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闭的环境下因缺氧窒息而死,会有多痛苦?口唇、颜面会被憋得青紫,会不自觉地想要大口呼吸,身体会不由自主地进入痉挛状态,甚至会撕扯掉自己的衣服,临终的面容往往极其狰狞和难看。
然而,在1953年的6月26日朝鲜战场上某个被炸塌的坑道里,当氧气耗尽的时候,这个男人的遗容却非同一般的安详。他穿好整整齐齐的军装、戴好军帽、盖好被子,面容平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最后陪在他身边的,是一张家人的照片。
1953 年 1 月 22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军入朝参战。该军七师19团团长名为康致中。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经过两三年的惨烈厮杀,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中部数百公里的战线上形成对峙——在联合国军一方,现代化火力和混凝土工事在山脊线上构成空前坚固的防线,火炮、轰炸机和机枪可以轻易把前沿变成一片火海;而在志愿军一方,勤劳而坚韧的士兵把一座座山挖空,巧妙并且坚固的坑道防线也足以让所有幻想前进的敌人付出血的代价。
虽然双方均没有力量再发动大的攻势打破战争平衡,但小的攻防却几乎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一点,在志愿军方面来说是更加主动和积极的。这其实不难理解,对一个经历过无数苦难,刚刚才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国家而言,那些质朴的官兵会下意识地认为,只要每往前攻克一个阵地,就让战火远离人民一点,祖国的安全就多一分回旋空间。
这原本是1953年春季攻势第二阶段的一次小的军事行动——19团团长康致中将奉命带领部队攻击临津江畔笛音里西北的无名高地。但不幸的是,就在进攻发起前,由于情报泄露,19团指挥所所在196.0高地遭到联合国军的集中轰炸。倒塌的土石将坑道所有进出口全部掩埋,包括康致中在内,指挥所一百多名志愿军官兵全部在坑道里窒息而亡。直到两个月后,工兵把那个炸塌的坑道口挖开,人们才看到他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
康致中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最后一名志愿军团长。据资料记载,他的遗体被装殓于一个炮弹箱内,安葬于朝鲜江原道铁原郡的一处志愿军墓地。其实从第四次战役开始,有成千上万志愿军官兵牺牲在这片名叫“铁原”的地方。他们的浴血奋战最终在康致中牺牲的一个月后收到了回报——世界上最强大的十七国联军最终放弃了与他们继续作战的想法,被迫签订了停战协议。
当呼吸愈发沉重,当眼前黑暗降临,他和他们会想些什么?也许,他会回想起出征临别前与妻儿拍“团圆照”的这一幕:你看,照片上的妻子面色凝重,孩子的眼里写满好奇,唯有他留下的表情却是决然与轻松。其实别人不知道,这便是一名志愿军战士能带走和能留下的全部了。
什么是团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但对于那个年代的他和他们而言,团圆则是哪怕我粉身碎骨、魂飞魄散,也要保山河无恙、亲人安好。
我是钧钧,感谢您阅读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