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阴虚和阳盛都会造成热症,那么怎么判断是哪一种?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阴虚的火,是虚火,阳盛的火,是实火,其实哪儿有那么玄,高中住校的男孩,多多少少都明白。

白乎乎一片,清淡无嗅的是大多数,浓浓的,气味特别大的没几个,毕竟都算读书人嘛。

阴虚的孩子容易头昏,读不好书犯困,但补一补阴,锻炼锻炼,渐渐火苗稳定了,也能上个985;阳盛的孩子,要么有大出息,要么出大问题,没一个省心的。

只有头脑清晰,小腹温热的孩子,神闲气定,齿白唇红,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奶酪里面躲一世。


user avatar   tianlingnog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科班出身的中医医师,我比任何人都厌恶这种不带任何前提的逻辑游戏。

因为大家根本不知道,题主是不是中医专业的,大学几年级了,学到什么程度了,他对概念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

你知道啥叫阴虚?啥叫阳盛?

你对“热症”的定义和理解是什么?

不知道。



单单说阴虚,

根据脏腑分有肝阴虚、胃阴虚、心阴虚、肾阴虚、肺阴虚;

根据程度分有阴虚津伤、阴虚火旺、阴虚阳亢、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脱证;

根据病因分,有长时间高热引起的阴虚,有内分泌疾病导致的阴虚,有作息饮食不节引起的阴虚,有外感病后期正虚邪恋引起的阴虚,有精神过度消耗引起的阴虚,有长时间大量用药导致的阴虚……

总之可讨论的情况极多,

阳盛我就不想说了。

不过,既然题主提了这个问题,那还是解答一下。



事先声明:我这篇回答是写给医生和医学生们看的,默认大家都明白基本定义,只是不太明白怎么在看病的时候准确辨认,怎么看穿本质。

外行请不要抬杠。

我是医生,不是教授,比较务实,从实际病例中给大家讲道理。

我是皮肤科医生,举个本专业的例子,面部皮炎。

病人来找你了,跟你讲:医生,我脸上好红好痒,是不是过敏了呀?

你让病人摘下口罩,嗯,确实全脸挺红的。而且也不像是玫瑰痤疮、红斑狼疮等其他严重疾病,鉴别诊断一下。

第一步,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追问病人:

“脸上痒多久呀?”

注意,“主诉”一定是包含主要症状和发病时间两个要素。不要漏问。

如果是三五天,那就是急性面部皮炎;

如果是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那就是颜面再发性皮炎。

第二步,再问一下有没有诱因。

有些人说,这是换过护肤品了,那就是接触性皮炎了;

绝大部分人都说,想不出有什么原因,那就再继续看看皮损的形态。

嗯,面颊、鼻头、额头发红,还油油的,怕是脂溢性皮炎了。

诊断明确了就可以开处方了,开点抗组胺药、外用药,严重点的上点激素、雷公藤,再推点润肤乳、面膜,很多人也是有效果的。

寻常西医到此为止,

作为中医的我才刚刚开始。



中医看病有啥特色?

两大特色:特殊的体格检查(看舌头搭脉、看经络等)、特殊的诊疗思维。

这里第一件事,先搭脉。

根据我的经验,绝大部分的急性面部皮炎,都是外感引起的。

依据何在?脉诊。

手一搭上去,见到浮脉,你心里就应该有数了。然后再详细辨证,看看是太阳病,阳明病,还是少阳病。

绝大部分急性面部皮炎,你问他有没有感冒症状,他们都是否认的,但你问他们是不是感觉疲劳、怕风,他们想一想都会点头。

有一些还会有典型的少阳病症状,例如口干、口苦、颞部胀、胃不好。

Get!你抓住了本质。

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银翘散,看情况可以安排上了。

这可是中医、西医教科书都没有写的知识点,请大家认真记笔记。

我就是靠着认真搭脉,摸到了疾病的脉络。

这就是阳盛。

注意,这里指的是局部阳盛。因为外感,导致机体不得不把阳气调动到脸上,形成局部阳盛。

小tip:突然长痘痘,在某些情况下你也该想想,最近是不是有点累,咽喉有没有不舒服。长痘也有可能是感冒的前兆。

又有人有问题了,阳盛你怎么还用桂枝麻黄这类热药呢?

打个比方,

广场舞大妈聚集,你要把他们赶走,不是机枪突突突,而是给他们出路,驱散。这就是解表药的意义。

(少数极端情况,聚集的不是免疫细胞这类广场舞大妈,而是细菌病毒这些烈性侵略军,脓毒血症了,那不得不机枪突突突,用苦寒直折,这是另外一种情况。)

明明只要认真搭脉,很容易就能抓住本质的东西,我不知道为什么,西医皮肤科竟然对外感这么重要的病因一点都不重视。

有些观众要问了,医生,你咋还没讲阴虚呢?

