的时候,她说“嫁人呗,还能做什么”。


但是现在她想做厨师,想自己开个店。


一个人的人生就这样拥有了更多可能性,一代人,几代人的人生可能就会因此发生改变。





怒江傈僳族,有位乡村医生邓前堆。


因为常年溜索给村民们看病,被人称为“溜索医生”。


在他坚守在此的37年间,他曾亲眼看到村民在溜索时掉进怒江,尸骨无存,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坚守在此的决心。


当被问及为何能坚守在这里这么多年时,邓前堆说是因为对救过自己一命的上一任乡村医生的承诺。


一个承诺,一个接力棒,他守了37年。


主持人陈贝儿听到这里的时候,不自觉的哽咽了......





所以,为什么这部纪录片能拿下9.6的高分?


原因很简单:


真诚,质朴。


从最平凡的贫困区本地人入手,用最朴素的语言去询问他们对于扶贫的感受,


而且,在实地探访贫困区之前,制作团队都有做功课,采访关注的问题都很到位。主持人陈贝儿,一口普通话就很拉好感,在和村民们交流的过程中全程都很有亲和力,询问的也是衣食住行很生活化的问题,而且因为她极强的同理心,采访者也很容易就会和她推心置腹。





探访悬崖村,陈贝儿亲自爬上钢梯。


钢梯长且陡,有的地方将近90度的垂直,这对体力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在陈贝儿爬上山的途中,不时有游客因为太累从中途退下来,陈贝儿也明显体力不支,周围人劝她放弃,她则只需要大家给她30秒,缓一缓还要往上爬。





因为够用心,够真诚,到手的是一手的影像,采访的是最平凡的当事人,呈现出的是最真实的扶贫成果,所以才会让很容易程式化的题材变得这么打动人心。


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不少,贫富也有些差距,但相信每个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都会去感慨一句:


扶贫虽任重道远,但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user avatar   alfredda-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user avatar   bu-san-d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依靠如今的基因工程技术,从科学的角度上讲,研制只针对某一类人的传染病病毒是可行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阿兹海默症,我们也管他叫老年痴呆。决定它的基因为APOE,该基因的基因型在不同族群中比率也是不同的,有的族群导致发病的基因型占比更大,那这个族群的得病率也会更高,这跟当地医学水平的高低没啥关系。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好多,大到狐臭体毛这种人种间的差异,小到先天性畸形足、先天性愚型这种家族式遗传类疾病。而某一区域的人,不管他早期来自几个地方,只要在一段时间内混居通婚,且人流动性不足以影响种群构成,那就有可能在这一区域形成具有某一基因型占比较多且相对稳定的人群。针对此类基因特征研究相关的基因武器,以现在的技术来看,尤其是有美国这个支撑来说,并非难事。

回到这里,既然大自然能根据不同族群使其患病,人类为什么不行呢?从克里克发现双螺旋到现在已经70年了,人类从没停止过在基因上的研究。人为的制造“阿兹海默症”,不就是个基因武器么。而基因武器这个概念,三四十年前就提出了,从提出到现在,基因工程也发展了四十年了……所谓的病毒,也只不过是基因武器的一个载体吧了。

2016年的时候,就有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试图产生先天抗艾滋病的婴儿。如果这婴儿还在,现在应该上小学了……

白种人初到北美,靠流感伤寒腮腺炎就能夺取部分印第安人的生命,打不过假义和送带病毒的东西给印第安人这种事儿也没少做。3000万原住民100年后剩个零头……

这就是因为印第安人的隔绝造成族群对这些疾病缺乏免疫机能。这可以看做是基因武器攻击的雏形。

二战731部队也最终被美国接手。由此看来,美国等白种人国家的基因武器攻击由来已久,到二战结束也没停止反而接手731。到现在大自然里既然没有像天花流感对应印第安人式的病毒来对付别人,那自己动手做一款,那也不足为奇。

PS:阿兹海默症发病还有其他几个致病假说,包括但不限于低教育水平。要骂人的不如去学点东西提高下教育水平免得过几天老年痴呆。脾气暴躁也可能是遗传性精分导致,建议优先进行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鉴定------换句话说,你暴躁,可能错不在你。

要杠就是你对,要骂直接反弹!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 
  有哪些关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纪录片? 
  如何评价 2021 年 TVB 万千星辉颁奖典礼? 
  如何评价Netflix记录剧《Surviving Death》(《死而不亡》)? 
  如何评价《风味人间》第二集与第一集的不同? 
  如何评价凤凰卫视? 
  《南海十三郎》这个故事怎么样? 
  可不可以推荐一部女性必看的纪录片? 
  射手跟人人都走到了尽头,综合来看这到底是好是坏? 
  如何评价展现香港武行历史的纪录片《龙虎武师》? 

前一个讨论
作为一名观影爱好者,你看完《长津湖》有什么体会?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解散?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