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过去了,依旧忘不掉的南仁东老先生。
倾尽半生,将科学推上高潮的引领着,发现外星人“大锅”的付出者。
“人类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从低等的生物演化成这样,出现了文明,就是因为他有一种对未知探索的精神。”
这句话是“南仁东先生”的名言,如老先生的作风一般,倾尽后半生奉献给科学,探索未知,让未知变成已知。
22年如一日,建造“天眼”,最终把这口“大锅”送给年轻的科学家们继续研究。
很多人会为南老没有评选上院士感到惋惜,但并不需要如此。
正要评选院士的时候,但不巧的是已经癌症晚期,因病去世,为南老感到惋惜,但不必太过追责。
第一、申请时间的不恰当。
其实南仁东先生在第一轮院士投票的时候就是小组第一,但是南老去世过早,申请的时候略晚了一些,所以没有院士这一称号,时机不巧。
这时候有些人该问了,为什么不追加?
南老先生的成就定然是功不可没,但是目前在中国还并没有给把院士给已故的人的先例。
第二、再来看看南老的生平。
一生清贫的他对这些显然也不是很在意,平时都在忙FAST,他的妻子郭家珍女士也透漏说,南老平时都忙得不到饭点不回家吃饭,也没时间回家,努力在完成天眼的建设,也没有精力去搞院士。
南老先生生前不是党员,是一名群众。选址建天眼的时候考虑的除了能够更好的科学研究,也在为当地群众谋福利,好生安置这些群众,可以说比任何人都爱国。
包括就连死后家属传达的遗愿是”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天眼”就是他留下的遗产。
由此可见南老是用了所有的精力都在建造天眼,而并非在意名号。
第三:还有这个天眼,也就是FAST,俗称“大锅”。
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也是中国第一个这么大型的望远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都是领先地位的。
这个FAST的用到的技术太多了,比如钢索,港珠澳大桥都用了。
南老先生把大部分专利第一个人写的是姜鹏(他徒弟,现在的总工程师),南老不要这些也不在意这些。
并且这个工程是个耗时极长的项目,选址用了12年,建造总共用了22年,耗资12个亿,用了多少人工,消磨了多少精力,数不胜数,之后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就不用说了。
再加上南老当时病重的时候FAST没建成,大家心里都没底,还没建成 ,不能也不敢贸然封一个称号。
以上是南老最终没有得到院士的原因,但是不必惋惜,因为这才是南老,南老的作风,南老留给我们的精神。
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都是“科学家”,但是真正能为科学献身的有几个人呢?
南老绝对算是一个,并且南老的人生观,从来不是自私的,也从来不是为了得到名号,而是用心在探索,让更多的未知变成已知,用行动在证明自己科学精神,用精神在给世界做科学奉献。
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我敬佩科学家,我敬佩哪些为科学奉献终身的那些人,哪怕他们终其一生都不是院士,但是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感敬佩。
院士只是一个称号,心中永存才是南老以及科学家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平时南老对于奖励也是看的很清淡,所有的奖励南老并不占为己有。有一次的南老发表获奖感言,南老这样说:
“ 这份沉甸甸的奖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却的就是这二十二年艰苦的岁月里,贵州省四千多万各组父老相亲和我们风雨同州,不离不弃。”
不是感慨科学家的不易,而是切切实实把群众放在心里。
这种精神别说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