别急,马上就讲到了。




急性皮炎讲完了,该讲到颜面再发性皮炎了。

脸上常年都是红的,还痒痒的,感觉有点灼热,起皮,感觉皮肤很薄,化妆也挂不住,很容易晕妆掉粉。

这个情况被小红书俗称“敏感肌”,化妆品柜姐们会称为“外油内干”。

然后就是一波消费主义攻势,喊你去买乳液、精华、面膜、洗面奶。

倒不是说她们错了,有用是有用的,但是不够,因为还没抓住本质。

这有两大类情况,第一是因为真正的过敏体质引起的,称作“特应性皮炎”,查血可见IgE的升高,以及Th1/Th2失衡等;详细科普可见以下链接:

其次就是颜面再发性皮炎。在很多地方也被误诊为作“脂溢性皮炎”,就是这一款。

颜面再发性皮炎有体质原因导致的,有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的“激素依赖性皮炎”,也有护肤不当,比如过度清洁,去角质等导致的。

这些病因导致的共同后果是什么呢——皮肤菲薄,炎症。

病理表现为角质减少,毛细血管扩张,基底层破坏。

表皮分为5层,由表到里是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基底层受损,意味着基底层的再生能力跟不上破坏速度了。

翻译成中医的话就是——阴虚。

为什么辨为阴虚,因为阴虚的本质是过度消耗。

你破坏得太快,基底层太累了,又不能休息,只能996,这就是局部阴虚。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造成的后果就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过度消耗,出现应激性溃疡、吃得多、口渴、睡不着、满月脸水牛背、甚至股骨头坏死,这是系统性阴虚表现

很多中医医师看到脸上红,灼热感,就辨为热证,下药一派苦寒,一开始还有效果,到后面越治越差。这是中医医师们辨证容易出错的点。

不能看到红,就是热。

关于再发性皮炎,我曾经写过一篇回答,供各位参考。

怎么治疗呢?

首先,适当保护是很有必要的,这里可以用一些医用的润肤乳、面膜。(广告位招租)

其次,减少破坏。避免过度清洁,停用激素药膏,停用不当护肤。

然后是吃药抹药。短期应用激素可以止痒,提高依从性,不是不可以用,但要配合治疗性的手段,不然就是饮鸩止渴,你懂的。

最后,中医医生们,这里四物汤可以上去了。除了养阴,再辅助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比如紫草、鬼箭羽、马齿苋、金银花等。

阴虚的火,不能泻。不能单纯使用寒凉药。

要以养阴为主,再加少许阳药,阳中求阴。清凉药穿插着用,管好脾胃,别过量。

三分抗炎、促修复,再来七分坚持,痊愈是很有希望的。

多少面部皮炎死于怀疑和不坚持。

先讲到这里。




最后点个题:

面部皮炎,同样是面部灼热,

阳盛者多半是由于外感,或者其他外因骤然加身引起;

阴虚者多半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些功能严重透支,严重消耗引起的。

中医不是症状学,要学会去抓本质。

(ps:考试却是考症状学,这一点我也觉得神烦)




补充1:

某位网友问我,中医的证是啥意思?

我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吧。

先摆出目前存在的三类定义:

学废的中医——证就是症状体征的集合。

普通的中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共性)的概括。



所以,这三类人面对阴虚内热的名词解释,都是怎么样的呢?

学废的中医——出现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这就是阴虚内热。

普通的中医——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是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症。症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虚内热是指,由于某些病因导致机体阴分(包括但不限于阴津、阴液、阴精、以及属阴的制约性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等)的过度消耗,导致的发热。可能出现的症状体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因此,我才能跳脱教科书,指出“皮肤基底层的破坏”、“应激性胃溃疡”也属于阴虚证。

中医理论学好了,日后对更微观的结构也可以有中医理念的认识,成长性是很高的。

所以郭嘉才会大力推广中医。

这是有道理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会存在反中医的人? 
  中医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不会消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告「2020 年中医总诊疗量达 10.6 亿人次」,这说明了什么? 
  学了快5年的中医,还是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啊?怎么才能进步呢? 
  为什么会存在反中医的人? 
  如果中医彻底消失,那么中国人的健康水平会下降多少? 
  为什么会存在反中医的人? 
  中医里头的肾精,肾水,肾阳肾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啊。阴阳大概有点了解,但是这几个词老是云里雾里的。? 
  为何中医的迟数脉还要区分寸关尺? 
  第一遍读伤寒时,有超多不理解的地方,弱弱的请教一句,是遇到不会的查,还是直接先囫囵过一遍? 

前一个讨论
作为gay,要如何面对对直男室友产生的感情?
下一个讨论
亚美尼亚语和波斯语还是希腊语更类似?





© 2024-09-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